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與美學在整合中趨於融通

2020-11-22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復旦大學文藝學美學研究中心和復旦大學生活美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年復旦易學與美學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辦。1日上午的開幕式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剛教授主持,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顧東輝教授致開幕辭,著名學者張法、李尚信、朱立元、王振復等分别致辭,充分肯定本次論壇舉辦的開創性意義。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同濟大學、上海周易研究會、河南安陽周易研究會、福建漳州易學應用學會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出席。此外,本次會議全程網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次超過2.8萬人次。大會圍繞易學與美學方面的議題,經過七場大會發言和一場自由辯論,在線上線下均展開富有建設性的研討。

  「周易美學」研究何以可能?

  這一話題無疑是本次論壇高度關注的焦點。復旦大學王振復教授作為國內最早研究《周易》美學的學者,他認為《周易》美學研究作為一個新的學術研究方向,從提出到取得初步成果至今已經三十年了。研究《周易》美學始終不能離開傳統易學。《周易》美學研究要下苦功夫的是《周易》本身,同時才能做到把美學原理與義理結合起來,進行美學、中國美學和易學的對話。《周易》美學內在的學理機制與統帥全局的根本範疇,應該是我們的易學與美學進行對話的前提,使原始巫學走向審美詩學可能的路徑。就易學與美學如何結合,王教授提出三點思考:第一,真善美、假惡醜不是自古就有的,人類把握世界的四種方式——求真、求美、求善和求神。巫術是趨吉避兇,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問題則可歸結為吉與兇的問題。第二,易學與美學是異質同構,巫是處於神人之間的東西,從巫到聖,《易傳》為聖學加以證明,是道德的形上學,是儒家關於道的體系。第三,易學與美學都是對「象」的觀照與審美,因此從原始巫術走向審美世界是可能的。但是《周易》美學是一個深度的課題,我們現在的研究還處在初步階段。

  江南大學趙建軍教授指出,易學與美學學科的學理邏輯關係,是易理的橫向拓展與美學理蘊的縱向跳躍,兩相重合、往復迴旋,不斷增益完善深層結構關係。以象、數、理、佔為本體的易理,經過歷代詮釋發生稍許變異,仍為易學之依據。而且,美學為易理萌發提供審美契機。但美學的學科化形態,主要藉助文化和其他學術形態完成。易理與美學磐互化育,都使自身的發展蔚然可觀。然而,古代易學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外延,缺少外化與應用層面的學術、文化支撐,反而是文化與學術,包括美學反哺了易學。趙教授認為,在當代,易學與美學融合的學科化建構,應當著眼於易理和易學美學的現代化融合,探索未來易學美學的語言表達,使易學美學獲得更全面、更合理的角色、地位,以此對中華文明、智慧和世界文化發展,做出易學美學應有的獨特貢獻。

  復旦大學謝金良教授認為易學與審美有天然的聯繫,並從易學起源與審美本能、易學與審美的功用,易學歷史與審美流變、《周易》與美學的研究成果等四個方面具體闡述;而易學與審美接近玄學思維,當從美學角度理解易學、從易學角度理解美學、一陰一陽之為道與一陰一陽之謂美等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又認為易學與審美通向中和之美,走向融通之境將是一種必然的。復旦大學博士生黃瑞則從當代易學與美學研究史出發,通過梳理十七種常見的美學史著作、十種易學與美學研究的專著以及幾十篇相關論文,認為易學與美學的關係是確乎其然。但就研究來看,大部分還是聚焦在《易傳》美學思想,側重概念與範疇研究,於《易經》美學思想和學科理論體系研究來說則有所不足,未來可能需要加強易學與美學學理邏輯、易學與美學的斷代研究以及交叉學科等方面研究。

  「周易美學」如何研究?

  誠如以上所論述的學科存在的聯繫,與會專家就《周易》美學展開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李笑野教授認為,「元、亨、利、貞」,「亨」是《周易》觀察事物的四個重要方面,「亨」表達的是事物美的狀態,「亨」與「美」為內在含蘊與外在形式的表裡關係;「亨」是觀察事物的一個角度,也是整體把握事物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元、亨、利、貞」互補互濟而成就對事物的觀察與把握,見出《周易》之審美態度。浙江師範大學張法教授認為中國形式美的原型是九宮—太極圖,由《周易》而來的形式美原理不僅是在建築中,而且內蘊在詩書畫以及一切藝術,以及一切中國的審美領域中。北京師範大學劉成紀教授對中國早期哲學的象思維作了美學引申。劉教授從概念思維與象思維出發,認為中國早期哲學圍繞著象形成了思想的聚集;象思維由此尤為中國哲學的基本思維;而且基於象論的多重無限,象的呈現與意的不可呈現,使解釋成為一種領悟和理解,而非一種有固定答案的確解。而基於象論的中國哲學,充滿暗示和象徵意味。它使文本閱讀和闡釋過程成為在想像和領悟中不斷再造意義的過程。這保證了文本的活躍性。耐人尋味的文本,充滿活力的文本,使其在闡釋中實現不斷更新。華東師範大學朱志榮教授強調《周易》易象是意象的重要源頭,《易傳》中「觀物取象」「立象盡意」「制器觀象」等觀念,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意象觀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章偉文教授指出王弼玄學易學思想體系中,能夠包容相關美學觀念;卦爻象、卦爻辭與其所表達的義理之間的關係可以引申為對美的形上本體進行把握,而且王弼易學飽含著其對具體物象之美的強烈關注。北京師範大學張濤教授和武漢大學王懷義教授則是結合宗白華先生的《周易》思想和美學思想作了具體闡釋,具有啟發意義。張濤教授認為,梳理宗白華先生對《周易》的認識,不僅有助於在廣度上加強易學與美學等學科之間的交流,也有助於在深度上推進易學研究的進一步完善。王懷義教授指出,宗白華對《周易》易象觀和「觀物取象」等思想與中國藝術審美特點及精神之形成的關係,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述,為其美學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其對《周易》易象觀的新檢討,為建構新時代中華美學精神提供了啟示。華南師範大學陳立群副教授立足《易大傳》的「象」與「物」,認為「象」是一種政治術的表達。山東大學李尚信教授強調生命美學是最高美學。上海財經大學吳炫教授認為美學在根本上是哲學,結合自己近年來的哲學思考,提出多元對等互動觀點。

  此外,就「數」本身之美,也引起了與會學者的興趣。福建漳州易學應用學會陶延生老師代表遊惠松會長,就誠徵數理之美和與會專家交流,較為詳細闡述了遊子卦序之美、易卦方圖之美、誠徵本體之美。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楊易辰從《河洛精蘊》的先天圖式及其變體展開,論述「數」的和諧之美。上海知海教育王蕊老師認為,易學裡雖然東西四命是屬於比較入門的術數定義,但是東西四命的歸類及吉兇規律也是「法於陰陽,合於術數」,也體現了易數的極簡之美。中國文化書院李定博士帶來自己的「中國方」模型,以此闡釋三分損益之美。

  易學與美學有何交叉聯繫?

  交叉比較的跨學科交流,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的創新點和增長點。關於易學與審美歷史如何理解與闡釋,《學術月刊》雜誌社夏錦乾先生就巫道和易道關係展開討論,認為易道是對巫道的提升和理論化。中國社科院劉悅笛研究員從《周易》與巫史傳統來論述,講出了自己最新的學術感悟。山東大學林忠軍教授以視頻方式就朱熹重新確立易學文本卜筮性及其解釋學意義作了深入闡釋。中國人民大學溫海明教授就獨創的《周易》意本論與當代中國哲學的新發展這一話題進行交流。同濟大學鄒其昌教授從《周易》「交感」美學與《詩經》「感物道情」或「感興」美學出發,立足《易》《禮》體系,探索構建中國當代設計理論體系。嶺南師範學院孫喜豔副教授著眼《周易》之「感」的特點,闡述「感」對《樂記》的影響,進而揭示樂教美育功能的內在機制。河南安陽周易研究會王志軒會長從《周易》中的類群概念和模式出發,重點討論《周易》的呼應關係,認為周易「類群呼應」理論與接受美學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為美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工具。上海師範大學潘黎勇副教授認為應該從形而上的角度對禮樂文化進行超越性闡釋。上海師範大學王建疆教授在自創別現代理論基礎上,就與「別」有關的《易經》的思想方法以及《易經》與西學在思想方法上的異同展開論述。上海大學林少雄教授從上手與把玩兩個關鍵詞切入,談論中國藝術的觸覺特質。

  關於易學與中華審美文化的具體聯繫,亦是本次論壇的重點。中國人民大學餘開亮教授認為《文心雕龍·原道》中的「道」具有明顯的秩序與教化指向,為一種文明、文教,只能是儒家之道,更具體地講只能是易道。南京大學李昌舒教授以外王與內聖之學為話題從北宋的易學參與人數之多、討論範圍之廣以及思考深度三個方面掲櫫其美學意蘊。天津社科院趙建永研究員以京昆藝術為考察中心,揭示出《周易》美學與國粹藝術的淵源,認為京昆最富民族情愫的審美觀念並非偶然形成,而是同《周易》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周易》影響國人最深的是孕育了中華民族特定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傾向。京昆等傳統文藝的形成是在這種思維模式作用下,民族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周易》美學與國粹藝術的淵源方面的系統研究,有利於提高戲曲專業人員和觀眾對國粹藝術創作理論和演藝的認識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孫世柳以《溪山琴況》為考察中心,認為《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論、陰陽變易觀、中位正應的時位觀法物取象的象喻圖式等思想對二十四況琴論審美意趣有深刻塑造作用。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王昌樂重在分析象數與義理之間衝突的原因,從美學視角探索通向象數義理融合路徑,突出象理之美在當代學術中的意義與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賈瑞鵬認為北宋理學家的園林審美模式,暗含了周易「生生之謂易」和「天地之大德曰生」兩個層面的內容。上海社科院劉舫博士從玄工與太極兩個名詞切入,藉此討論明人的造化觀。蘇州大學王耘教授對王振復教授中國佛教美學史研究的話語譜系進行總體判斷和描述。上海大學趙偉平教授結合自身書法藝術創作的體驗,談論風格的意蘊。同濟大學谷繼明副教授從美學教育的角度來談易學與審美之間的密切關係。

  本次論壇全程大會發言、網絡在線直播,首次以易學與美學為主題,將兩個學科的高端學者聚集一堂,共話學術。與會學者踴躍參與,積極為易學與美學學科建設出謀劃策,為打造中國特色、中國思想、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易學與美學理論體系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同時,展現了當代學人團結協作、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畏艱難的時代新風貌。

  (作者系復旦大學中文系2019級文藝學博士生)

相關焦點

  • 道家美學的現代境遇與意義生發
    本文略有刪減在中西融通、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歷史背景下,作為傳統重要一翼的道家思想老樹生花,煥發了通向現代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中國現代重要的美學家都不約而同地通過對道家藝術精神、文藝思想的闡釋來為其美學理論找尋據點。
  • 融通轉型A : 融通轉型三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B類份額...
    融通轉型A : 融通轉型三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B類份額)基金產品資料概要更新 時間:2021年01月15日 09:51:09&nbsp中財網 原標題:融通轉型A : 融通轉型三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B類份額)基金產品資料概要更新
  • 新時代的易學古籍資料庫建設
    我國歷代學人非常重視對卷帙浩繁的易學文獻進行整理、編纂,從最早的官修書目《別錄》《七略》,到《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等史志目錄等,從中都體現了易學文獻整理、編纂的重要成果。及至清代,乾隆年間開四庫館,編纂《四庫全書》,易學典籍作為群經之首,位列開篇,而且數量也是所有分類中最多的。阮元主持編纂《清經解》,進一步總結了清代易學的研究成果。
  • 中福珠寶,為東方美學而生
    愛情的雨露,沒有珠寶承載,只會逝去;正如美學沒有了文化的傳播,只會默默無聞。在「文化強國」的時尚領域中,擁有人間至情的珠寶文化與東方美學正以革新的腳步,邁向情緣,傳播美學,傳承美源。中福珠寶設計師將每一段愛情標記出它獨有的時尚品性,攜帶著為愛加冕的初心正雕刻出鍾愛你一生的珠寶。如今,中福珠寶在歷經長期的品牌重塑下已設計出「東方文創珠寶、十心十箭館藏系列、查理大橋系列、九五至尊金」四款風格迥異的珠寶,來重構專屬中福珠寶的東方珠寶美學。
  • 三一集團陸犇:專設「技探」崗,大中小企業融通「別動隊」
    看似打趣,背後折射出的,則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機制的問題。在一次工信部專家到訪三一集團的考察中,陸犇被問及這一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今,三一集團正在籌建致力於融通發展的新機構,在他看來,這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契機。「比如把對接機制內化到新機構裡面,把三一眾創作為一個項目池,在公司內部體系形成一個制度。」
  • 新力金融23.79億收購海科融通 標的曾接央行罰單
    停牌已逾5個月的新力金融(600318,前收盤價26.74元)昨日(9月7日)終於披露收購預案,公司擬以23.79億元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100%股份。而就在幾個月以前,海科融通曾擬「聯姻」永大集團(002622,收盤價10.65元),此次交易價格僅為當初定價的八成。記者注意到,海科融通股東名單上有「明星」面孔出現,而海科融通上月也曾接到央行罰單。
  • 融通深成C基金淨值上漲2.14% 請保持關注
    騰訊基金01月12日訊,融通深成C基金(代碼004875)公布最新淨值,數據顯示,融通深成C淨值上漲2.14%。本基金單位淨值為1.383元,累計淨值為1.383元。 融通深成C基金近一周上漲2.14%,近一個月上漲13.92%,近一年上漲46.97%,基金成立以來累計上漲59.88%。
  • 地層的接觸關係(整合和不整合)
    我的煤炭網>百科>礦業知識>地層的接觸關係(整合和不整合) 地層的接觸關係(整合和不整合) 發布日期:2021-01-10 16:34:07 百科歸檔 地層的接觸關係(整合和不整合)
  • 新力金融失敗收購藏貓膩 標的海科融通副總內幕交易
    5號)顯示,2016年7月起,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力金融」,600318.SH)籌劃以發行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100%股權。
  • 融通股份2019年淨利1227.33萬下滑10.13% 管理費用上升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4月16日消息,融通股份(872340)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為56,319,774.9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57%;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273,271.98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0.13%;基本每股收益為0.61元
  • 宋韶光入駐香港專家委員會,易學傳承的現代化選擇
    香港易學專家宋韶光先生堪稱研究易學的佼佼者,其鑽研風水命相之學三十多年、別具心得;一向致力撇除這類術數的迷信附會成分、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來探討中國傳統玄學、蜚聲中外。近日,作為全球領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傳播平臺——靈機文化對著名易學家宋韶光先生進行專訪,對在現代科學下與時俱進的易學發展進行了回答。  易學會過時?
  • 偏官七殺如小人,搭配得當做王侯:易學中講,遇到七殺最宜做啥?
    偏官七殺如小人,搭配得當做王侯:易學中講,遇到七殺最宜做啥?上古時期,軒轅黃帝與炎帝神農聯手,與蚩尤族大戰於涿鹿。《史記》中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有關這場4600年前的戰役,描寫得頗為豐富和生動。
  • 在歲月靜好中體悟生活美學
    美學大咖蔣勳的近作《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巧妙地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口,在記錄時令與自然風物遷演變化的同時,通過意味深長的哲思和逐步引導,為我們更好地領會「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詮釋了新的美學境界。全書從立春寫到大寒,二十四節氣如亭亭的少女,又如莊重的老者,隨著時令的節拍,隨著作家的展紙落筆,一同緩緩向我們走來。
  • 鍾情易學佳名釀道學不負民為天
    一種文化的確立,並不是單一個體的存在,而是在各種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匯集融入,特別是起名學,它是集合了道學、儒學、玄學、哲學、美學、名號學、符號學,觀測學、預測學,易經學,並博採眾長他曾畢業燕京白馬畫社書法專業,現為丁玲作家文學創作班畢業,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派玄裔弟子,詩人,書法家,易學命名家
  • 真珠美學連載七:頻繁創新仍涉嫌虛假宣傳 真珠不真何談人格獨立
    真珠美學教你Q彈少女肌養成記》、《真珠美學|把我心裡的愛,全部打包給你》、《護膚產品釋放心中的愛,我選擇真珠美學七夕大禮包》等文章,無一例外全部由不知名的網站或自媒體發布,而且在這些文章中全部是鼓吹真珠美學的產品,甚至不乏虛假宣傳。如:《「燈泡肌」如何擁有?
  • 融通股份2019年淨利1227.33萬元減少10.13% 銷售費用上升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4月16日消息,融通股份(872340)近日公布的2019年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2019年營業收入為5631.9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57%;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27.33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13%;基本每股收益為0.61
  • 中天易學:基礎問題答疑《10-16例》
    中天易學基礎問題答疑: 導師張永紅 弟子王俠整理 易理就是常理,易學就是生活,最高深的道理來自生活,看易學典籍最好把理論和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有大的提升和飛躍
  • 相信易學的多,迷信易學的更多!
    對於易學有正知正見的人和易學工作者而言,對易學內在的邏輯性、科學性和各門類的優劣都有理性且正確的認識和應用;而恰恰這類人是社會中少之又少的。因為除了易理研究者和愛好者外,但凡是主動去找易學工作者的人,都有如下領域的問題:事業、財運、婚姻愛情、人際關係、身體疾病、特殊且無法抉擇的事件、閒的沒事兒大小事兒都得測測的人(個人最煩這種人)、還有一種人就是結果無所謂就是要測測。
  • 勞特斯辰探討藝術的「第三種美學」:美學是時間留給人類的靈魂
    陳亞蓮水墨國畫作品2017年12月16日,798勞特斯辰國際美術館舉辦新館開幕展《第三種美學》。 數百位收藏家、企業家、媒體人受邀出席了開幕酒會。《第三種美學》嘉賓合影美學是一種精神力藝術家常憑藉對人性焦慮面的精準描繪為人所知。
  • 復盤‖2020整合關鍵年:大刀闊斧造就下的廣電「一網整合」!
    若依照2016年中宣、財政、廣電三部門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的意見》,至「十三五」末期是要基本完成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工作的。這一年,可認為是實現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的關鍵一年,相比較廣電5G工作,整合方面的成績更為顯著,標誌性的事件便是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工作目標階段性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