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七月十四,小夥伴們都吃鴨子了嗎?
不知不覺
就已經過了農曆七月十四
也就是民間傳說的「鬼節」了
但七月十五是個什麼節?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
但是過節的傳統氛圍一點也不差
這不,朋友圈裡早已「曬」曝了
成就感不是一般的好哦~
簡直幸福得不得了!
估計劏鴨都劏怕了
不過為什麼當天要劏鴨吃呢?劏雞不行嗎?在民間,有兩種傳說是這樣的:
1.傳說祖宗今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沒有船過不了啊,怎麼辦捏?於是乎我們就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了;
2.聽說鬼節吃鴨子才能驅魔闢邪。
不過,以上這些傳說還是比較缺乏科學依據的。我們可以從農耕文化的角度考慮。
中元節前後之所以要吃鴨子,很可能是因為在農村種稻穀之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一些鴨子回來養,在割完稻穀後,他們通常把鴨子放到稻田裡,讓鴨子吃掉田裡的穀子和蚯蚓。種晚稻的時候,農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元節正值鴨子當季,正好用來祭祀。以前,人們是開春時候,即三、四月份開始養鴨子,大約四至五個月後,也就是「鬼節」這段時間是鴨子成長的季節。由於古代人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了節日才捨得殺鴨子吃。於是一到鬼節家家戶戶就都殺鴨子、吃鴨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傳統。
是因為什麼原因要劏鴨吃
對於吃貨來說
只要有肉吃,什麼都好說
沒有什麼是吃的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頓
點擊播放 GIF 1.8M
「初五朝十四 àn 」
這一天大夥都會劏鴨子吃~
昨天你的朋友圈被鴨子刷屏了嗎
每逢中元節大部分人都會吃鴨子
點擊播放 GIF 0.8M
不知道小夥伴們發現沒
「鬼節」其實是農曆七月十五
但我們本地習慣過「七月十四」
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
這裡有一個傳說:以前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中元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老百姓正準備過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索性提前一天過了。後來,就這樣延續下來。
那麼,「鬼節」和鴨子
又有什麼淵源呢
其實嘛…小編覺得
……
無非是找個理由加菜罷了
……
農曆七月的鴨子是最好吃的時候
所以此時不吃鴨,更待何時呀
點擊播放 GIF 0.8M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買鴨子了吧?
賣鴨子的地方很熱鬧哦~!
尼位大叔就買了一隻
不過這鴨被劏之前
還能享受一下專屬寶座的位置
也是很不錯的~
話說這買鴨子容易
拔鴨毛難啊!
小編聽說今年拔鴨毛要25蚊一隻
天吶!小編還是自己慢慢meng吧~
每年七月十四的朋友圈
都是大夥發揮劏鴨神技的舞臺!
小編現在就帶大夥去見識一下
看看人家的劏鴨神器!
點擊播放 GIF 1.2M
這新發明也是槓槓的!
有些鴨子,為了兄弟也是拼了...
點擊播放 GIF 1.6M
說到劏鴨
那拔毛是必不可少的!
但相信不管是隔壁家的六叔公還是七嬸
都很不耐煩這個!
拔著拔著,就直接不耐煩的扔了!
點擊播放 GIF 1.8M
最後還不是把鴨子撿回來
剝成下面這樣?
沒辦法了,直接把鴨皮切掉...
點擊播放 GIF 1.8M
話說這身材纖細苗條得…
難道是傳說中的鴨界模特?
這造型…小編給滿分!
好不容易把鴨子弄好了!
可要做出一道絕美的鴨肉大餐才得啊!
(煮熟的鴨子可別讓它給飛了)
但是剛一下鍋煮,結果…
純正的燒鴨啊哈哈哈哈
所以,這隻鴨是烤的還是煎的?
還有還有,白斬!鴨!
香蔥鴨屁股,你值得擁有!
相比較之下
這兩盤鴨肉就很美味啦!
大夥是不是看得口水直流?
子姜炒鴨肉~
白斬鴨~
七月十四鬼節
習俗就是劏鴨吃鴨,祭祀先祖
這個時候肯定也有一些網友噴啦
說什麼鬼節是迷信啊之類的
但其實
鬼節是孝親節
鬼節,一個歷史悠久,卻被很多人忽視、誤解的傳統節日。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亡人節」「七月半」。
因為有個鬼魂出沒的傳說,很多人以為鬼節是在宣揚封建迷信,於是對它越來越不重視,以至於現在這個節日幾乎被邊緣化了。
但是,作為中國人,理解節日背後的真正意義,才能更好的走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們更符合中國人的身份。
其實,鬼節真正的核心精神是孝親。
鬼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
目連為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在修行中因為想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的生活,發現母親已經變成餓鬼,吃的喝的都沒有,目連非常傷心,就向佛祖求助。
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蘭盆經》,許其每年7月15日設素筵供母享用,以後傳承開來,遂成「盂蘭盆節」的傳統。
鬼節宣揚的是孝道,不是迷信
百事孝為先。
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而鬼節存在的意義,就是當我們為了生活奔波而忽視了至親之人,當我們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父母的白髮蒼蒼的時候,給我們提個醒。
讓我們想起,人生苦短,沒有那麼多來日方長。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們以為的,與至親之人的來日方長。
商家推廣
所以,讓我們及時行孝,不要等到來不及,才想起未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子欲養而親不待」才是最難以彌補的遺恨。
來源|綜合網絡 編輯|阿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