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模範的傑出人物,我們稱之為時代楷模,國之脊梁,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就是這樣一位時代楷模,而他為人模範的地方是「對他人大方,對自己小氣」,這體現出的他高尚的品德和超人的智慧。
對自己「小氣」,才能淡泊名利,專心致學。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陳院士是科學家,他的工作是研究科技學問,為祖國科技發展助力,如果關注於自身的享受,就不能靜下心來研究學問,也就無法抵制日益豐富的物質的誘惑。在陳院士身上,我們看到了歷史上很多優秀的對物質享受沒有感覺,對金錢沒有概念的科學家的影子,就像18世紀偉大的科學家卡文迪許那樣,隨手給學生籤一張一萬英鎊的支票,讓他拿去解決生活困難!
只有關閉了紛擾嘈雜的名利之窗,才能在安靜的書屋裡研究學問,勇攀科學高峰。歷史上一次次的科學進步,都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的指引之下完成的,而這種精神應該是我們青年學子新的追求。
「小氣」是一個貶義詞,但要放在陳院士身上,意義卻大於任何一個褒義詞。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人的節儉程度往往取決於他為集體做出貢獻的程度,陳院士在差旅費上斤斤計較,但在對青年學生的資助上和建立獎學金鼓勵青年上卻毫不吝嗇,可見陳院士對自己無比小氣,對他人,特別是承擔著未來科技研究重任的年輕人又無比大方,因為他知道年輕人是未來,年輕人的高度就是未來中國科技的高度!任何時候大加培養品學兼優的年輕人是不錯的!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把節省下來的錢用在何處才是真正值得人們關注的地方。處處節儉卻不用叫守財奴,節儉為今後預防風險,本質上也是利己,唯有陳院士這樣的節儉才能稱得上是新時代的美德——節儉為青年。
對他人「大方」,更是一種大智慧。普通人的「小氣」和「大方」都一樣,院士的「小氣」和「大方」,卻各有各的考量。陳院士「小氣」對自己,「大方」對優秀青年,因為陳院士深知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要看「後浪」,「少年強則國強」,要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培養新的建設力量,院士乃國之重器,他的「小氣」和「大方」果然不同。
吾輩青年有幸遇上了這個時代,又有像陳俊武院士這樣高尚而有智慧的前輩為我們助力,我們更要奮起,還時代以我們的精彩,讓時代更有幸遇上這樣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