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雜談——從于右任先生的一副對聯談起

2021-01-10 聞是藝術
《紫露含香》46cm X 34cm

論藝雜談

——從于右任先生的一副對聯談起

文/李叢

于右任先生曾為「南京夫子廟」明德堂作過一聯曰:「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於老當時作此聯,或許是考慮到平仄和韻律關係的緣故吧,故把「識」字放置在「學」字之前。按照筆者的理解,若將「才識學」三字拆開單獨理解,「識」的分量和深度應該在「學」之上的。依個人淺見,「才」即才能,主要指各種領域的技巧部分,比如有人會畫畫,有人會書法,有人會寫作,有人會唱歌,有人會跳舞,有人會演講……這都屬於才的範疇;「學」指的是知識或者學問,它是對應到各種領域的理論支撐,比如有人不但會畫畫還具備深厚的繪畫理論、不但會唱歌還精通樂理、不但會寫作還深諳文學史和文化史……;至於「識」,就是見識、見解和悟性,它是前兩者的歸納和總結,更是體現一個人才能和學問的最高思想境界。它是通過長期的才能(技巧)磨練,加上長期的學問(理論)滋養,最終才悟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見識)。

《秋聲》 國畫 46cm X 34cm 李叢(2018年作)

舉個例子,比如蘇東坡會寫詩能作詞,寫得一手錦繡文章,擅書法又懂繪畫,還對美食廚藝頗具研究,這是其「才」;蘇東坡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精通佛理,深得禪宗思想奧妙,這是其「學」;蘇東坡與米芾、文同等當時一批文人士大夫提出「文人畫」的概念,對「元四家」(特別是倪瓚)以及後來大寫意的發展影響深遠,這是其「識」。

《紅韻》 國畫 46cm X 34cm (2019年作)

又如魯迅先生,其文章光耀千古,既懂醫學又擅書法,並且在翻譯、木刻藝術和平面設計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貢獻,這些都是其才華橫溢的體現;而先生早年隨國學大師章太炎研修國學,與黃侃、錢玄同、周作人、朱希祖、沈尹默、沈兼士、馬裕藻、吳承仕等諸位文化界名流是同門師兄弟,打下了紮實的舊學根基,再加上後來留學日本學醫,又受到西學東漸的影響以及長期與當時政治因素的周旋,這是其學養和人生資歷;至於先生能夠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大將,發表了中國近現代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並且深層挖掘出中國國民的劣根性,說出和寫出很多在至今看來也同樣能讓人震耳發聵的名言警句,這些都說明魯迅先生自身的見解和悟性高於常人使然。

《恰似美人醉春風》 國畫 46cm X 34cm (2017年作)

但是現實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有「才」之人或者有「學」之人,卻似乎很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其才華很快就曇花一現。比如某些電視節目的一些明星模仿秀,那些選手可以做到跟原唱幾乎以假亂真,證明他們都具備相當的實力和才華,但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無法繼續走下去,說白了就是他們只有技巧的訓練,而沒有修養的沉澱,更沒能力開僻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同樣也有一些人,學識豐富,理論方面能得天花亂墜,但卻缺少基本功的實踐訓練,最終也只能紙上談兵而已。由此可見,有「才」無「學」不行,有「學」無「才」也同樣不行,而「識」必需建立在「才」和「學」之上,並且就算有了「才」和「學」,也未必就一定有「識」的體現,畢竟歷史上有才華、有學問卻沒見解的人也不在少數。

因此可以這樣理解:「才」是可以通過興趣愛好和訓練得來的;「學」是可以通過積累和沉澱得來的;至於「識」,則是可遇而不可求,既是天然又有必然,甚至更屬於超然。

《晨露》 國畫 46cm X 34cm 李叢(2019年作)

李叢

作者簡介:一個被畫藝耽誤多年的山寨廚師,一個痴迷書籍閱讀的業餘寫手,一個有多年經驗的兼職雜誌編輯,一個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音樂愛好者,一個熱衷於健身搏擊的忠實票友,一個操勞奔波的苦逼教書匠,一個編笑話笑死人不償命的段子手,一個熱愛生活、廣結善緣的文藝自由人。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傳世行書五言對聯欣賞,筆力蒼勁,字體古厚
    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傳世行書五言對聯欣賞:書者介紹: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當代書法大家、引碑入草開創者、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先生推崇于右任"雄強深厚"的草書,堪稱當代巨擘,但他不贊成於先生高標準草書。
  • 陝西鄉黨首跨海峽祭于右任 國民黨副主席出席
    整整五十年了,于右任先生懷著無盡的鄉愁長眠於此。空餘遺歌在世間傳誦——「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2014年歲末,于右任先生故鄉陝西的60餘名鄉黨,首次帶著三原故裡的土、涇河渭河的水,還有家鄉的特產蓼花糖、西鳳酒、茯磚茶,來到陽明山上祭慰髯翁。「這一趟,我們來得並不容易。這一灣淺淺的海峽,當年是于右任先生難以逾越的生死線。
  • 醫不貪財:如何以藝養家?
    晚上讀《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講授》一書,其中有一段話令我感觸蠻深:「師在世時,我曾承諾以家養藝。為此,我至今已義診40餘年。用永定師所傳授的鄭—盧醫學護正陽的附、桂、姜理法,治病數萬人次,治癒無數疑難重症。」
  • 春節上香,看到一副妙趣橫生的八仙合體字對聯
    一副妙趣橫生的八仙合體字對聯陳能雄/文大年初一,天氣晴朗,和煦如春,我前往泰順仕陽鎮的仙翁尖遊玩。此山高插入雲,從下往上看,有如一個巨大的綠色屏風矗立於天地之間。仰望峰尖,看到一條橋梁橫跨於山谷之間。我在亭臺上遊覽,看到大門前有一副奇異的對聯。說它是對聯,又異於平常的對聯,粗看是一幅八言對聯,但字體奇形怪狀,沒有一個認識,更不知道讀音。我走進細看才知道是合體字,即在一個字形框架裡由幾個漢字組成,比如對聯的第一合體字拆開讀就是「鍾離點石」,第二個合體字則是由「把扇搖」,兩個合體字分解開來就是一句七言詩句「鍾離點石把扇搖。」
  •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字少,內容短,卻蘊藏著大含義。每逢過年中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討個吉利。那個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文人,他們都喜歡靠對對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 有一副對聯,賊都不敢偷
    家人告訴王羲之,王羲之能夠理解揭聯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 以「豬狗」入聯,如何寫一副豬年對聯?
    有文友提問:以「豬狗」入聯,如何寫一副豬年對聯?一、春風十裡候天蓬:六甲番人首先推出今年新寫的春聯,這副對聯曾在百家號介紹過,在此重新注釋:上聯:烈酒三杯辭義犬;下聯:春風十裡候天蓬。二、豬悟能光駕定稱心:不過也有文友提出疑問,認為下聯的「天蓬」是借指,上聯的「義犬」最好也如此,所以六甲番人又推出另外一副原創對聯對聯:上聯:哮天犬值年曾如意;下聯:豬悟能光駕定稱心。
  • 漢字故事:一副對聯,和「一幅」差很遠
    每當快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準備過年,似乎鞭炮、對聯這些東西就算是到了現在也是很多家庭在新年到來之前必須要準備的。點起一掛鞭炮,貼上一副對聯,似乎這個新年也會變得更加的熱鬧。當你拿起對聯的時候,知道該用什麼量詞形容它嗎?
  • 家裡的一副對聯,竟有人出10萬買,姑娘急忙鑑寶,估價後震驚了
    家裡的一副對聯竟有人出10萬買,姑娘急忙鑑寶,估價後震驚了這次的藏品是一副對聯,是一位姑娘帶來的,姑娘:這是我家裡的一幅對聯,是父母結婚時親朋好友送的已經有22年了,一直都是收起來的,前段時間我好奇打來了拍成照片發到了網上,沒想到竟然有人出價十萬買,我想了想說不定這幅字是哪位大家寫的呢
  • 「一副」對聯,還是「一幅」對聯?99個易錯詞語,建議收藏學習!
    是「一副」對聯,還是「一幅」對聯?是「妨礙」,還是「防礙」?類似這樣的疑問,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中經常遇到。
  • 【魯堂主說藏品】民國十五年,于右任請馮玉祥解西安之圍始末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幅于右任先生的行書作品,內容是他1926年所作的一首自作詩——《留昭蘇稅關數日拾薪煮飯》。    【題識】:  《留昭蘇稅關》安民先生正,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引出西安的一段歷史故事——西安圍城。
  • 財主喜得貴子貼對聯,窮書生指著對聯大笑:你大禍臨頭了!
    古往今來,人們家中若是發生了紅白喜事就得貼對聯。婚嫁、升學時,所貼掛的對聯被稱為喜聯。人們之所以要粘貼喜聯一是為了表示慶祝,二是為了要表達對其未來能有個好前途的祝福。辦喪事時,所貼掛的對聯叫輓聯。人們粘貼輓聯是為了表示對逝去親人的悼念。
  • 寫給殺豬的一副對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豬肉攤於是看到網上有這樣一副寫給殺豬屠夫的一副對聯:上聯:殺畜生 為眾生 功德無量下聯:進白刀 出紅刀 輪迴有情這副對聯可謂是非常精彩。用八個字評價就是:有血又有肉,有情有義。豬肉攤首先這副對聯對仗極為工整,尤其是上下聯的後一句「功德無量」對「輪迴有情」,上下聯讀起來語句升華;意思層面上詳細描繪出了這個職業的特性以及精神內涵。
  • 秀才看不慣這一家子女兒,給老人寫一副對聯,女兒們羞愧難當
    窮秀才看不慣這一家子女兒,給老人寫一副對聯,女兒們羞愧難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眾多的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通俗易懂,人人信手捏來的對聯了。對聯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並不遜色於文人的詩詞歌賦。古人喜歡切磋文採,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對聯,別看對聯簡單,其實對聯是最考驗文採的,不僅要句式整齊,上下兩聯還要遙相呼應,寓意相同。所以,對聯的簡單卻不失檔次,成為了文人切磋的形式。說到文採,不得不說的一類人,那就是秀才,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只為能夠金榜題名,但四年一次的科舉,讓秀才們熬白了頭髮。在古代沒事幹的時候,秀才們成為了宣傳文學最大的隊伍。
  • 金萬泉:對聯往事
    那時,一過臘月二十六,村裡都會出工分,備上文房四寶,組織會寫毛筆字的「文人墨客」為鄉親們書寫對聯。記得在七十年代未的一年,我父親說,咱大隊上今天寫對聯來,你去供銷社買兩張紅紙,給咱家把對聯找人寫上去。我買回紙後,父親教我如何巧妙地裁紙,大門對聯怎麼疊紙,橫幅,方鬥,雙扇門怎樣,還有……把紙物盡其用裁好後,父親把各類沒有寫的紙分門別類卷到一塊,套上橡皮筋後,交到我手裡。
  • 八個最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詩詞君總結八幅精彩的對聯故事,不論真假,但品一品其中的趣味吧!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一馬隱身泥裡,看畜生如何出蹄!
  • 曾國藩的一副對聯,只有12個字,卻被曹德旺掛在辦公室整整8年
    曹德旺對書中曾國藩所寫的一副對聯印象深刻。這副對聯雖然只有短短12個字,但卻是曾國藩面對人生困境、走出人生低谷的12字藥方。於是乎,曹德旺將這副對聯掛在辦公室裡,時刻警惕、勉勵自己,一掛就是8年!到底是哪副對聯,哪12個字呢?這還要從曾國藩父親去世,以及曾國藩在家通讀《道德經》說起!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在中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它可以寫在紙、布上,也可以刻在木頭、竹子上,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被濃縮的詩詞。在現在,貼對聯除了是一種習俗之外,也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有意思的對聯/商子雍
    不過,國粹之謂,只能是針對整體的對聯,至於從古到今數不勝數的個體的對聯,則是有好有壞,不好一概而論。或有人問:你文章題目中所說的有意思的對聯,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屬性?答曰:所謂有意思的對聯,就是值得你去琢磨、去體味的這一類作品。當然,琢磨、體味以後,想來應該或會心一笑、或扼腕長嘆。所以,有意思的對聯其實也有好壞之分,不會是那種不好不壞、亦好亦壞、說不清好壞的貨色。
  • 電商雜談|不太懂放屁為啥能崩到腳後跟?
    日前,有一位謝先生到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期間購得超市銷售的「旺旺雪餅84g」一袋,單價5.00元。就是那個小孩子特別喜歡吃的零食。因為廣告打出「天天吃旺旺,運氣會旺哦」的口號,謝先生認為其宣傳行為是虛假的、迷信的、沒有科學依據的。於是一怒之下向多部門發出舉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