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明:蘭亭故裡右軍祠

2021-01-09 人民資訊

越會稽之東,歲在壬辰盛夏,聞東南山水、半在嵊州。時豪水如瀑,雲氣聚於崇山峻岭,蔚為壯觀,馳會蘭亭,心有仰止,望雲慕雨,為書聖故。

夫懷江山璧玉,隱東南神侶之所,往往自成仙境,及至清流激湍、茂林修竹,皆引為流觴曲水;密林幽途,已成高速。而右軍宿名之存,執筆領風氣者,惟金庭逸少、魏晉奇出耳。 右軍祠寶象莊嚴,從左入北廊,為清順治年所立牌樓,不必觀瞻語焉,而知天下之名,胡虜尤臣,功垂萬世,眾望所歸。

登臨石階,識雲臺之高遠; 西望會稽,慕蘭亭而忘憂; 霧鎖金庭,入林泉有同道; 南會奉溪,憐浙東多豪傑; 斯人去國,非戰事之功罪; 暗淡了喧囂繁華地,遠別了吳越故國門,歷史的滾滾紅塵,唯蘭亭千古!(圖文/於明)

責編:王瑞景

相關焦點

  • 「包公故裡」且聽「鐵面無私」娓娓道來
    本期「跟著成語遊合肥」遊到了合肥包公園四景之一的包公祠,去了解一代名臣包拯與成語「鐵面無私」的「淵源」。鐵面無私,意思是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面。說到這個成語,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包拯包青天。包拯,北宋名臣,合肥人,一生為官公正無私,斷案更是鐵面無情。所以鐵面無私這個成語幾乎成了包拯的代名詞,後人為了紀念包拯便在合肥建立了包公祠。
  • 迎接癸巳年拜祖大典 黃帝故裡景區開始整修清潔
    癸巳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將於4月12日在新鄭黃帝故裡景區舉行,記者昨日從該景區了解到,目前,景區的整修和清潔工作有序展開。大典舉行時,黃帝故裡景區將煥然一新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嘉賓和遊客。  昨日上午,記者在黃帝故裡景區入口處看到,嶄新的「癸巳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倒計時牌」已經豎立起來。
  • 《蘭亭序》最美的50個字,結構筆法,相當震撼
    王羲之像  《蘭亭序》是公元353年,時任會稽內史和右將軍的王羲之召集了一批文人名士。來到了紹興城外的會稽山遊山玩水,並且在蘭亭這個地點舉行了一個詩會,當有三十幾篇詩作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要把這些詩作匯集起來,準備出一篇詩集,眾人聽了都很贊成。出詩集當然就要寫一篇序文,誰來寫?  大家想來想去就說王內史還是您老來吧,您是書法大家,非您莫屬了。
  • 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隆重舉行
    (河南日報 記者 陳茁\文 陳偉\圖)應中共河南省委的邀請,4月19日上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及夫人連方女士出席了在黃帝故裡——河南新鄭市舉辦的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接著,在4名禮兵的引領下,連戰一行穿過"黃帝故裡"牌坊,來到黃帝故裡祠前。在已準備好的筆墨臺前,他欣然題詞:"掃蒙昧,定中原,世胄文明於焉開",表達了對黃帝豐功偉業的深深敬意。拜祖廣場上,兩棵飽經歲月蒼桑仍枝繁葉茂的古棗樹上,掛滿了紅色的祈福牌。連戰先生也與夫人一起,親手掛上了一枚祈福牌。祈福牌上,連夫人還親筆寫下了自己的祈福心願:"願兩岸永遠和平幸福"。
  • 江南第一祠——君山湘妃祠
    湘妃祠,位於洞庭湖君山東側。據說秦代時就已經存在著湘妃祠,因此號稱「江南第一祠」 大門採用紅牆金瓦,白色花崗巖石拱門,前置漢白玉石獅,莊重而吉祥。 大門「湘妃祠」三字的右邊為「五羊看日」,左邊為「犀牛望月」,稱為「日月同輝圖」祠裡供奉著舜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
  • 上巳節是古代公共衛生日,《蘭亭序》寫的正是這天習俗
    明 仇英《蘭亭圖》無論是「釁浴」的個人行為還是「祓禊」的集體行為,雖有原始時期的「巫術」意味,但整體上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一種儀式,實為古人春季驅邪防疫的良好衛生保健習俗。由此可見,上巳節這些活動,正是以公共衛生為主題,是全民保健活動,對防疫防病起到關鍵的作用。
  • 姜子牙故裡,姜太公釣魚處終於敲定,原來是這個地方!
    經天緯地滅紂興齊鷹揚牧野扶文武姜太公故裡景區由山區和平原兩大組團構成。斬將封神歸根落葉獸訓貔貅納福財姜太公故裡,位於市區城西北十五公裡處。公元前1210年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生於衛輝太公泉呂村。姜太公亦稱呂太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我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 香港遊記:黃大仙祠
    也許是中午時分,天氣炎熱,高高的「天地鍾靈」的牌坊蔭下,或站或坐著一些遊客,而通往黃大仙祠的人流,就像趕廟會一般,蜂擁著向前。我跟著人潮,通過「嗇色園」的高大牌坊,沿著斜坡,繼續往前走。通往黃大仙祠的路上,有兩排廊房,裡面都是店鋪,往裡探看,發現裡面大都是賣香燭等祭拜用品的,也有算命或解籤的,但也有很多關著門的。前行不遠,很快,就到了黃大仙祠景點了。
  • 【博聞強識】王鐸,是如何終生學《蘭亭》《聖教》的?
    他認為唐宋以後書家皆自二王發源,故終其一生從未停止對王羲之的學習,幾部重要的範本如《蘭亭序》《聖教序》以及一半為二王書法的《淳化閣帖》,更是寢處與共。 王鐸對於《蘭亭序》的仙趣最為傾心。1636年,在一件《蘭亭序》臨作的跋文中,王鐸對於唐代以來的各種摹本與臨本進行了一番評論:「《蘭亭》褚、薛、虞最勝,得其仙氣。皆絹本。潁州玉刻大類褚河南筆趣。
  • 有求必應,黃大仙祠,中國兩大黃大仙祠之一,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
    在中國,有兩個黃大仙祠,一個在廣州,一個就在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祠內供奉著的黃大仙相傳「有求必應」,在香港享有盛名。廟宇主祭東晉道教仙人黃初平,同時也供奉儒、釋兩教神祇如孔子、觀音等,三教融合頗具特色。
  • 袁克文與《五元一命蘭亭》
    袁克文為練好書法,曾在臨摹「蘭亭」上下了很深的功夫,為此他精心收求各種《蘭亭序》的拓片。張伯駒先生曾談起這樣一件有趣的故事。昔日吳步蟾曾有一名貴的《落水蘭亭帖》,十分難得。洪憲時,吳步蟾因反對袁世凱稱帝,上書言取消帝制,結果遭袁世凱屬下迫害,當時處境十分危險。為此,吳只好去找好友王式通,求其幫助脫險。王式通也頗精通書法,對吳步蟾的書法很看重,便留他吃飯。
  • 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4月10日上午,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根據省主要領導的意見,經與有關方面人員商議,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主題確定為"和諧中原、和諧中國"。  (二)規格更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辦規格高,丁亥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繼續由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新鄭市人民政府協辦;擬請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主持,河南省政協主席王全書恭讀拜祖文,其他省市相關領導參加。
  • 潮汕地區絕無僅有的「婆祠」,為什麼叫「闊嘴祠」?跟我去探秘
    潮汕地區絕無僅有的「婆祠」,為什麼叫「闊嘴祠」?跟我去探秘文圖丨二指禪掌門作為古代潮州府城及興(寧)梅(州)地區的江河出海口和通商口岸,潮安龍湖寨絕對是值得一去的古鎮。不去不知道,看了嚇一跳,「潮居典範,祠第千家,書香萬代」的美譽可不是文人的誇張,曾有五十餘姓聚居的古寨,號稱「三街六巷」。尤其是「婆祠」,更是潮汕地區獨一份。其實,作為走南闖北的我來說,古鎮的數百座宗祠、府第、商宅、宮廟等建築物雖然壯觀,但不稀奇。這樣的建築,每個保留完好的古鎮都有,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試練之祠迷宮地圖 試練之祠迷宮位置一覽
    導 讀 在《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中有非常多的試練之祠迷宮等待著玩家們去挑戰,但是由於《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的地圖比較龐大,所以有些試練之祠迷宮的位置並不是那麼好找的
  • 大年初一香港黃大仙祠人山人海
    新華網香港2月3日電(記者茆雷磊)2月3日,農曆大年初一,香港大名鼎鼎的道教廟宇黃大仙祠人山人海。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廟門外的大屏幕反覆播放著園方的祝福吉言:「恭祝吉星拱照我國、市民大眾豐衣足食」。實際上,大量善信早在大年三十(2日)的子時時分(即23時),就已湧入黃大仙祠等候「上頭香」。
  • 葉康寧|由《冬青老人口述》中的「蘭亭論辨」談起
    最近為讀書圈熱追的《冬青老人口述》,有一段談「蘭亭論辨」:「《蘭亭》論爭以後,出了一本書《蘭亭論辨》,大多數都是贊同郭沫若的文章,……反對郭說的登了三篇,實際上就是一篇,因為頭一篇章士釗的文章並不是當時寫的,而是在《柳文指要》中從柳宗元的文章講到『永』字時發揮出的一個議論;第三篇商承祚的文章,也是後來寫的。只有第二篇高二適的文章,乃論辯當時所發表。
  • 安徽有座古鎮少有遊客知道,廟宇林立美食暢銷,傳聞是老子故裡
    古時候,義門鎮上就廟宇林立,有大小廟宇72座之多,故又稱「廟集」,至今仍留下的相關場所有千佛閣、玄帝廟、龍王廟、城隍廟、關帝廟、孝子祠、清真寺等十餘座之多。值得一提的是鎮西南窯村還是東漢孝子韓伯俞故裡,村後有「泣杖祠」遺址,這次我來到義門就看到了流動戲臺正在上演「伯俞泣杖」的孝子故事,在似懂非懂的腔調裡也聽的入迷。
  • 華夏兒女同心所系--丙戌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
    這一天,這場在黃帝故裡——河南新鄭舉辦的盛大典禮,聚焦了海內外數億炎黃子孫的目光。  黃帝故裡在河南新鄭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至今在新鄭市區和始祖山等地,還保留有黃帝故裡祠、軒轅丘、黃帝避暑宮等黃帝文化遺址20多處,與周邊地區保留的諸多黃帝活動遺址一道,構成了我省在全國獨一無二的黃帝文化資源優勢。1992年、1998年和2005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古都學會先後三次召開學術研討論證會,一致確認新鄭就是黃帝故裡故都,是中華民族聖地。  應當說,這不僅是新鄭、更是河南最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和資源。
  • 央視少兒頻道將播3D動畫片《蘭亭小精靈》
    新華網杭州4月2日專電(記者馮源)1700多年前,書聖王羲之在紹興醉後寫下名垂千古的《蘭亭序》,在神話傳說中,他用過的毛筆和灑下的墨滴也都沾上了「仙氣」,變成了會稽山中7個筆畫小精靈和「毛筆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