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農曆七月,因為七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赦罪地官的誕辰,據說地獄會放出亡人魂魄,加之宗教因素的文化,變成了一年中最大的鬼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所以七月也被人們稱為「鬼月」。當然這些可以說是迷信以及民俗信仰,但作為傳承下來的一種祭祀文化,也是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慎終追遠的對先人的奠祭。

時至今日,每逢七月十五,民間都會有相關的祭祀;而隨著人們背井離鄉出外謀生的人增多,已經很難在這個節點返鄉祭祖,近些年,在異鄉「圈地為祭」的風氣就比較多(在城市道路街口祭祀,切記防火)。因為七月被稱為「鬼月」,現在有些人就強加附會的生出了很多說法,在這裡必須予以闢謠,使人們更加了解習俗,同時也以免增加七月每天的火災隱患。

首先「七月一日開鬼門 三十關鬼門」的說法,這是最不靠譜的,這個說法顯然是源於「七月為鬼月」的認識上臆想出來的(既然七月為鬼月,那肯定就是初一開鬼門,三十關鬼門了……)。七月之所以稱為鬼月,那是因為中元節的傳統,而傳統中認為,開鬼門的時間是子時,現在具體來說應該是七月十四夜晚12點,而關鬼門的時間是七月十五天亮之前。並不是一些專家說的整個月鬼魂都被放出,不說世界有沒有鬼魂,即使有,正大光明的白日,怎能容它飄蕩人間一個月?有鬼就有神,人間天上的諸神又豈能容它放肆遊蕩?

再說說中元節燒紙應該選擇哪天,在民間的三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十月一和中元節,民間有種說法叫「清明燒前,十月一燒後」,什麼意思呢?就是清明時節祭祀要在清明節到來之前;十月一送寒衣的祭祀要在過了這一天之後。那麼中元節祭祀燒紙,應該選擇哪天,從上面分析的「開鬼門」的說法,就已經很明晰了,那就是選擇在七月十四天黑之後,這樣在午夜12點鬼魂放出之後,才能「撿拾」到,過了這天就不用再燒了,因為天亮鬼魂就回去了,燒了也沒用。當然選擇七月十四之前,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離鬼門開時間太長。

祭祀追念逝者,表達生者的懷念是可取的,還請在參加民俗活動時,合理選擇祭祀方式,儘量不要在鬧市區和居住密集區燃燒紙錢,願天地祥和!萬民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