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我們中國人,已經過了幾千年了,從小時候起,就被告知,端午節,我們中國人要吃粽子,為的就是紀念屈原,那位千年前的楚國忠臣,但長大後,過的端午節越多,聽到的相關故事也就越多,端午節,還真沒那麼簡單,別的,不說,就端午節流傳的故事,就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
端午節紀念的歷史名人,不單單是屈原。
和我們常人印象中的端午節不同,其實,在屈原五月五投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有了。所以其實關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但是也不單單是紀念屈原。在屈原之前,一夜白頭,掘墓鞭屍的伍子胥,也是在端午節這天,被紀念的名人之一,傳說伍子胥當年幫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後,因為被奸臣算計誣陷,慘死之後,身體也是被投入了河中,而他死的那一天,也正是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而在屈原之後,說是漢代有個孝女曹娥,因為父親落入江中,在江邊痛苦多日後,也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河,幾天後,抱著父親的身體從江中出來,被傳為神話。
但是,端午節的由來,只怕是和紀念這幾位歷史名人,沒有直接的聯繫,或許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確實是在紀念他們,便於人們記住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但是對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個人,更傾向於是古人為了闢邪,驅蟲等行為,在特地的五月五日這一天,所舉行的祭祀儀式活動。
關於端午掛艾葉的神話故事。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聽家裡長輩說過一個神話故事,傳說是有一個善良的女人,背後背著一個年紀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走在山路上。而她剛好遇到了化身為人的神仙,神仙來人間考察,發現這個城鎮的人都不符他的心意,都不是好人,但直到神仙遇到這個女人,原來,這個女人背著的比較大的孩子,是丈夫前妻留下的,而自己牽著的年紀小的孩子,卻是她自己生的,她寧願委屈自己的孩子,也不委屈丈夫前妻的孩子。
神仙覺得這人不錯,心地善良,還有責任心有愛心,但是神仙已經決定處罰這一區域的人,但這個女人的善良,讓神仙不忍心加害,於是,這位神仙便在附近拔起了一把艾葉,告訴女人,一定要在五月五這天,把艾葉放到自家的門上,那一天,下凡來懲罰惡人的天兵天將,就不會傷害她家。
這個心地善良的女人接受了神仙的艾葉,回到家也這麼做了,但是她心地善良,不忍心街坊鄰居受災,便把需要在五月五日這天掛艾葉的事告訴了大家,於是五月五日那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掛了艾葉,來懲罰的天神看到這種情景,便只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
端午節的習俗裡,也有著故事。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粽子龍舟雄黃酒,艾草紙鳶額頭「王」。而關於雄黃酒的故事,最出名的,應該便是白蛇傳中的那一段了吧。
說是法海發現了白娘子的真身之後,為了讓許仙知道真相,力勸許仙去查明自家娘子的身份,為了證明這一點,就是鼓動許仙給白娘子喝雄黃酒,而五月五日端午節,正是喝雄黃酒的日子,而喝雄黃酒的習俗來源的原因,正是古人們認為,雄黃酒可以去除蛇蟲鼠蟻,對於白娘子而言,是剋星,是天敵。
於是,白娘子在端午節喝了雄黃酒,即便是修行千年,她還是現了原型,於是,許仙被活生生地嚇死了。後來,白娘子求取仙藥,為許仙復生,然後解釋自己不是白蛇,而是在山中學過仙法,才打消了許仙的疑惑。
端午節,有著許多的傳說和故事,也有著許多的傳統文化,希望,我們都能繼承和記住,這是我們文化的傳承。在我看來,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源所在,故事裡,傳說中,都是我們文明的象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