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布施的人都知道,存錢不如存福報

2021-01-21 騰訊網

總說迷悟只在一念之間

但這一念的背後

往往是水滴石穿的修行

如何從煩惱的此岸

度到覺悟的彼岸

諸佛菩薩總結出了六種好方法

也被稱為「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般若

布施,似乎並不難

為何會被放在第一個?

經濟能力不夠,那要怎麼布施?

有智慧的布施,到底是怎樣的?

布 施

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無論我們是用智慧、知識,還是財力、體力,或者是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幫助,都可稱為布施。

佛教中的布施又分為三種

財布施 法布施 無畏布施

財布施

大家通常知道得比較多的是財施,財施還分為內財施和外財施。以自己的身外之物施予眾生,就是外財施,最常見的如賑災捐贈、修路造橋、救助孤兒、助建寺院等等,這些都是外財施。

內財施,就是身體力行地幫助別人,乃至以身體、生命進行奉獻,就是內財施。佛陀在久遠劫尚未成佛時,曾修行菩薩道,曾留下過捨身飼虎、割肉餵鷹的典故;而在現代,那些遺體捐獻的志願者們,其實也是在行菩薩道。

法布施

法施就是將佛法的道理告訴他人,使其能夠了解生死的由來、輪迴的本質、解脫煩惱的方法,是真正利益對方的慈悲之心。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千百年來祖師大德捨身求法、弘法度人,都是法布施。我們身邊,也有人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法布施。例如助印經書、幫助經書流通、與親朋好友結緣、以善巧的方式引導他人了解佛法等等,都是法布施。相比解決物質上的困難,法布施更是希望幫助眾生解決導致輪迴之苦的根本問題。

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就是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幫助他們不再感到畏懼,使其心無怖畏而得自在。我們常能看到,在一些重大災難事件發生後,一些佛教志願團體會對當事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創傷進行幹預療愈,還有臨終關懷,救助受傷的動物,這些也都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消除眾生的恐懼心理,以仁愛慈悲讓眾生獲得了安全感,也培養了我們自己的慈悲心。

經常有人問,修布施一定需要錢嗎?看了上面這三種布施就會知道,並不一定。當經濟能力不夠的時候,用一個微笑,一個善意的鼓勵,都可以是歡喜布施;一個舉手之勞,甚至只是耐心的傾聽,為別人行個方便,都可以是方便布施。

所以,布施不僅在菩薩修行的「六度」中排在第一個,也是菩薩化導眾生的「四攝」中的第一項,只要是稍有憐憫心、同理心、同情心的人,總能修得起來。

看得見的功德

常修布施有怎樣的功德?佛經中有很多記載。但其實,布施的功德不止在未來,其實當下就能看到。

第一,每個人內心都有執著和貪慾,對錢財的執著,對閒適環境的貪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們越執著什麼,其實就越被這樣東西束縛得越緊,心胸也越來越狹窄。而樂善好施之人,會懂得有舍即有得。捨去一分貪執,就減少一分煩惱,得到一分輕鬆自在。所以,布施是克服慳貪之心最好的方法。

第二,通過財布施幫助他人度過難關、無畏施予人信心、法布施弘揚佛法,可以使我們的心變得柔軟、喜悅。布施,並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通過柔軟我們的言行態度,最終柔軟的是我們的心,也才能收穫到那種無價的喜悅。慈悲心就是在一次次的布施中,得到了滋長。

第三,錢財物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若善用於布施,卻可以使今生的福報帶到未來。善因結善果,越是懂得布施的人,在生命的輪迴中就存下越多的福報,就可以將這種「財富」帶到下一世、盡未來際。「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所以即使身為出家人,也都需要修布施。

布施的智慧

在布施時除了慈善也需智慧,慈悲心強的人,容易看到別人好的一面,善於發現別人需要幫助的地方,從而激發布施之心。智慧的布施,不僅能看到別人的苦難,還能使這種布施變得更自然和有效。

第一,量力而行。和鍛鍊身體一樣,過猶不及,超出自身負荷能力以外,會產生運動傷害。修布施,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體力。尤其是不能因自己想要布施的心,為身邊的人帶去困擾,反而會導致他們對佛法產生負面看法,甚至斷了善根。

第二,要選擇符合對方實際需要的布施。佛經中曾有一個典故,佛陀和弟子救下一個飢餓到奄奄一息的乞丐,弟子請佛陀為乞丐開示說法,而佛陀卻說對方現在最需要的是食物。待乞丐體力恢復之後,佛陀才對他宣講佛法。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接受法布施的,所以當遇到病人,我們先布施醫藥;困頓時,提供經濟援助;精神上煩悶時,再給予善法的引導......而不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三,修行重視發心,不管是布施還是誦經,都只是輔助修心的方法,布施時也需要時時觀照內心。如法的布施應包含這三種心態:施前明了,施時歡喜,施後無悔。達摩祖師與梁武帝關於「有無功德」的那段公案啟示我們,不刻意追求回報的布施,才有真正的功德。

相關焦點

  • 布施持戒產生福報,仁義禮智信守住福報
    布施持戒產生福報,仁義禮智信守住福報。我們之前說過,對於一般人而言,其福報主要由布施持戒產生,當然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也可以產生福報。那麼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人命運大起大落。運勢來的時候賺錢數百萬的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坑蒙拐騙,敗落的時候又很衰敗。那麼他們到底差的是什麼?
  • 佛說有4種布施,不花一分錢,也能得大福報!
    因為佛說福報從布施中來,我們想要得到任何事物的前提,就是先布施,因為只有布施,才會有收穫,這是因果循環,亙古不變的真理。可常人總是有誤解,認為布施就是要那錢財去幫助他人,沒有錢怎麼布施呢?其實,布施的範圍十分廣泛,以下4種不用花一分錢,也能得到很大的福報。
  • 佛法:想獲福報,應選擇五種對象布施,避免五種不淨施
    世人修行、信仰佛法,大多數都還是希望能藉由佛法之力而獲得福報的,而六妙法門之首的布施,又因為簡便易行而更易為人們所奉行,因為在世人的眼中,財布施是自己所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佛法修行手段,像其它的忍辱禪定等一般人似乎覺得很難,既然說布施之道可以會通六妙法門,那麼修行布施之道也一樣可以獲得福報,又何必去捨近求遠
  • 一切都是福報,如何積累福報呢?
    一切都是福報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大的人,諸事如意,財源廣進,工作順利,家庭和樂,身體健康,面相莊嚴,子孫昌盛。福報小的人,學習工作不順利,婚姻戀愛挫折重重,常遇小人,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事事不順,做什麼虧什麼,長相也越來越醜……
  • 佛教:布施有哪些功德福報?
    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從過去的修心積德而來。常言道「越布施,越有福」,無論是我們的精神方面,還是物質方面,都是如此。在《地藏經》、《業報差別經》、《大智度論》等多部佛經中,都講到布施的種種不可思議之功德。佛陀在講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時,布施也排在修菩薩行的第一要位。這是為什麼呢?布施是什麼?布施有哪些殊勝功德福報?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布施呢?
  • 海濤法師:修五戒十善,常行布施,聽聞佛法,你會有人天福報!
    所以生命的意義,我們終於找到了,世間的一切都是不永恆的、變化無常的、幻化的、假的、苦的,我們叫苦、空、無常、無我。「正常」,因為無常就是正常,但是如果你在這個世間樣樣都好,那也是無常,這是我們的善業的善報。所以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善惡報應,這個善惡報應是自己製造來的,所以我們要懺悔惡業,多造善業,那至少你會有世間的福報,在佛教裡面是什麼?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而陰德指的是人暗地裡偷偷做好事,不想讓別人知道,不圖任何人的回報,如此,我們稱之為「陰德」。相比陽善,陰德更有功德,更能被上天所記功。一個人廣積陰德,自有上天善神護佑。有句話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我們所做每一份善業都沒有白白流失,都是在為自己積攢陰德,最終都會到了自己身上。世間萬般,唯有因果最為公正,不會誤導人。
  • 佛教:受些苦,是積福報,是好事!
    古人講,要培養老來福報,年輕不要享受福報,把老年得福報都拿來享受。現在的父母認為給孩子留下更多的財富,給孩子財富就是一件好事,俗不知孩子吃些苦也許是一些福報,如今年輕不吃苦,老來就會受苦,什麼都容易得到就會失去感恩心,就會不恭敬父母,頂撞家人。
  • 佛經記載:念佛功德超過世間一切布施
    《涅槃經》言: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就是好比把大寶庫打開,隨人拿,隨人取,「布施一切眾生」一個月,功德很大,福德很大。得到這麼大的功德,還不如人家念一聲佛,功德超過前面,無法比較,無法比量。《涅槃經》說的一點都不含糊。
  • 擁有合格商人體質的星座,懂得經營賺錢也懂理財存錢
    想要有很多的財富,只會賺錢也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應該還要會存錢,畢竟,如果花錢花的也很多,錢存不下來,賺再多的錢也沒有什麼用。所以喵喵星座日記就給大家說說那些擁有合格商人體質的星座,他們懂得經營賺錢也懂理財存錢。你覺得自己賺錢和理財能力如何?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福報的力量
    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 末法時期,福報非常重要,一定要未雨綢繆,多積福報,
    末法時期,福報非常重要,一定要未雨綢繆,多積福報,事到臨頭的時候往往又快又猛,來不及的。末法時期,末法之意義就是法運之末。在這個時期,共業極差,人們為惡者眾多,而造福者甚少。甚至少有的種福者還被人排擠。
  • 布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
    這樣布施不僅得不到福報,卻得到了煩惱。所以我們知道,在布施的時候,絕對不可以住相的,不可以想著回報。你布施的再多,你只要一住相,通俗一點,你就是凡夫,不是菩薩。你不索取,但是你住著了,你這樣會成就,沒有障礙;如果你布施了,你心裡有不平了,最後就會變成哀怨。你修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將來你的財富源源而來——不要操心,錢自自然然就來了。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善用回向,隨喜,注重福報的積累,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至關重要
    善用回向,善用隨喜,注重福報的積累,對於處於困境中的人,至關重要我們常常說,福報需要靠一點一滴的積累,積小善為大善,積小福為大福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多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但是有人說我實在吃的都沒有著落了,怎麼積累福報改變命運呢?
  • 「佛說」福報「由天也由人」,你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行善積德
    福報是很多人嚮往的東西,但是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因果,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在行善積德了,但是好像一切的福緣都沒有站在自己這一邊。在修佛的人看來,從來都沒有註定的「福報」,正所謂「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我們的福報,得來是天定的,留下是自己修的,一切的美好都有因果。
  • 佛法的道理我都懂,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經常有善知識會講,三生師傅,我也讀了很多佛教的經典,懂了很多的佛法道理,但我就是做不到:譬如,我明明知道殺生不好,但我還是喜歡吃肉,喜歡買魚肉殺來吃;譬如,我明明知道不該造口業,但還是經常發脾氣,跟人爭吵;譬如,我明明知道孝順父母是佛門第一善,但依舊總是頂撞父母......
  • 佛教:福報大的人,臉上會有這3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慈眉善目福報大的人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質,就是心地善良,喜歡行善布施,幫助他人。而他的福報也在這種持續不斷地幫助和付出中,增長了更多福德。而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心慈面善。相由心生,一個人心中有善時,他的外表自然也會體現出一種親和以及慈善,所以慈悲之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慈眉善目。
  • 修行懂得一個道理,不僅有福報,且功德無量,圓滿究竟
    逆境中,很多人想求福報,想有福報,那麼就要懂得一個道理,古人云:「天欲禍之,必先福之;天欲福之,必先禍之。」即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先給你福;反過來,真的想讓這個人出息,長點智慧、多點品格,反給你多些磨難,因為這短暫的幾十年裡,「磨難」會給予你更深的生命感悟。上天要降災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給些許福分滋長他的驕慢之心,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