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七月半到底是十四還是十五

2020-11-30 李中財說文史

中國傳統節日鬼節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顧名思義肯定與鬼有關。另外還有上元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還有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

這一切都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地官也要放假,所以中元節鬼門大開,故放河燈尋親祭託哀思;最後人間一批又一批仙逝的先賢為人間的和平發辰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於是下元節祭祀人賢也必不可少。

先說上元節,傳統上又叫元宵節,因要吃一種用糯米滾成的大丸子而得名,都說最先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上元節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上元節(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其中火燒門前紙基本沒有了,那一月圓之夜的偷青活動還有舉行,但無論怎麼變都仍是中國民間傳統重要節日,其祭天主題仍是上元節別宗旨永不會變的。

其次來說下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關於其來歷,除了與道教的三官有關外,還由於幾千年農耕以來,靠天吃飯的局面可以說至今都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乞求風調雨順是必然的了,但光求天是遠不夠,還需要求為改變自然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賢們保佑,如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神農嘗草及魯班興居等等,不但需要節日來祭祀其功德,而且更需要其永世的庇佑。這基本就是下元節的主題。

傳說風調雨順得靠他

最後重點說一下中元節,中元節又叫鬼節,相傳天上人間的仙人們每年的七夕節都成雙入對游離人間,極大多數單著的曾經的伴侶此時早已來到地府,於是人間那些單著的人兒就是在這七夕佳節中放飛河中,訴說自己對伴侶的思念,隨著人間尋人河燈的四處遊蕩,地府的鬼們見有家不能回,有親人再也不能見十分憤慨,於是終於有一年的七夕節群而反之全線出逃了。

四處遊蕩的河燈

後來見眾怒難平,況且地府的大小官員們也因常年無休群而反之放任不管,於是地府之主只好向玉帝請示:請求從七夕節起地府放假,大開鬼門,釋放所有鬼魂回家團聚,享受一年一度的天倫之樂。直到月圓之夜再全部自動返回,對於不回者肯定會處以極刑,灰飛煙滅萬刧不復是必然。

不用說為平息事態不進一步惡化,促進天上人間地下均和平共處,玉帝同意了地府的建議,人間也為此設立了中元節,以做好準備迎接親人回歸小聚。

中元節

所以說中元鬼節的祭祀與清明節是完全不同的,清明節又叫上墳,顧名思義就是必須到親人埋藏地燒錢化紙祭祀是起碼要求。而中元鬼節就必須在附近十字路口和家裡才行。

現在我們說重點,鬼節七月半中元節到底是農曆的十四還是十五?

首先我們從鬼門大開七夕節後說起,古時交通基本靠步行,有錢人最多騎馬或坐馬車出行,而且那時人間的人們基本都是居無定所,都是靠放河燈尋親,為地府的親人回歸指明道路,再加上鬼員眾多又路途遙遠,等找到自己親人放的河燈順引到家附近時,一般都是農曆七月十四了。

所以說人間中元節正式開始就是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入夜前,必須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祭香燒錢化紙為親人回歸最終指明家的所在。入夜後除大門口外沿居所插滿青香以免受野鬼侵擾。然後家中擺上供品,祭青香三柱熄燈火靜待,只要子時一到,親人就會回歸現身家中小聚了。

話說第二天的七月十五,肯定有許多還沒找到家無家可歸的野鬼四處遊蕩,它們到不管你現在是大白天,因為它們要抓住最後的機會趕緊尋找自己的親人和家,不然就只有等來年了。

所以說這一天民間有鬼亂竄之說,這一天最容易闖鬼是毫無疑問的了。其實這些還沒找到親人和家的野鬼亂竄,大多都是徒勞而已根據已找不到家和親人了,因為很多人間根本無家和親人了。

這一天,人們為安撫這些孤魂野鬼,也為了這些孤魂野鬼在陰間不找自己親人麻煩,更為了不找自己的麻煩,所以都再在十字路口大肆祭香燒錢化紙,讓其安心回地府去,人間少些孤魂野鬼以保平安。這一天入夜後,古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再燃香,與鬼親做最後的團聚,然後離別待來年再聚。

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電燈照明的普遍使用,就算儀式依舊,甚至更濃重,但逝去親人的音容再現幾乎不可能了,就算你想夢裡想會都難上加難了,久而久之中元節發展到今天,最多極有心結之人放下河燈,有心之人燒點紙錢,極大多數人與已好像無關,可有可無是常態。

但人文傳承還是需要繼續的,總之七月半中元鬼節,既是七月十四又是七月十五,只不過兩天各自祭祀的對象不同而已:一個是親人,另一個是孤魂野鬼……

文:李中財(始終有您福)2019年秋。

相關焦點

  • 鬼節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 七月半在南北方不是同一天
    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重視祭祀這件事的,說起民間祭祀,大家一定會想到七月半鬼節,但是在民間的說法中,有人過七月十四,有人過七月十五,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從日曆上來看,鬼節確實是在七月十五,據了解鬼節有的地方習慣是七月十五,有的習慣是七月十四,比如廣東地區比較多的習慣是七月十四為鬼節。
  •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民間七月半中元節說法多
    進入七月之後,大家常說就是進入鬼月了,七月半鬼節的歷史有幾千年了,但是有些地方的鬼節是在七月十五,而有些地方的鬼節是在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鬼節的來歷:   根據各地風俗,南方人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北方人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
  • 七月十四是鬼節嗎 七月鬼節民間禁忌要了解
    說起鬼節,大家都知道是在七月半,其實還有一些地方,把七月十四這一天當做是鬼節,鬼節到底是七月十四還是七月十五呢?   鬼節有的地方過七月十四,有的地方過七月十五,比如廣東,就過七月十四的居多,而隔壁省廣西的客家人就過七月十五的居多。
  • 七月半鬼節 紙錢到處亂飛 風俗還是迷信?
    七月半鬼節 紙錢到處亂飛 風俗還是迷信?   揚州網消息:「七月半」俗稱「鬼節」,學名「中元節」。揚州人素有過「七月半」的習俗,農曆七月半,接祖,送祖,就是接鬼,送鬼。
  • 中國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的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
  • 農曆七月半,中元節鬼節禁忌的七問七答,默默記住了
    農曆7月14或7月15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其實,「七月半」才是我們民間習慣的稱呼,源自上古時期,只是後來各大宗教為了順應民俗,紛紛創建了自己的說法,如道教把「七月半」說成是「中元節」,佛教把「七月半」說成是「盂蘭盆節」。當然,不同叫法就有不同做法,但都是針對去世的人。
  • 七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及風俗活動
    七月十四鬼節的風俗習俗廣西的一些地方會把鬼節當做一個重大的節日來過,武鳴、邕寧等地一般都會默認中元節前後兩天基本都屬於鬼節的範疇。在一些傳說中,七月十四是地獄鬼門大開的日子,是遊蕩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於是,古人就在七月十四為鬼魂安排了一個節日。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農曆七月十四,廣西人過「鬼節」,為什麼一定要吃鴨子?
    到後來,民間又流傳七月十五地府開們放鬼魂的傳說,於是,中元節漸漸就有了「鬼節」的意味。每當到中元節的時候,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過中元節,因為不同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那麼,廣西的人們一般都會怎麼慶贊這個中元節呢?廣西過的「鬼節」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這裡有一個傳說——以前廣西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節。
  • 《七月半》定檔8月14日 首部「鬼節」題材恐怖電影
    《七月半》定檔8月14日 首部「鬼節」題材恐怖電影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5月19日14:01 國內首部「鬼節電影」顛覆傳統印象 《七月半》講述了大一新生安瀾(餘心恬飾)等入住一間塵封多年、鬧過鬼且死過人的宿舍,在七月半的那天晚上接連出現各種詭異的事情。影片沒有各種嚇人的鬼臉道具、陰森環境和封閉空間的故弄玄虛來單純嚇人。
  • 七月十四是鬼節要劏鴨?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一直被誤解
    昨天七月十四,小夥伴們都吃鴨子了嗎?不知不覺就已經過了農曆七月十四也就是民間傳說的「鬼節」了但七月十五是個什麼節?」其實是農曆七月十五但我們本地習慣過「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但相信不管是隔壁家的六叔公還是七嬸都很不耐煩這個!拔著拔著,就直接不耐煩的扔了!
  • 七月十五為什麼燒紙 這項習俗民間一直有
    七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鬼節之一中元節,一般來說七月十五晚上的燒紙活動比較普遍,往往對環境造成影響,想必大家對這種行為很難理解吧。   根據民間習俗,七月十五要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有的人家在門前或街道巷口燒紙錢。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裡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
  • 盂蘭節始末 七月十四鬼節的由來
    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一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只是一個片面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回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 視頻:鬼節,中元鬼節如何過?農曆7月14日/15日
    如您受益,請關注轉發,利益他人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是什麼?為何有「鬼節」之稱
    據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很多人都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為什麼中元節被稱為鬼節呢?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主要風俗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具體說一說,中元說法來自於道教,道教分為天地水三官,三官又稱三元以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月為三官神誕,在古書中記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可以說,天地水三官都是造福人間造福百姓的,所以呢正月十五元宵節,古時也稱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就是中元節最早的由來,那麼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元節又是怎麼和鬼聯繫起來的呢?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又到七月半 各遊戲「鬼節」玩法一覽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
  • 七月十五中元節出生的人好嗎 天胎的傳說並不可信
    大家都知道農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民間的鬼節,所以這一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日子,那麼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好不好呢?   中元節又叫「鬼節」、「七月半」,這天出生的人八字命硬,尤其是子時出生(晚上23時--凌晨1時),人們將這個時候出生的人叫天胎。
  • 中元節文化闢謠:沒有「初一鬼門開 三十鬼門關」的說法,只有七月十五
    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 【傳統文化】農曆7月14不止是鬼節,說說節日的由來與民間禁忌
    下面小編為你介紹7月14鬼節的由來。  根據各地風俗,南方人認為七月十四是鬼節,北方人則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  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儘量早回,而真正的燒紙祭拜是在七月十五。  為什麼七月十四過鬼節?  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