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說與中國古代天命觀的演變

2021-01-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陰陽五行說與中國古代天命觀的演變 ——兼論陰陽五行說對易學發展的影響

2016年09月13日 16:35 來源:《周易研究》 作者:金晟煥(韓)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一、戰國中葉陰陽五行說的新發展

  陰陽五行說的起源,至今學術界尚未有定論。對「陰陽」和「五行」概念的產生時期及內涵,曾有眾多說法,各有所當,尚無定論。陰陽說和五行說,它們從遠古各自獨立發展,原來並不屬於一個理論系統,這也是大家所公知的。在這個意義上,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不是把「陰陽」和「五行」概念簡單地結合的結果,而是一個與已往的陰陽說及五行說不同的、新的理論模式。

  最近《郭店楚墓竹簡》(註: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以下簡稱「郭店本」)的出版,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對它的研究成了一個熱點。郭店本中有《五行》一篇,七十年代初它在馬王堆漢墓曾出過,當時學者多以為此書成書於戰國後期或西漢初。但出郭店本的楚墓(荊門郭店一號墓)的年代,屬於戰國中期後段,而此書思想的形成時期,應當更早一些。(註:李學勤,《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孔子研究,1998(3)。 )很顯然,郭店本《五行》保存有戰國中期以前五行思想的原樣。原初馬王堆帛書《五行》的出土後,龐樸先生把此書分為經、說兩部分,以為是「繼續思孟學派的」(註:龐樸, 《帛書五行篇研究》, 齊魯書社,1998年第2版,第91頁。)的作品, 乃因《荀子·非十二子》的「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軻和之」的記述。但郭店本《五行》相當於帛書《五行》的經部,當然它的成書早於孟子,所以李學勤先生提出「《五行》之經文為子思之說,傳文乃世子之意」(註:李學勤,《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孔子研究,1998(3)。)的意見,可靠性很高。

  根據以上所述,郭店本《五行》提供了原始(最晚戰國中葉以前)儒家的五行觀念有關的思想材料。據郭店本《五行》記載:

  五行: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以上所引依文物出版社本釋文)

  從以上所引史料看,「五行」是指天道運行的五種方式,即仁、義、禮、智、聖的表現,顯然有倫理的意義。「德」是天的總的倫理本性,所以「五行」有「德之行」與「行」的不同,二者的不同點就在於內外之別,前者即指「德」的倫理本性的內在運行;後者則是出自內在的倫理本性的外在的表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五行」與「四行」的區別。「四行」只講仁、義、禮、智的四種善行。「德之行五」、「德,天道也」二句表明「天道」有「五行」;「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二句則表現「人道」有「四行」。但郭店本《五行》又謂:「五行皆形於內,而時行之,謂之君□(子)」。由此可見,「五行」不僅是天的五種倫理行為,人也有五種倫理行為的可能性。從郭店本《五行》可以看到,戰國中葉以前確實有「五行」概念,但它有五種倫理行為的意義,與後人所謂「陰陽五行」的五行有很大的差別。

  以上簡單地述及郭店本《五行》的「五行」與木、火、土、金、水「五行」無關,它與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更不相通。那麼,創造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之功仍然歸於騶衍(或稱「鄒衍」)。在中國思想史上,騶衍最早把陰陽和五行概念相結合起來,提出系統的陰陽五行說。《史記·孟子荀卿傳》記載:

  騶衍,後孟子。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註:《史記·孟子荀卿傳》,中華書局點校本第7冊,第2344頁。)

  騶衍「深觀陰陽消息」的自然秩序,以陰陽、五行概念為核心,在空間上談到「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限」;在時間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他以陰陽、五行之氣的運動為宇宙的普遍規律,從而講釋自極小至無限的空間,又討論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時間。「大九州說」屬於前者,「五德終始說」屬於後者。其中,五德終始說是用五行相勝的原理來解釋朝代更替的學說,即陰陽五行的數術與天命論相結合的一種歷史哲學。騶衍的五德終始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戰國中葉以來天命論的變化起了很大的作用,為秦漢專制皇朝的中央集權製取代殷周以來分封制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堅固的理論基礎。過去,許多學者指責,騶衍的五德終始說是荒唐無稽的學說,司馬遷曾經批評:「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其言不軌」(註:《史記·孟子荀卿傳》,中華書局點校本第7冊,第2344頁。), 近代學者也多認為五德終始說不過是一種宗教迷信。筆者則不贊同這種意見。騶衍的學說絕不是胡言亂語,它反映當時自天文、星佔、曆法知識的成熟引起的天命論的重大變化,值得注意。依此觀點,本文考察陰陽五行說對中國古代天命論演變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秦漢朝盛行此說的原因。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中國古代神秘文化:太極、八卦與陰陽五行
    絕對是普遍存在的,最開始都沒有形態,也沒有名稱可以依靠,所以稱之為「無極而事物是要發展的,無極生出的新事物,就是太極,所以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包涵動靜、陰陽、表裡、天地、日月……兩種性質,萬事萬物無不對立統一。二、何謂八卦《易經》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
  • 中國古代哲學,五行之學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神秘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哲學智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然而說起陰陽五行,大部分人還是對此了解甚少,提到八卦乃至五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但是,它卻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正如《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人類文化的創造,就是意顯現為象,象著明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個核心,天,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表象的生生體驗,有德者,受天命,失德者,天降喪。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
  • 零基礎四柱八字教程 第一章 陰陽與五行
    四柱就是民間說的看八字,通過人出生時間用萬年曆換算成天幹地支,用於推演人一生的吉兇禍福的一種算命預測方法。 五行 五行是由陰陽演變出來的,怎麼演變的不重要,重要的先把下邊的背下來。 五行: 金 水 木 火 土 五行相生順序: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 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國人的天命觀是怎樣形成的
    於是幻想著自己要是出生在官二代富二代或者紅二代該多好,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天命觀。例如著名作家賈平凹曾說「混得不好的男人才去關注政治」,幻想著從別人手裡爭權力和資源的「公平」,爭得臉紅耳赤一無所獲,最後把命運的安排歸咎於天!那麼中國人的天命觀是怎麼形成的呢?現今中國人的天命觀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論語·顏淵》所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每個人都是有命運的,而命運是老天安排的。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元素周期表」與「陰陽五行說」
    而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核心是「陰陽五行」。「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以「陰陽五行」為切入點,可以理解中國易經、儒道文化的淵源和科學邏輯性。上述比照,可增強我們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自信,辯證理解生態與發展的關係。
  • 如果您不懂陰陽五行,就難入道家醫學和武術功夫大門,看看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地萬物理解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開啟宇宙萬物的一個秘密通道或者說鑰匙。「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頒布《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眾多議論。特別是基準點第9條「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在科學和科學史界激起軒然大波。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五行的產生早於幹支,目前已獲取的文獻資料還沒有直接依據,但從《三命通會》一書的初篇可知淵源。
  •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一般認為,清明節是由古代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寒食和清明融合演變而來的;而「七月半」鬼節則與道教的中元節和佛教的盂蘭盆節有關。事實上,從理論上說,清明、中元兩個鬼節,乃源於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五行指金、水、木、火、土)。
  • 易經基礎知識—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很多易經愛好者想學習,卻不知該怎樣入手,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入門的易經基礎知識伏羲借著觀看日月星宿的分布,俯瞰地球的自然環境創立先天八卦,講究的是宇宙、空間和天地,周文王根據先天八卦創立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變和發展,是時空觀念、講的是天、
  •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墨家的經濟觀有哪些內容?墨家在先秦各學派中是經濟思想較為豐富的一個重要學派。商秧曾說,治國三要素,包括法信權,而權是君主所獨斷的。主張君主要對權柄進行專斷,舉凡立官封爵、論功行賞等等,都要掌握在君主手中。因此,發展經濟,尚法明刑,君主專制是法家思想的三條主線,它貫穿了整個法家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並隨著秦王朝的建立而付之實踐,成為秦王朝意識形態的核心。
  • 陰陽與五行的運行規律
    從此以後就有了天和地,白天和黑夜,陰陽,有了東南西北中,就有了五行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說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