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做什麼事情都講究禮節,特別是在婚禮上,從古至今都很講究婚姻禮節,一樣也不能少,那麼在古代,結婚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三書六禮」是古代中國傳統婚姻習俗和禮儀。「三書」是指「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 禮書和迎書。其中,六禮是指從議婚到結婚結束中的六種禮儀。
關於古代的婚禮,下面為你梳理了古代婚姻的六個步驟,還有六種禮法,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六禮」之後,婚姻正式成立。
納採
納採是六個儀式中的第一個,指男方家邀請媒人向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需要備禮。這時候需要給女方的家庭送上大約30種象徵好運的禮物。
問名
問名是六個儀式中的第二禮,也就是說,在女方的父母接受了提親後,女方的家人把女兒年庚八字給到男方家裡,方便男方家庭去算卦,看看是否合適。
納吉
納吉,是六禮之三,在收到庚帖之後,庚帖將被放置在上神或祖先的案上,以詢問吉兇,從而確認雙方年庚沒有相互碰撞。得知雙方沒有相衝相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有得忙了。
納徵
納徵也稱為納成和納幣,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去聘書和禮書,在婚禮前一個月到兩周,男方家庭會邀請兩到四位女性親戚(她們必須全福之人)與媒人一起,帶上聘金和聘禮到女方家中,在男方回家的時候,女方家庭需要回禮。
請期
請期也稱為告期,通常稱為選日子,即六個儀式中的第五個,即男方家庭選擇一個好的日子結婚,並將準備儀式通知女方,徵求女方同意。
親迎
親迎也稱為迎親,六個儀式中的第六個。意味著在結婚的吉日,穿著正式服裝的新郎將和媒人及親戚一起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在新郎到達女方家之前,他需要先拜訪女方家的祖廟,然後用轎子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在男方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就是送入洞房了。
這六個儀式的完成,意味著婚禮的完成,之後,還須在次日完成「謁舅姑」,即成婦之禮。
可見,古人為了結婚,是要經歷那麼多繁瑣的過程的,這也是古人為何不輕易離婚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