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菌語: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存在著一種擁有魔力的紅色果子——神秘果。據說,這種小小的漿果,可以改變人們的味覺,把酸的變成甜的。也有的說,吃了神秘果大約兩三個小時內,無論吃什麼都覺得是甜的,就連吃黃連都不怕苦了。本期《物源》欄目,和小農菌一起揭開神秘果的面紗。
神秘果的故鄉在西非的原始森林裡,這裡林木茂密,風景綺麗,物種繁多。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到訪西非時,加納共和國把神秘果作為國禮送給周總理,後來種植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入口,我們可以看到這顆神秘果樹。
神秘果是喬木,屬於山欖科植物。它的葉子淺綠色,老的葉子是深綠或墨綠色,葉片形狀有點像細葉欖仁。神秘果是一種國寶級的珍貴植物,不管是在西非各國還是我國,都受到保護,禁止出口。可以說,神秘果擁有和大熊貓同等的地位。
神秘果是一種橢圓形的紅色漿果,一顆顆坐落在枝頭,著實豔麗。神秘果果實長不過釐米,直徑也就幾毫米,剖開來看,裡面除了一點甜味果實和一個大種子之外便再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了。但是,當你忍不住它的美麗,嘗一口這種漿果後,奇異的事情發生了:你再吃任何酸的東西都會感覺甜甜的。因此,它被稱為神秘果。
這個是什麼原理呢?1968年,科研人員才發現了神秘果之所以神奇的科學原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神秘果中會分離出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能夠調節人的味蕾,神秘果蛋白能將感受甜味的受體異化,讓人吃了酸的也覺得甜。當你食用神秘果後,口腔內PH值會下降。這時,神秘果蛋白再遇到酸性物質,神秘果蛋白電性改變,進而激活了舌頭上的甜味受體,使得甜味受體極其興奮,人便感覺到了甜味。
神秘果真的可以把酸的變成甜的?
小農菌決定親自做下試驗!於是,打開手機去某寶搜了下,不費吹灰之力便找到了80多條關於神秘果的信息。挑選了一家,看著滿意便下了單,隔天便收到了包裹。不過,遺憾的是由於神秘果鮮果不易保存和運輸,暫時只能購買到神秘果乾果。
一收到包裹,小農菌便迫不及待拿出檸檬,準備「大幹一場」。按照網傳的神秘果吃法,先吃了一顆神秘果,過了十幾分鐘,再吃切好的檸檬……見證奇蹟的時刻來臨了,小農菌吃的檸檬是酸的還是甜的呢?
一口咬下去,竟然一點酸的味道都沒有,滿嘴是甜甜的。難道,我買了個假檸檬……試驗結果證明:神秘果真的可以把酸的變成甜的。
寶寶驚呆了!
人生就像是調料瓶,酸甜苦辣應有盡有。
那麼,神秘果能把苦的變成不苦的麼?
說幹就幹,我加速度從樓下果蔬超市買回來一根苦瓜。洗乾淨後,切了一小片,放到嘴裡。「哇,好苦!」我一邊說一邊吐出嚼了一口的苦瓜。
為什麼吃完神秘果後吃苦瓜還是苦的,會不會是神秘果效果過期了!不到黃河心不死,於是決定再吃顆神秘果試試。吃完後,大概過了十分鐘,我再吃苦瓜,苦瓜依然很苦。試驗結果表明:神秘果並不能把苦的變成不苦。
那麼,神秘果能把辣的變成不辣的麼?
這個實驗就留給農友們自己完成了!記得把結論告訴小農菌——
神秘果的驚人「超能力」,小農菌已經深深感受到了,再*膜拜大自然。除了神秘果之外,還有其它的擁有同樣的魔力的植物嗎?
小農菌查了眾多資料,終於發現竟然還有一種植物能把酸味轉化為甜味——光葉仙茅。據《科學時報》報導:迄今為止只發現了兩種,一種是神秘果,另外一種是在馬來西亞發現的仙茅科植物光葉仙茅。
光葉仙茅也叫做無毛仙茅(植物分類學報),是石蒜科,仙茅屬下的一種。1990年,日本學者提取出了仙茅素。仙茅素本身略帶甜味,也能將酸的東西變為甜的。
光葉仙茅的結構、大小與神秘果截然不同。光葉仙茅果實為白色,坐果於地表。神秘果果實為紅色漿果,坐果於枝頭。兩個種均發現於熱帶地區,形態差異很大,果實顏色也不同,但都進化出了相同的機理——能將酸的變為甜的。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植物呢?為什麼它們會想著把酸味變成甜味呢?簡單思考和想像,有些東西可能就是這麼沒道理!
本期《物源》欄目就到這兒了,下一期不見不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