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2021-01-13 潘哥在農村

回到家裡,聽到村裡發生的事,家庭發生的各種鎖事,這些事在他們看來都是很重要的事,大事情,但我聽了覺得在我這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想這是我出來多年成長進步的結果吧,人在外面接觸的事物多了,眼界就寬了,人的格局大了,心胸就寬了,眼光就遠了,我總結了,家庭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的矛盾多半是利益矛盾,無非是你多了,我少了,什麼事不公平了而發生的疥諦。

自古有 清官難斷家務事之說,我認為家務事不用官來斷,自已內部就可以解決,只要有一方肯吃虧,讓另一個佔便宜,問題就解決了,大不了讓難說話的一方說規則,另一方照辦,再難說話的人也不會搬石頭砸自已的,這世上沒有一個完全的壞人,真正十惡不赦的人只有小說裡電視劇裡有,現實生活是沒有的。吵架是兩個人的事,打架也是兩個人的事,只要有一個人不吵,不打,那吵打的事就不會發生。

人常說吃虧是福,斤斤記較的人,到最後還是記到自已身上,社會在不但變化,環境在不斷變,事情在不斷變,誰也不知以後會怎樣,會遇到什麼困難,要想以後沒困難,那就要將以後的路鋪好,人是活在社會上,過的是群體生活,隨時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和人打交道就存在利益關係,只要肯吃虧你周圍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你有難時別人都會幫你,你也會吉人自有天象,逢兇化吉,如果是一個自私的人,事事只想自已不想別人,那他的人際關係不想而知,那只會遇事,求人,人不應,靠山,山會倒,所以說吃虧是福,但吃虧也要有限度,不能超出自已的能力範圍。

總結一下,人生最大的自私是什麼呢,人生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無私的人換得了更大的利益,這又是最大的自私。

相關焦點

  • 人性的特點,自私與無私
    人性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私與無私。自私的人生出的是不好的心,做不好的事情。無私的人生出的是好的心,做的是好的事情。自私的心—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等等。任何犯罪的動機都來自於人性的自私,我們常常說要控制情緒,修煉內心,其實修煉的是人性。無私的心—愛心、同情心、憐憫之心、感恩之心、責任感、善良、勤勞、勇敢 、寬容、等等。
  • 自私與無私
    人可以兼備自私與無私,自私自有其理,無私自成其道,只是置於他人眼中,才有了好壞與對錯。    人的無私是相對自私而言的。    一個人,尤其是公認的好人,一定是無私的,這種無私是贈予,是幫助,是拾遺補闕,是雪中送炭。    但是,看一個人是否真正無私,是有底線和界限的,要看這種無私是否觸及了自身的名或利。
  • 十二星座無私與自私的概念
    講道理,一個人自私其實並不可怕,畢竟這是人性的根本,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以為自己是無私的,而這種反常規的認知跟想法是最不可取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為你而慢慢變得無私起來,那他對你來說就不是自私的,自私雖然是人性的根本,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改變,或者說相對改變也是一種改變,而有些人的愛就是這樣的
  • 無私才是最大的自私,這句話怎麼理解?這篇千字文章給你講透!
    無私才是最大的自私,如此智慧的一句話,居然讓很多人感覺到可笑。這篇文章,就是希望把這句話剖析透,讓更多人看懂這句話背後的智慧,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為它重新正名!商業社會而為什麼這句話,會讓很多人覺得可笑,就是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商業社會,沒有錢什麼事都幹不了,大家都在向錢努力,都在想方設法的掙錢,而你卻跟我談無私,不顧自己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私心?這…這怎麼可能。那麼好,今天我們就從商業的角度來談無私,讓你真正認識到,只有無私,才能幫助你,最大化你自己的利益。我們詳細來談。
  •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你越無私,孩子越自私
    新聞讓人氣憤不已,更不禁讓人感嘆:「父母越無私,孩子越自私。」越是付出一切的父母,越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有以下兩個原因:1.一味地付出,讓孩子以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竭盡所能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會讓孩子覺得一切得來的都是那麼容易,而不會去珍惜。
  • 什麼叫「無私是最大的自私」?任正非:管理者不要把功勞歸於自己
    其結果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你,這就是「無私是最大的自私」。不用多說,一個老闆自認功勞最大的公司,其團隊的能力一定是平庸的,這往往不是因為員工不行,而是老闆潛意識中不相信、不希望員工能行,因為他要保證自己是最強的那個。
  • 一切生命的本質是自私還是無私?
    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人的基因也是自私的,所有動物都是自私的,動物的基因也是自私的。人追求物質財富和權力,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感覺,豐富自己的人生,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伴侶,通過孩子,把自己的基因信息傳承下來。愛自己子女,既有對自己作品的欣賞,本質上還是愛自己。
  • 自私和無私竟然是一對雙胞胎?
    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反而能夠成就自己。」這裡自私含義是指無私者最終都能如願達到自己的願望。很多人說「這個人有點自私」,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然而他們卻不明白,要成其私,必要無私。什麼是無私呢?無私即天養萬物,利而不害;得道的人處事,為而不爭。
  • 關於自私和無私的一點認識
    遇到不順心的事,產生負面情緒時,人的自私往往暴露無遺。經常是將過錯完全歸咎於對方,然後把不良情緒一股腦傾瀉、轉嫁出去。世界的事物是聯繫的,過錯怎麼可能是單方面的。但善於管控情緒也不是一味忍氣吞聲、無原則退讓,而是冷靜理智思考後,有理有利有節的適量適時適當發聲。三分說出口,七分裝進肚。自私要有度,靜心常思己過,過分自私是悲劇種子。永恆並存。人之初,並無善惡之分,均為後天社會環境塑造。
  • 人為什麼都自私,自私會給人形成什麼?無私與自私的本質是什麼?
    自私與無私!在一群飢餓的動物的地方,扔下一塊肉,這些動物全都會去爭搶這塊肉,這是本能上的自私,如果有一個動物沒有去搶這塊肉,就只能挨餓,在別的動物眼裡也就是無能的表現!環境壓迫性,當一個人出生在某地點時,這個人就已經形成了環境對自己的壓迫性,(不包含上學階段)每個人都想在周圍圈中不落後他人,而現實中金錢被普遍認為了第一存在,所以在物質,感受對自己產生了自私,自私會讓人產生不滿足的欲望!無私,應用一個捨己為人來表現,所有在自私的思想下,變成轉換性給予他人,給予社會國家世界,便是無私的概念!
  • 白巖松老師解讀道德經因其無私而成其私:我們是該自私還是無私?
    很多時候因為很多人在面對自私和無私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是你想幫我的,我沒要求你,我也不用一直回報你的好。  ·我很大方,為什麼大家不是我對待他們的方式對待我,算了,還是自私一點吧。  ·大家都不主動,也不差我一個,算了還是安安靜靜不管了吧。
  • 任正非: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永遠的上帝只能是顧客,是消費者,而絕非企業主,企業必須以最大的虔誠和謙卑面對「上帝」,持續地加大技術投入,持續改善產品,不斷提升品質和優化服務質量,總之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才能被「上帝」一次認可、擴大認可、長期認可。指望一款幾款驚豔的產品吃遍天下,永遠吃遍天下,那只能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自私還是無私?你應該真正明白《道德經》裡的這個智慧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1、人都是自私的上面簡單翻譯是:天地能長久,是因為他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有道的聖人將自己放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身度外反而能保全性命。反而是無私的人最後能成就自己。這段道理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恕我直言,在我看到的所有人中,沒有一個不是自私的。自私是一種人的本性。
  • 五大聯賽最無私的六大球星排行榜,唯梅西是無私和「自私」統一體
    如果一個球隊前場有一個為隊友無私做球的球員,球隊的進攻將變得更加有威脅。現列舉五大聯賽現役最無私的6名球星排行:6.託馬斯-穆勒穆勒是「非典型球員」的代表,各個技能項都不突出,但總能創造機會。近年在德甲的助攻數經常上雙,本賽季14輪過後,更是以9次助攻名列助攻榜首。
  • 問無私的人和自私的人哪一個效益大?無私和受窮的人幫了社會了嗎?
    很多人說,生命的本質是無私的,我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自私的,因為利他才能利己。專注內心修養的人往往缺乏實踐。有效益的自私是一種美德。反而無私出現了大錯,因為絕對的無私違背了宇宙法則。 金錢是罪惡的嗎?一個捐款給慈善機構的人不一定會比賺錢的商人能夠對社會貢獻最大。
  • 自私和無私,自私的人往往會更有幸福感,這是什麼心理
    一個自私的人是不是會更幸福?這個回答就是此文要剝離的話題。自私的對立面是無私,它們的區別就在於:1、自私的人往往不顧全大局,也不願意為別人付出,而且總想無償得到別人的東西。無私的人往往有大局觀,而且相對為別人付出要多一些,好像是有一點吃虧。所以從這一個層面來看自私的人好像就會有一點得便宜的幸福。
  • 心理學:若想愛人更愛你,唯一的方法是搞懂「無私」與「自私」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 自私和無私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捨己為人的快樂
    人生在世,為別人點燃一盞燈,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這如同也為自己點燃了一盞燈。我們總想別人對自己好,而事實上,我們只有先對別好,別人才會反過來對自己好。也就是說,與人方便才能與自己方便。自私和無私之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捨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
  • 《道德經》彰顯大道無私!
    本章道理應用到現實即「不自私」、「不爭奪」、「甘為人後」。這是一種極高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有人指責老子這種學說是講詐術,尤其是「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們引用為論據,聖人的無私、外身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保住自己的權位,獲得「私」而服務的。
  • 《道德經》所說的無私,對我們生命的三大啟示
    現實中,我們嘲笑「無私」的精神過於高大上,有點不切實際,可另一方面,我們又在抱怨身邊的人過於自私,可是輪到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私利奔波。所以老子借用天地給我們啟示,效法天地不自生,所以能長生;聖人效法天地的無私,卻成就了自己偉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