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交易火爆,行情還能持續多久?哪些行業將勝出?

2020-11-26 上遊新聞

證券時報網消息,近期,市場冰火兩重天,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跌超5%,醫藥器械和食品等熱門股票跌幅超20%,相反,上證指數和滬深300走勢較強,滬深300指數創了四個月新高,距離2015年高點不到10個百分點。

疫苗消息刺激下,全球經濟修復預期強化,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周期板塊關注度升溫。航運、有色、汽車、機械、煤炭等板塊領漲。

北向資金提前1月開始增持周期股

結合11月以來陸股通持股數量的變化,可以發現,銀行、鋼鐵 、化工、有色 、採掘 、交通運輸是北上資金增持最多的幾大行業。

銀行中農行、中行、交行增持較多;鋼鐵中寶鋼、包鋼、新鋼增持較多;化工中中國石化、君正集團、中泰化學增持較多;有色中洛陽鉬業、銅陵有色、格林美增持較多;採掘中中國石油、陝西煤業、美錦能源增持較多;交運中中國國航、南方航空、白雲機場增持較多。

周期股成交大熱 賺錢效應消退 汽車股成交逼近2015年高峰

如果把煤炭、電力、石油、鋼鐵、有色、化纖、化工、建材、汽車歸類為大周期或者順周期,昨日大周期板塊累計成交2513億元,佔兩市成交額的29.11%。

數據顯示,昨日汽車板塊成交額達643億元,化工板塊成交605億元,有色板塊成交582億元,汽車板塊的成交額已經接近2015年6月的水平,化工和有色成交佔據行業成交第二名和第三名。

從漲跌分布看,汽車行業上漲60家,下跌128家,8家漲停,兩家跌停。

化工行業53家上漲,259家下跌。

有色行業只有盛和資源、北方稀土等4家上漲,下跌家數高達101家,無漲停個股,跌停個股2家。

從熱門周期板塊來看,個股的分化非常明顯,賺錢效應有消退跡象。

融資資金偏好有色 北向資金對周期股不感冒

從融資資金流向看,有色金屬、銀行是昨日融資資金淨流入最多的行業,分別為4.7億元和1.95億元,北方稀土、華友鈷業分別淨流入1.66億、1.13億,西部礦業、贛鋒鋰業、怡球資源均淨流入超過5000萬元。

從北向資金看,北向昨日重點加倉的行業為保險、汽車、家電和電子元件,其中保險和汽車分別加倉18.91億元和10.55億元。減持居前的行業分別為釀酒,高達23.94億元,然後是水泥建材、食品飲料、安防、農業。金屬、鋼鐵、化工、機械、電力、石油、有色金屬等都遇到小幅減倉。北向資金重點減倉的行業為釀酒和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股,對於近期熱點的周期股,北向資金昨日的態度也是賣賣賣。當然、汽車行業是一個特例,長安汽車、寧德時代、上汽集團分別淨買入5.00億、3.86億和

1.65億,華域汽車、均勝電子、德賽西威、星宇股份淨買入超過3000萬元。德賽西威昨日跌停,北向資金仍在逆市加倉。

如何看待周期股的持續性

天風證券認為,對當前順周期板塊以及傳統行業的超額表現,更傾向於是中短期的趨勢。理由在於:一是疫情導致的順周期板塊今年上半年較低的基數,使得明年上半年增速衝高;二是疫情導致全球供需錯配,國外部分產能轉移至國內,疊加部分順周期板塊庫存處於低位,價格彈性放大。但是往前看,隨著疫苗普及,全球經濟和貨幣財政政策回歸到正常狀態(彈性更大的修複方向是服務業),國內順周期行業佔優的趨勢將會得到弱化,這是不同於以往投資驅動的大周期環境。具體板塊方面,未來半年是PPI持續回升的窗口期,從受益於PPI回升的程度來看,歷史規律表現出:超額收益的持續性上來說,建材、化工最具優勢;超額收益的強度上來看,建材、有色、化工最具優勢。當前是順周期與傳統行業風格,時間可能持續至明年一季報披露,也就是4月份。第二,這期間,可能也會有科技成長的短期風格漂移,比如2月份日曆效應顯示科技佔優概率大;第三,中長期方向仍是成長,看好生產線設備、軍工上遊、新能源車、消費電子等板塊。

申萬宏源認為,當前外生動力(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尚未拐頭向下,順周期行情仍處於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外生動力拐點兌現,內生動力延續改善,後周期景氣和新漲價因素引領順周期輪動走向深入。外生動力拐頭向下後,內生動力改善繼續支撐經濟增長,順周期行情將進入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看點是製造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庫存周期的改善。順周期行情仍處於第一階段尾聲,還不到擔憂上漲邏輯破壞的時刻。看好歲末年初有效反彈的兩大邏輯:拜登勝選在望帶來政策積極變化的預期 + 2021年上半年復甦到過熱的預期差逐步消除。順周期輪動仍是重點,關注後周期(家用電器和汽車)、低估值(銀行)和新漲價因素(工業金屬和化工)。待順周期輪動階段性充分,相對性價比較高的科技成長有望迎來短期修復。

銀河證券認為,風格是有明顯輪換的,無論是日曆效應、還是目前的國內外經濟數據,疫情復甦的板塊都是優於高估值的熱門賽道,在宏觀經濟顯著見頂之前,目前的行業風格恐難系統性逆轉。強周期行業,差異很大,不宜簡單粗暴看多。航運去產能多年,業績彈性大;煤炭是國內定價為主,銅和石油是全球定價為主;鋼鐵和煤炭的驅動因素也不一樣。目前,全球定價和出口相關行業業績相對更優。

東吳證券認為,從景氣和預期角度,橫向比較大周期板塊後,可關注三條配置線索:

其一,2021年盈利增速居前五,有航空、公路交通、油氣、工業金屬、稀土磁材;

其二,2021年較2020年環比提升幅度居前五,有航空、公路交通、工業金屬、鋼鐵、汽車零部件;

其三,2021年盈利增速居前50%,且較2020年有提升的有,航空、公路交通、工業金屬、汽車零部件、稀土磁材、物業、紙製品、油氣。

原標題:大熱!周期股交易火爆,行情還能持續多久?哪些行業將勝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股市:「順周期」行情或結束,後期什麼最有潛力?
    注意:文中涉及到的個股僅作為案例分析,不作為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資金最厭惡風險,大家預期經濟不好,順周期行業就會倒黴,逆周期行業反而迎來利好。因為,無論經濟好或者是不好,逆周期行業受到的影響都不會大,經濟再不好,總得吃飯吧?總得看病吧?聰明錢就是帶著這個預期進入逆周期行業,大家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形成一致預期,大家記住我說的這句話,任何東西供不應求,這樣東西都會漲價,只不過股票的漲價有另外一個比較洋氣的名字,叫溢價。
  • 7年54股走出長牛行情 多屬大消費行業
    7年間,A股經歷了兩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轉換。回顧6124點,歷史高位像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然而,儘管股指自2007年以來大幅下跌,卻仍有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成功穿越牛熊周期,再次回到歷史高位甚至創出歷史新高。因此,研究過去幾年成功穿越牛熊周期的公司特徵,或許能為年底的冬播提供一條有益的投資思路。
  • 天弘基金展望2021:港股市場「水逆」將迎來退散 順周期資產行情有...
    宏觀政策方面,天弘基金認為整體環境較大概率呈現為經濟復甦持續向上,信貸環境逐步收緊。而相對於A股市場,天弘基金更加看好港股。細分到行業,天弘基金表示醫藥科技板塊值得關注,但仍需降低收益率。 宏觀方面:經濟復甦持續向上,信貸環境逐步收緊隨著疫苗的使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步減弱,整體宏觀環境較大概率呈現為經濟復甦持續向上,信貸環境逐步收緊。
  • 透視牛熊股:3天漲4倍牛股引爆白酒股 新能源汽車還要火多久?
    (原標題:透視牛熊股:3天漲4倍牛股引爆白酒股 新能源汽車還要火多久?)過去一周,滬深股指集體上漲,北向資金淨買入84.84億元,連續第7周保持淨買入。
  • 當豬年遇上「超級豬周期」,站在風口上的「豬」還能飛多久?
    那麼,作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豬肉概念股目前業績與股價齊飛的強勁勢頭還會延續多久?之後生豬養殖行業又將何去何從?據了解,該計劃於2015年底推出,彼時該公司以30.42元/股的認購價共發行2235萬股股份,鎖定期至2018年年底。而後通過2次高轉送,員工持股成本降至每股8.45元。根據choice數據,以牧原股份2019年60元/股的均價粗略計算,經過三年時間,其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收益增長約7倍。
  • A股高開低走!12月即將來臨,「順周期」能否繼續傲立潮頭?
    不過就行業看,能源設備、石油天然氣、地產等順周期板塊還在繼續表現。個股中,石化油服拉板漲停,鄭州煤電、金能科技漲幅居前,均突破8%。其中滬股通淨流入 16.02億元,深股通淨流出4.95 億元。整體流入規模雖小幅增加,但深股通資金仍處流出狀態,說明場內資金暫未達成共識。 行業方面,保險股、汽車股走勢向好,分別上漲3.78%、2.24%;順周期板塊中,能源設備、石油天然氣、地產股走勢昂揚,分別報漲2.67%、1.06%和0.49%;前期表現強勢的有機矽、有色、鈦白粉等卻集體下挫,走勢分化。
  • 【盤前看點】經濟持續復甦,周期行業會繼續前市攻勢嘛?
    今後在研究T+0交易制度時,可以考慮從藍籌股開始率先試點T+0制度,交易風險相對可控。 來源:券商中國微信公眾號 20萬億險資大鬆綁! 來源:券商中國微信公眾號 首批四隻科創50ETF上市 11月11日,首批四隻科創50ETF將於11月16日(本周一)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並於同日開放申購、贖回交易。
  • 公募最新策略:瞄準消費、順周期等行業核心資產
    據了解,公募機構最新策略判斷,經濟復甦背景下的企業盈利回升是2021年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消費藍籌、新能源車、順周期等行業的核心資產,均是2021年A股市場布局的重點所在。估值壓力有望釋放農銀匯理工業4.0基金基金經理趙詣指出,2021年的市場投資將從選賽道、提估值回歸到業績兌現方面上來。
  • 金融委重磅發聲;倫銅一天暴漲2.4%,有色股還能漲多久?能否...
    而從A股板塊表現來看,近期高位白馬頻頻跳水,但是低位的順周期股表現出色,如周五的有色板塊漲幅居前,多隻個股漲停。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是,金融委對債券重磅發聲之後,從滬市的資金線來看,10月底二次探底支撐線後,那麼是否將發動一輪攻勢呢?此外,哪些板塊可能成為主攻手呢?
  • 廣發策略戴康:龍頭股已經開始補庫存庫存周期即將進入「主動補庫...
    報告摘要:2020「輕問輕答」系列第三篇,解答「率先補庫」行業的漲跌規律。1問:「庫存周期」目前處於哪個階段?需求改善但庫存增速回落,目前仍是典型的「被動去庫」階段。不過龍頭股已經開始補庫存,庫存周期即將進入「主動補庫」階段。2問:哪些行業已經/即將開啟「補庫周期」?
  • 進入長周期改變時間後持續縮量是考驗?
    大盤情報:兩市長周期橫向拉鋸行情都已經進入到最後五個交易時間段,在這個時間點恰逢國內外假期時間,對於處於時間優勢改變階段的A股市場來說是比較大的考驗,因為從技術上來講在完成120周期修復並度過長周期均線的高量、高價扣減後就需要做出積極的表態,沒有積極的表態就將拉長橫向修復周期的同時
  • 銀行股十年發展,其周期規律到底在哪裡?
    溫州中小企業流動性危機全面爆發,老闆們跳樓、逃亡,引起國家高層關注,並宣告了新一輪銀行不良資產周期在溫州率先啟動。 不良資產周期開啟,銀行股繼續陰跌。地理上離溫州僅200多公裡的寧波銀行跌幅居前,雖然它當時在溫州並沒有什麼業務。此時,經歷了多年好日子的銀行業被不良資產突襲,尤其是那些在行業擴張期中剛剛加入銀行業的新手,可能對不良資產完全沒有感性認識。
  • 格上宏觀周報:順周期板塊表現繼續佔優,將持續到何時?
    格上宏觀周報:順周期板塊表現繼續佔優,將持續到何時?本周日均成交額為7900億左右,仍處於相對活躍的狀態,北上資金淨流入55億,其中,滬股通淨流入85億,深股通淨流出30億元,可以看出,近期外資更加偏向大盤藍籌為主的滬市股票。
  • 輕倉試盤的技術要領、放大交易周期,降低交易頻率
    而且不僅能生存,還能有發展! 2、放大交易周期,降低交易頻率 在交易中,任何一次下單都不能保證一定能賺錢,必然有下單交易虧錢的情況出現,而且在現實中這種情況還很多,其中短線交易遇到交易虧損的次數是最多的
  • 豬年開年紅包很可觀 「春躁」行情還能走多遠?
    豬年黃金周后的第一個交易周,市場整體走出了上攻的行情,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紛紛站上半年線,個股普漲,81隻個股漲逾20%,市場呈現出熱火朝天的賺錢效應。
  • 市場放量創新高 周期行業受爆炒!
    來源:巨豐投顧作者:朱華雷編輯:李俞慧導言:周一市場繼續呈現震蕩攀升,盤中周期板塊的再度走強推升市場重心上移,目前來看,周期類行業持續走強,說明市場的關注點在周期性行業上,目前市場風格較為明顯,低估值修復性行情持續延續,在今日盤中,有哪些行業表現最為亮眼呢
  • 券商板塊個股大漲 第一創業因股東減持獨跌4.76%
    東吳證券(601555,股吧)非銀團隊在2020年12月30日闡述為什麼當前時點重點推薦東方財富時表示,資本市場進入黃金髮展周期,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資本市場的體量有望持續增長,東方財富有望充分受益這一行業趨勢。值得一提的是,開年以來,基金新發火爆,多隻產品一日售罄,而且募集規模超百億元的基金不在少數。
  • 捕捉開年次新行情,看這篇就夠了!
    近兩年以來,次新股的賺錢效應可以說是題材裡最好的,前提本節課主要討論的是開板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次新,很多上市一年以上的也會炒作,但那屬於超跌次新或者疊加了送轉填權,不屬於我們今天講的——純開板沒多久的次新股。先後誕生的幾大妖股,來伊份,中科信息,貴州燃氣,萬興科技,宏川智慧等,都是次新股。可以這麼說,做超短,次新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題材。
  • 紅包行情是什麼意思? 紅包行情可關注哪些股
    紅包行情是什麼意思?紅包行情的特徵是什麼?紅包行情指的是「股市送紅包」行情。主力洗盤是送鈔票,大盤迴調是發紅包。股市紅包行情,或許就是迎接創業板的鋪墊行情。光大證券李竺松稱,投資者應關注市場成交量的變化,一旦放量突破5日均線,則可適當加倉博一下春節紅包行情。紅包行情是什麼意思?紅包行情的特徵是什麼?投資者可關注股市紅包行情這幾個明顯的特徵:一是逆上市公司業績而行;二是逆大小非解禁的高潮而行;三是監管為行情讓路。巨豐投顧認為,大盤階段性底部已探明,但市場成交量低迷。
  • 華興證券:2021年將有更多中概股回歸,做空機構並非是必勝一方
    建議戰術配置上關注順周期行業,戰略配置上保持對科技、消費等行業的關注。 基於其增長潛力、有利的匯率走勢、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我們中長期依然看好中國股票。我們預計,利好新經濟板塊的資本市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速,有助於重塑在境內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投資格局,有助市場情緒進一步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