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2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春節前後是鄉下結婚辦喜事最繁忙的日子,臘月十五之後到正月初十之前農村的喜事甚多,以定親、結婚為甚。這段時間趁著男女雙方都在家,出去約會談一談,家裡人在一起商定好,一般的節奏是頭年年底見面約好,正月裡定親,年底或者第二年初就結婚。趁著春節所有人都在家裡,辦起喜事來更顯熱鬧。不過這種熱鬧給旁人以稍縱即逝之感,喜事的很多儀式在簡化,程序在縮減,事情在外包。喜事的熱鬧只是在人數的多少,不在乎喜事本身。
在我的老家鄂東,婚宴按照傳統男女雙方是分開辦的。男方有兩頓酒席,結婚當天的上午「盤箱」(男方年輕的男性好友和兩位伴娘去新娘家裡把陪嫁的嫁妝行頭搬到丈夫家)和下午敲鑼打鼓迎接新娘回夫家這天晚上有一頓酒席,這頓酒席主要的對象是男方的年輕的親朋好友以及所有女客,,年輕人鬧洞房也是在晚上的酒席之後。第二天中午還有一頓酒席,這頓酒席為了迎接所有的客人,新郎和新娘要每桌挨個去敬酒,就算是與所有的親朋好友見過面了。女方只有一頓酒席,一般是新娘出閣的當天中午,即嫁妝出門之後開始酒席,吃完酒席後,所有親朋好友要送新娘出門,送新娘出門時新郎帶來的伴娘每七步就得唱一首歌,以顯示出娘家人的依依不捨。操辦婚姻的次數不同也說明了「娶媳婦」和「嫁女兒」在農業社會中男女方家裡的不同心境,男方家裡相對女方來說熱鬧持續的更久一些,但花費更大。
今年回家恰逢發小結婚。發小與妻子是上半年經人介紹的,年中就定親了,看好了日子決定年底結婚。發小老丈人一家是縣城裡人,都在縣城裡上班。按照發小老丈人的要求,婚姻兩家要搞得排場一些,體面一些,要邀請司儀舉辦婚慶儀式,所以只能城裡的酒店男女雙方一起舉辦婚宴。這樣的安排使得結婚的程序簡化了很多,需要按照預訂酒店的時間來安排結婚所有的流程。結婚當天,早上發小領著年輕的男性親朋好友和兩個伴娘到新娘家裡迎接嫁妝和新娘,上午十一點鐘左右新郎就接上了新娘並帶回嫁妝回到了家裡,進門簡單的跪拜了祖宗後,便立馬隨著親朋好友一起坐車到賓館集合,準備婚姻儀式和喜宴。家裡的嫁妝來不及布置和陳設,新娘也只是與所有的親戚朋友簡單打了個照面也坐車到酒店開始準備儀式的其他各項工作。儀式開始之後,主持人依次邀請新郎新娘登場,發表宣言,交換戒指,雙方父母登場,敬茶……在儀式結束之後,婚宴便開始了,中間雙方父母和新人會挨個桌敬酒,整個過程中持續不到兩個小時,吃完了大家便散場回家了,至此,發小的結婚典禮便也告一段落。
發小的結婚儀式和節奏都以酒店的安排為核心來安排,很多程序和儀式都被簡化了。比如,女方家裡親朋好友送新娘出門的程序被直接省略了,女方親戚好友很多是直接去酒店,根本沒有去新娘家裡;發小家裡的鬧洞房被簡化了,婚宴由兩頓變為了一頓。就在中午所有親朋好友全去酒店喝喜酒的時候,有人路過發小家門口開玩笑說不知道的以為這家是前幾天辦的喜事,可見所有人去到酒店時,家裡門上一把鎖的冷清。
隨著社會的流動,婚姻圈的打破和市場的衝擊,傳統的儀式很多能簡化就被簡化了,能替代的都慢慢被替代了。新的儀式是適應新的社會要求,但轉變的過程中,村裡的人心態仍在不斷調適之中。結婚成家對於一個父代家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對於父輩來說是其的人生任務,結婚儀式是在向親朋好友宣告人生任務完成的場合;對於子代來說,也是其走向成人獨立的儀式場;對於村莊而言則是體現家庭壯大的機會展示。在簡化後的婚姻儀式的節奏安排和婚宴次數的簡化,使得有很多功能被弱化了。婚姻越來越覺得是自家核心圈子的事情,不用與村莊其他的人進行互動,這樣的形式之下使得結婚儀式性背後所體現的社會性內涵弱化了。看到發小結婚儀式的整個節奏,不由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快餐化的結婚儀式。所有的一切都以酒店確定預訂的時間來計算和安排好節奏和流程,春節前後酒店這樣的喜宴預訂安排至少要提前三個月。發小的結婚能夠給予村裡其他人熱鬧景象的場面不多,只有嫁妝和新娘一起入門時候的那陣炮響和鑼鼓聲,沒有兩次酒宴開席的鞭炮聲和鑼鼓聲,沒有新娘出門時伴娘七步一首歌的依依不捨,沒有熟悉之間的親朋好友之間敬酒談天說地,沒有了晚上鬧洞房的歡呼聲和吵鬧聲。
類似於發小這樣的結婚儀式近些年來在村裡逐步開始多起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出生的男孩子出去闖蕩之後能夠迎娶到城裡的姑娘。社會流動的加快,城裡的姑娘嫁到農村在農村人心中來說仍覺得很美很體面,很多事情也會應著女方的要求,在酒店裡舉行婚慶儀式並舉辦婚宴也是非常體面的做法。只不過這樣的喜事熱鬧氛圍只有主事人核心的親友圈才能感受得到,其他的人想去看熱鬧卻看熱鬧的機會也少了起來。村裡進了新媳婦,結婚的檔口沒有機會見到新媳婦,日後怕只是更難見到,走在路上很多人都不會打招呼和攀談。結婚儀式和婚宴的加快也只會使村裡人們之間的關係冷淡逐步的加快。
城鄉之間的流動加快,很多傳統與現代的形式在慢慢的交融。婚姻圈的改變和市場化行為在村莊的日益深化使得傳統的儀式都在逐步的退出舞臺。民眾之間互動缺少深度的同時,廣度也在逐步縮小。儀式的簡化使得類似於結婚這樣對於一個家庭具有強烈的社會內涵的喜事使得圈子緊縮,而且緊縮背後只是流於人情的往來,人情往來原本固有的互動機會在現代簡化的儀式之下也變得快捷起來。現代形式的儀式下,只有血脈親緣關係之中的禮尚往來,人情往來卻在逐步的減少。主家辦事力求省心省事,不虧欠他人的人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條龍服務,這樣的喜事始終是節奏是很快的。比如在農村開席擺酒席是八仙桌,需要根據位置的大小,按照尊卑大小、關係遠近由主家的來排位置,相互之間的客套往往使這個過程極為耗費時間,會耽誤酒席開席的時間,但是現在仿照酒店都統一用上圓桌,大大減少這個過程的耗費的時間。
「快」是這個時代的主題,快使很多東西被簡化了。傳統與現代儀式的交融使得農村的具有儀式感的喜事也強調快,提高了辦喜事的效率,節約了時間,卻失去了很有很多有意思和內涵的環節。快節奏下的儀式簡化和辦事程序使得儀式原本所具有的社會性意義被捨棄了。
鄧泉洋:華東理工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生。
原標題:《鄧泉洋:快節奏下的結婚儀式及婚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