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倒幕的開始,戊辰戰爭的序幕,幕府軍和政府軍的鳥羽伏見之戰

2021-01-08 歷史皇太后

隨著黑船事件的爆發,日本這個封鎖多年的島國,終於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了國門。而腐朽落後的幕府政權也無力應對困局,只能讓日本淪為西方列強的玩物。在這種局面下日本的仁人志士們決心對日本作出改革,而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推翻腐朽的幕府政權。儘管他們希望以「大政奉還」的方式,讓幕府退出歷史舞臺。可是權力的鬥爭從來都不是無血的鬥爭,隨著討幕派和佐幕派的鬥爭日益加劇,慘烈的戰爭最終也無法避免,鳥羽伏見之戰則成為了戊辰戰爭的序幕之戰。

一、前途未明的王政復古令

在1866年6月,幕府決定對素來不聽號令,執意攘夷和反對幕府的長州藩發動第二次長州徵討。但這一次的結果卻與上一次的結果大相逕庭——幕府軍雖然也有裝備近代化的火槍,可是整體素質卻不如已經學習了西方軍制的長州藩的對手,很快在交戰中落入下風。雪上加霜的是幕府將軍德川家茂也在1866年7月病逝,這對於幕府勢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得已只能請求朝廷下令停戰。新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於12月5日在江戶繼任(今日的東京),可僅僅過去二十天之後,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就在京都駕崩。

此時局勢對於幕府空前不利,在1867年3月末,西鄉隆盛率領700名士兵保護薩摩藩藩主島津久光進入京都。此後在5月份,薩摩藩與土佐藩締結了以「武裝推翻幕府」為核心的「薩土密約」,這標誌著倒幕運動將進入武力推翻幕府的階段。同年10月14日,朝廷也下達了「殄戮賊臣慶喜」的「討幕密詔」,密詔先後得到了西南諸藩的支持,薩摩藩和長州藩則最先派兵抵達京都。12月9日,朝廷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將重建國家政權,並勒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可是德川慶喜能甘心交出自己的權利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故此德川慶喜採取了十分激烈的對抗措施,通過與西方國家的使節交涉,德川慶喜將外交權保留在了幕府一方。如此一來幕府勢力就等於得到了國外的支持,膽子也就壯了起來,甚至於公然地向朝廷叫囂,要求朝廷收回「王政復古大號令」。這個時候朝廷內部反而出現了分析,比如說諸多藩國對於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強硬舉動,而土佐藩和朝廷更是一度動搖,乃至出現了朝廷一度下詔承認德川慶喜的權利。如果任由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倒幕運動就可能功虧一簣。

在這種危急關頭,西鄉隆盛想出了一個說不上高明,卻異常好用的主意來——他命令隱蔽在江戶的相樂總三率領潛伏在江戶的「赤報隊」伺機起事,迫使幕府先一步採取過激行動。相樂總三遂帶人在江戶城裡到處搶劫縱火,不停地對幕府勢力進行挑釁。無法忍受挑釁的莊內藩遂對江戶城裡的薩摩藩宅邸展開報復,幕府的強硬派也藉此機會主張採取強硬措施。最終德川慶喜決心採取強硬手段逼迫朝廷就範,遂率兵從大阪15000人向京都進發。與此同時,京都城內薩摩軍和長州軍組成的政府軍約5000人也在京都布防,一場大戰似乎在所難免。

二、朝敵?賊軍?

此時幕府軍兵力約有15000人,在兵力上佔據主動權,但是德川慶喜本人似乎並不希望採取過於強硬的手段打擊政府軍,從而贏得這場戰爭。因為相比於幕府軍,政府軍畢竟有剛剛繼位的明治天皇支持,等於握有「大義」,如果貿然對京都採取打擊,無疑是一種叛逆之舉,很容易被污衊為朝敵。(在日本文化裡,握有大義代表行動的正當性。而如果被污衊為朝賊,那差不多就快被殺頭了)而此前朝廷的動搖也給了德川慶喜一種希望,認為雙方最終不會爆發大戰,僅僅會以一種戰場議和的方式結束紛爭。

所以佔據兵力優勢的幕府軍並沒有採取過分激烈的行動,部隊以長隊列開進的同時,炮兵被布設在了隊伍的最前方。士兵雖然有裝備法制米尼斯步槍,但是所攜帶的彈藥數量十分有限,且步槍中沒有裝填子彈。其將領也大多身穿禮儀用途的甲冑,而非具備實戰用途的甲冑。整個部隊的行軍速度十分有限,近乎是龜速行動。可以看出,德川慶喜本人是希望採取武裝談判,而非直接對抗。希望通過展示軍容形成威懾力,從而和平進入京都,拜見從未謀面的明治天皇,並解決自小御所會議之後的種種誤會與衝突。

然而相比於幕府軍並非為了戰鬥而來,政府軍則是一門心思要和幕府兵戎相見。此前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幕府軍兵分多路,讓兵力處於劣勢的政府軍疲於應付。但是德川慶喜的做法避免了他們所預料的最壞情況,那麼此時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設法給幕府軍扣上一頂「朝敵」的帽子。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順利的打壓幕府軍的士氣,並且將幕府軍變為「賊軍」。為此大久保利通還特意準備了偽造的「錦旗」——因為按照日本的水戶學說,如果和持有「錦旗」的一方作戰,則註定成為賊軍。這對於身為水戶學說支持者,將「尊王觀念」視為行為準則的德川慶喜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擊。

然而德川慶喜的自我克制與不惜代價都要避免開戰這一點,著實讓薩摩藩和長州藩倍感棘手。因為如果幕府軍毫無開戰的意圖,僅僅是進行一場武裝遊行,那麼他們也沒有理由對幕府軍開戰。所以為了給幕府軍扣上一個「賊軍」的帽子,政府軍也是多出奇招。其中薩摩藩士兵攔截了前來交涉的幕府軍人員,同時命令預設的炮兵陣地向幕府軍開火。此時被打的措手不及的幕府軍已經來不及做出調整,只能倉促的和政府軍展開戰鬥,鳥羽伏見之戰就此爆發。

三、鳥羽伏見之戰

此時政府軍在京都西南方的鳥羽町和東南方的伏見町構築了防禦工事,其中鳥羽有2000名士兵防守,伏見則有2100名防守。另外政府軍還在地勢較高的東北方向構築了三處可以俯瞰戰場的炮兵陣地,分別是:御香宮、桃山、龍雲寺。政府軍的這種防禦部署明顯是為了避免己方的人數劣勢,希望依託狹窄的街道和街壘工事來限制對方的兵力投入,並將其置於自己的火力之下。在這種地形的限制下,幕府軍很難發揮自己的人數優勢,且會將自己完全暴露於政府軍的射界中,進攻註定會遭到萬彈攢射。

1月27日,鳥羽伏見之戰打響,幕府軍因為是在行軍中突然遭到攻擊,所以陷入了慌亂之中。被安置在隊列最前方的炮兵也成為了戰爭最初的受害者,而鳥羽和伏見兩處的與政府軍交涉的幕府軍代表也先後遭到了攻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沒有任何好說的了,雙方驟然間就陷入了焦灼血戰之中,幕府軍被迫頂著政府軍的炮火展開衝鋒。可是鳥羽和伏見的兩處街道軍備構築了防禦工事,幕府軍的衝鋒遭到了遲滯,而狹窄的街巷也限制了他們的發揮,衝鋒部隊徹底變成了活靶子,幾乎是每次衝鋒都以失敗告終。

眼看戰局逐漸不利於幕府軍,駐紮於伏見奉行所的新選組決心從側翼發起突擊,突擊方向則是御香宮的政府軍炮兵陣地。這個判斷可以說十分準確,如果能夠拿下直接為伏見町的政府軍提供火力支持的御香宮炮兵陣地,則伏見町的政府軍陣地將喪失一半的火力支持。這樣的話幕府軍就有希望突破政府軍的防禦,從而逆轉不利的戰局。新選組和幕府軍武士組成的敢死隊越過胸牆發起突擊,但是卻被政府軍的步槍火力阻攔。縱然新選組的武士各個武藝高強,卻也逃不過被步槍放倒的命運。

新選組可以說是幕府軍的一個精神支柱,如果他們都衝鋒失敗的話,那麼幕府軍的士氣自然大幅度下降。更為致命的是,大久保利通此時已經把討幕一事放到了朝議之中,並即刻任命仁和寺宮嘉彰親王為徵討大將軍。如此一來他們就真正意義上的把幕府軍變成了「賊軍」,而偽造的錦旗也被政府軍拿了出來,政府軍官兵高呼「我は官軍わが敵は!」(我乃官軍敵為賊!)。聞聽自己成為賊軍的幕府軍士氣大幅度下降,久攻不克的戰局也讓幕府軍軍心渙散。迫於局勢,德川慶喜只能在1月29日下令撤軍,鳥羽伏見之戰基本以政府軍的勝利告終

結語

此後政府軍趁勢展開追擊,幕府軍則先後遭到了兩次友軍反水,最終艱苦的返回了大阪。面對政府軍的窮追猛打,德川慶喜知道已經不可能守住大阪,遂在30日趁著夜色乘船逃回了江戶。而政府軍則順利攻下了大阪,取得了西南諸藩的支持。鳥羽伏見之戰可以說是政府軍武裝倒幕的開始,也是戊辰戰爭勝利的開端。這場戰爭最終將對日本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變革的齒輪也就此開始轉動。

參考文獻:《戊辰戰爭全史》

《日本近代史》

《日本的戰爭》

相關焦點

  • 戊辰戰爭簡介、戊辰戰爭的過程與結果?
    戊辰戰爭簡介戊辰戰爭是發生在日本1868年間的戰爭,發生戰爭的雙方分別是代表天皇的天皇軍和代表德川慶喜等幕府將領的幕府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戊辰戰爭簡介,對戊辰戰爭有個更為深入的了解吧。在戰役剛展開的時候,倒幕軍與幕府軍在鳥羽和伏見兩個地方展開了戰鬥鳥羽伏見之戰,這既是兩個軍隊的第一次戰鬥,同時也是有著決戰意味的戰鬥,因為這是一場雙方主力的會戰,也是最容易打出連勝氣勢的大決戰。而事實也是如此,倒幕軍在這場戰鬥中打得十分勇敢,幕府軍連戰連敗最終敗退大阪,這也是幕府軍在戊辰戰爭中大敗的開頭。
  • 老照片:決定日本國運的戊辰戰爭,戰敗者的命運都比較戲劇化
    但決定日本命運的戊辰戰爭,作為當傀儡近七百年的天皇與把持政權的幕府之間的對決,卻是一場很奇怪的戰爭。像木戶孝允(本圖站立者)與伊藤博文等倒幕維新者,成為明治政府的大人物,被當成改變日本國運的英雄,是很自然的。但,他們的對立面,幕府一邊的人,卻也有的得善終、有的被紀念……
  • 日本戊辰戰爭的有趣現象:下級武士拼死抵抗,高層武士投降者眾
    11868年1月到1869年6月的戊辰戰爭,改寫了日本歷史。這場戰爭使本來生活艱苦的朝廷——明治天皇的父親孝明天皇,午飯能有一條小魚吃就很高興了——從奉行鎖國的幕府手中收回了權力,從此走向維新、擴張之路。
  • 敘政府軍這支盟友,在耶爾穆克與黑狗血戰後,單槍匹馬又進狼窩
    敘利亞政府軍即將對德拉省發動攻擊,但是德拉省的地理位置有些靠近以色列,為了不觸碰以色列的敏感神經,部分伊朗系部隊和黎巴嫩真主黨部隊則只進行邊緣性戰鬥,不會接近以色列邊境。雖然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敢於和黑狗(伊斯蘭國武裝)打巷戰,而且對命令的服從性也很強,既然有這份勇敢,就算是可造之材,要知道敘利亞政府軍的王牌部隊人員,打起巷戰來也會發憷。經過難民營戰鬥的磨鍊,活下來的人戰鬥力已經上升了一個檔次。
  • 1868年戊辰戰爭中,倒幕派獲得了勝利,日本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他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儒學教育,四書五經無不精通,對中國古典經世之學有較為深刻的理解,這些也為他後來提出經濟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53年,美國的黑船轟開了日本通商的大門,刺激了日本幕府統治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從而掀起了洶湧的「尊王攘夷」運動。
  • 倘若日本幕府早幾年開國,倒幕運動或許不會成功
    因此,攘夷思想從此時開始在長州藩銷聲匿跡了。長州同時還打出了反幕的旗幟,表示早晚要和幕府軍大戰一場。奪取天下的正義黨曾與四國聯合艦隊戰鬥,他們認為如今已經不是舞刀弄槍的時代了,而需要現代化武裝兵力,因此決定在緊急情況發生之前加強水軍建設。於是他們很快叫來大村益次郎,進行軍制改革,開始創建並訓練現代軍隊。長州的這番動向,幕府方面不可能一無所知。
  • 戊辰戰爭後,明治政府沒有直轄軍隊,仰仗的是倒幕各藩主的軍隊
    在戊辰戰爭中,明治天皇雖然開始行使了軍事大權,但由於當時的日本軍隊基本是由長州、薩摩等藩的武士集結而成的,其實權掌握在各藩主手中,因此,明治政府當時並沒有直轄軍隊。1869年8月15日,軍務官改為兵部省,作為軍務官副知事的大村益次郎在擔任了兵部大輔之後,就積極著手將諸藩的兵權逐步奉還天皇,並力圖進而統一兵制,大村也由此被譽為日本的「軍制之父」。但大久保利通、巖倉具視等人主張,要通過與各藩妥協的方式來改造藩兵,這與大村的建議存在巨大分歧。
  • 緬北戰爭60年,對中國有怎樣的影響?
    1948年,緬甸脫離大英國協正式獨立後,國內幾十股地方武裝在邊境地區與中央政府長期武裝對抗,尋求獨立。緬甸北方少數民族與政府軍之間的武裝衝突不斷,1961年2月5日成立的克欽獨立軍是數十股民族地方武裝之一,也是比較強大的力量之一。
  • 敘利亞8年戰爭就要結束?幾乎不可能,美國不會善罷甘休
    從2011年開始,敘利亞就在戰亂當中掙扎。一直以來敘利亞的戰爭都是包括在內戰的外殼之下進行的,不管是反對阿薩德的反對武裝派,還是那些伊斯蘭國的勢力,其實都不是一敘利亞戰爭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在這些國內的內部武裝之下,他們的支持者都是來自敘利亞外部的國際大國,比如俄羅斯美國,而俄羅斯和美國又是在這場內戰當中參與最多的國家。兩國之間的大國之爭,其實敘利亞戰爭只是美國與俄羅斯爭奪的另外一種形式。如今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8年,而且敘利亞的政府軍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 戊辰戰爭,20名少年武士同時自殺 19人死了,另一人命運從此改變
    1150年前的戊辰戰爭,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內戰。此戰官軍勝利,幕府倒了臺。從此,日本進入明治維新。在戰爭期間,江戶幕府最後一任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很快放棄抵抗,而會津藩的松平容保卻組織了頑強抵抗。其中,15-17歲的少年被編成白虎隊,參加戰鬥。1868年10月8日,在飯盛山休整的20名白虎隊士因為看到城內火光沖天,以為會津藩已經失敗,便集體自殺。然有一人,卻沒有死。
  • 以色列再次不宣而戰,出動大批戰機空襲敘利亞,背後捅伊朗人刀子
    根據敘利亞方面報導稱,敘利亞聲稱敘,利亞政府軍防空系統攔截了大批以色列F-16戰鬥機向敘利亞馬斯亞夫地區發射的大部分飛彈。馬斯亞夫是敘利亞政府軍的重要軍事區,其中包括敘利亞軍事科學研究中心。
  • 極端武裝禍害東非「聚寶盆」?垂涎600億美元天然氣 攻陷戰略港荼毒...
    2020年3月23日,約200名IS武裝分子包圍該鎮,攻佔一座軍事基地和當地警察局,激戰造成數十人傷亡,包括大巴、油罐車、皮卡在內的多輛汽車焚毀,還有一些商店和金融機構遭洗劫。
  • 日本伏見稻荷大社的來歷和詳細介紹
    伏見稻荷大社的神門日本的宗教主要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是泛神多靈的宗教,號稱有天神八百萬,日常的所有事物都有對應的神靈掌管。所以日本全國各地都有供奉這些神靈的神社,伏見稻荷大社就是其中之一。東渡日本伏見稻荷大社傳說是從中國過去的秦氏所建,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秦氏為躲避戰亂經朝鮮進入日本,將先進的絹織技術引入日本,受到雄略天皇的賞識,稱為一方的豪族,在和銅四年(公元711)年在伏見的稻荷山建立這座大社,祭祀稻荷神
  • 日本京都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位於京都伏見區,沿河步行約1小時,乘坐火車20分鐘即可到達Shijō街。ShijōStreet是京都的主要購物街,通往八坂神社。沒有辦法錯過那一個。靖國神社位於海拔233米的伊納裡山腳下。伏見稻荷大社最早的部分建於711年,位於京都西南部的一座不同的山上,然後於816年搬遷。主要的神社結構建於1499年。主要的大門和主要的聖地。 Fushimi Inari-taisha遺址位於山腳下。內部神殿位於山的中間,可以通過成千上萬的大門(toriis)到達。鳥居路徑一旦你經過伏見稻荷大社開始的巨大神社,你將最終走過鳥居的道路。
  • 長平之戰:為什麼會爆發戰爭?為什麼趙國換將?趙括有多少人?
    隨著兩國的戰略發展,最終兩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史稱「長平之戰」。因為先秦史料缺失,所以有關數據和事情經過都不清晰。比如為什麼會爆發戰爭?為什麼趙國會換將?趙括有多少人?秦國戰略方向秦國坐落在關中平原,地理上三面險阻,雖然有好處但是也限制了秦國對外擴張。秦國要想擴張,那就只能東出,但是東出的方向有一個龐然大物(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