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陰寺的獨木雕臥佛,被稱為木雕藝術的活化石

2021-01-09 騰訊網

雲連秦晉三千裡、煙鎮汾河三萬家。

晉南絳縣有山,名曰東華山,傳說和西嶽華山有「血緣」關係——神話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時,華山被劈為兩半,一半在陝西,一半分到山西絳縣,絳縣的這一半便被稱為「東華山」。此山在當地頗受尊崇,不光因為此山為靈山寶地,其華山腳下村子裡有一座金代建造、至今香火鼎盛的太陰寺,而且太陰寺內的釋迦牟尼臥佛,是目前我國存世最早、體量最大的木雕臥佛。由此,儘管太陰寺偏處晉南一隅,還是在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太陰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公元386至534年),根據現存碑文記載,太陰寺始建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南大殿也就是太陰寺的大雄寶殿,是全寺惟一倖存的金代建築,相當珍貴。儘管明、清時期幾經修繕,但南大殿基本保持著金代建築風格,大殿前臉完全是木結構,現存的梁、柱、枋、鬥拱、門窗均為原木本色。殿門上方懸掛的鐫刻有「大雄之殿」四個大字的木匾,是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由端氏縣(今沁水縣一帶)籍的一位驃騎將軍題贈。

被譽為國寶的木雕臥佛就保存在南大殿內。釋迦牟尼木雕臥佛長4米,高1.5米,是用一整根紅楊木精雕而成,中間沒有任何銜接的地方,僅就這根木頭來說也是千年古木,十分罕見。據考證,這尊釋迦牟尼佛涅槃臥像雕鑿於金大定二十年。釋迦牟尼佛祖頭東腳西,手拄右耳,雙眼微閉,正對著殿門的西北方向側臥,表情安寧、神聖。硃砂塗底、赤金貼面的袈裟雍容華貴。整尊臥佛安放在一幢木製佛龕之內,佛龕置於大殿正中,佛龕內還繪製有明洪武年間的精彩壁畫。

正常人的上下身比例應該是1:1,而這座佛祖像卻是腰長腿短,腿還沒佔到全身的三分之一,甚至只有四分之一。據寺內管理員介紹,在藝術上,這就叫做變形美,使得佛像觀感更加莊重肅穆,只有這樣的雕刻身材比例,才會產生出濃厚的宗教氛圍,體現出釋迦牟尼佛的寶相莊嚴,讓人體會到佛教和木刻藝術共同達到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由此,也可見古人高深的美學眼光和精湛的技藝。

佛龕上和兩側現存同期彌陀三士坐像,大殿內壁上原來繪有巨幅壁畫,據說壁畫是以佛教的沿革為內容,繪製手法與永樂宮的描繪手法一模一樣,而年代比永樂宮壁畫還要早150多年。可惜的是在民國十二年,壁畫以及彌陀三士坐像的頭被當地人勾結古董商,以3000元大洋的價格賣給了荷蘭的文物販子。

太陰寺還有一件有價值意義的國寶《趙城金藏》在此雕印。太陰寺前院西側有一通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所立石碑,碑名《雕藏經主重修太陰寺碑》,青砂石質,碑高2米多,陽刻有2169個漢字。碑文不僅記載了從金到元三次重修太陰寺的經過,而且根據碑文,研究者近年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觀點——國寶《趙城金藏》就是在太陰寺雕的版。歷代刻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最珍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原存於我省洪洞廣勝寺,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心」的藏經。

這一通《雕藏經主重修太陰寺碑》,可以說是《趙城金藏》研究中劃時代的一次新發現,由此也佐證了太陰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其在歷史上尤其是金代歷史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

總結:太陰寺的獨木雕臥佛、全國獨一無二一尊,臥佛曆經幾百年完好無損,更沒有一個蛀蟲眼,可見臥佛木雕材質的珍貴名木。

太陰寺及其內供奉的釋迦牟尼木雕佛,「趙城金藏」的碑文有著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其也當之無愧成為絳縣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一張名片。

相關焦點

  • 此縣被稱為天下第一縣,太陰寺裡出過國寶,還有獨木雕成的臥佛
    之所以被稱為天下第一縣,不是因為面積大、人口多,也不是經濟總量第一,而是源於《左傳》中關於「絳縣老人」的記載,首次在先秦歷史典籍中出現了「縣」這一名稱,因此絳縣就有了「天下第一縣」之稱。絳縣歷史悠久,五帝時期,有帝嚳之妻姜嫄的聖母廟和陵墓,晉獻公、晉文公、晉靈公之墓也都在絳縣。在眾多的人文古蹟中有座太陰寺近年來名氣大增。太陰寺。
  • 絳縣太陰寺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
    運城網信備案I20003太陰寺,因寺院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還因寺內有一尊馳名中外的木雕臥佛像,所以又叫臥佛寺。太陰寺廟門簡樸而平淡,青磚砌就,白灰抹牆,是否暗寓著佛家與凡人都應該清白方正為律呢?我沒有做過多的考究,因而不便多加講述。而大門兩旁題寫著一副楹聯:「能駕祥雲救八難,分施甘露濟三迷。」與廟門同樣簡樸而平淡。也許,平平淡淡才是真。臥佛寺要告誡遊人的道理就在於此。
  • 山西省絳縣太陰寺,因寺院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
    山西省絳縣太陰寺,因寺院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太陰寺,因寺院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還因寺內有一尊馳名中外的木雕臥佛像,所以又叫臥佛寺。太陰寺廟門簡樸而平淡,青磚砌就,白灰抹牆,是否暗寓著佛家與凡人都應該清白方正為律呢?
  • 弘揚潮州木雕藝術 展現潮州「非遺」魅力
    近日,在深圳銀湖會議中心酒店的中心大堂,一幅以《百鳥朝鳳》為主題的豎式潮州金漆木雕作品引人入勝。這幅作品由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教授楊堅平主創,由深圳、潮州木雕設計雕刻研究中心及潮州市盧慶合木雕研究中心製作,歷時一年半創作完成。
  • 閩南工藝美術面面觀之木雕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泉州市木偶劇團舞美設計師、著名偶頭設計製作大師林聰鵬新作——現代偶戲《鐵窗蝴蝶》之徐林俠(宋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泉州市木偶劇團舞美設計師、著名偶頭設計製作大師林聰鵬新作——現代偶戲《鐵窗蝴蝶》之宋振中(小羅卜頭)惠安木雕惠安素有「雕刻藝術之鄉」、「建築之鄉」之稱。
  • 世博熱詞:「活化石」英語怎麼說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有名的魚類活化石,最近世博山西館開始展出這種珍稀魚類。今天我們來學學「活化石」在英語裡是怎麼說的吧。Living fossil is an informal term for any living species of organismwhich appears to be the same as a species otherwise only known from fossils.
  • 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鏤月裁雲間的流年美夢(圖)
    木雕是中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一門傳統手工藝,歷代的木雕大師們因材施藝,因勢象形,將木材的天然之美經自己的妙手施藝而發揮至極致,猶如點石成金般地賦予它們以新的生命。  在數以百餘種民間雕刻工藝中,歷經千年錘鍊的浙江東陽木雕,是各流派中影響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看著巧奪天工的木雕作品,我們不禁感嘆,一段木頭,經歷了怎樣的技藝才雕琢成器?一件木雕,又承載著怎樣的時光雕琢?
  • 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一條盤桓難出的古民居街區
    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以前聽朋友說還不錯,那天正好路過,不想卻撞到閉館休息,心裡無疑是有些遺憾的。當然,從此心裡就多了份念想,卻又覺得它就在那裡,不急著去兌現。近日,旅遊年票的微信公號刊出消息,「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旅遊年票使用期延期了。」這訊息撞擊著眼睛,如何不找時間趕快去一趟。
  • 金與漆的藝術 木與刀的糾纏
    「蝦蟹簍」這個主題,在潮州金漆木雕中很常見,現在大家也比較熟悉。它是怎樣起源的呢?曾任廣州美院美術陳列館館長、《潮州木雕藝術》一書作者曾慶釗曾撰文指出:相傳,清末,有「木雕狀元」美譽的潮州木雕藝人黃開賢,在潮州市南堤外青龍古廟大廳的橫木載上雕刻了一件半通雕形式的多層鏤通「蟹簍」。
  • 地球上的活化石——太歲,生命力驚人,科學家說:太不可思議!
    地球上的活化石——年齡太大,生命力驚人,科學家說:「違反了自然規律。科學家們發現,太歲是由細菌、真菌和黏菌構成的重合體,我們也被稱為「肉靈芝」,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很長時間,可以說是世界上的「活化石」。很多書指出,肥胖有「吃盡恢復原來的生活」、「一塊一塊地吃」等特徵,也就是說,只要你不吃太多,它就會不斷地再生,由此可見肥胖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
  • 象徵富貴的木雕如意,獨具仙雅之氣!
    所以「如意」就寄託了人們的一種情懷,如意也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木雕雕刻之中的一種題材。如意如意又被人們稱為「執友」、「握君」或者是「談柄」,多呈現一種S形,就是類似於北鬥七星的形狀。對於如意的起源,有人說最早是一種兵器,所以如意本身就自帶闢邪的功效。在故宮博物院中的資料記載,如意的起源則是與日常生活中的痒痒撓有著密切的聯繫。
  • 擇一木,刻一生——劉錦波與他的木雕工藝
    中國人在骨子當中就有一種喜木情懷,非常喜歡用木頭來製造家具、生活用品,以及各種木雕擺件。可以說中國人的這種愛木情懷,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像非常久遠的家具文化、木雕文化,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根雕作為木雕當中的一個種類,也是深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其形美,意境深遠。
  • 王克平,70 歲,他做了 40 年木雕,最轟動的一件在 1979 年| 「星星...
    對它的評價有兩種:一些美術史學家認為,「星星」宣告了「文革」後中國前衛藝術的浮現。但另有觀點認為,這些作品不夠當代,從全球美術界看,參展作品是幼稚的。「星星」的藝術家也沒能產生持續影響力。不過,「星星美展」確實成了中國新興藝術市場的一個前奏。在今天回顧 40 年前的這場展覽,它的意義超出了美術界。重要的是,時代發生巨變,年輕人如何參與其中,爭取表達的機會。
  • 藝術宣言-重點推介藝術家劉邦漢
    藝術簡歷:劉邦漢,臺灣人,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工藝系。獲優選薪傳獎(1997)中國臺灣第一屆文建會傳統工藝獎 獲佳作獎(1998)中國臺灣第二十一屆中興文藝獎章 獲頒木雕類獎(1998)中國臺灣第四十屆臺北市獅子會 獲頒資深優良教師獎(1999)中國臺灣99年度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傑出校友選拔,獲膺選為第二屆傑出校友(2011)2.聯、個人展紀錄:1987 成立啄木鳥工作室
  • 刀尖上的雕刻時光 同安七旬老人紀萬水堅持傳承傳統手工木雕技術
    在同安區洪塘鎮龍東村,有一位老技藝人,迷戀於雕刻刀尖上的時光,始終保持著那份匠心,堅持傳承手工木雕40餘年———他就是78歲的紀萬水。飛馳的駿馬、威武的老虎以及佛像、臉譜、擺件等,紀萬水的雕刻技藝爐火純青,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木雕師。受其影響,兒子紀清海子承父業,也掌握了一手手工木雕的好技藝。  近日,記者來到龍東村,了解紀萬水堅持傳承傳統手工木雕技術的故事。
  • 美國藝術家將木雕玩到極致 利用海邊浮木創造奇蹟
    木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在社交媒體上被稱為「敲敲木頭」的藝術家Jeffro Uitto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木頭彎曲到自己的想像中,使其他人無法與之相比。Jeffro利用各種各樣的木頭,大多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海灘上發現的,創造性地把它們變成了最常描繪動物的雕塑——馬、鷹、犀牛、獅子等等。
  • 兩位美學極致者 一群工藝大師 在浦江山中建設中華傳統文化藝術殿堂
    「背光借鑑了山西平遙雙林寺天冠彌勒像的背光裝飾工藝,但我們的作品內容更豐,動感更強。」趙一豪為此遍訪名山大剎,根據佑巖禪寺大雄寶殿的裝飾風格和空間大小提出創意,並由胡先民負責設計製作。每座背光高10.5米,雕刻著小佛像、飛天、祥雲、火焰、寶蓋、大象、獅子、鹿等,栩栩如生。其中小佛像就有7尊,妙相莊嚴,令人視之頓生無上歡喜。
  • 山西只有平遙古城?這個古城絲毫不輸平遙,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
    僅山西平遙縣?這座古城與平遙相得益彰,被稱為中國的星象第一村,山西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之一,有許多旅遊景點,如喬家大庭、平遙縣等,說起山西這座古老的城市,首先想到的就是平遙縣,在山西除了平遙縣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特色小城,山在西,有一個古老的城市,如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又被稱為中國的星象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