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康寧|由《冬青老人口述》中的「蘭亭論辨」談起

2021-01-10 澎湃新聞

最近為讀書圈熱追的《冬青老人口述》,有一段談「蘭亭論辨」:「《蘭亭》論爭以後,出了一本書《蘭亭論辨》,大多數都是贊同郭沫若的文章,……反對郭說的登了三篇,實際上就是一篇,因為頭一篇章士釗的文章並不是當時寫的,而是在《柳文指要》中從柳宗元的文章講到『永』字時發揮出的一個議論;第三篇商承祚的文章,也是後來寫的。只有第二篇高二適的文章,乃論辯當時所發表。正反雙方對比懸殊,……」

《蘭亭論辨》

口述比書面作文更容易產生歧義,讀冬青老人的表述,不明就裡的讀者很容易認為當時的高二適是孤軍奮戰。

實情並非如此。

其一,卞老記憶有誤。商承祚的論文的確是當時寫就,並刊於《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66年第1期。

其二,除卻張瑞田提到的「蘭亭論辨」中的隱身人張效彬(寫信給高二適鼓勁加油,並提供論據),至少還有兩篇當時在大陸公開發表的、不贊同郭沫若觀點的論文。

因《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為世人所熟知的龍潛,也參與了蘭亭論辨,他的論文《揭開〈蘭亭序帖〉迷信的外衣》,開篇就說:「從郭沫若同志的文章《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發表以後,報刊上又相繼發表了高二適、嚴北溟、唐風等先生的文章,對《蘭亭序》的真偽問題進行了商討。……高、嚴、唐三位先生是不同意郭沫若同志的看法的。」

嚴北溟的論文刊於《學術月刊》1965年第8期,後來收入華人德和白謙慎主編的《蘭亭論集》,已為學界所熟知。

《蘭亭論集》

唐風的論文,刊於1965年8月19日的《文匯報》,不知何故,並未收入《蘭亭論集》。

唐風是金性堯的筆名,此文在金身後被收入《金性堯集外文編》,從《蘭亭序》是否依託問題、《蘭亭序》的內容問題、智永依託的目的問題、王羲之的書法問題四個方面批駁了郭沫若的觀點。

冬青老人感覺「正反雙方對比懸殊」,原因之一就在於1973年編輯成書的《蘭亭論辨》,添加了好幾篇並非論辨期間撰寫發表的論文,以強化郭陣營的聲勢,如郭沫若的《新疆新出土的晉人寫本〈蘭亭〉殘卷》,作於1972年;王一羽的《東晉字體沒有脫離隸書筆意》和李長路的《〈蘭亭〉辯妄舉例小補》,作於1973年。

編者還有意弱化了反對的聲音,出版說明直言:「上編收有郭沫若同志以及與之觀點一致的文章,下編收有與郭沫若等同志觀點相對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了修飾詞「具有代表性的」,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屏蔽嚴、金的論文了。

毋庸諱言,高二適的文章影響固然大,論辨卻不夠得力。王玉池甚至說:「在其文章中存在著許多常識性錯誤,有些已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黃君實也說高「對書法識見甚淺」,嚴、金文章「頗有見地」。

郭陣營也沒有《蘭亭論辨》一書呈現的那樣強勢。有兩篇論文的於碩,後來大家都知道就是郭的夫人於立群;還有趙萬裡、徐森玉、啟功的論文,基本都是派下去的任務。撥開歷史的層層霧靄,郭的鐵桿戰友其實寥寥無幾。

《蘭亭論辨》一書是後人了解這場論爭的主要憑藉。今天,我們重讀它,不難感受到: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權利的毛細血管不止會自覺地屏蔽一些東西,也會有意識地放大或者強化一些東西。

《冬青老人口述》勾起了我對蘭亭論辨的興趣,有興趣就有收穫,近日網間淘書,一個不起眼的油印本吸引了我。

這是蘭亭論辨期間麥華三撰寫的一篇論文,《神龍蘭亭的真假問題》,初稿撰於1965年11月4日,定稿於1967年8月28日。

《神龍蘭亭的真假問題》

麥氏此文雖力證神龍本《蘭亭序》為贗物,卻並不否定定武本《蘭亭序》,所以也算是反對郭陣營的論文。

麥氏為什麼選這個題目寫論文呢?原因在於郭沫若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書後」部分,有個觀點:「說到《神龍本蘭亭墨跡》,……照我看來,這個墨跡本很可能就是真跡。它不是臨摹本或者『響拓本』。」郭氏還以此作依據,進一步證偽《蘭亭序》。

麥氏的結論是:「這帖就是薛紹彭刻本的臨本的勾摹本,是明代豐道生製造的。從書史來講,是明代的複製品。」

與麥氏論點大致相同的還有唐蘭,他早在1963年就寫過《「神龍蘭亭」辨偽》,不過直到二十年後(1983年)才發表。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麥華三這篇論文是一篇頗具技巧的辯駁。表面看來,他承襲了郭的思維,也是「破」,破除權威,破除迷信。所不同的是,他的「破」,是為了「立」。正所謂:「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

當年隔岸觀火的徐復觀,也曾寫過文章,強調「求真是構成學術尊嚴的重要條件」,認為「研究者逃避求真之路,則我國三百年來的學術落後,真不知伊於胡底了」。歲月奄忽,五十多年過去了,回首蘭亭論辨,徐氏的話,依然熠熠生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袁克文與《五元一命蘭亭》
    袁克文為練好書法,曾在臨摹「蘭亭」上下了很深的功夫,為此他精心收求各種《蘭亭序》的拓片。張伯駒先生曾談起這樣一件有趣的故事。昔日吳步蟾曾有一名貴的《落水蘭亭帖》,十分難得。洪憲時,吳步蟾因反對袁世凱稱帝,上書言取消帝制,結果遭袁世凱屬下迫害,當時處境十分危險。為此,吳只好去找好友王式通,求其幫助脫險。王式通也頗精通書法,對吳步蟾的書法很看重,便留他吃飯。
  • 【博聞強識】王鐸,是如何終生學《蘭亭》《聖教》的?
    趙文敏、米元章皆自家居多,文敏縮小《蘭亭》,則其優者也。」 「仙氣」是他對唐模善本的評價,也是他心目中的《蘭亭》真面目。跋文中提到的褚摹本,學界認為可能是米芾臨本,也可能是黃絹本。虞摹本曾由董其昌收藏,刻入《戲鴻堂帖》卷三。薛稷本則是一件較自由的臨本。潁上本董其昌定為米芾臨本,它可能與領字從山本有著淵源。
  • 捨不得每年都買北美冬青插花,可以養成盆栽,要公母一起買
    北美冬青除了可以作為花瓶裡面的插花,其實它也很適合養成盆栽,或直接地栽養護,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就比如溫度在零下幾度、零下十幾度的地方,都可以將它養在戶外。北美冬青葉子掉落前北美冬青也叫「加拿大冬青」,是分布在美國的東北部和加拿大的東南部,它是屬於冬青科冬青屬的一種灌木植物。北美冬青在以前都是用來製作精油的,也可作為藥用植物。
  • 論藝雜談——從于右任先生的一副對聯談起
    《紫露含香》46cm X 34cm論藝雜談——從于右任先生的一副對聯談起文/李叢于右任先生曾為「南京夫子廟」明德堂作過一聯曰:「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恰似美人醉春風》 國畫 46cm X 34cm (2017年作)但是現實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有「才」之人或者有「學」之人,卻似乎很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其才華很快就曇花一現。
  • 口述——2020年的10個「暖」瞬間
    ①三十分鐘「雲」會見  口述/浙江省臨平地區人民檢察院 張呂    賈某因母親病重,曾向檢察機關申請特許離監探親。接到申請後,作為駐監獄檢察室檢察官,我馬上與賈某談話了解情況,同時向監獄核實,確認其母親病重住院屬實。但因老人遠在武漢,讓其來監會見幫教並不現實,而賈某又不符合監獄特許探親條件,他與母親相見的願望困難重重。
  • 當代算命先生:妙音老師煮茶論命之【論八字命理的可靠性】
    妙音本地,有習梅易者,祖籍五蓮,野鶴老人故鄉也,名鄭中,屢佔屢驗,遂自感:上下五百年,未見有吾神技之人也!戊戌年,妙音為客戶看陽宅,談起此異人,驚聞歿於丁酉歲!嗚呼哀哉!莫非梅易只能卜人而不能卜己乎!妙音遂而更重視命理之研究,生辰八字,既能卜人又能自卜,當今之際,國學傳承,破除迷信,挖掘傳統,為往聖繼絕學,讓命理成為一種普通學問,而不是僅僅掌握在某些大師騙子之手。
  • 央視少兒頻道將播3D動畫片《蘭亭小精靈》
    新華網杭州4月2日專電(記者馮源)1700多年前,書聖王羲之在紹興醉後寫下名垂千古的《蘭亭序》,在神話傳說中,他用過的毛筆和灑下的墨滴也都沾上了「仙氣」,變成了會稽山中7個筆畫小精靈和「毛筆爺爺」。
  • 曲青山:關於《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國史教科書、營養劑、清醒劑和最好的老師的作用,要求廣大幹部群眾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更好地發揮黨史國史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作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組織力量編輯出版了《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一書,與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一起回顧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的歷史進程,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和人民群眾的豐功偉績。
  • 紀錄片《辛亥》:「歷史漩渦旁邊的人」口述歷史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白瀛)由北京電視臺攝製的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紀錄片《辛亥》正在北京衛視、北京公共·新聞頻道播出。日前在京舉行的座談會上,有專家認為,該片使用歷史見證人口述等諸多創新手法,突破了歷史紀錄片的陳舊模式。
  • 於明:蘭亭故裡右軍祠
    時豪水如瀑,雲氣聚於崇山峻岭,蔚為壯觀,馳會蘭亭,心有仰止,望雲慕雨,為書聖故。夫懷江山璧玉,隱東南神侶之所,往往自成仙境,及至清流激湍、茂林修竹,皆引為流觴曲水;密林幽途,已成高速。而右軍宿名之存,執筆領風氣者,惟金庭逸少、魏晉奇出耳。 右軍祠寶象莊嚴,從左入北廊,為清順治年所立牌樓,不必觀瞻語焉,而知天下之名,胡虜尤臣,功垂萬世,眾望所歸。
  • 長沙學子重陽節走進敬老院 關懷老人接受教育
    星辰在線10月25日訊(通訊員 王重 彭燦)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營造愛老助老的氛圍,10月25日,在重陽節這一天,麓山蘭亭實驗小學開展了「敬老愛老,你我同行」志願服務活動。(帶來吉他表演。)
  • 雨花英烈近親屬口述史
    口述歷史,是一種特殊的歷史記錄方式,它通過口述者個性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和對歷史的細節描述,還原歷史情境,營造出真切的現場感,繼而從更細膩的視角來還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各個側面,成為對宏大歷史敘事的重要補充,實現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融合。
  • 《蘭亭序》最美的50個字,結構筆法,相當震撼
    王羲之像  《蘭亭序來到了紹興城外的會稽山遊山玩水,並且在蘭亭這個地點舉行了一個詩會,當有三十幾篇詩作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要把這些詩作匯集起來,準備出一篇詩集,眾人聽了都很贊成。出詩集當然就要寫一篇序文,誰來寫?  大家想來想去就說王內史還是您老來吧,您是書法大家,非您莫屬了。
  • 王羲之《蘭亭序》有多美?放大10倍欣賞,美得不可思議!
    《蘭亭序》以後大家是不是也被這幅書法作品中的字體所吸引呢?無論是筆法、字體結構還是整體的布局,都給我們書法愛好者展示出了藝術美,這樣的書法作品真的是太精妙了,難怪李世民那麼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要想領悟到王羲之《蘭亭序》真正的美,我們還得把這幅《蘭亭序》放大10倍欣賞,你會發現每個字的細節非常的完美。
  • 辨天辨人辨病證 五運六氣理論幫中醫找到魂
    『辨證論治』只是中醫看病的一個方面,中醫診病要『辨天,辨人,辨病證』。」  不是中醫不行,而是魂丟了  「辨天,辨人,辨病證」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對目前中醫主流的「辨證論治」思維方式的徹底突破。如果說「辨證論治」是二維空間的思維體系的話,基於五運六氣理論的「辨天,辨人,辨病證」就上升到三維甚至多維。
  • 上巳節是古代公共衛生日,《蘭亭序》寫的正是這天習俗
    傅抱石《蘭亭雅集圖》上巳節來歷所謂「上巳」,是指日期,具體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如今年三月初四己巳日,就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這一天在古代就是上巳節。上巳節起源甚早,先秦時期已有,其主要活動是行「禊禮」,又稱「祓禊」(fú xì)。漢人應劭在《風俗通義》中解釋說:「禊者,潔也。春者,蠢也,蠢蠢搖動也。......療生疾之時,故於水上釁潔之也。
  • 第六屆口述歷史國際周舉辦 首次全流程「雲端」展示精彩內容
    11月2日至8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成功舉辦。  口述歷史從業者「華山論劍」  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是口述歷史國際周期間最富學術含量的環節,也是中外口述歷史研究領域專家、學者與從業人員一年一度交流口述歷史研究實踐經驗、切磋口述歷史研究學術心得的重要平臺與學術陣地。
  • 王羲之的《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此帖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時候我們說到《蘭亭序》,不說整幅書法如何,單說其中的一個字,那就是「之」字,就足以說明王羲之的書法功底了,此帖連落款一共出現二十一個「之」字,形態迥異,各具美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