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小心翼翼地大方,有錢人是大大方方地小氣。」
不得不說,這句話很形象地描述了兩種人,個人對此還是比較贊同的。
我們以事說理,先說窮人為什麼會小心翼翼地大方。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崔老曾和朋友一起下鄉採風,接觸了不少淳樸善良的農民。令崔老記憶深刻的是,幾乎每戶借宿的農家都會拿出珍藏的食物來招待他們。柴雞蛋必定會有,要麼是糖水荷包蛋,要麼就是煮雞蛋,春天還會吃到香椿炒雞蛋。那時候,雞蛋也很珍貴,一般農戶自己都很少吃雞蛋的,大都會用來賣錢或者換東西,有人生病住院了,才會提著雞蛋去探望。有的農戶還會把珍藏的臘肉或者打來的野味拿出來款待客人,毫不客氣地講,那就是他們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了。
那時候吃飯,主人家很少會讓孩子一起上桌的,從孩子們渴望的眼神中不難看出,他們平日裡很少會吃到這些。雖然崔老他們每次都會留下飯錢,但村民大都會推辭不要,這種推辭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那種真的生氣拒絕。他們認為,能夠用自己能夠拿出手的最好的禮物招待客人,只要客人滿意,那就是最大的榮光。
即便到現在,也有一些生活困窘的人,在招待客人或對待別人時,總是顯得很大方,但這種大方的背後卻透露著小心翼翼。其實,這種小心翼翼,是他們的善良和尊嚴需要得到認可的表現。他們盡力拿出最好的東西對待他人,不單單是怕被人看不起,最怕的是讓朋友受委屈。他們都是可愛的,值得被善待的。
再說有錢人為什麼會大大方方地小氣。
我們常說一句話:「越是缺少什麼越是炫耀什麼」,同理,越是擁有什麼,越是覺得習以為常,也就不值得炫耀了。從現實角度來講,越是有錢,底氣越足,也就沒必要用外在的東西來滿足自己了。舉個例子,普通人穿一雙幾十塊的布鞋,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他的消費水平限制了自身的衣著,同樣,若是億萬富豪穿一雙幾十塊的布鞋,大部分人則會認為人家是低調個性了。
我以前在事務所工作時,曾經接觸過一些從事建築行業的老闆,其中有的人就是「大大方方地小氣」。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不差錢,就是喜歡穿布鞋,還愛拎那種購物用的塑膠袋,若是只看外表,你很難把他和身價不菲的老闆聯繫起來。工作間隙,他請客吃飯都是在大排檔,十幾塊錢一碗麵,很簡單,他也吃得很香。偶爾飯菜沒吃完,他也會很自然地要求服務員打包。由於曾經吃過苦,他最討厭鋪張浪費,也不喜歡在人際交往上客套,給人的印象就是「小氣鬼」。其實,他給村裡修路該學校捐款時可一點兒也不小氣。他們那一代人,總認為錢財就該用在刀刃上,反而不在乎別人怎樣評價他在平日裡是否摳門了。所謂的「大大方方地小氣」,只是一種自信的體現。
總而言之,「小心翼翼地大方」多是因為過多地考慮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許其中會有艱澀的自卑感,但更多的還是善良和溫暖。而「大大方方地小氣」多是因為比較自我,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有一種堅實的自信。
PS:以上僅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全面,大家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