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都聽說過「福袋」吧?簡單說就是商家在每年的元旦前後推出的銷售方法,它們會把多個商品放進一個袋子或包包,這個袋子就稱為福袋。▼
還有的地方稱為「happy bag」「lucky bag」或「mystery bag」,英文的表達就很直白了,是一種帶點兒隨意性的,需要拼手氣的神秘袋子。▼
小到玩具,大到數碼產品,很多商品都可以用福袋的形式銷售。這種途徑不僅可以處理很多滯留商品,還能加大銷量。▼
作為一項新春慶祝方式,已經不局限於日本,很多國家的商人也借用了這一招。那麼,福袋文化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買福袋真的值嗎?▼
福袋裡裝著福氣
之所以命名為「福袋」,也是借鑑了是日本七福神中財富之神大黑天身上的福氣袋子,裡面裝著幸運和幸福。▼
福袋的起源沒有確定的記錄。
相傳在江戶時代,日本橋的越後屋是家非常有名的吳服店,一年中裁剪剩下的布料不太好賣,所以突發奇想,全都放在一個袋子裡,並加入了金帶。▼
賣價為1分(相當於現在的25000日元),雖然價格稍高,但當時也有很高的人氣,還被親切的稱為「惠比壽袋」。▼
以需要處理的商品為主,這就是福袋的前身。後來大丸吳服店也效仿了這樣的方式,並放入金帶,給人一種中樂透的感覺。
最早關於福袋售賣的記錄出現在1907年(明治40年),由鶴屋吳服店(松屋的前身)發售,但袋中的內容物和價格都不得而知。▼
接著,1911年吳服店(松坂屋的前身)以50錢的價格(相當於現在的10000日元)售賣。此時真正有了福袋的名字。
還有一種叫法為「多可良函」,意思是買了就會變得幸福,給福袋加入了注釋。▼
在那之後,昭和以來,全國各地的百貨店都開始售賣福袋。一般的,每年元旦或1月2日是各地福袋的商戰。▼
人人都為福袋著迷
以往,福袋裡面裝了什麼都是買回家後打開才知道的,所以有種賭博的心情。買之前→買到手→打開,整個過程都處於興奮和期待之中,這種心情會讓人上癮。▼
當然,購買的顧客也常常覺得超值,有個YouTuber分享自己花15000日元買的福袋中,價值高達25000日元,買到就是賺到了。▼
但也有人為了買到手的東西跟實際支付的金錢相差太大而上火。
因為福袋是售出不接受退換貨的,除非有發錯或質量問題。所以一些不良商家把尾貨、滯銷貨放進袋子,因此對市場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為了消除顧客的擔憂,現在的商家會選擇公開1~3個單品,再保留幾個作為懸念。
總體來說,放入的物品會以比較平衡的比例,拿衣服來說,厚外套、毛衣、下裝、飾品等為組合。▼
現在網絡發達之後變得更輕鬆了,很多人提前購買了福袋後,會在網絡上分享,買之前看一下就可以避免花冤枉錢。▼
不過呢,日本人中有一種說法,認為買的福袋超值的話就是得到了一整年的好運。▼
如果買的福袋讓你失望,可以換種想法:一年的開頭就把厄運消除了,那麼接下來也會是幸運的一年。總之開心就好哈哈~▼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邋遢or時髦?疊穿不失誤在這4點
不是明星,但帶貨能力比倪妮還厲害!被她穿過的衣服全都賣斷貨
7套通勤裝+6套假日裝,13套適合40+女生的搭配,照搬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