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命的本質是自私還是無私?

2021-01-09 張祥前

人類為什麼愛自己的孩子?

有人會說,是情親唄。

有人會說,動物都愛自己的孩子呀。

同樣是情親,人們更愛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親就差一些。

有人說,孩子本身就可愛,現在人們也有許多人喜愛貓狗等寵物。

想準確的認識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白生命的本質,生物基因的本質。

人的生命的本質就是運動形式,我們要明白,運動形式屬於信息的範疇,所以,人的生命、動物的生命,核心只是一組演化的信息而已。

人的身體、動物的身體,只是信息的載體而已。是人生命外在的東西,人生命內在的核心是運動形式,是大腦中帶電粒子的運動形式,是思想意識,屬於信息的範疇。

動物、人的身體到了一定時間會死亡,而人的孩子,可以遺傳、繼承自己很多信息,這個就是人愛自己孩子的根本原因。

動物愛自己的孩子,是寫在生物的基因裡面的,因為倘若基因裡面沒有愛孩子的信息,動物不愛孩子,生命就不會延續下去。

這個跟動物的xing愛可以獲得愉悅的感覺是一樣的道理,目的就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種族。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人的基因也是自私的,所有動物都是自私的,動物的基因也是自私的。

人追求物質財富和權力,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感覺,豐富自己的人生,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伴侶,通過孩子,把自己的基因信息傳承下來。

愛自己子女,既有對自己作品的欣賞,本質上還是愛自己。

人類的幼體獨立生存能力幾乎為零,原始社會孩子的存活率就更低了,父母必須用盡全力照顧孩子,才能讓孩子存活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不愛孩子的人,他們的孩子死亡率過高,於是被進化論淘汰了。活下來的都是天生擁有「愛孩子」基因的人。

《自私的基因》是英國學者理察·道金斯創作的科普讀物,首次出版於1976年。

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從基因的層面來講,人生來就是自私的。

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道金斯認為,基因為達到生存目的會不擇手段。

比如,動物照料它的後代,愛它們的後代,看起來是一種本能。但實際上是受基因控制才有這種行為,動物照料後代的行為完成自身的複製,從而使其自身種族得以生存、延續。

顯然,所有在生物個體愛它們的後代,均是基因自私的結果。基因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以便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

由於基因掌握著生物的「遺傳密碼」,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進化的目的,最終都歸結於基因的「自私」。

從生命、基因的核心是信息的角度來將,人的生命的本質就是努力擴散自己的信息。

在空間中的擴散,就是努力傳播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在時間上的擴散,就是通過孩子來擴散自己的遺傳信息,通過文化來影響下一代。

有人研究發現,蒙古的成吉思汗留下的後代基因是全球最多的。但這個是通過暴力、血腥來傳播的。

道金斯認為,生物的個體和群體只是基因的臨時承載體,只有基因【核心是信息,是運動形式】才是永恆的。

基因既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由於基因自私的本質,它們控制了生物的各種活動和行為,目的就是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複製,只要能達到這一目的,基因是無所而不用其極的。

不同的基因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間的一種互相利用,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複製。不同的生物運載著不同的基因組合、好的組合使所包含的基因都能成功地擴增,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也能興旺發達。

而不好的組合會導致所包含的基因的擴增不那麼成功,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也會衰亡。這就從基因的自私性這一方面說明了生物的興衰史,亦即生物的進化。

「自私的基因」的觀點同樣能說明很多生物的排他性、競爭性、爭鬥性的行為。

基因不完全是自私的,有時候也能夠表現出利他行為。

在「利己」與「利他」兩種選擇中,哪一種能更多的使基因生存、複製、擴散,生物就會選擇哪一種。

《自私的基因》出版後,全球銷量超過100萬冊,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自私的基因」成了英語中的一個固定詞組。

作者理察·道金斯受到很多人的指責,因為很多人不相信人的本質是自私的,更不相信一切生命的本質是自私的。

由於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高度合作,很多人、很多場合下表現出利他的行為,也就是表現出無私的行為。

人的自私給人醜陋的感覺,人的無私,給人善良、美好的感覺。

我們怎麼能夠認識人的自私和無私行為的矛盾性,人的本質到底是自私的還是無私的?

在我們的社會裡,我們很多人不能相信人的本質、生命的本質是自私的,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這種觀點截然相反。

中國的傳統是反對人的自私的,一直到現在,中國社會大部分人仍然認為人的自私是人的最主要缺點,認為自私是貶義詞。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認為人的自私和欲望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我認為,自私是中性詞,人的自私是人的根本特性,人的自私存在是客觀的、合理的,並且,假如人沒有自私的話,社會就亂了套。

人如果沒有了自私,人人都把東西隨便送給別人,人人都可能在為別人幹活,整個社會體系就會崩潰,可以設想一下社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混亂狀態。

人正是有了自私,才努力工作,滿足於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只要手段合理,不損害別人的利益,我認為人的自私是合理的、正常的。

不過,應當承認,人的無私的確存在,人有時候、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以表現為無私。但是,我認為,人無私是人的自私的一種表現,無私只是自私擴大了自我的結果。

人有時候為了國家的利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個是由於這個人把自己和自己的國家融為了一體。

比如,抗日戰爭中,一個八路軍戰士被日本人抓住,日本人要求他帶路去消滅其他八路軍戰士,這個戰士知道拒絕就意味著自己的死亡,但是,他仍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

這個八路軍戰士的無私是把自己和中國國家融為一體了。如果日本人和我們一道,和某一些壞的外星人作戰,這個八路軍戰士幫助了日本人,他的無私又擴大到把自己和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人融為一體了。

人在原始社會中都是自私的,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甚至不惜殺死另外一個原始人。很多考古學家發現,有很多原始人死的時候後腦遭到破壞,這個是由於受到別的原始人的攻擊,被吃掉後腦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需要頻繁的分工合作,從而人必須要在某些場合下表現為無私的一面。

現代社會,文化、科學、經濟----各種活動的分工,人與人之間的分工、相互合作更加的明確,人的無私表現的更加的重要。

但是,一個社會過分的強調人的無私。過分的壓制人的自私,這個社會也是有問題的。

我們要認識到,人的本質,一切生命的本質都是自私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表現為無私,是把另一個人當做是自己一夥的,才表現出無私。

人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基因自私的結果而已。其他的一切只是自私基因的延伸而已。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都自私,自私會給人形成什麼?無私與自私的本質是什麼?
    而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所有吃喝衣食住行都能達到,到為什麼還是會出現自私自利?環境壓迫性,當一個人出生在某地點時,這個人就已經形成了環境對自己的壓迫性,(不包含上學階段)每個人都想在周圍圈中不落後他人,而現實中金錢被普遍認為了第一存在,所以在物質,感受對自己產生了自私,自私會讓人產生不滿足的欲望!無私,應用一個捨己為人來表現,所有在自私的思想下,變成轉換性給予他人,給予社會國家世界,便是無私的概念!
  • 太自私的人和太無私的人,都是有問題的,本質上他們是一種人
    所以太自私的人和太無私的人,都會沒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太自私的人和太無私的人,都是有問題的,本質上他們是一種人。1、太自私的人是有問題的,這與他的成長過程有關正常情形下,一個人優先考慮自己,在我看來那不叫自私,那是正常的人性需求,但是超出一定程度,完全失衡,即太自私,這一定是有問題的。
  • 自私和無私竟然是一對雙胞胎?
    人是利己的,還是利他的?這是全世界在幾千年來爭論不休的根本問題,誰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見解。然而,這個問題無法從表面上分析,它植根於人們對人性的探討和認識。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既有物質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人的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同時也有利己的一面。
  • 自私還是無私?你應該真正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
    如果你懂點經濟學,那麼你就肯定知道在傳統經濟理論中,假設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軌跡也一次次驗證這種假設的正確性。但站在道德的立場上,又要求人的無私。我們先不管那麼多,作為個體人,在這個社會要想活得好一點,是自私好還是無私好呢?今天我們從老子的道德經出來,來談一談。
  • 問無私的人和自私的人哪一個效益大?無私和受窮的人幫了社會了嗎?
    很多人說,生命的本質是無私的,我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自私的,因為利他才能利己。專注內心修養的人往往缺乏實踐。有效益的自私是一種美德。反而無私出現了大錯,因為絕對的無私違背了宇宙法則。 金錢是罪惡的嗎?一個捐款給慈善機構的人不一定會比賺錢的商人能夠對社會貢獻最大。
  • 自私與無私
    人可以兼備自私與無私,自私自有其理,無私自成其道,只是置於他人眼中,才有了好壞與對錯。    人的無私是相對自私而言的。    一個人,尤其是公認的好人,一定是無私的,這種無私是贈予,是幫助,是拾遺補闕,是雪中送炭。    但是,看一個人是否真正無私,是有底線和界限的,要看這種無私是否觸及了自身的名或利。
  • 白巖松老師解讀道德經因其無私而成其私:我們是該自私還是無私?
    很多時候因為很多人在面對自私和無私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是你想幫我的,我沒要求你,我也不用一直回報你的好。  ·我很大方,為什麼大家不是我對待他們的方式對待我,算了,還是自私一點吧。  ·大家都不主動,也不差我一個,算了還是安安靜靜不管了吧。
  • 人性的特點,自私與無私
    人性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私與無私。自私的人生出的是不好的心,做不好的事情。無私的人生出的是好的心,做的是好的事情。自私的心—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等等。任何犯罪的動機都來自於人性的自私,我們常常說要控制情緒,修煉內心,其實修煉的是人性。無私的心—愛心、同情心、憐憫之心、感恩之心、責任感、善良、勤勞、勇敢 、寬容、等等。
  • 無私,自私,的動機與結果的關係能統一嗎
    很多人喜歡強調自私動機,但是不思考自私的動機,行為,結果,能統一嗎?很多人讚美無私,不研究無私的動機,行為,結果,怎樣才能統一。父母用滿足一切的無私奉獻慣縱養出來了孩子的自私人性,產生自私動機,自私動機產生的自私行為有兩種。
  • 十二星座無私與自私的概念
    講道理,一個人自私其實並不可怕,畢竟這是人性的根本,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以為自己是無私的,而這種反常規的認知跟想法是最不可取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為你而慢慢變得無私起來,那他對你來說就不是自私的,自私雖然是人性的根本,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改變,或者說相對改變也是一種改變,而有些人的愛就是這樣的
  • 心理學:若想愛人更愛你,唯一的方法是搞懂「無私」與「自私」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 人生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人常說吃虧是福,斤斤記較的人,到最後還是記到自已身上,社會在不但變化,環境在不斷變,事情在不斷變,誰也不知以後會怎樣,會遇到什麼困難,要想以後沒困難,那就要將以後的路鋪好,人是活在社會上,過的是群體生活,隨時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和人打交道就存在利益關係,只要肯吃虧你周圍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你有難時別人都會幫你,你也會吉人自有天象,逢兇化吉,如果是一個自私的人,事事只想自已不想別人,那他的人際關係不想而知
  • 《道德經》所說的無私,對我們生命的三大啟示
    現實中,我們嘲笑「無私」的精神過於高大上,有點不切實際,可另一方面,我們又在抱怨身邊的人過於自私,可是輪到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私利奔波。所以老子借用天地給我們啟示,效法天地不自生,所以能長生;聖人效法天地的無私,卻成就了自己偉大的人生。
  • 關於自私和無私的一點認識
    遇到不順心的事,產生負面情緒時,人的自私往往暴露無遺。經常是將過錯完全歸咎於對方,然後把不良情緒一股腦傾瀉、轉嫁出去。世界的事物是聯繫的,過錯怎麼可能是單方面的。但善於管控情緒也不是一味忍氣吞聲、無原則退讓,而是冷靜理智思考後,有理有利有節的適量適時適當發聲。三分說出口,七分裝進肚。自私要有度,靜心常思己過,過分自私是悲劇種子。永恆並存。人之初,並無善惡之分,均為後天社會環境塑造。
  • 自私和無私,自私的人往往會更有幸福感,這是什麼心理
    一個自私的人是不是會更幸福?這個回答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自私的對立面是無私,它們的區別就在於:1、自私的人往往不顧全大局,也不願意為別人付出,而且總想無償得到別人的東西。無私的人往往有大局觀,而且相對為別人付出要多一些,好像是有一點吃虧。所以從這一個層面來看自私的人好像就會有一點得便宜的幸福。
  • 為人自私絕情的星座,是愛情讓他們變得無私善良且開朗!
    也許在沒遇到愛情之前,這些星座有點自私甚至是不近人情,可是偏偏在遇到愛情之後,變得無私並且善良,性格也開朗起來了,愛情就像是一縷陽光,雖然溫度不是很高,卻照亮並且溫暖了他們,原來愛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這麼強大呢。
  • 五大聯賽最無私的六大球星排行榜,唯梅西是無私和「自私」統一體
    如果一個球隊前場有一個為隊友無私做球的球員,球隊的進攻將變得更加有威脅。現列舉五大聯賽現役最無私的6名球星排行:6.託馬斯-穆勒穆勒是「非典型球員」的代表,各個技能項都不突出,但總能創造機會。近年在德甲的助攻數經常上雙,本賽季14輪過後,更是以9次助攻名列助攻榜首。
  •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你越無私,孩子越自私
    新聞讓人氣憤不已,更不禁讓人感嘆:「父母越無私,孩子越自私。」越是付出一切的父母,越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有以下兩個原因:1.一味地付出,讓孩子以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會讓孩子覺得一切得來的都是那麼容易,而不會去珍惜。
  • 極端的自私與無私,兩者之間會發生什麼?
    極端的自私與無私,兩者之間會發生什麼?英雄是否該無私的奉獻,有或者能否自私的活著,我們無法去決定他們的做法,無法去強求英雄必須無私的保護我們,因為我們能夠為他們做的事情真的很少,你覺得英雄們為什麼會選擇保護我們呢?
  • 施冬健教授:中國式家長,號稱天底下最無私,骨子裡最自私
    作為父母,你自私嗎?估計沒有一位父母願意承認。今天這一講,就來揭開中國式父母的自私。向老鷹學母愛鷹媽媽築巢的時候,先銜一些荊棘鋪在巢底,再在荊棘上鋪一層尖銳的小石頭;然後在石頭上鋪上羽毛、枯草之類柔軟的東西。度過艱辛的孵化日子,小鷹雛從蛋裡破殼而出之後,鷹媽媽叼回食物細心餵養,在媽媽的呵護下,小鷹慢慢長大,羽翼漸豐。可是小鷹還是貪戀著溫暖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