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戰士講述傳奇經歷:22年後長大的我就成了你

2020-11-15 福州新聞網

付海洪正在清除郭東圩上的滲水表面泥土。(受訪者供圖)

  22年前,還在母親腹中的付海洪被洪水圍困,解放軍戰士將母子倆救出。22年後,付海洪光榮作為當年的英雄部隊——「抗洪搶險英雄營」「掖城連」的一名戰士,回到家鄉和洪水正面對抗。

  7月27日,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發文點讚抗洪救災一線戰士、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的一名副班長付海洪。當晚8時,本報記者電話連線付海洪,聽他講述抗洪前線的故事。

  每天巡堤5小時 扒開每處草叢查找裂縫

  電話接通時,付海洪正身處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抗洪一線,「我們負責的這條堤壩叫郭東圩,是貫穿京九線、橫穿福銀高速的一條戰略堤壩,不能出任何問題。」

  7月14日,付海洪和戰友們到達任務地域。「來到圩堤上,眼前已是一片汪洋。」他回憶說,當時村主任介紹,已經有5000多畝良田被洪水淹沒,「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看到那麼多田被淹了,很心痛。」圩堤的一邊是洪水,另一邊是百姓的家,堤壩的安全關係著周邊3個村子的安危。

  巡堤、找隱患、處置險情……是付海洪和戰友們的主要工作,他說,遇到每處草叢都要彎腰扒開來細查有沒有裂縫,每一次巡邏任務要持續5個小時。付海洪說,如今天氣放晴,陽光很毒,有不少戰友被曬傷,高溫加上高溼的環境,很多人都起了溼疹。

  7月20日當天,突然起大雨,冒雨巡邏時,付海洪和戰友發現了一處比較大的「泡泉」(在滲流作用下,土體出現孔洞,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衝刷帶走的現象)後,立刻開始裝沙袋,準備做「圍井」(指在「泡泉」周圍用裝滿砂土的蛇皮袋壘成的月形或圓形擋牆,是一種處理「泡泉」險情的方法),「我一口氣扛了十幾個沙袋,每個沙袋都有40多斤重。」付海洪說,20多分鐘後,「圍井」做好了,那時的他已手腳發軟,體力嚴重透支,整個人被雨水淋透。

  入伍後刻苦訓練 主動請戰赴抗洪一線

  談及自己的名字,付海洪說,自己的名字裡帶個「洪」字,是跟1998年夏天他媽媽經歷的那段難忘記憶有直接關係。

  當年,付海洪老家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司鋪村遭遇洪水,母親正懷著他,「我母親被洪水困住後,解放軍前來救援,用皮划艇把母親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付海洪說,洪水退了後他很快就出生了,父母於是給他取名叫「洪」,就是為了銘記當年人民子弟兵救助的那份恩情。

  「從小我就盼著,長大後穿上軍裝去幫助別人。」付海洪說,2016年,他報名參軍,被分配到1998年參加抗洪搶險、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抗洪搶險英雄營」。

  經過4年軍旅生活的錘鍊,付海洪已成長為一名骨幹士官、訓練尖子,曾刷新旅雙槓二練習課目紀錄。當得知部隊要前赴江西抗洪救援,他立即寫下請戰書,表示一定要到抗洪一線保衛家園。

  當地小學生給他們送來食物和感謝信

  付海洪到達抗洪一線後,電話告訴家人,家人都很支持他。「家人囑咐我要注意安全,還鼓勵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像當年的解放軍一樣,衝在最前面!」付海洪告訴記者。

  「任務地域的老鄉都特別熱情。」付海洪說,有幾次,幾位大娘來到他們的宿營地點,帶來了好多粽子和當地名叫蒿粑的特產,「我們心裡特別暖,有一位大娘還拉著我的手說,看到了我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樣。」

  當地一所小學的孩子們,曾派代表來圩堤上探望解放軍戰士,孩子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他們買了好多吃的東西,還跳舞、送感謝信,很受感動,「解放軍是最帥、最可愛的人,我們要學習解放軍叔叔的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精神……」電話中,付海洪念起了孩子們寫的信。

  (廈門日報記者 黃琬鈞 實習生 陳宇津)

相關焦點

  • 98抗洪20年——聆聽,那些老兵的抗洪記憶
    1998年的九江抗洪搶險便是後一種。那一年,我有幸參加了這場被載入歷史的抗洪搶險,現在想來依然激情滿懷。官兵奮力抗洪搶險。岱天榮攝大堤上,我看到了旗幟的力量。面對60米寬的長江幹堤大豁口,百姓在驚慌失措中看到的是迎著洪水逆行挺進的一面面旗幟,旗幟後是那一支支英勇無畏的解放軍隊伍。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丨胡光焱:安全監管「一根筋」 抗洪救災「不...
    胡光焱是25年煤礦安全檢查的「老員工」,也是2年應急管理戰線的「新戰士」。作為重慶市綦江區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綜合協調科科長,他不論是下礦井查隱患,還是抗洪災衝一線,永遠是那個「群眾安全的守護者」。每天跟煤炭打交道,出了名的「一根筋」重慶市綦江區由於多次受災,很多設施、設備損毀嚴重。
  • 10年前汶川地震救我的解放軍叔叔在哪?長大後,我成了你
    10年前汶川地震救我的解放軍叔叔在哪?長大後,我成了你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強天林在重災區青川縣讀初二,被一名解放軍戰士所救。
  • 98年特大洪水中,7歲女孩抱樹9小時後獲救,如今她過得怎樣?
    洪災肆虐1998年,由於連續幾個月以來的強大降水量,長江主幹道突然決堤,中國大部分地區爆發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遍地倒塌的房屋,被攔腰折斷的大樹,在水裡掙扎的牲畜,天翻地覆,滿目瘡痍,除了咆哮肆虐的洪水,到處都是一片死氣沉沉。
  • 人定勝天:戰士回唐山 胸前勳章都摘掉
    而救災經歷,也成為不少戰士終生難忘的回憶和財富。大地震四十周年之際,記者從當年參與救援的老戰士中選擇了一線救援戰士、司機和炊事後勤人員,以他們各自特定的回憶,重新點燃國家力量和人性之光。孫琳58歲,天津人。1976年3月至1979年在軍服役,大地震時為駐守遼寧葫蘆島海軍炊事班戰士。
  • 東陽召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表彰大會!這些先進單位和...
    東陽召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表彰大會!9月20日,東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救災表彰大會在東陽劇院召開,東陽市四套班子領導、人武部政委、法檢兩長、副縣級領導出席會議。
  • 百年傳奇1991年/87歲:大年初一給警衛戰士拜年(圖)
    百年傳奇1991年/87歲:大年初一給警衛戰士拜年(圖)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20日19:19  來源:新快報
  • 安徽樅陽:抗洪官兵的十二時辰
    張桂剛帶領著炊事員們開始搭配食材、精心烹飪菜餚,只為抗洪戰士能吃到一頓元氣滿滿的早餐。清晨:5:00哨聲,划過東方的魚肚白,官兵們起床整理內務衛生。簡單洗漱後,開始美美地享受早餐。用餐完畢,踏著黎明的晨曦迅速集合,列隊登車。
  • 瀘州市凝聚三支力量 打好防災減災救災主動仗
    我是瀘州市應急指揮中心,現監測到你點位水位已到270.22米,請問你周邊情況怎麼樣,今天你單位帶班領導是誰?採取了什麼防範措施?」「報告指揮中心,我街道防護物資已準備到位,72名幹部職工全部在崗,黨工委書記張國川正帶領我們抓緊轉移疏散淹沒線以下所有群眾,有三支社會化應急救援力量為我們提供支援,預計3小時後完成疏散。」
  • 新冠痊癒後,武漢1998年抗洪「老兵」再上長江大堤
    幾天前,這個參加過1998年抗洪的退役老兵,又站上了長江白沙洲大堤,擔負起日常巡檢的任務。 郭剛勇是武昌區中南路街道的基層幹部,今年1月底,郭剛勇在社區一線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進武昌方艙醫院後,熱心爽快他主動做起志願者,鼓勵大家跳廣場舞、唱歌,保持積極情緒。愈後,他又積極協調轄區內新冠疫情親歷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 今天,為你講述一段傳奇( / 1 )
    :「我是一個中國人,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國旗,我們要升起!」聞一多與組詩《七子之歌》三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的歌詞和旋律不陌生。這群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的澳門同胞,與其他愛國青年一樣穿草鞋、打綁腿、著軍裝,教士兵認字、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劇目、改善部隊夥食,鼓舞戰士們的士氣,戰鬥爆發時則運送糧食彈藥、護送傷員,更有不少成員犧牲在前線。「四界救災會」則在後方支援、募款,給內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劉東萍|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劉東萍昨晚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段陪孩子們玩兒安吉遊戲的筆記,今早七點多發現,這段文字被蜀葵花開轉發了,之後引來好多朋友的關注、轉發、留言,其中蔣萍老師的留言深深的觸動了我。
  •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之後,你還好嗎?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成千上萬家庭的鐘擺止於此刻,在開裂的牆上。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從那一刻開始,無數的家庭經歷了天崩地裂的心碎。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學,一名家長握著遇難孩子的手。2008年5月15日,映秀鎮,一名小夥子在廢墟上大聲哭喊著親人名字。2008年5月16日,一名救災戰士背著受災兒童撤離災區。2008年5月19日,哀悼日的第一天,一處廢墟上掛著結婚照。
  • 熱血傳奇:盤點熱血傳奇的十大人物,你還記得多少?
    熱血傳奇以前也是風靡一時的第一網遊,可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傳奇也已經大不如前了,裡面的玩家也一批換一批,現在再去玩傳奇的話,你會發現許多的新面孔,而那些熟悉的,再也見不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憶那些年的名人堂,傳說中的十大傳奇人物,那些讓人讓人為之瘋狂、為之著迷的人物。
  • 祖孫三代66年接力戰洪水為的是什麼?
    近日,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發生在湖北武漢的一起抗洪防險事件。講述的是在孝感市孝南區府河村,有這樣的一家人,祖孫三代一起抗戰洪水,在防汛場上一心一意並肩作戰!祖孫三代肩負責任,守護家園!生於1998年的周家河主動報名參與防汛巡堤工作。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從2019年開始,新華社客戶端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用「白駒過隙」這個成語比喻2020年的時光飛逝,對我來說,並不誇張。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再到防汛抗洪,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著前行,甚至顧不上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 湖北某廣告惡搞拜金主義 讓抗洪官兵舉美鈔大笑
    湖北某廣告惡搞拜金主義 讓抗洪官兵舉美鈔大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7日 07: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讓「抗洪官兵」手舉外幣喜笑顏開,引起市民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