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白讀書
「人在貧窮的時候,哪怕遇到機會,也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甚至會放棄」。
讀過《平凡的世界》的友友,一定對孫少安的奮鬥史不會陌生,孫少安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最後一躍成為了當地有名的「農民企業家」。
但無論哪個時代,「逆襲」似乎總是難於上青天,那麼窮到連飯都吃不飽的孫少安,他的「第一桶金」究竟是如何來的呢?
他的「第一桶金」得益於一個叫劉根民的公社幹部。
劉根民是少安的小學同學,當時因為有高中要擴建,需要人往學校拉磚,因此劉根民第一時間想到了能吃苦耐勞的孫少安。
按照當時的工錢,拉磚一天下來也有40多元的收入了,在現在看來可能日薪不高,但在當時那就是高薪,要知道當時讀高中的少安弟弟少平,連一份5分錢的清水白蘿蔔都吃不起。
但就是這樣一份怎麼算怎麼賺的活,卻被孫少安一口回絕了,為什麼呢?
毫無疑問,因為要接這份活,就需要先投入購買牲口的1000多元的成本,而對於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孫少安,他哪裡還有多餘的錢去做資本投入呢?
有一句話說:「貧窮,不但使人生活困頓,還會限制人的思維。」
是的,人在貧窮的時候,哪怕遇到機會,也會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因為本身的物質匱乏,讓人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瞻望遠方,想像未來。就連精明強悍到村支書都忌憚三分的孫少安都不能倖免,何況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呢?
好在「上天在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孫少安得到了劉根民的指點,畢竟作為公社幹部,劉根民的視野相對還是要更開闊些,就這樣,經過再三斟酌,孫少安最終答應回去再考慮一下。
此後的少安在老丈人的資助下,順利購買了拉磚的牲口,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至此以後,無論是開辦磚廠,還是承包鄉上幾近破產的大型磚場,他都未曾猶豫,孫少安開掛的人生從此也拉開了序幕。
我們在為孫少安慶幸的同時,不禁感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像劉根民一樣的人,更多的是別人給你機會了,你屢次拒絕,到最後,機會越來越少,以至於都沒有機會了。
李笑來曾說:事實上,你只要有哪怕一次學會某項技能的經歷就好了。
同樣,對於賺錢也是一樣的,只要有了第一次賺錢的經歷,慢慢就會摸索經驗,積累更多的財富。而對於有能力卻暫時沒有資金的人來說,有時候,咬咬牙,狠狠逼自己一把,熬過去,等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後,人生之路也會慢慢順遂起來。
關於孫少安的「第一桶金」,你還有更多的感悟嗎?歡迎留言分享哦~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