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結婚都有哪些流程?良辰吉日、三書六禮,一樣不能少

2021-01-09 花開無田

結婚向來是人生大事,無論男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盛大婚禮。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很早就形成了,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不斷發展演變,到了唐朝時期,經濟繁榮,社會風氣開放,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禮儀式,並藉助唐朝的強大影響力輻射東亞文化圈,對日韓和東南亞等國的婚姻習俗都造成了深遠影響。

晚唐的服飾

中國婚禮習俗的起源最早有關婚禮制度的記載來自於部落時,《通鑑外紀》上記載:"上古男女無有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太昊便是伏羲,儷皮則是指成對的鹿皮。伏羲創立嫁娶制度,這便是最古老的婚姻制度,而儷皮也因此成為古代婚禮必備的聘禮之一,只要有條件的人家都會準備一對鹿皮作為聘禮。在"儷皮之禮"誕生後,在夏商時期,又相繼出現了"必告父母""親迎於庭"的習俗。

而到了周朝,周人對禮的重視性更是超乎想像,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儀制度,而婚禮在其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於當時人們正式婚禮的舉行時間通常是黃昏時間,此時日月交替,陰陽相合,因此"婚禮"被稱為"昏禮"。在《禮記》中關於婚禮有詳細的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可見人們對婚禮的重視。後來"昏"字加上"女"字旁變成了"婚",這也意味著當時人們已經不再要求一定要在黃昏時候完成婚禮。

影視劇中的婚禮

在《儀禮》中,婚禮被分類為嘉禮,而嘉禮代表著親近萬民。《儀禮》中對婚禮的流程有完整的記載,共分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個環節,這也就是後世所說"三書六禮"中的六禮,而三書則是指在儀式過程中使用的聘書、禮書、迎書。這一禮儀從周朝起延續了數千年,雖然這期間文化習俗在不斷的演化發展,吸收了不少其他文明的理念,但"六禮"的習俗卻一直保留到了唐朝,在唐朝正式的婚禮中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三書六禮納採是唐朝婚禮的第一個流程,又稱"採擇",也是所謂的"說媒",屬於議婚,男女雙方家庭初步商討婚事。在《文公家禮》中記載為:"納其採擇之禮,及今世所謂言定也。"在唐朝娶親時,男方要請媒人提親,表明雙方的意願,確定女方願意議婚,才可以進行納採,開始正式的提婚流程。納採的時候男方需要帶一份"贄禮"前往女方家裡,在最開始的時候用的是活雉,但雉雞很容易死,於是在唐朝時期通常用大雁作為替代。大雁是候鳥,象徵陰陽之道,同時大雁忠貞不渝,寓示未來夫妻兩人同樣忠貞。除了傳統的大雁以外,納採的"贄禮"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三十多種,每一種都有各自的象徵,包括降福的清酒、養食的粳米、音色和諧的合歡鈴等等,有條件的人家都會儘量備齊這些禮品,而沒有條件的人家至少也會找一隻活雁。

三書六禮

求婚成功後,男方會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並進行佔卜,以方便準備後續的婚禮儀式,這一環節叫做"問名"。唐朝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婚禮佔卜就是所謂的測算生辰八字,這一習俗也一直流傳到了後世。

在佔卜好之後,將佔卜結果和婚禮的準備告知女方,這一禮儀叫"納吉",也被稱為"訂盟",古人"海誓山盟"中的"盟"便是源於這裡。在這個時候,男女雙方都會一起準備訂婚信物。在唐朝,訂婚信物並不是隨便拿一件東西來就可以使用的,而是有專門用於訂婚的禮品,包括戒指、首飾、彩綢甚至豬羊等牲口,都可以作為訂婚信物,因此唐人也稱其為"送定"或"定聘","三書"中的聘書也是在這個時候完成,並與訂婚信物互相交換。

聘禮

完成訂婚後,聘禮就可以正式送往女方家裡,與聘禮一起送達的還有"三書"中的禮書,記載著聘禮的數目,這個過程已經屬於唐代婚禮的成婚禮儀式,周禮稱為"納徵",唐朝人俗稱完聘或者過大禮。在周禮中,送完聘禮就算完成了納徵,不過發展到了唐朝,這一習俗也有了變化,唐朝的女方家庭還應該對男方進行回禮,要退還聘禮中部分食物,或者贈送男方鞋帽襪子等衣物。不管是聘禮還是回禮,禮物一般都是成雙成對,大多帶有吉祥如意的含義,但絕對不能只送單件。

送完聘禮後,就要確定結婚日子,然後再備一份禮物到女方家裡,去徵詢女方的意見,叫作"請期"。這個時候,禮物只需要簡單一點就好,不過唐朝時期,請期和納徵經常合併到一起,在下聘禮的同時就定下婚期,聘禮和請期的禮物也合在一起。

最後就是迎娶新娘了,這一環節的正式稱謂是"親迎",在新娘過門時,還要送上"三書"的最後一書迎書。這是唐代婚禮最重要也最複雜的儀式,抬花轎、拜堂成親、鬧洞房等等習俗都屬於親迎的過程,詳細的流程足足有十幾項,每一項都含有吉祥安康的祝福之意。六禮之中的前五項通常被當作議婚或訂婚,親迎才是正式的婚禮。唐代親迎的時間一般選取在春季或是農閒時節,不過並沒有絕對要求,只要雙方家庭認可,在其他合適的時節親迎也沒有問題。

唐朝婚禮親迎的具體流程首先是祭天拜祖。婚嫁是人生大事,而親迎作為婚禮最重要的一環,同樣也是成人禮的一種,必須要告知天地祖先,因此唐朝人在親迎的前一天,男女雙方的家人都要進行沐浴焚香,用三牲酒禮祭祖,告知先祖有婚禮將要舉行。

接著是布置洞房,舉行安床禮。唐朝婚禮的洞房要準備嶄新的被褥和紅燭,再鋪上龍鳳鋪,在上面撒上蓮子、花生、紅棗等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的喜果,然後按照八字和房屋朝向拜"床母",向床母祈求婚禮安穩順利。鋪床的人也不是普通人,而是經過精挑細選,要求父母安康,兄弟姐妹健全,夫妻和睦,兒孫滿堂,寓意新婚的夫婦也能如同這些人一樣家庭美滿。

彩果

在親迎當日早上,新娘在起床後要吃湯圓或丸子湯,這在唐人眼中寓意甜蜜和圓滿。在迎親隊伍到來之前,新娘的家人還會為其梳洗打扮,梳頭之前要在臉上塗抹海棠粉進行"開面",梳洗時還會通常會用紅綠線為新娘綁頭,打扮時用的鏡子屬於道教禮器,代表著相思。另外無論男女雙方,在梳頭時,梳頭婆都會說些吉祥祝福的話,比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等等。

然後就到了抬花轎迎娶新娘。唐朝迎親的花轎都是特製的,只有迎合時才會用。在迎親隊伍出發前,花轎要停在家門前,向四周的街坊鄰居展示,稱為"亮轎",等到良辰吉時到來,新郎會騎著高頭大馬,帶領迎親隊伍抬著花轎前往新娘家,來迴路上都要敲鑼打鼓,越熱鬧越好。在火藥被唐朝的煉丹師發明之後,唐朝中晚期還會一路燃放爆竹鞭炮。

轎子

在新郎到來之前,新娘的娘家姐妹們會給出嫁的新娘撐一把紅傘,同時將米粒撒向天空,代表著出嫁後能夠開枝散葉。迎親隊伍到來後,新郎會遭到娘家人象徵性的阻攔,代表女方對他的考驗。而等到新娘上了花轎,返回男方家中的時候,抬轎的轎夫會儘可能將花轎抬得顛簸,代表著一路的艱辛困苦,晃得越厲害,將來苦盡甘來,婚姻就會越幸福。

一般情況下,迎親時間都會有嚴格計劃,新娘到家時已經差不多是下午了,新娘下轎時要用紅布鋪地,新娘從下轎到入洞房,鞋子都不能直接接觸地面。然後按照唐人尚武的習俗,男方要對天空、地面和遠處挽弓射出三箭,分別代表向天祈福,天長地久和未來幸福美滿。之後新娘還要過火盆和跨馬鞍,寓意紅紅火火和平平安安。

夫妻對拜

接下來就是經典的拜堂成親了,拜天地,拜父母雙親,最後夫妻對拜,兩人真正結為夫妻,同心同德。然後新娘就會送入洞房等待丈夫,而新郎則在前廳陪同親朋。等到時間差不多了,新郎入洞房的時候,關係親近的朋友還會鬧洞房,在開放熱情的唐人眼中,洞房鬧得越熱鬧越好,未來新郎新娘的生活就越紅火。在洞房時,還有掀蓋頭和喝交杯酒的習慣,掀蓋頭時不能用手,必須用秤砣,代表稱心如意。

唐朝時期,社會繁榮,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飛速發展,強大的國力讓唐人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收著各種文明的精粹,而婚姻習俗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社會環境。

相關焦點

  •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媒六證」,「三媒」是誰?「六證」有啥?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是啥?「六禮」為何?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古代人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即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古代婚俗中三書六禮都包含哪些內容?傳統婚禮都有哪些講究
    古代婚事的禮節與習俗繁瑣,那麼這些婚俗都有哪些寓意呢?比如說,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一、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三書分別是:聘書、禮書與迎書,隨著時代發展,三書現在很多地方已逐步省略,取而代之是微信群發,或者電子版書帖。
  • 農村俗語:「男婚女嫁,需三書六禮」,這三書和六禮分別指什麼?
    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和農村大事——結婚嫁娶相關的農村俗語,這也是老農們富含智慧和經驗的總結,這句農村俗語就是:「男婚女嫁,需三書六禮。」那麼這句話是何意?這裡的「三書」和「六禮」又分別指代什麼呢?這句俗語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男女結婚的時候,需要三書和六禮。
  • 梁啓超稱梁思成在美婚禮簡單 令其三書六禮娶徽因
    他在信中說:「徽因思成已決定在美結婚(我及思順如此主張,彼兩小未完全同意),婚儀太簡率,所以想在文定禮上稍微鄭重莊嚴一點,我既不來京,一切由弟代理便是。」  由信中可知,舉辦廟見禮時,梁思成已決定於東北大學應聘。儘管兩人不在國內,但梁啓超認為婚姻之事不能草率,當時林父(林長民)去世不久,這場訂婚禮的鄭重也是給予林家的最大安慰。
  • 古代婚禮的流程及說法
    說起婚禮,我們並不陌生,大家有的經歷過,有的參加過,尤其是現在的婚禮各式各樣,每對新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幸福時刻。相比於現在多元化的婚禮,古時的婚禮是怎樣的?又是怎樣的一個流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喜隨著社會的發展,周朝時婚制已出現固定流程的雛形,承啟上古至夏商,發揚於君子風範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長歲月中以上古婚制為骨架,逐漸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三書六禮。
  • 結婚吉日挑選方法 結婚日子是男方看還是女方看
    大家都知道結婚是一件大事,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婚禮是完美的婚禮,那就要好好準備,在結婚前有很多事情需要準備,比如準備婚車,準備婚車可以到接親網上租賃婚車
  • 都說結婚事情多,看看古代結婚有哪些步驟
    哈嘍歡迎來到真真鑑歷史,前幾天這個小編的姐妹結婚,這婚前的準備事宜是真不少,什麼要拍婚紗照啦,什麼要準備嫁衣啦,還要準備一系列的婚後生活用品,每天陪著她跑來跑去我這的快累吐血了。小編想著現在的人禮儀觀念都不是很嚴謹了,都這麼累。要是換成古代人結婚那得做多少準備。
  • 如此嚴格,古代結婚的規矩流程,看完你就懵了!
    結婚自古以來就是老百姓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人生大事,現代社會結婚,形式更是多種多樣,繁文縟節甚多,一天下來,不僅結婚的新人疲憊不堪,就連親戚朋友也是累得不行,結婚為什麼有那麼多規矩呢?這就要從古代說起了。古人講究禮法,結婚要明媒正娶,三書六禮缺一不可,三書指的分別是聘書(訂婚文書,需要在「納吉」時由男方交至女方)、禮書(羅列聘禮的禮單)、迎書(迎娶時的正式文書),六禮則指的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個禮法流程。首先是男女雙方到了擇婚論嫁的法定年齡後,男方這邊得邀請媒人到心儀的女方家提親,無媒不成婚,老話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
  • 八字合婚,如何挑選良辰吉日
    當兩人足夠的了解對方,能接受對方的缺點,願意讓對方參與到自己的未來生活中,那麼結婚是自然而然的結果。看過電視劇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古代的婚禮步驟很多。為何先輩如此在乎婚禮的各種形式呢?是因為結婚儀式的完成與否直接關係到婚姻的成敗。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本文著重向大家介紹八字合婚中,如何挑選良辰吉日。有人肯定心裡很納悶,挑選結婚日誌直接看黃曆不就好了嗎?
  • 2019年適合結婚的好日子有哪些 2019年老黃曆結婚吉日一覽表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作為人生大事之一的結婚成家,受到人們極大的重視。古代結婚流程非常複雜和繁多,經過新時代的洗禮,現在的結婚重要性沒有改變,但是結婚流程相對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簡化。
  • 古人結婚並不容易,需要經過這六個儀式
    中國人做什麼事情都講究禮節,特別是在婚禮上,從古至今都很講究婚姻禮節,一樣也不能少,那麼在古代,結婚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細節?「三書六禮」是古代中國傳統婚姻習俗和禮儀。「三書」是指「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 禮書和迎書。其中,六禮是指從議婚到結婚結束中的六種禮儀。
  • 結婚怎麼選良辰吉日?鄭州攝影工作室推薦哪家好
    臨近五一黃金周了,除了迎來大家期盼已久的小長假之外,相信很多人也在忙著籌備婚禮事宜,而我的閨蜜就定在了五一訂婚,所以這兩天也是在忙著她訂婚的籌備工作,先是要選定一個良辰吉日,基本上這個都是雙方家人翻皇曆選的日子或者根據兩個人的生辰八字來挑選吉日。
  • 如何選擇結婚良辰吉日
    如何選擇結婚良辰吉日選擇結婚良辰吉日是民間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這一民間習俗從古至今經過千百年的洗鍊,其影響力之巨大,早已在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其方法也日趨更加成熟與科學。如果只是根據屬相合來選擇結婚良辰吉日,是極為不合理不科學的。
  • 結婚「送日子」要準備什麼,有哪些講究?新人父母必須要了解!
    現代人結婚,仍然有很多地方保留有「送日子」的習俗,其實就是延續並簡化了古代結婚「六禮」中的「請期」。請期又稱告期,我們現在成為選日子,是為六禮中第五禮,意思是:男方選擇合婚的良辰吉日,備禮並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 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
  • 傳統婚禮不能忘記細節:良辰吉日送聘禮別忘椰子
    主角:新郎啟賜 & 新娘穎霞  結婚日期:2014年6月12日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王智汛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陸明傑  雖說時今早已是高科技發達的年代,但不少長輩希望子女按古禮走傳統婚禮流程,對大多數的人而言結婚這檔終身大事是僅此一次,順應父母的期望照祖宗留下來的傳統走一回總是沒錯的!
  • 古代愛情最美好的結果,都是由一場盛大複雜的婚禮來證明的
    隨著中華文化越來越壯大的發展,現在中式婚禮不僅在中國本土舉行的越來越多,在外國也是有一大批舉行者。中式婚禮可謂是儀式感特別強,現在的中式婚禮大多都是改進過的,並沒有完完全全的按照古代流傳下來的那般舉行,主要還是因為古代婚禮流程太過繁雜,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看似繁雜的過程,充滿的都是對新人濃濃的祝福之意。
  • 古代婚姻六禮,你知道嗎?
    現代婚禮各式各樣,有西式的教堂婚禮,也有中式的復古婚禮,但或多或少都會與古代的婚禮有所偏差,想知道真正的古代婚姻是怎樣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儀禮》中:「婚有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1、納彩納彩,即納其採擇之禮於女家也。
  •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婚禮,比起現在,結婚程序複雜多了
    我國的婚禮流程從古至今都程序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我們現在的結婚流程一般是指婚禮當天的儀式,而民國時期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形式。今天小編整理了民國時期的結婚流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民國時期,迎娶新娘的樂隊。
  •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結婚要經過六個複雜步驟,不像現在這麼簡單
    中國古代婚姻中的六禮分別指什麼?在六禮中的各個階段應該做什麼?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中國古代婚姻六禮:1、納採納採是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