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2020-11-25 中華神秘文化

#中華神秘文化#

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鬼節」

所謂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亡靈)的節日。全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鬼節。在中國,一年中的鬼節不止一個,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是清明節和中元節(俗稱「七月半」)。

關於清明節和中元節的形成,歷來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清明節是由古代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寒食和清明融合演變而來的;而「七月半」鬼節則與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有關。

事實上,從理論上說,清明、中元兩個鬼節,乃源於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五行指金、水、木、火、土)。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鬼屬陰。陰之氣,主要為水氣,如《淮南子·天文訓》云:「積陰之寒氣為水」

從五行的角度看,方位中的北方、時令中的冬季、十天幹中的壬和癸、十二地支中的亥和子、五氣中的寒,等等,都屬水。

五行在一年十二個月中,會經歷始生、旺盛、終了的過程。《淮南子·天文訓》說:「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其餘四行也類似。這就是三合說

三合說到後世又發展為「五行寄生十二宮」,將五行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周期」分配到十二個月,以水為例:「水受氣於巳、胎於午、養於未、生於申、沐浴於酉、冠帶於戌、臨官於亥、王於子、衰於醜、病於寅、死於卯,葬於辰。」

其中,重要的轉折階段還是在「生於申」(長生)、「王於子」(帝旺)、「葬於辰」(墓)。由此可以推導出所謂的「三合局」:申子辰合水局

申是七月,子是十一月,辰是三月。也就是說,水氣(陰氣)在七月萌生(生於申),到十一月達到極盛(王於子),到三月則消亡(葬於辰)

按照陰陽五行學說中天地萬物「同類相應」的原則,屬陰之鬼應與積陰之水相一致;所以,鬼在一年中的活動周期便是:七月開始復甦、活躍,到十一月達到極盛,此後漸趨平靜,到三月斂藏沉寂

這就是為什麼清明節是在三月,而中元節是在七月!

同時,包括兩大鬼節的很多風俗,也是由陰陽五行觀念造成的:

清明節:三月鬼要斂藏沉寂,紛紛入居陰宅(墳墓)歇息,活躍期到此結束,故民間相傳這時候是「收鬼」。給祖先的冥幣要及時送去,否則怕鬼門關一閉就收不到了;墓廬也要打掃乾淨,修治整齊,因為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祖先都要在墓中居住……

中元節:到了七月,民間俗稱為「鬼月」,鬼開始復甦、活躍,傳說是閻羅王打開鬼門關,放出眾鬼。既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動,祭祀祖先就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家中,飽餐祭品,收受冥幣即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是「鬼節」的正日,民間往往會舉行獻祭祖先、普渡眾鬼、在路旁給孤魂燒冥紙、放河燈、敬「好兄弟」等活動。

至此,你可能會問,三月(辰)、七月(申)都講到了,那麼十一月(子)呢,前面不是說鬼的活動在十一月達到極盛嗎?

其實,在農曆十一月及前後,是我國古代「鬼節」最頻繁的時段;只是這些節日我們今天已經不過了,或者不當鬼節過了——

農曆十月初一為「寒衣節」,民間俗稱「冥陰節」、「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人們還將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是道教「水官解厄」的日子。道觀在這一天會設齋建醮,禳解厄難,超度死者;民間則祭祀祖先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農曆十一月的冬至日,也有鬼節的習俗,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甚至出門在外者,也要儘可能回鄉過節謁祖。

而常常為人們所忽略的是,進入臘月(農曆十二月),直至過年,我國民間的很多習俗也都與鬼有關。比如祭祖、驅鬼、壓歲(實為壓祟,祟是一種害人的鬼怪)等等。有學者還專門考證過,認為春節是源於鬼節(徐華龍《春節源於鬼節考》)。

由以上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理論——陰陽五行學說在支撐。

正如梁啓超先生曾說:陰陽五行思想「二千年蟠據全國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國人之行事」,所言非虛!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不懂陰陽五行思想,就幾乎無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系。

/完.

「推天道以明人事」:古代很多學問,都源於「天學」!

相關焦點

  •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 鬼節不能做的事盤點
    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晚上要少照鏡子,注意好臥室的鏡子,不要照著床為好,否則易做惡夢。鬼節晚上也不宜出門,總之禁忌很多。鬼節還有哪些不能做的事?哈哈,會不會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了。中國鬼節有幾個鬼節含義為鬼過的節日。
  • 視頻:鬼節,中元鬼節如何過?農曆7月14日/15日
    如您受益,請關注轉發,利益他人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它的另一叫法即盂蘭盆節。
  • 2017清明節放假通知、清明節禁忌及祭祀方式及休假權利
    清明節禁忌及祭祀方式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清明節在冬至後108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因與寒食節時間接近,在宋元之際基本取代了寒食節,逐漸演變成祭祀先祖的節日。與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不同,清明節既有懷念先祖之意,又是萬物清明之時,並不簡單是個悲傷的日子。
  •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時間:2021-01-05 13:05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別稱,那麼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是清明節還是重陽節呢?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清明節
    人們給神靈吃好的,目的是祈求、希望神靈在另外一個世界給奉獻食物的人帶來好處,正像人間的飲食能夠建立和鞏固人際關係一樣。人們使用食物來與神靈建立關係、維持關係,這與古代國家之間的納貢和賞賜相同。對神靈和祖先(尤其是遠祖)的食物供奉,可以考察一個民族歷史上的飲食情況,尤其是一些奇異的食俗。要表示對神靈和祖先的良好態度,所供奉的食物必須是合其口味的。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簡單 2020清明節來源故事以及傳統習俗推薦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 2017年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7年清明節放假安排時間表2017-04-04 12:40:4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一、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補休。
  • 中元節為什麼叫鬼節 這種說法在民間流傳已久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辦各種民俗活動來迎接這個節日,而且中元節又叫鬼節,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   在我國有三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其中中元節的鬼節色彩更為濃厚一些。
  • 2017年清明節活動主題
    >2017年清明節活動主題2017-04-04 12:40:2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作為鬼節清明節屬於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併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
  • 【遊俠導讀】中國也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鬼節」,時間是陰曆的七...
    現在我們提起「鬼節」,恐怕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10月31日的萬聖節了——造型怪異的南瓜,南瓜燈、古靈精怪的面具和化裝服、「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以及有趣的化裝晚會等等。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何採用的是公曆而不是農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天,人們踏青祭祖,掃墓祭祀,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可是,作為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清明節,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注意到,為何清明節用的是西方的曆法,而不是我們中國的農曆?
  • 聰明節為什麼是清明節?聰明節是什麼...
    清明節 重陽節 正確答案:清明節 答案解析:「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居於「春分」之後,「穀雨」之前。可這個按照氣候變化而設定的節日,根據《中華節令風俗文化》叢書釋義,因為「清明」和「聰明」屬於諧音,所以清明節也叫「聰明節」。
  • 是崇洋媚外,還是接納差異,中西鬼節的這幾點不同給你答案
    我聽過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愛是文化滲透。文化滲透,在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可怖的策略,於民族,於國家。通俗地講,是一種文化在侵蝕另一種文化,並非融合,是吞噬。這種滲透是悄無聲息的,堪比鬼魅。何以表現,拿一個簡單的節日來說,中元節。
  • 上巳節是什麼節日是鬼節嗎 一起來了解另一個鬼節
    今天是中元節,說起中元節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鬼節之一,說起鬼節很多人應該聽說過上巳節,也是中國的傳統鬼節,只不過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清明節和鬼節燒紙錢究竟有沒有用?道士說出奧秘:靈體不能得罪
    每年到清明節回去,長輩們都會燒紙錢。我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燒紙錢到底有沒有用的?我們也無法去驗證,只能問專業人士。因為當時說出其中他說我們不能得罪靈體,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民間燒紙錢都是用白色的紙,要麼就去買冥幣。
  • 中國鬼節是幾月幾號 鬼節的傳說及鬼節的禁忌
    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 鬼節七月半到底是十四還是十五
    中國傳統節日鬼節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顧名思義肯定與鬼有關。另外還有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還有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這一切都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時間:2016-10-31 10:46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萬聖節VS中元節 中國的鬼節和外國的鬼節有什麼不同? 中元節晚上根本不敢出門,為什麼明知萬聖節是個鬼節,卻如此期待呢!
  • 4月4日︱清明節到了︱
    清明節又稱為三大鬼節之一,和寒衣節、中元節並列。>民間老一輩的常說,鬼節前三後四掃墓,那麼2020清明節掃墓的時間什麼時候好,能增加自己的運勢公曆 2020年 4月 5日 星期曰, 農曆 二0二0年 三月 十三日 大 (陰曆) 虎日衝(壬申)猴【所宜】破土 啟鑽 修墳 安葬 納採 招贅 納婿求嗣 安床 求醫 赴任 和訟 恩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