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幅于右任先生的行書作品,內容是他1926年所作的一首自作詩——《留昭蘇稅關數日拾薪煮飯》。
【釋文】:
晚拾薪回月已斜,淘坑作飯煮磚茶。
髯翁不費吹噓力,釜裡微茫見浪花。
【題識】:
《留昭蘇稅關》安民先生正,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由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引出西安的一段歷史故事——西安圍城。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劇中用萬人攻城的宏大場面描繪了這段慘絕人寰的沉重歷史,對作孽多端的河南悍匪劉鎮華圍困西安的滔天大罪,進行了歷史再現。
電視劇《白鹿原》截圖
但是很多人可能對於西安解圍付出了巨大貢獻的于右任先生和馮玉祥將軍背後的故事不甚了解。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下這段歷史。
1926年1月,廣州國民政府確定了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北洋軍閥,將革命推向全國的戰略方針。以直系軍閥吳佩孚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代表的北洋軍閥為了鞏固北方勢力,聯合進攻國民軍。
其時京津地區馮玉祥的國民軍在南口等地受挫後,被迫向綏遠、甘肅一帶退卻。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尋求軍事援助。在河南的嶽維峻、李虎臣等國民第二軍也連連失利,退入陝西。直奉軍圍攻之勢加速,北方國民軍形勢緊迫,面臨巨大的考驗。
劉鎮華
此前國民二軍的手下敗將——河南軍閥劉鎮華此時欲東山再起,於是投靠直奉軍閥,被任為豫陝剿匪總司令。他召集舊部、土匪、紅槍會等共10萬之眾兇猛地向陝西撲來,逼近潼關,企圖短時間進佔西安,消滅革命力量,繼續其反動統治?
當時守城的楊虎城、李虎臣兵力不過三四千人,雖奮死抗戰,西安仍岌岌可危。這段時期就是我們所說「二虎守長安」。
李虎臣(左)和楊虎城(右)紀念雕塑
故鄉危殆,桑梓情深的于右任焦急似火。正值此時,李大釗請于右任赴莫斯科敦促馮玉祥回國領導國民革命軍策應北伐,挽救危局,他欣然允諾。
于右任一路顛簸,秘密乘軍用貨車輾轉京、津、滬,6月中旬才由上海搭乘蘇聯貨船北上,在海參威登上火車,橫穿西伯利亞,終於到達上烏金斯克。
于右任
原與于右任約好在上烏金斯克會面的馮玉祥此時卻受蘇聯政府邀請前往莫斯科去了,經費不足的于右任只能滯留此地,幾經波折 ,終於在7月下旬抵達莫斯科,與馮玉祥商定了「進軍西北、解西安圍、出兵潼關、策應北伐」的的戰略方針。
于右任北上期間,國內戰局惡化,西安城危在旦夕,李大釗多次致電于右任儘快敦促馮玉祥回國,于右任焦急萬分,便在8月中旬先期歸國。
馮玉祥
馮玉祥致電于右任在上烏金斯克等候,于右任上烏金斯克碰到史可軒等人聽說了國內戰局的一些情況,接二連三的接到李大釗急電催促,更是如坐針氈、心急如焚,便與史可軒等人結伴直奔庫倫。馮玉祥與蘇聯顧問也趕到了庫倫與于右任會合,又因事停留幾日。于右任便再次先行啟程。
馮玉祥(左)和于右任(右)
于右任與史可軒等人乘汽車人進入了漫無邊際的戈壁沙洲,在此期間行至赤峰的昭蘇河流域,寫下了文章開頭的這首《留昭蘇稅關數日拾薪煮飯》。
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于右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亦能想像到他們一路上的艱辛備至。大漠戈壁,寸草不生,風餐露宿,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傍晚外出撿到幾枝能夠燒水煮飯的柴火回來已月斜西邊,掏坑架鍋,簡單煮些食物和磚茶聊以果腹。
不費吹灰之力,鍋中已經浪花翻滾,哪怕食不兼味,能將水燒開就已經很滿足了。與側應北伐、解圍西安比起來一切的艱難險阻都顯得微不足道,能夠請馮玉祥將軍回國挽救國民革命軍已經是此時心中最大的慰藉。
我們也可從中猜測高原環境惡劣、空氣稀薄,食物不易煮熟,只有磚茶才能驅寒壯熱、促進消化。路途艱難,往來不易,不毛之地,荒無人煙,弊車疏食,艱苦卓絕。
于右任一行人除了要克服環境惡劣和物質匱乏帶來的不便,還要應對土匪和國民軍潰兵的騷擾,其中艱辛令人髮指。他們在沙漠中九死一生,冒險乘車突出重圍,幸好在內蒙古中西部的固陽縣與馮玉祥的車隊不期而遇。
于右任曾說:「這一段旅程,對於我有很深刻的回憶,很重大的啟示。就是要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要在大沙漠中找出汽油和水來!只要敢,只要有勇氣,沒有走不通的路、做不成的事!」
兩路人馬會合後,於9月16日抵達內蒙古西部的五原縣。他們不顧車馬勞頓,立即召集七零八落的國民軍將領開會,決議組建國民聯軍。大家公推馮玉祥為國民軍聯軍總司令。9月17日在五原縣政府西側廣場上舉行了聞名中外的誓師典禮。
五原誓師
此時,西安被困已8月有餘,乃「二虎守長安」最為艱難的時期,西安城內白骨累累,滿目瘡痍?河南悍匪劉鎮華本是土匪出身,生性殘暴,毫無人性可言。于右任救陝心切,隨援陝先頭部隊匆匆出發,他們取道寧夏、固原、平涼等地,於10月初抵達陝西境內,在乾縣召開了軍事會議,制定了解圍西安的作戰計劃。
10月20日,抵達三原,圍攻三原的鎮嵩軍聞風四處潰竄。于右任在中共陝西黨組負責人的幫助下,迅速組建起國民軍二、三聯軍總司令部,親自擔任總司令,研究作戰計劃、鼓舞士氣,聯合多路國民軍對劉鎮華進行全面總攻。
國民聯軍援陝力銳,西安城內「二虎」誓死抵抗,各地農民運動也紛紛興起,內外兼攻,西安軍民殊死奮戰,11月27日劉鎮華和他的鎮嵩匪軍狼狽逃竄。被圍困了8月之久的西安城終於解圍。
西安被困8月,城內彈盡糧絕,戰死、凍死、餓死的軍民達5萬之餘,白骨累累,滿目瘡痍,慘不忍睹。1927年3月13日,為了紀念死難同胞,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在西安現在的新城廣場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追悼大會和哀悼大祭,修建了革命公園,集骨安葬死難軍民。
祭奠之日,西安城內,萬人空巷,舉城哀悼?次日,男女老少,負土築墳,從城郊北草灘到西五路之間,肩擔車拉,人流滾滾?于右任和馮玉祥與軍民一起負土建墳 ,將城內外無人掩埋的遺骸集體安葬為兩大冢,西邊女冢,東邊男冢,俗稱「萬人冢」。
如今革命公園中的兩處大冢,通高僅有2.2米,掩藏在樹叢中很難發現。但是于右任當時書寫的「西安負土墳殉難人民碑辭」還佇立在公園中清晰可見。
1928年,傳為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為紀念馮玉祥率兵擊潰鎮嵩軍,解西安之圍的功績,於城牆西門北側開闢城門,命為「玉祥門」。
于右任先生一生寫下了諸多感懷傷時的詩詞佳作,是我們研究其作品了解這一時期時代背景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