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地久(天地永恆存在)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
以其不自生(因為它不是為了自己而運行)
故能長生(所以能長久)
是以聖人(因此『合道』的聖人)
後其身而身先(因為謙讓、不為先 反而獲得人民的擁戴)
外其身而身存(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
非以其無私邪(難道不正是這種無私無我的精神)
故能成其私(反而成就了聖人自己)
從這一章我們可以看出老子讚美天地,同時也以天地之道推出人道,指出聖人處世所堅守的「後其身」、「外其身」之道。在老子的觀念中,人道即以天道為依歸,也就是天道在具體問題上的具體運用。聖人是處於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他們能切實,效法天地的無私無為來立身治世,以其無私,成就其私。這其中包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說明對立著的雙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說「天地無私」和「天地有私」本就沒有什麼區別。《陰符經》中就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大公」達到極點就是「大私」,反之亦然。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有很多滿口「天下為公」的大儒,被人們指責為自私自利的偽君子,也有很多像楊朱一樣,呼籲著「拔一毛以利天下,無不為也」的口號而尋求治國救世的哲人。
本章道理應用到現實即「不自私」、「不爭奪」、「甘為人後」。這是一種極高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有人指責老子這種學說是講詐術,尤其是「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一句,常被人們引用為論據,聖人的無私、外身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保住自己的權位,獲得「私」而服務的。其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可以這樣理解,但聯繫老子通篇思想,尤其是前幾章「無名」、「無為」的觀點,會發現這只是對老子思想的曲解。本章所言的「成其私」只是一種對結果的描述,老子認為聖人不專門求私,也不避免「成其私」。這是一種順道而為,卻無意中成就的。其實,和儒家所言「安貧樂道」、富貴不驕」倒頗多相似。
對於自私這一行為的由來,很難說得清楚。雖然社會上經常呼籲利人、無私,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自私的行為,完全不為自己著想的人是不存在的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對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舉了很多探究自私是否動物本性的例子,其中有剛出殼就開始排擠同類的黑頭鷗,也有為了保護群體而不惜主動喪命的工蜂。他認為我們要承認人類所擁有的自私的天性,但也不能任其肆意泛濫,用老子的話說就是順道。
天長地久是因為順道,聖人成私也是順道。順應人性規順應發展規律,遵循得失相依,有無相生,利己利他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以利人達到利已,以利已達到利世,這才是當前社會發展最需要的。這一點和儒家思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觀點不謀而合。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不會喜歡一個處處算計、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人。相反人們更容易喜歡一個陽光熱情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喜歡不計較個人得失、心地善良總是為了他人著想的人。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想去幫助他。所謂的吃虧就是福就是這個道理。在利益面前我們退讓三舍不一定就是壞事,那些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互相殘害以打敗對方奪取利益這是人生的成功嗎?無私合於大道。「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功成弗居是謂玄德」,這就是大道的無私、玄德。只不過,大道「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搏之不得」,而天地還是可以看到的!無私方能長久,無私方能進取。人只有奉獻於社會,才能體會生命的意義。對每一個人來說,最大的快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傳承優良傳統,傳播正能量。我們需要用無私的思想來面對人和事,否則,一味地自私狹隘,只會讓心靈長滿雜草,最後變得沉淪。無私方可進取,自私狹隘的心會使人逐漸墮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包括我們身邊的每一幅廣告、每一道大門與每一棵花草,其實也都如此這般奔波。
在全民言商、逐利、爭名的時代,人們早已無意思考個中原由。當然,在天道的整體設計裡,人本該飽受名利、情感與慾念的束縛。因為人從高層時空墮落而來,層層都曾犯下過失,過失必須轉換成不幸遭遇去還報。如何才是不幸?人完全迷失自己的前因,又蒼茫於此生的後果,且在人生的歷程反覆跌宕、悲喜、煎熬,卻難知道命運的根本。天道的意圖在於,人在苦中,即能迅速還清宿債;人在迷中,便能積極追求清醒。因此,人的不幸之中的大幸,即是天道同時在萬事萬物之中展現,只要你用心體察,它便逕入你的心底。
如果人能擺脫自身所執迷的外物,以及種種變異的觀念,天道藉以磨礪生命的手段也就失去效力,人就足以嬗變、升華,進而成為嶄新的生命,永遠擺脫既迷且苦的人際環境。倘若不悟,依舊執迷如故,人就只餘一條路可走:業力越來越多,心智越來越迷,能力越來越弱,眼界越來越窄,智慧越來越低,待到尾大不掉之時,人就將一具珍貴的人體葬送,再將返本歸真或輪迴做人的機緣喪失,只能往更黑暗、更險惡的時空墜落。
我們在人生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德行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擁有一個悠然自得超然外物無比快意的人生。
『道體永恆,道用無窮,無私無為,以行悟道,以德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