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震下艮上,《頤》。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內 卦 外 卦
(天) 六三 弗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上九 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人) 六二顛頤,弗經。於丘頤,徵兇。 六五 弗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地) 初九 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六四 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 逐; 無咎。
《序卦》曰: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釋讀:
震下艮上,《頤》。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卦文)
《卦象》:震內艮外。指喻此卦論述,培育「剛正」之人。大司馬之教矣,大司馬之學矣;「教學」之正也。
《震》為卦之體,《大司馬之典》,《正典》。
大司馬主「正不正」之職事,「剛正」之主矣。具有剛正之品行,是大司馬必備的素質。
《艮》為卦之用,《教學之典》。教亦學矣。
《卦名》:《頤》。頤,養也,培育也。剛正之品質,必須在實踐中培育。
《頤》卦,培育「獨知獨斷之遠見卓識,剛正不阿之堅強意志」的實踐課。
《卦辭》: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貞吉」者,養正則吉也。施教之正矣。
「觀頤,自求口實」者,觀其所養,自求其所以為養也。受教之正矣。
自求其所以為養的口實之物也。
其口實之物,適宜於其所養,則為「養正」之宜也。
《頤》卦論述培育領袖氣質,大將風度,政治家的膽略。
培育的是具有「獨知獨斷之遠見卓識,剛正不阿之堅強意志」的領導素質;必當在大風大浪的實踐中去經受磨難鍛鍊成長。
註疏:
頤,養育。《序卦》曰: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古『養』含『教育』之意。《禮記》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注:猶教之。
口實,口中所含之物;也代指口碑。《尚書》曰:予恐來世以臺為口實。
《國語》曰:使無以寡君為口實。
各大學的招生簡章中,都在儀其宜;是頤,貞吉也。是施教之正矣。
報考生查閱其招生簡章,根據自身狀況,自主做出最適宜自身條件,自身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的選擇,是關於「自求口實」矣。是受教之正矣。
初九 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初爻,志之要。初九,震爻;本剛。
「舍爾靈龜」者,養志法靈龜;心志有所留止也。「自求口實」,有主見矣。
「觀我朵頤,兇」者,喪失自我,觀人而學說者,兇也。
朵頤,搖唇鼓舌之狀;大快朵頤。
搖唇鼓舌,無外乎二事,飲食之事,說教之事。
養其心志,是要留住自我。
培育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是一門在艱苦的鬥爭環境去磨難,去鍛鍊,去經受考驗的實踐課。與學說無關。
註疏:舍,歸舍於。
靈龜,心之符。古人以靈龜喻心志之象。認為龜是神物,安徐正靜,以應萬化。
朵,古人釋『朵』為『動』。《馬王堆帛書》: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
『朵頤』,『大快朵頤』之『朵頤』。『頤』指『腮幫子』。『朵頤』為搖舌鼓唇之狀。
《周易正義》曰:「朵頤者,嚼也」者,朵是動義,如手之捉物謂之朵也。
『舍爾靈龜』者,保虛極守靜篤,止在爾心也。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
《太玄:養》曰:藏心於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於淵,神不外也。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學》
『觀我朵頤,兇』者,只會照本宣科的咬文嚼字,學之害矣。
古人認為心主思。內心不靜,噪求於外,只會跟著『大師』瞎掰乎,《頤》之兇也。
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靜,道將自定。《管子》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養志法靈龜。養志者,心思之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故心氣一則欲不惶,欲不惶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於胸中。故內以養氣,外以知人,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分職明矣。《鬼谷子》
子思問於夫子曰:物有形類,事有真偽,必審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謂聖.《孔從子》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荀子》
或言『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者,舍,棄也;不能得之於心,只會照本宣科的喋喋不休,亦無益於修養也。
心不在焉,則食而不知其味矣。養心本於自得。失之於己,求之於人。豈不謬哉。
聖人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說苑》
象評之:『觀我朵頤,亦不足貴』者,觀聖賢書,要在爾心自得也。徒傳聖賢語,亦不足為貴也。
《學記》云: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楚成王讀書於殿上,而倫扁在下,作而問曰:「不審主君所讀何書也?」成王曰:「先聖之書。」倫扁曰:「此真先聖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倫扁曰:「以臣輪言之。夫以規為圓,矩為方,此其可付乎子孫者也。若夫合三木而為一,應乎心,動乎體,其不可得而傳者也。則凡所傳,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而考也,其喻人心,不可及矣。」詩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孰能及之!《韓詩外傳》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聖經》
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摠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文子》
內不得於中,稟受於外而以自飾也,不浸於肌膚,不浹於骨髓,不留於心志,不滯於五臟。故從外入者,無主於中不止;從中出者,無應於外不行。故聽善言便計,雖愚者知說之;稱至徳高行,雖不肖知慕之。說之者眾而用之者鮮;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諸性也。夫內不開於中而強學問者,不入於耳而不著於心,此何以異於聾者之歌也。《淮南子》
六二 顛頤;弗經。於丘頤;徵兇。
《象》曰:六二徵兇,行失類也。
二爻,形之要。六二,離爻;明哲。
「顛頤」者,頤有所定,不循其常也。
眾譽之不為勸,眾非之不為沮。
「弗經」者,非常也。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才幹,非常之才幹,必經過非常之努力,必經過非常之實踐矣。
顛,定也,固定。同填同奠,顛;本義是奠基石。顛,奠基也。弗,無也。經,常也。《左傳》夫禮,天之經也。《注》經者,道之常。
「弗經」者,非常也。超凡脫俗,出類拔萃矣。
「於丘頤,政兇」者,在溫室中培育革命家,其政必兇也。
丘,猶今言「苗床,苗圃,溫室。徵,政。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象評之:『六二政兇,行失類』者,苗圃中不可能培育出參天大樹。
鋼鐵意志,必須在大風大浪的實踐中去培育。
六三 弗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三爻,節之要。六三,兌爻;失道。
『拂頤,貞兇』者,失養正之節也。
「弗頤」者,失頤也。不易則無以得之矣。
「貞兇」者,失其所以為養也。「於丘頤,政兇」矣。
所求之口實,不合於其所養,是以「貞兇」矣。
「十年勿用,無攸利」者,操勞十年,亦不得其用矣。
失其頤及失其所以為頤,則無可用之材。謀思其得,終無取也。
註疏:『弗』,無也。《公羊傳》注:「弗,不之深也。」。十年,喻數之極。
勿:物也;志於…。謀思於。
『弗頤,貞兇』者,內失育,外失儀也。『十年物用,無攸利』者,不去育人,只求用人;謀略再多,亦無益於事也。
『弗頤』,失人道;待物自正所得必少。
『貞兇』,失天道。其儀兇也。養正則宜也。
《卦辭》曰:觀宜自求口實。「貞兇」是口實不合於其所以頤也。
象評之:『十年勿用,道大悖』者,失於實踐中的培育,而謀思其用,大悖《頤》之道也。
歷史中,第三、第四代君主,多是溫室中培育出來的接班人。
「修齊治平「之」學說,宣講起來是一套一套的,實際執政中卻多有苟且之行。
《易》曰:「觀我朵頤,兇」。「於丘頤,政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六四 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四爻,行之要。六四,巽爻;本柔。
『顛頤,吉』者,頤有所定,宜矣。八風吹不動,意志堅定;宜矣。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者,老虎在獵物群中捕獵時,全神貫注於一個既定目標,不被他物所幹擾,所以其得多矣。其欲望可逐次實現矣。
「虎視眈眈」者,全神貫注矣。
「其欲逐逐」者,每次只盯著一個目標,一步一步走,終可遂其大欲矣。
『毋咎』者,毋責難其圖遠不圖近,圖小不圖大也。欲速則不達矣。
老虎追捕獵物時,緊盯著一個既定目標,即使身邊有更大的更易於捕捉的獵物,老虎也不為之心動。在常人眼中,這是捨近求遠、舍大求小的愚蠢行為,是以責難之。
賈多端則貧,工多技則窮,心不一也。《淮南子》
註疏:
眈眈:沉視之貌。《說文》云:眈,視近而志遠。注曰:謂其意深沉也。
逐逐;漸次。《正韻》逐逐,篤實也。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者,全神貫注一個目標,其意志篤定矣。
《象》評之:『顛頤之吉,上施光』者,止於其所當止,有遠見卓識也。
上卦《艮》,止也。光,有遠見矣。
六五 弗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五爻,成之要。六五,離爻;明哲。
「弗經」者,非常也。具有超凡脫俗、出類拔萃之氣質,是《頤》之功矣。
「居貞吉」者,在變幻無常的背景中,能居其正,宜也。
時宜動則動,時宜止則止。是「居貞吉」矣。
易有所定之人,常常是意志堅強的非常之人。此類人對人生目標的選擇和實施,具有非凡之遠見而篤實其行,「自求口實」而成就非凡之大業。
能在變化無常的形勢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選擇,正是政治家必備的素質,是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鍛鍊,在階級鬥爭的風口浪尖上培育出來的。
「顛頤」,磨礪人的意志;「弗經」,增長人的才幹。
『不可涉大川』者,不可知進而不知止矣。
「涉大川」者,有進無退矣。
具有超凡能力之人,往往會知進而不知止,犯「過涉滅頂」之兇,導致前功盡棄。
是以先聖告誡之「弗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上述云: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論語》云: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象評之:『居貞之吉,順以從上』者,居貞而順時,宜其日進也。上,升也,進也。
或曰,《艮》卦處上。順以從上者,順而止之矣。
是故與其有天下也,不若有說也;與其有說也,不若尚羊物之終始也;而條達有無之際。是故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不加沮,定於死生之境,而通於榮辱之理。雖有炎火洪水彌靡於天下,神無虧缺於胸臆之中矣。《淮南子》
上九 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上爻,務之要。上九,艮爻;得道。
『由頤,歷吉』者,由實踐中培育其人,激勵之宜矣。
『利涉大川』者,剛正之氣質,應當在大風大浪中去培育、鍛鍊之。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在這樣的政治家眼裡,「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故「利涉大川」也。
註疏:由:自也。厲:勵也,激勵。《爾雅》慶,善也。
或曰:「猶頤,利吉」者,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宜也。「利涉大川」者,適宜於到大風大浪中「頤」之也。
象評之:『由頤,厲吉,大有慶』者,只有在實踐中的鍛鍊才能培育出剛正不阿之品質,培育出領導素質是大有慶矣。
《大象》云:『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者,禍從口出,理應慎言語矣;病從口入,故當節飲食矣。「慎言語」,養心也;節飲食,養體也。
《子夏易傳》曰:言語者,禍福之幾也。飲食者,康疾之由也。動止得其道,身乃安頤,莫過是也。
綜述:
健身操、廣場舞、一萬步、暴走,皆在倡導「運動有益於健康」之理念,是「頤,貞吉」矣。施教之正矣。
觀察這些不同的運動方式,根據自身狀況和條件,自主選擇最適宜自己的運動方式,是「觀頤,自求口實」矣。受教之正矣。
《頤》卦培養的是運動達人。
「舍爾靈龜」,「自求口實」,具有主見是成為達人之基礎。
自身沒有主見,只是隨大流,聽從於他人的忽悠,亦終不可能成為達人。
《頤》云:「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欲成為運動達人,則當意有所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經歷超常的鍛鍊和磨難。苗圃中培育不出參天大樹。
《頤》云:顛頤;弗經。於丘頤;徵兇。
未經過實踐中的培育,只是躺在床上空想和翻閱教材,亦終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達人。
若選擇的目標和運動方式,與自身狀況和條件不相適配,則是「貞兇」矣。操勞十年,也難以有成矣。
《頤》云:弗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頤》有所定,宜於有行矣。舍爾靈龜,心中有根矣。才能不為「八風」所動搖;「觀我朵頤,兇」矣。
「顛頤吉」,指的是專注於一個既定的目標,不為外物所幹擾,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次皆能有所收穫,就會逐漸靠近爾成為達人之欲望矣。「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矣。「毋咎」其成績小,進步慢,貴在堅持矣。
《頤》云: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成為「達人」之後,要在以「居正」為宜。「居貞」者,時宜動則動之,時宜止則止之;動靜隨時,是其「正」矣。知進而不知退,是不知止矣。「涉大川」是有進無退矣。
《淮南子》云:使人無度河,可;中河使無度,不可。
《頤》云:弗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作為「超常」之「達人」,充分展現自身之才華,是「居貞」矣。
拼命展現自身之才華,則是不知止矣,所居不貞矣。
一改往日之生活方式,停止運動而享受生活,亦有所居「不正」之憂矣。國際球星「老馬」,成名之後,不能止於其所當止而死於非命。
著名健身教練「小馬」,知進不知止,「馬失前蹄」而前功盡棄矣。皆為所居不正矣。
「舍爾靈龜」,「自求口實」,當動則動,當止則止,是「居貞吉」矣。
欲成為「達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實踐中鍛鍊磨難。奧運賽場是最能激勵人發揮其全部潛能的鍛鍊場合。只有知難而進,不畏風險和挑戰之人,才有可能登上最高領獎臺。
《頤》云:由頤,勵吉;利涉大川。
希望上述之「胡言亂語」,對解答「《易經》是什麼書,學《易》有什麼用?」之類的疑惑,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