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處處瀰漫著萬千文化風情,文人騷客流連於此,琴棋書畫盛行於此。不僅風光綺麗,而且人物妖嬈,自古就有「揚州出美女」的稱譽,數千年來,演繹出一幕幕千秋粉黛的風流佳話。
古往今來,只要一提起揚州美女,人們就會想到西湖的瘦、楊柳的柔、芍藥的腴、瓊花的豔、月華的恬、水性的智、書畫的雅、琴鶴的嫻,從而不能不對鍾靈毓秀的揚州,頓生出無限的好奇與神往來。
當代人物畫家董雷採擷了二十四位揚州歷史上真實孕育出的集仙氣、靈氣、才氣於一身的紅塵精靈的傳說,創作了《揚州美女---二十四嬌圖》。
畫家簡介
董雷先生是一位學者型藝術家,許多精品力作參加國際和國家美術展覽,並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烏克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揚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客座教授,瘦西湖藝術中心主任。2017年6月21日,應烏克蘭國家文化部和烏克蘭中央美術學院邀請,在烏克蘭中央美院,由烏克蘭國家藝術科學院和烏克蘭中央美院主辦 「丹青抒懷一董雷中國畫作品展」。2019年5月舉辦《揚州院士---董雷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題寫展名);中國畫《評話大師的十二個瞬間》入選2019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展覽信息
展覽地點:瘦西湖藝術中心
展覽時間: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中國傳統繪畫中,美女、仕女是人物畫的一個重要表現題材。歷朝歷代的揚州美女本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作選題,對於我來說,選擇這個題材來創作也是醞釀構思了良久。我與揚州著名文化學者韋明鏵共同商議,最終確定了從二十四橋意象衍化為二十四嬌來作為主題,選定了歷史上24位真實存在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揚州美女來創作。並由韋明鏵先生撰文。
題材確定後的正式創作啟動是在去年的10月份,經過考證、構思、創作,斷斷續續,用了近一年時間,終於完成。
----董雷
《揚州美女---二十四嬌圖》
▼▼▼
江都公主——劉細君
劉細君,漢代江都公主,嫁西域烏孫國王,為第一位漢家和親公主。相傳她將蠶種、琵琶等傳至西域。所作《黃鵠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為揚州人第一首詩歌。
漢家雙豔——趙飛燕
趙飛燕,漢代江都王劉建曾外孫女,漢成帝劉驁皇后。舞姿輕盈,身輕如燕,善作掌上舞,與楊玉環並稱「環肥燕瘦」。妹趙合德,漢成帝後宮昭儀,精音樂,善化妝,首創各種髮髻。
晉代嘉鬢——陳夫人
陳夫人,晉代廣陵公陳逵之妹,後趙皇帝石虎夫人。姿容美麗,髮長七尺,是歷史上有名的長髮美人。古代女性以髮長為美,陳夫人秀髮近於現行市尺的五尺,古人傳為美談。
隋宮美眉——吳絳仙
吳絳仙,隋代殿腳女,後封為崆峒夫人。才貌出眾,擅畫蛾眉,受煬帝青睞,宮中紛紛效仿。畫眉材料「螺子黛」,產自波斯。煬帝最喜隔簾看吳絳仙畫眉,以至忘食,稱其秀色可餐。
淮南歌后——劉採春
劉採春,唐代參軍戲表演藝術家。以唱《望夫歌》聞名,其詞云:「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抒發商人遠行、妻兒久盼之苦。劉採春一唱此曲,聽者無不垂淚。
牡丹藝伎——李端端
李端端,唐代揚州善和坊藝伎,能歌善舞。詩人崔涯稱她為「白牡丹」。明代唐伯虎繪《李端端圖》,題詩云:「善和坊裡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唐宮秘書——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唐宮女官昭容。曾祖父任隋江都宮監,移家江都。擅長文辭,入宮後為武則天賞識,命她撰擬詔書。曾在額部刺紅梅,宮女紛紛效仿,號稱「紅梅妝」。
南唐周后——周娥皇
周娥皇,名薔,南唐後主李煜皇后,史稱大周后。通書史,善歌舞,尤工鳳簫、琵琶。妹周女英,名薇,也是李煜皇后,史稱小周后。曾以鵝梨蒸沉香置於帳中,沁人肺腑,名為「帳中香」。
大宋英烈——毛惜惜
毛惜惜,宋代揚州名伎。自幼學書習劍,能歌善舞。因金兵南犯,淪落風塵。她在敵酋席上,堅守氣節,誓死不從,慘遭殺害。平亂之後,宋理宗封毛惜惜為「英烈夫人」。
雜劇女皇——朱簾秀
朱簾秀,元代雜劇名伶,一名珠簾秀,常在揚州演出,人尊稱為「朱娘娘」。她和著名曲家關漢卿唱和,關漢卿《贈朱簾秀》讚美她:「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教坊名角——李楚儀
李楚儀,元代揚州名伎,工小唱。長女童童善演雜劇,次女姣姣尤其聰慧。李楚儀與曲家喬吉交往甚密,喬吉《賈侯席上贈李楚儀》讚美她:「洗妝明雪色芙蓉,默默情懷,楚楚儀容。」
藝壇獨步——柳依依
明代揚州有兩個柳依依,均為美女。一為才女,字倚玉,揚州二十四橋人,娟娟可愛,嫋嫋無雙。一為烈女,遇亂被虜,為不受侮辱,絕食而死,幸而復活。
孤山詩魂——馮小青
馮小青,明代揚州才女。生性聰穎,擅長詩歌。幼時在揚州從母學習詩書音樂,後嫁杭州馮生。因大婦忌妒,在西湖孤山居住。馮小青在孤山讀《西廂記》《牡丹亭》消遣,吟詩抒懷,死前焚燒詩稿。
白衣道人——王 微
王微,字修微,明代揚州才女,一說為秦淮八豔之一。幼年喪父,飄零無依,淪落風塵。先後歸茅元儀、許譽卿,皆不終。晚年皈依佛教,自號「白衣道人」。工詩文,著有《遠遊草》《名山記》等。
崇禎貴妃——田秀英
田秀英,明思宗朱由檢貴妃。因父在揚州經商,遂居揚州。田秀英幼時從母親學琴,後被選入宮中。聰明伶俐,經常變化髮型、服飾,一經她帶頭,宮中立刻起而仿效。
明月女子——陳素素
陳素素,清代揚州才女,工詩,善畫,能度曲,自號「二分明月女子」,著有《二分明月集》。先嫁給萊陽書生薑仲子,後被豪強奪取,但堅貞不屈,折斷指環,表示「必還」之意。
清曲狀元——楊小寶
楊小寶,清代揚州歌伎,善唱崑曲和小曲,人稱「狀元」。乾隆間,蘇州狀元錢湘舲南下揚州,聽歌賞曲,深為揚州歌伎的才藝折服,從中評選出「狀元」「榜眼」「探花」三人,楊小寶榮中「狀元」。
白蓮居士——方婉儀
方婉儀,字儀子,號白蓮居士,清代畫家,揚州八怪羅聘之妻。善畫梅蘭竹石,一枝半葉,點染翰墨,瘦影疏香,自有意趣。因與夫羅聘,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世稱「羅家梅派」。
馬上奇女——翁悟情
翁悟情,清代揚州俠女。性好武藝,不讓鬚眉。《履園叢話》記載她:「意氣豪放,善吹簫,能填詞,尤嫻騎射,上馬如飛。一時名公卿,皆敬其為人,真奇女子也。」
絲竹知音——小 雲
小雲,清代揚州女子,詩人龔自珍密友。龔自珍因力主改革,受到排擠,遊歷揚州時與小雲相交。龔自珍《己亥雜詩》詠道:「能令公慍公復喜,揚州女兒名小雲。」
末世麗人——卞毛毛
卞毛毛,晚清揚州女子,人稱小毛子,後嫁張勳。民國初年傳說清朝的興起和滅亡都因於女人:吳三桂起兵叛明是為了陳圓圓,張勳起兵反對共和是為了小毛子。
湖上船娘——鍾蓮娘
鍾蓮娘,清末揚州瘦西湖船娘。揚城女子多愛塗脂抹粉,湖上船娘以素麵朝天別具風情。當時出色者有洪四娘、沈家娘、王家新妯娌等,以鍾蓮娘、鍾轉娘、鍾擋娘姊妹最出色
絕世佳人——陸 英
陸英,清末民初揚州名媛,兩淮鹽運司官員陸靜溪之女,自幼生活於東關街冬容園,生張氏四姊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新婚之日,媒婆掀開陸英蓋頭,她羞怯怯抬眼一看,所有人都驚其絕色。
風塵美玉——張玉良
張玉良,現代揚州旅法畫家。年幼貧孤,流落風塵。先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畫,後赴法深造。繪畫風格兼參中西,曾參加巴黎萬國藝術博覽會,獲法國國家金質獎章等。
名家點評 徐惠泉
歷史上的揚州出美女,這是眾所周知的。有些大家比較熟悉,比如漢代的和親公主劉細君。董雷先生筆下的這二十四位揚州歷史上的美女,各有特色、各有風採。運用的是具有功底的細膩的工筆手法,並借鑑了古代人物繡像的表現手法,根據不同人物的形態、性格,塑造出他自己心目中的揚州美女形象。看得出來,在對人物的形態、性格、歷史細節等方面,他都有深細的研究和刻畫,將24位不同朝代、不同行業、不同個性長相的揚州美女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者的面前,將觀者一下子就帶入到了畫中人物所處的那個時代,歷史代入感比較強。
董雷先生的這批畫作手法細膩,不僅與他自己之前的人物畫風不同,與傳統的仕女畫法與畫風也有點不一樣。我之前看他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評話大師的十二個瞬間》時,發現他對於評話大師表情的刻畫非常注重、也非常精彩,是一種塑造式的刻畫,給人以強烈的塑造感,很好弘揚了中國畫的傳統手法與意境的表達。看他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的繪畫能力很強,能夠根據不同題材的需要,構思相應的畫面,再根據不同的畫面需要運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且手法極具豐富性、多樣性,這也是一個真正的畫家具有的比較可貴的品質。
點評嘉賓:
徐惠泉,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水印版畫材料與技術研究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人物畫藝委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