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陰曆嗎?為何二十四節氣不按陰曆?公曆有什麼缺點?

2020-11-27 六甲番人

今天有網友提問:農曆二十四節氣為什麼不和農曆相關,而和公曆相關呢?

夏至

對此,六甲番人認為正確的提法應修改為:農曆二十四節氣為什麼不和陰曆相關而和陽曆相關呢?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理解農曆和陰曆、陽曆的關係,我們可以分解成幾個小問題:

1、什麼是陰曆?

陰曆是指依據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也就說是根據月圓月缺來安排周期,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歷月。

由於月亮的圓缺是最為直觀的天象,各大文明古國包括中國在內最早都是使用陰曆的,懂得陰曆的人們不需要任何測量工具和記錄,只要抬頭望月就可以知道日期,同時運用農曆也可預知潮汐漲落等自然氣象。

但是陰曆也有明顯的缺點,地球繞太陽一周大約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而月亮的盈虧朔望周期卻只有29天或30天,每年12個月合計會和地球實際繞日天數差11天,如此十幾年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霜的不合理情況。

陰曆與月亮有關

2、什麼是陽曆?

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然後將一年又分為12個月,注意,這個「月」,與月亮的月並無直接關聯。

一開始使用陽曆的國家比如埃及將每個月規定為30天,合計一年是360天,與地球繞日天數誤差大約有5天,於是又修正為一年365天,接著古羅馬又改進為儒略曆,每年分12個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為小月,小月每月30天。

但是365天與實際地球繞日天數還是有大約四分之一日的誤差,於是後來陽曆又通過設置閏年來解決,閏年為366天。

3、公曆和陽曆有區別嗎?

公曆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公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也是陽曆的一種。公元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根據天文精確計算結果,平均回歸年是365.242199074日,而古羅馬的儒略曆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於是義大利人又修正為格里曆,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這樣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更接近平均回歸年實際天數,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

公曆雖然解決了每年天數誤差的問題,但是卻沒有解決原來陽曆設定的月天數脫離實際天象的問題,比如每個月的1日就只是個數字而已,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智慧

4、農曆就是陰曆嗎?

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這是不對的,實際上,農曆是陰陽曆,也就是說,農曆是陰陽合一,既有陰曆又有陽曆。

農曆的每月天數採用陰曆,朔望月平均長度為29.530588天,所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同時,農曆規定了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3-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閏年設置閏月,全年383-385天,從而協調朔望月和回歸年之間的關係。

此外,農曆又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把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反映寒冷暑熱的氣候變化,從而給農事作業和日常生活提供指引。

小結:通過以上4個小問題,我們可以知道農曆並不只是陰曆,而是陰陽曆,與公曆相比,農曆更加科學,既解決了各種曆法的天數誤差問題,又保留了陰曆的優點。而二十四節氣更是中國古人問天的智慧,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意義。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春分豎雞蛋

相關焦點

  • 陰曆是農曆嗎 農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常用的紀年法有農曆和公曆,當然還陰曆。
  • 為何同時有公曆與陰曆?
    國際通用的曆法是以一年太陽回歸年為周期,謂之太陽曆,故稱為陽曆,全球公用,故亦稱為公曆。中國傳統的曆法自夏朝始,稱為夏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謂之太陰曆,故稱為陰曆。中國的陰曆配合了閏年及二十四節氣,使得太陰曆的年周期同步於太陽曆。我國以農業立國,夏曆的節氣時令等與農業密切相關,故亦稱為農曆。換言之,陽曆即是公曆,陰曆即是農曆。
  • 圖文版:農曆就是陰曆嗎?二十四節氣和閏月是什麼?
    經常有人把中國傳統的農曆稱為陰曆,而把西方傳入的公曆稱為陽曆。實際上,中國傳統的農曆既不是陽曆,也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你分的清嗎?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很多小夥伴很困惑,其實,這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曆法,農曆和公曆。而說到農曆和公曆,就不得不說陰曆和陽曆。因為農曆和公曆就分別來自陰曆和陽曆,卻又比陰曆和陽曆更加科學,更加具有實用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分不清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陰曆即太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夏曆、古歷、漢歷、黃曆、舊曆等。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陽曆就叫公曆,這種曆法與主要是通過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而來,與月亮無關。很多人以為二十四節氣和陰曆有關。其實二十四節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
  • 公曆、農曆、陽曆、陰曆是什麼關係?
    中國人的生活中說到時間時經常會有公曆、農曆、陽曆、陰曆的概念。一般人都會認為公曆就是陽曆,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 陰曆與陽曆,農曆與公曆
    五、陰曆與陽曆的總結:六、農曆【更接近陽曆而不是陰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
  • 論農曆、陽曆、陰曆、公曆的差別
    總的來講,陰曆有很多種,現在我們常見的幾月初幾形式的是其中一種;陽曆也不只一種, **年*月*日形式只是其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我們稱它為公曆更恰當。農曆的本質是陽曆(這個陽曆是廣義的陽曆,不是現在我們專門用來指代公曆的那個陽曆)。簡單講農曆不等於陰曆,也不等於陽曆。陽曆、陰曆是兩種分類。
  •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用農曆計時的。不知道朋友們對一個節日的兩種不同表示時間能分得清楚嗎?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
  • 農曆是陰曆嗎 農曆是什麼歷
    平時,我們在看日曆的時候,會發現日曆上有不同的數字,羅馬數字下面有大寫的數字。其中,羅馬數字是公曆,也就是陽曆,而下面的大寫數字是農曆。公曆和農曆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既然公曆稱「陽曆」,那麼農曆是不是陰曆呢?一起來看看!
  • 陽曆陰曆與公曆農曆
    於是溫習了一下月相的變化規律,以便了解露營時月亮會在什麼時間、出現在天空中的什麼位置。研究過程中想起,我們特有的農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周期確定的,而世界通用的公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確定的,二者都有12個月,那它們是如何精確對應的呢?
  • 為什麼說農曆不是陰曆?陰曆、陽曆、公曆、農曆之間到底啥關係?
    有人說屬相是跟著陰曆走,有人說屬相是按照陽曆算,還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聽的人腦子都是嗡嗡的,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陰曆與陽曆是根據月亮、太陽的周期來制定的首先需要告訴大家,有兩個結論:第一個,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第二個,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屬於陰陽曆,準確來說就是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是不是依舊不是那麼明白?那麼下面,就依次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 除了公曆、農曆、陽曆、陰曆還有陰陽曆、幹支歷,有點複雜
    總的來講,陰曆有很多種,現在我們常見的幾月初幾形式的是其中一種;陽曆也不只一種, **年*月*日形式只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我們稱它為公曆更恰當。農曆的本質是陽曆(這個陽曆是廣義的陽曆,不是現在我們專門用來指代公曆的那個陽曆)。簡單講農曆不等於陰曆,也不等於陽曆。陽曆、陰曆是兩種分類。
  • 清明節到底是按陰曆還是陽曆?
    今天9時51分迎來我們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我國國民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清明處在草長鶯飛,風清雨潤的時節,正是一派氣清景明的春日氣象,「清明」也由此得名。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清明節雖然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我們對它的節日時間判斷往往採用的是公曆時間,一般固定在四月的4號或5號,從未說過在農曆幾月幾日。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今天看CCTV4國寶檔案講陽曆陰曆區別,很多概念不準確甚至錯誤,現在受網際網路新媒體影響,嚴肅媒體也越來越不嚴謹了,上面是我結合CCTV的文章改編,修改和增加了有些內容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農曆就是公曆,其實這是不對的!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的兩種類型。陰曆是觀測月亮制定的,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又叫朔望月,是28天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陰曆先有月,在算年,月份準。陽曆是福安冊太陽制定的,太陽直射難北回歸線的一個輪迴即為一個春夏秋冬為一年,又叫回歸年。是365天多一點,然後再劃分出12個月。陽曆是現有年,再算月,季節準。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陰曆的一種。但問題來了,用陰曆算出來的一年,是354天,和一個回歸年差了11天!所以陰曆的月份和一年中的季節並不能吻合,過十幾年就會出現6月下大雪或十二月穿褲衩的詭異場景出現。那怎麼辦呢?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是什麼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陰曆和陽曆是怎麼來的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用農曆計時的。不知道朋友們對一個節日的兩種不同表示時間能分得清楚嗎?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公厲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曆稱為「陽曆」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算作一年。
  • 清明節為何按陽曆而不按陰曆?和寒食節、上巳節有區別嗎?
    今天是2018年4月4日,明天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很多朋友疑惑:為何春節、中秋、端午等其它傳統節日都按陰曆,清明卻按陽曆?一、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介紹一下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 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是什麼?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陰曆、陽曆、公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
    農曆和陽曆作為現代人主要的曆法方式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將農曆稱為陰曆,但其實我們所用的農曆和陰曆有著較大的不同,今天來說一說陰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公元前5世紀左右,雅典人梅屯設置了19年7閏法,太陰曆的精確性大大提升。然而現如今太陰曆已經不流行了,當今世界上只有少數伊斯蘭國家因為宗教原因而繼續使用,除此之外再無使用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這種曆法尤其是閏月的設置和農業生產產生了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