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婚姻中的六禮分別指什麼?在六禮中的各個階段應該做什麼?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
1、納採
納採是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禮物,故稱。古納採禮的禮物只用雁。納採是全部婚姻程序的開始。後世納採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採。用雁。」鄭玄註:「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其禮物用雁。
2、問名
問名,中國婚姻禮儀之一。古代中國婚禮「六禮」之二。男家行納採禮後,再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兇如何。或以為問名是男方遣使者問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後問名範圍擴展到議門第、職位、財產以至容貌、健康等多側面。問名也須攜帶禮物,一般用雁。我國廣東海南及西南少數民族,常用檳榔作為問名攜帶的禮物。把女方庚帖與男方生辰做了佔卜,確定可以成婚之後再行納吉禮。
3、納吉
納吉,中國婚姻禮儀之一。六禮之第三禮。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
鄭玄註:「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宋代民間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書、合婚代之。清代,納吉一儀已融於問名和合婚的過程中。民國時期,無納吉儀,只有簡單的卜吉習儀,多將女方庚貼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內無發生異事,則認為順利,就拿男女庚貼去合婚。
4、納徵
納徵,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禮記·士昏禮》孔穎達疏:「納徵者,納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
納徵,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至於聘禮的多少,取決於女方的貧富與身份。從法律意義講,納徵重在形式,而不在於數量,納徵的完成標誌著訂婚階段的結束,是婚姻成立的主要標誌之一。
5、請期
請期,俗稱送日頭或稱提日,中國婚姻禮儀之一,六禮之五。即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經女家復書同意,男家並以禮書、禮燭、禮炮等送女家,女家即以禮餅分贈親朋,告訴於歸日期
男家行聘之後,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請示女家,故稱「請期」。
6、親迎
迎親,又叫「迎娶」、「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古老的傳統婚姻習俗之一。起源於周代。迎親迎娶,通常是由新郎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呂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帶領迎親隊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親之日,「望娘盤」擔先行。望娘盤必有一隻鵝,鵝緣出古時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終身專一,象徵婚姻堅貞和諧。後世以鵝代雁。
怎麼樣?在古代,年輕男女結婚至少要經過六禮的六個步驟,是不是比較繁瑣複雜,不想如今這麼簡單?對此,你怎麼看呢?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