相面術在我國由來已久,本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範疇。 中國的相面術並不神秘,是基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原理而形成的獨特理論。
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欲識其內,先觀其外。一個人的內涵、本質性的東西,一定會從他的相貌、舉止言行表現出來。甚至人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大概。
諸葛亮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精通陰陽,善於相術。諸葛亮曾總結了一套全面辨別人才的方法: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三、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言;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唐代大詩人李白不僅文才蓋世,而且自幼喜好陰陽之學,並有很深的造詣。 李白進長安後,深得唐玄宗的賞識,被封為大學士,成了宮廷顧問。
有一天,李白在長安街上看到一輛囚車,車裡押著一個人。李白端視一番,忙問車中所押何人。
別人告訴他說:「此人是郭子儀,在前線打了敗仗,損兵折將,現在要押回朝廷問斬了。」
李白搖頭說:「萬萬不可!我觀其人氣宇軒昂,日後必為國家棟梁。」
於是,李白急忙回宮,在唐玄宗面前為郭子儀說情,使郭子儀得免一死。
後來,郭子儀果然能徵慣戰,平定了安史之亂,挽救了大唐王朝。
清末名臣曾國藩不僅是位軍事家,還是一位陰陽家。他每逢選擇將吏時,必定親臨現場,細心審視候選人的相貌、身材、神態,並觀注他們的言談舉止,據以判斷候選人的人品及才智。
曾國藩在他所著的《冰鑑》一書中,總結了他一生辨識人才的經驗: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有一天,新來的三位幕僚拜見曾國藩,寒暄之後退出大帳。有人問曾國藩對此三人有何看法,曾國藩說:
「第一人態度溫順,目光低垂,過於拘謹,小心翼翼,是個小心謹慎之人,適於做文書工作。
第二人能言善辯,目光靈動,但說話時左顧右盼,神色不端,是狡詐之輩,不可重用。
唯有這第三人,氣宇軒昂,聲若洪鐘,目光凜然,有不可侵犯之氣,是個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將風度,前途不可限量。只是其人過於剛直,有偏激暴躁的傾向,如不小心,可能在戰場上遭遇不測。」
曾國藩說的這第三人便是日後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大將羅澤南。後來,他果然在一次戰爭中中彈身亡。
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時,有人向幕府推薦了陳蘭彬、劉錫鴻兩人。陳蘭彬、劉錫鴻二人頗富文才,下筆千言,又善談天下大事,負有盛名。
接見後,曾國藩對這二人作了評價:「劉生滿腔不平之氣,恐不得善終。陳生雖然沉實,但不會有大作為。」
不久,劉錫鴻作為副使隨郭嵩燾出使西洋。 由於兩人意見不和,常常鬧出笑話。劉錫鴻寫信給清政府說郭嵩燾帶妾出國,與外國人往來密切。郭嵩燾也寫信說劉錫鴻偷了外國人的手錶。
當時主政的是李鴻章,自然傾向於曾門弟子郭嵩燾,便將劉錫鴻撤回,以後不再設副使。劉錫鴻十分怨恨,上書列舉李鴻章有十大可殺之罪。
當時,清政府正倚重李鴻章辦外交,便將劉錫鴻的上書留中不發。劉錫鴻積憤難平,鬱郁成疾。劉錫鴻設宴請客時,竟無一人赴宴。不久,劉錫鴻憂鬱而終。
陳蘭彬於同治八年(1869年)經許振煒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後,曾出使各國。他為人不肯隨俗浮沉,但志端而氣不勇,終無大建樹。為此,人們交口稱讚曾國藩驚人的相面術。
其實,驚人的不是曾國藩的相面術,而是驚人的陰陽五行學說,曾國藩只不過是將陰陽五行學說學通了而已。
中國古代真正的陰陽家都是相面高手,可謂江山代有名人出。
面相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西方也有。其主要的依據是長期統計歸納的結果,主要說明人的性格特徵,而不是說人的一生運氣的。
真正的面相大師都說相面只作為參考之用,人最重要的還是精神力量和內心世界。
面相大師說一個人面相好時,這個人聽了之後要加以發揮;說一個人面相不好時,這個人就要注意了。
這樣,才符合陰陽五行學說的精神本質,也就是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