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都想發財,能發嗎?不能。要怎樣才能發?佛告訴我們,你想發財,你就要修財布施,慷慨布施,毫無吝嗇地布施。
住相布施,身勞心苦;不住相布施,身心自在。我們現在有些朋友布施的很多,也付出的很多,但最後卻煩惱越大!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有所住了。總想著回報,考慮值不值!我幫助了你,有被你幫助的時候,然後感覺我付出了你很多,你對我卻怎麼沒有回報?這樣布施不僅得不到福報,卻得到了煩惱。所以我們知道,在布施的時候,絕對不可以住相的,不可以想著回報。你布施的再多,你只要一住相,通俗一點,你就是凡夫,不是菩薩。你不索取,但是你住著了,你這樣會成就,沒有障礙;如果你布施了,你心裡有不平了,最後就會變成哀怨。
你修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將來你的財富源源而來——不要操心,錢自自然然就來了。
做了之後就把它忘了,這就是不著相。你要不忘,佛就把它忘了;你要能忘了,佛就把它想起來了。所以,為什麼這個樣子呢?佛真的會不忘嗎?《金剛經》上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看到了吧。你出於何種心做的布施,佛都記得,佛都知道。那麼你盡想著你有了功德了,這佛、菩薩一想,你自己既然有了功德了,我就不需要把你這個功德給記下來。你自己想著就好了,這樣功德就小了,甚至沒有功德了。
所以,你想你自己把它記住好啊?是佛給你記得好呢?這個如果你這一世布施,修得很勉強,來生能不能得福報?能得,但是不容易得到,要經過很多周折,很辛苦才能得到。
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錢,之後又後悔了,想盡方法再把它拿回來,好了,你這一生雖然發大財,但是財發了沒幾天,它就丟掉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是「量大福大」,這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心量大修小福,你得的福報也大,為什麼?跟你心量平等。
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誠,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報也大;出錢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報,他得的果報還是小。
像我們現在印善書,出錢很少的,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為自己、不為一家,為眾生、為佛法,希望這個世間多有一本善書流通,他得的福報反而大。什麼原因?他發的是大心。
所以修布施,不是說哪個人出錢多,他就得大福,出錢少他就得小福,沒這個道理。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自己要怎樣修布施。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希望大家,都能平和的對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多多反省自己。不要抱怨,要勇於面對現實。然後用真誠心、慈悲心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或事。隨力、隨緣的去行善積德。
有一句話說的好:窮達皆有因,何勞發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我們自己修心積德,不管我們每個人的因果和造化如何,我相信,事情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很喜歡一句話:一念善,福未雖至,禍已遠離。一念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希望大家多多自勉,為自己修一個萬事如意,無論自己過的好與壞,都要隨力的多多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