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可是把小龍的媽媽和奶奶急壞了,3歲多的小龍自從會說話開始就一直發音不準,家長持續糾正了一年也不見好轉。據小龍媽說,無奈之下只能帶孩子去語言機構矯正,誰知道連換了三家都不靠譜,寶貝的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有固化的趨勢,孩子對矯正課也有了牴觸心理。
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能說會道,自己的小龍卻仍在原地踏步,爸爸媽媽的心裡實在不是滋味。小龍媽和我們講,因為我們工作忙,所以孩子白天就交給爺爺奶奶。孩子剛開始有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沒在意,覺得過兩年就會好了,誰知道今年都上幼兒園了,說話還是這個模樣。
在我們接待的小學員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語言障礙首次發現時間與首次就診時間有相當長的時間延遲。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說話的問題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就診或矯正,而是採取等待觀察的態度,這無疑耽誤了孩子的語言發育。
尤其是發音不準,這是構音障礙的典型症狀,很多人習慣稱呼它為大舌頭。在人們的印象中,NL不分、齒音字問題和前後鼻音是出現最多的情況,家長總是把責任歸咎於舌頭無力或者舌系帶過短。其實,發音不準的出現和很多因素都有直接的聯繫。
首先是生理問題,顎裂、舌系帶、腦癱、聽覺系統等生理異常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發音器官的使用,或者是使不上勁,或者是發音位置錯誤,抑或是因為聽力損失從根本就無法進行正常的語言學習。這個因素顯而易見,並不難發現,新生兒檢測就能查出。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態度,假使孩子的疾病得到治癒後,父母應該在孩子一定年齡時安排參加矯正課程,而不是盲目相信兒童自身的發育能力。
第二,是智力水平。智力水平的高低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兒童某些方面的發育,尤其是需要大腦高度參與的技能,語言、學習、社交都在此列。人類的語言無一不需要大腦的分析處理,智力低下很顯然會對語言發育造成強烈的影響。
第三,孩子生理沒有異常,智力也達標,依然出現發音不準、說話不清楚的問題。不用問,這肯定就是歷史悠久、馳名世界的「大舌頭」,學名是功能性構音障礙。它是純粹的後天問題,像是模仿暗示、方言環境和育兒過度細緻。大舌頭症狀是完完全全的錯誤發音習慣,即使是久經考驗的矯正專家也會頭痛不已。
自打語言被發明出來的那一刻,語言發育就伴隨著各種問題和不順意,很多並不是人為可以完全控制的。我們不是機器,我們的出生和成長並不能隨意被控制,中間夾雜著許許多多的主客觀因素在影響著我們。
從古代先賢到當代名醫,發音不準的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人們帶著希望,無數種辦法被發明出來,卻又在實際驗證中被證明為無用。直至上個世界中葉,人們才發現只藥物無效、按摩收效甚微、家庭訓練起輔助作用,有語言矯正才是改變發音不準問題的唯一方法。
語言是一門熟練功,需要經年累月的實踐和練習,語言矯正恰好符合語言的發育規律,孩子在矯正師的帶領下先是模仿,而後練習,最後是隨心輸出。試問,還有什麼方法能做到這樣呢?誰都希望世上存在「萬靈藥」,吞下治癒一切苦痛。小編我倒是建議家長更加實際,矯正雖然花費時間,卻能改變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