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洛陽被民國政府定為行都,西安為何卻被定義為陪都?

2021-01-09 網易

2020-12-10 17:30:42 來源: 神都網

舉報

  1932年,洛陽被民國政府定為行都,西安為何卻被定義為陪都?

  1932年,民國政府為了避免上海「一二八」戰火波及南京,就遷往洛陽臨時辦公。後來,洛陽的這段歷史被演繹為曾是洛陽的陪都。因而,網上關於洛陽曾是民國陪都的各類文章一直是層出不窮,更有自媒體作者將洛陽陪都歲月稱之為民國時期的「高光時刻」。


  嚴格意義上來講,洛陽被民國政府定義的為行都,而非陪都。就當時而言,法律意義上的陪都是西安,又被稱之為「西京」。那麼,陪都和行都究竟有何區別?西安為何是陪


  1932年3月5日,日軍停戰後,國民黨中央大會通過《確定行都與陪都地點決議案》,決定:

  

「一、長安為陪都,定名為西京;二、洛陽為行都;三、關於陪都之籌備事宜,應組織籌備委員會交政治會議定」。

  陪都是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創舉,別稱「兩京制」。陪都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國家首都之外的另一個首都,國家層面的戰略定位極高。而行都則是一個國家在首都之外另設的一個都城,以備非常之時政府暫駐。一般而言,一座城市能夠選為陪都或者行都,首先就要考慮城市的戰略價值。


  以明朝為例,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南京為首都,開封為陪都,考慮到開封的戰略價值,能夠扼守中原。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將北京作為首都,南京作為陪都,可以鎮守江南用於東山再起。清承明制,以北京為首都,以盛京(筆按:瀋陽)為陪都,更是看中了盛京"西接畿輔,北臨大漠,東南瀕海。


  但凡是作為陪都,除了戰價值高,再就是城市規模。1932年,民國政府面對的是日軍沉重的軍事壓力,除了要考慮陪都的戰略價值,還要看能否具備支撐起陪都的城市規模。很顯然,洛陽在民國時期發展明顯不及西安,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因而,將洛陽作為行都,可以借其戰略位置臨時辦公。


  實際上,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洛陽一直處於抵抗日軍侵略的前沿,有力地支撐了大後方,確保西安不受戰火摧殘。西安作為陪都,在於西安同時兼具了戰略位置和優渥的發展條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古以來,從東至西行軍難度是非常大的。洛陽能夠作為行都,更多的是取決於洛陽的戰略位置。儘管後來西京沒有建成,可不能否認西安是民國陪都的重要地位。

  (本文由神都網原創,謝絕轉載。圖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除了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大同還做過哪些都城,時間共多少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夏商到民國,朝代持續更替,產生了很多國家,有的大一統,有的則處於分裂時期,而無論是不是大一統王朝,國都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國家的重要象徵。而國都不僅有首都,還有陪都,輔佐首都的若干職能。大同,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被評為中國第九大古都,在大同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次成為都城的朝代,每次作為都城的時間是多久,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只有14年,斷斷續續有多少次呢?
    從1912年到1949年的民國38年間,南京作為首都滿打滿算不到14年,為何說到民國首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呢?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開創共和。定都南京的臨時政府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 1986年,洛陽地區拆分,原屬洛陽的三門峽,為何能夠成為地級市?
    1986年,洛陽地區拆分,原屬洛陽的三門峽,為何能夠成為地級市?元朝設立河南行省之初,行政區劃並不清晰,但也奠定了河南府的基本框架。明清時期,洛陽、三門峽更是聯繫緊密,基本上都是在河南府治下。民國期間,河南府被廢除設置了河洛道,基本上就包括了現在的洛陽和三門峽。
  •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
    我們在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或者是小說,經常看到有兩個名詞,那就是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其實這四個字都是一樣的,但是在其中的「國」和「民」順序顛倒了,但是很多人認為這兩個詞其實意思是一樣的,說法不同,還有很多人認為這兩個詞因為兩個字的順序已變更就產生了不同的意思,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這兩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 洛陽東站:見證洛陽鐵路的歷史 《一九四二》中逃荒者西行的中轉站
    在抗戰期間,洛陽東站遭遇鄭州至洛陽鐵路線路被拆除、運力減弱等境況。1942年大饑荒期間,洛陽東站成為逃荒者西行的中轉站。「洛陽東站與洛陽站均處在隴海線上,兩站距離不足5公裡,距離太近是導致鐵路大提速後,洛陽東站客運功能逐漸減弱的直接原因。」近日,洛陽鐵路系統一名退休職工直言。
  • 曹錕為民國直系軍閥的首領,為何在近代史上不算軍閥?
    曹錕但是,我們在看相關歷史史料時,對其的人物生平基本都是說,他是「直系軍閥的首領」,而不像直系如吳佩孚、奉系張作霖等,被直接稱為大「軍閥」。曹錕既為直系軍閥首領,為何就不算軍閥了呢?一是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既要掌握大量軍隊;二是要形成割據的事實,即往往都會有自己控制的地盤,亦即勢力範圍了;二者缺一不可,一旦事實形成,則往往是不聽中央政府的節制。我們常說的軍閥,其實大多從心中是指民國時期的軍閥,常說的「直系」、「奉系」等,都是從其實際控制的地域範圍來劃分的。
  •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第一名:妥妥的十裡洋場大上海,人口達到了四百三十萬,亞洲唯一的金融中心、同樣也是亞洲最大的城市,金融、航運、貿易、紡織、造船、服務業、重工業發達,工商業體系健全,有了初步的社會保障體系。
  •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
    1948年民國大城市排名,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列!
  • 武則天為何要遷都洛陽?一說為享樂,二說為避鬼,原來如此
    隋末唐高祖李淵拿下長安後,立國號為唐,建都長安。但唐高宗李治即位後, 對洛陽的有點偏愛。顯慶二年,李治把東都立為洛陽,李治就經常在洛陽和長安之間來往,唐朝的雙城記在高宗時上演,李治最終也死在洛陽。
  • 洛陽民眾倡議五月九日為「無酒日」(組圖)
    圖為洛陽部分市民參加倡議活動,建議把每年的五月九日定為「無酒日」。康留國 攝  5月9日,河南洛陽市婦聯、市公安交警支隊等部門響應民眾號召,向交通參與者發起了「2013年全民倡議無酒日」活動,倡議把每年的5月9日定為「無酒日」。
  • 89年前的民國植樹布告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到今年的3月12日,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39個植樹節。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我國的植樹氛圍就很濃厚了。筆者收藏有一張民國時期的植樹布告(見上圖),見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植樹造林情懷。
  • 西安事變民國牛人寫了一封信,52年後張學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這期報紙是民國著名報紙《大公報》的一期,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報上一篇特殊的文章,使它創下了民國報紙最大發行量的記錄。 1936年冬,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扣押了蔣介石逼蔣抗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 洛陽的隋唐洛陽城國家級文物公園,投資兩百億,只為重現紫微宮!
    中國幅員遼闊,旅遊資源豐富,同時,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在中國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如兵馬俑、長城等,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有名氣的,除了這些景點,中國還有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如千年古都西安、洛陽等。在洛陽有一個「巨無霸」公園,已投資兩百多億還未停止,只為重現過去。
  • 老照片:哈爾濱記憶1983年,值得收藏!
    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為陪都。元、明時,哈爾濱又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領地和奴爾幹都司的轄地。明末清初時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遺存的建築材料在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 民國「雙十節」 被炒成了購物節
    且慢,別以為雙十一是近些年才有的新花樣,早在民國時期,商家就抓住顧客愛佔便宜的心理,憑空炒作出來了一個購物節。不過,民國的購物節不在「雙十一」,而在「雙十」。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1912年10月10日,「五洲藥房」紀念武昌起義順帶促銷  1912年9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紀念辛亥革命,將武昌首義的公曆時間10月10日定為國慶日,民間又稱雙十節。
  • 古人為什麼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有什麼說法?
    春節是我國民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全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從年三十到正月期間,都在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下度過。問題來了,古人為何把春節定在正月初一呢?要了解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春節是怎樣產生的?古代春節的出現和古人祭祀有關。
  • 民國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內閣成員簡介
    海軍總長(3月30日就任)交通總長(6月27日暫代)王寵惠,廣東人,民國時期外交、司法高級官員,近現代中國法學奠基者之一。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3月改任唐紹儀內閣司法總長。6月因忿於袁世凱的獨裁,與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司法總長(3月30日就任,7月14日辭職)王式通,山西人,前清官僚。
  • 民國初年粵語差一票成為國語?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了另外兩種說法:「因為普通話是1949年以後的官方的一個政策,所以有的人甚至於把普通話說成是官話,但是這個更早就是更開始就是國語,這個普通話繼承的就是國語,中間沒有什麼區別,這個國語那是在民國的時期,還有什麼注音符號,b、p、m、f、d、t、n、l、g、k、h,這些都是同時來推廣出來的。
  • 民國涇陽縣農業展覽會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民國政府基於國防考慮,已開始將建設重點放在戰略縱深的大西北,陝西省關中平原以其獨特地理優勢成為重中之重,如設西安為政府陪都,許多科技、文化工作者響應政府號召,來到荒涼的大西北,深入山林河川,鄉村鎮點,他們既涉足了氣候、土壤、河流等自然方面,又從民俗、文化、生產、交通等人文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刻細緻地調查研究。
  • 西安杜城村村名三千年未變 出土中國最早虎符
    西安周圍農村遠至秦嶺海拔2200米的高山都有生長,木質堅實,生命力極強,伐倒後槎樁又能生枝成樹,果實如食指尖大小,秋季成熟時果皮變褐色後甘甜可食。關中許多地方都有杜梨樹,杜梨因唐人來此居住樹下也叫唐梨樹,美其名曰甘棠。周公時代在公元前一千年,由此算來,杜城有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1984年3月,雁塔區政府曾在該村舉行盛大的紀念杜城有史三千年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