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農曆:陰陽曆、朔望、節氣、兩頭春、閏月、幹支、生肖和年號

2021-01-18 博雅視界

  一、陽曆、陰曆、陰陽曆


  陽曆,又稱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中國現行的公曆就是陽曆的一種。


  陰曆,又稱太陰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太陰即月亮,太即「最大」。穆斯林通用的伊斯蘭曆(回曆)是陰曆的一種。


  陰陽曆,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中國現行的農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


  二、農曆和公曆


  (一)農曆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國曆等名稱。


  中國現存最早的曆書是《夏小正》,以後曆法不斷發展,到漢武帝時期制定太初曆時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曆法規則。之後又經歷過多次修改,只是優化計算精度,而規則相對保持穩定。現行農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負責計算,屬於官方曆書《中國天文年曆》的組成部分。


  農曆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曆,它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二)公曆


  公曆,又稱西曆或西元等,是一種陽曆。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1582年,由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每4年一閏,每滿100年少閏1次,到第400年再閏,即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


  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1日。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2日發布改歷改元通電,宣布:「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註:即清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而民間還繼續沿用著農曆。從此,中國進入了公曆和農曆並用的歷史時期。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再次確定公曆的官方地位,同時徹底廢除了年號、國號紀年。


  (三)農曆和公曆的換算


  農曆以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所以,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即:用公曆年份+2697,大致即是農曆的年份。


  公曆的2018年2月16日到2019年2月4日就是農曆4715年,也是戊戌年、狗年。



  三、太陽年(回歸年)、恆星年


  (一)太陽年(回歸年)


  回歸年,又稱太陽年,是公曆、農曆的曆法年。它是平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即太陽中心自西向東沿黃道從春分點到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


  平太陽,又稱假太陽,是一個假想的天體,它每年和真太陽(實際存在的那個太陽)同時從春分點出發,在天赤道上從西向東勻速運行,這個速度相當於真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平均速度,最後和真太陽同時回到春分點。


  太陽年時間為365.2422平均太陽日,或365日5小時48分46秒。公曆使用太陽年,因為它與四季變化符合。


  (二)恆星年


  恆星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所需的時間間隔,也就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


  從地球上觀測,以太陽和某一個恆星在同一位置上為起點,當觀測到太陽再回到這個位置時所需的時間。


  恆星年長達365.2564平太陽日,或365日6小時9分9秒。這種年與四季變化不能配合,不實用,只在天文學上使用。


  四、朔望月


  朔望月,又稱太陰月。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於太陽的平均周期,也就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大約為29.53天。


  我國先民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一天稱「朔日」,定為陰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陰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



  五、黃道


  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作黃道。


  它是天球假設的一個大圓圈,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黃道和赤道面相交於春分點和秋分點。


  六、二十四節氣


  農曆中,以陽曆二十四氣配陰曆十二月,陰曆每月二氣:在月初的叫節令,簡稱「節」;在月中以後的叫中氣,簡稱「氣」。如立春為正月節令,雨水為正月中氣。


  節令和中氣合稱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簡單的說,節氣就是農曆中從陽曆的角度表明當前時刻的信息。


  從天文學意義來講,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360度,以春分點為0點,分為二十四等分點,兩等分點相隔15度,每個等分點設有專名,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等12個為中氣,通常用來確定月份。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個節氣用來反映四季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七、兩頭春和無春年


  在農曆中,立春是春天的開始。


  為了協調陽曆紀年與陰曆紀年之間的天數,古人在農曆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裡有7年裡沒有立春,5年只有一個立春,而另外7個年頭則有兩個立春。


  兩頭春,就是農曆年初一個立春、年尾一個立春的情況。一般是383天或384天,也有385天的。


  無春年,是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一般是354或355天。


  八、閏日、閏月和閏年


  (一)公曆


  回歸年約為365.2422天,而公曆每年只有365或366天。


  也就是說,年數不為100的倍數且能被4整除,和年數為100的倍數且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就額外增加一天,這一天為閏日——即2月29日。


  閏日只有公曆才有。


  有閏日的二月,被稱作閏月,為29天;沒有閏日的二月,被稱作平月,為28天。


  另外,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等七個月是大月,都是31天;四、六、九、十一等四個月是小月,都是30天。


  有閏日的年份,被稱作閏年,366天。沒有閏日的年份,被稱作平年,為365天。


  1996、2000、1600、1960年都是閏年,但1900、1800年不是閏年。


  (二)農曆


  農曆的大月、小月和閏月,並不是固定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其閏月,也可能是大月,也可能是小月。


  所以,農曆的平年有354、355天,閏年有383、384、385天,但385天的情況比較少見。


  農曆的閏年一定是兩頭春,有兩頭春的也一定是閏月。平年,則可能無春或只有一個立春。


  九、元旦和春節、立春


  (一)元旦和春節


  春節,在農曆中原來被稱作「元旦」,是農曆的新年,是一年的開始。


  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初一)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


  它在先秦的叫法是:改歲、獻歲、上日、元日;在秦漢的叫法是:正日、正旦、三朝、歲旦;魏晉南北朝的叫法是:元首、歲朝、元辰、元日;唐朝到明朝的叫法是:元旦、新元、新正、歲日;在清朝的叫法是:元旦、元日。


  1912年起,中華民國時期採用公曆,使用「民國」紀年,以1月1日為公曆歲首,稱作元旦。從那個時候開始,元旦就成了公曆的新年,俗稱「陽曆年」。


  1914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把原來農曆的元旦(正月初一)改稱「春節」,仍然作為農曆歲首,俗稱「陰曆年」(其實是「農曆年」,「陰曆年」的說法不準確)。


  同時,袁世凱將端午定為夏節,中秋定為秋節,冬至定為冬節,和春節一起,規定為春夏秋冬四節,均為節假日。


  後來春節屢次被禁止,但傳統民俗的力量最終還是使之被保留了下來。


  (二)立春


  民間方士等為了搞迷信或行騙方便,也有宣揚立春為農曆一年開始的。但頒行曆法從來都是政府行為,「立春新年說」絕對錯誤。因為:官方規定的農曆新年就是春節,公曆新年就是元旦。


  立春是節氣,是農曆中的陽曆部分,所以,它對應的公曆日期相對穩定,一般是每年的2月3或4或5日。所有的節氣的日期都相對固定。



  十、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就是天幹地支紀年法。


  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幹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


  一個循環,就是一甲子,也就是六十年。


  例如,公曆1898、1958、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戊戌年。


  說大部分時間,是因為農曆年和公曆年並非完全重疊,例如2018年2月16日到2019年2月4日是戊戌年,而2017年1月28日到2018年2月15日是丁酉年。


  即2018年2月15日,是丁酉年的除夕,丁酉年的十二月三十日(臘月三十),丁酉年的最後一天。2018年2月16日,是戊戌年的春節,戊戌年的一月一日(元月初一),戊戌年的第一天。


  春節到除夕,就是農曆的一年。


  十一、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生肖的計算,以農曆的年份為準。即2018年2月16日到2019年2月4日是戊戌年,這一年出生的屬狗;而2017年1月28日到2018年2月15日是丁酉年,這一年出生的屬雞。



  十二、年號紀年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年號紀年的月、日、置閏等同農曆,例如清朝康熙六十年就是辛丑年,和1721年大部分時間是重疊的。


  中華民國建立後,年號被廢除。但同時啟用國號紀年:民國紀年。


  民國紀年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紀年方式,由中華民國政府規範頒布,表記時稱作中華民國**年,簡稱民國**年。這種紀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公元紀年相差1911年。


  民國紀年的月、日、置閏等完全同公曆。


  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廢除了年號紀年和國號紀年。


  蘋果用戶打賞,請掃描上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除了公曆、農曆、陽曆、陰曆還有陰陽曆、幹支歷,有點複雜
    陰陽曆的特點是既照顧到了月亮盈虧的變化,又照顧到了寒暑節氣。我國現在所稱的陰曆,其i實是一種陰陽合曆。陽曆就是太陽曆,平年為12個月,365天;陰曆就是太陰曆,平年也是12個月,約為354天。我國的農曆又稱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以陰曆為主。陰曆通過「閏月」的辦法調整與陽曆的基本同步。
  • 科普:陰曆、陽曆、農曆、閏月、生肖劃分
    陽曆將每年固定的劃分為12個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為月大(每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為月小(每月有30天);而2月為平月,一般有28天,有一個規律:凡閏年(即年號能被4整除時)的2月份有29天,比如2008、2012、2016年。陽曆,是世界上通用曆法,也是我國的法定曆法。【陰曆就是農曆嗎?】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至遲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使用著綜合太陽和月球運行規律的陰陽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曆。農曆的月份長度以朔望月為標準,為了契合地球公轉和四季變化,每隔幾年,就需要插入閏月進行調整。從甲骨文中,我們得知,商人將一年劃分為12月,閏年13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已經和今天的農曆很接近了。和今天不同,中國古人最初是通過黃昏時分星宿的出沒來確定四季的。
  • 農曆的閏月是怎麼計算的?
    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 農曆龍年「兩頭春」 天文學家:無關吉兇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將要到來的農曆壬辰龍年裡有兩個立春日,這在天文學上被稱為「兩頭春」。不管是「兩頭春」還是「無春年」,都是正常的曆法現象,與吉兇禍福無關。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的時間一般都在陽曆2月4日前後。立春這天,太陽到達黃經315度。農曆壬辰龍年為何會有兩個立春日呢?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 | 文化傳家·曆法
    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別急別急,今天就帶你來盤點閏月那些事。在公曆中四年一閏的閏月是固定在2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回事?農曆閏月是一種中國傳統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農曆年月與陽曆年及四季脫節。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別急別急,今天就帶你來盤點閏月那些事。什麼是閏月在公曆中四年一閏的閏月是固定在2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回事?農曆閏月是一種中國傳統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農曆年月與陽曆年及四季脫節。
  • 閏四月,說說中國的「閏月」與「閏年」
    許多人常常把中國的農曆混同於陰曆實際上是不對的。中國的農曆也稱漢歷,並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中國漢歷(農曆)中的陰曆成分和陽曆成分各有用處。陰曆指明月亮的盈虧,預告潮汐的大小;陽曆定二十四節氣,指導農事。也因此作為陰陽合曆的中國傳統曆法才叫做農曆。
  • 中國的農曆 日本的舊曆 :同是陰陽曆
    第三種是年、月、日計算都依據天象的叫做陰陽曆,也叫太陰太陽曆,即以月亮的月相周期,以朔望月為1個月,設置閏月(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稱閏某月;有閏月的一年叫閏年),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跟太陽年的天數相符,因此這類曆法與月相相符合,也與地球繞太陽的周年運動相符合。
  • 農曆六月多少年閏一次 農曆閏月怎麼算的
    閏六月是我國農曆中的常見閏月,但它出現的頻率和間隔不是一成不變的,此後隨時間推移,閏六月的出現頻率會從最高逐漸下降。閏六月一般相隔19年出現一次(如1960年和1979年),但有時相隔38年(如1835年和1873年)出現一次,還有閏六月出現的間隔大於19年而小於38年的情況(如1987年和2017年,相隔30年,又如2810年和2837年,相隔27年)。
  • 為什麼有的農曆年份沒有立春 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不過,在尊崇科學的今天,我們應該知道為什麼有的農曆年份沒有立春?有的年份兩個立春?這真真「都是月亮惹的禍」。我們現在實行的農曆是陰陽曆。它的日期和月份是陰曆,是跟著月亮的盈虧走的,一般的情況下看不見月亮的「朔」日是初一,滿月的「望」日是十五。一個朔望周期是一個月,平均一個月的時間大約是29.5306日,一年12個月354.3672日。就是說月份是純陰曆。
  • 農曆是陰曆嗎 農曆是什麼歷
    其中,羅馬數字是公曆,也就是陽曆,而下面的大寫數字是農曆。公曆和農曆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既然公曆稱「陽曆」,那麼農曆是不是陰曆呢?一起來看看!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曆」。  農曆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是以華歷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
  • 中國紀年法、公曆與農曆、閏年與閏月的區別
    3、年號紀年法(帝王紀年):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4、民國紀年法:1912年中華民族成立後,定1912年為民國年號。從此又有了民國紀年法5、生肖紀年法: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
  • 你知道農曆為什麼會多一個月的閏月嗎?
    農曆可按如下方式推斷: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成一直線的那天,為每個月的開始,稱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長的一天為夏至,日最短為冬至,根據這兩點將一年24等分,得到24節氣。通常,離立春最近的那個朔日(春節)所在的月,為正月。春節在公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間。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 閏月幾年一次 多久一次閏月怎麼算
    導語:之所以會出現閏月這個多出來的月份是因為,我們的農曆年和地球的回歸年時間存在差異,那麼閏月幾年一次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多久一次閏月怎麼算的。總的來說閏月會在19年中出現7次,每一次閏月出現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 陽曆、陰曆與農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些朋友為了曆法之事而迷惑,特別是對陰曆和農曆往往不知所以然,今天我就給大家好好說說這幾種曆法,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多的了解和掌握這些傳統文化知識,永遠的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下去
  • 中華民族農曆與猶太歷比較
    一.農曆: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也有幹支歷、華歷、夏曆、中歷等名稱。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曆。農曆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 【閏月】2017年閏六月的第一天
    說「閏月」,則為陰陽曆(漢歷、藏曆等)所特有。  關於中國的農曆(實際應叫做漢歷),許多人存在著誤解,常常把農曆混同於陰曆。  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陰陽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陽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漢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 【929新氣象——啥是農曆閏月,你知道不?】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既不是純陰曆,又不是純陽曆,而是一種非常科學的陰陽曆;它的歷史久遠,並經過了歷代的使用、修改、充實而逐步完善。 遠古時代的人類是按照太陽的升落來安排生產和生活的,即文獻中所記載的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時候,就是白天幹活,晚上睡覺,人們把一晝夜當作一 " 日 "。於是," 日 " 就成為最初的時間單位。
  • 圖文版:農曆就是陰曆嗎?二十四節氣和閏月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就是典型的陽曆特徵,而初一、十五等說法又是典型的陰曆特徵,傳統曆法中的閏月就是為了彌合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差別而設置的。二十四節氣到底是什麼?閏月是如何設置的?為什麼有時候過年早,有時候過年晚?點開視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