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焱是25年煤礦安全檢查的「老員工」,也是2年應急管理戰線的「新戰士」。作為重慶市綦江區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綜合協調科科長,他不論是下礦井查隱患,還是抗洪災衝一線,永遠是那個「群眾安全的守護者」。
每天跟煤炭打交道,出了名的「一根筋」
重慶市綦江區由於多次受災,很多設施、設備損毀嚴重。比如綦江河兩河口上遊3公裡處,有一艘重約430噸的抽水躉船,其中5根固定用的鋼纜裡有2根已斷裂,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為了確保災後全區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有序推進,胡光焱立即擬發了在全區開展安全隱患和地質災害排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區立即開展災後隱患排查,安全檢查到位,對各項地災點、受災橋梁、道路、房屋等進行檢測和處置,嚴防發生次生災害。災情發生以來,全區共排查出安全隱患961條,排查地質災害點275處,檢測漫水橋梁46座,箱變6臺,基站8處,搶修道路558條。
「老胡是出了名的『一根筋』。」同事這樣評價他。25年前,剛從學校畢業的胡光焱回到家鄉,做起煤礦安全監察工作。綦江區煤層地質構造複雜,瓦斯、水、火、煤塵、頂板災害「五毒」俱全,監管監察工作繁重。最多的時候胡光焱一個人就要監管6家鄉鎮煤礦企業,每個月下井時間多達22天,「那時候幾乎每天都是跟煤炭打交道。」胡光焱笑著說。
後來,他被調整到了安全綜合協調科,負責全區的安全生產綜合統籌、監管,是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風向標和指揮棒,建立安全監管責任體系、抓督查考核、抓風險研判、搞隱患整治,雖然工作內容變了,但是他「一根筋」的工作方式卻沒有改變,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2019年全區生產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2%。
面對洪水不退縮,群眾的安全就是我的責任
「不虛火」在重慶方言裡就是「不退縮」的意思。胡光焱說,應急人面對災難,只要群眾需要,我們就「不虛火」,往前衝!
6月22日一上班,胡光焱就接到局辦公室的緊急通知,讓他立即帶領30人到古南街道和文龍街道去支援防汛工作,主要任務是轉移下北街農貿市場的商戶和群眾。
下北街農貿市場地勢低洼,每次綦河遭遇洪水,這裡都是「重災區」。農貿市場裡約有300家商鋪,胡光焱他們到的時候正值買菜置物高峰,市場內接踵摩肩,人聲嘈雜。他們扯起喉嚨向市場內商鋪經營人員、攤販、買菜的居民大聲呼喊,請求撤離。面對懷質疑情緒的商戶,胡光焱雖然心裡著急,但還是耐心一次次做解釋,幾百米的市場還沒有走完,他的喉嚨就快發不出聲了。
雨水混合著汗水,胡光焱和他的同事們一刻不停地幫助群眾將行李裝車,並逐家檢查撤離情況。群眾撤離完畢後,胡光炎和同事們仍堅守在警戒線旁,防止有心急的群眾回家,直到深夜12點。
這一天,胡光焱一刻不停,滴水未進,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洪水的競賽,應急人面對洪水不能退縮,群眾的安全,就是他的責任。
兒子高考,彌足珍貴的「半天假期」
大雨拍打著路面,綦江火車站碼頭,胡光焱和同事們拿著鐵鍬清理街面上足足半米厚的淤泥,從清晨到日暮,整整兩天才讓道路恢復了以前的模樣。
綦江區從6月22日以來,半月內連續四次洪峰過境,一點也不給大家喘息的機會,轉移群眾、組織清淤、協調救災……抗洪擠佔了胡光焱幾乎全部的時間,但他心裡始終有個牽掛,那就是今年參考高考的兒子。
胡光焱家與兒子的學校僅一牆之隔,但是兒子上學期間很少能回家吃飯。「以前幹煤礦監察經常下井監察,出差是家常便飯。」胡光焱說,「而今,做應急管理,24小時準備著。」胡光焱說,「由於汛情較前期趨緩,7月7號上午有子女參加高考的職工統一放假半天,我可以給兒子做頓午飯加加油!」對於一邊是防汛抗洪,一邊是兒子高考的胡光焱來說,這半天顯得彌足珍貴。
和兒子在這半天裡吃完午飯,胡光焱又迅速趕回防汛抗洪一線,開始了新一輪的抗洪工作中。
25年堅守「安全」,胡光焱數不清自己下過多少次礦井,查出了多少隱患,但是他對全區掛牌處置的重大安全隱患、安全監管重點企業「如數家珍」。胡光焱說,他會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做好安全工作,做個應急人。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海涓
原標題:《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丨胡光焱:安全監管「一根筋」 抗洪救災「不虛火」》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