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觀眾在成都博物館外排隊觀展。成都博物館供圖
文博大展精髓
「光影浮空」: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
「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友好之路
「天下大足」:釋迦牟尼佛像等大足石刻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首次集體亮相成都
10月4日,文旅市場持續升溫,省及成都市各大博物館也迎來客流高峰。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至,文博機構推出不少重磅大展,「熬濃」這個雙節的文化味,觀眾在這個長假來到博物館,可以一覽中外文化精品。
同時,在成都三大博物館聯手推出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裡,各種寓教於樂的社教活動也頗受歡迎,成為長假另一個網紅打卡地。
重磅大展
客流量「高位運行」,開放時間延長
4日上午,成都博物館門口排起長隊。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從假期第一天開始,成都博物館每天都在排隊,每日客流量均達最高限流1.5萬人。此前,因為「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開展,觀眾觀展熱情高漲,成博特意在長假期間每天延時開放一小時。
不少觀眾是衝著「光影浮空」展覽而來,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專門為這個展覽留了一天。」從重慶來成都遊玩的易女士表示,「這次展品質量很高,都是大師級的繪畫。」
與成博一樣,四川博物院客流量同樣「高位運行」。截至10月3日,在實行限流措施的情況下,參觀人數超過1.5萬人。剛開幕不久的「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最受歡迎。唐三彩陶馬、青釉牽馬瓷俑、寶生佛銅像……來自七省區的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的友好之路,更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也是節日期間的重磅大展。這次展覽文物展品數量眾多,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集體亮相,讓身處成都的觀眾能一站打卡大足石刻。
文博創意
讓沉睡的歷史和文物「活」起來
除了各個博物館內的重磅大展,在成都大悅城開放的「成都文博」文化空間也熱鬧非凡。這個由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共同打造的創意空間,成為假期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大假期間走進展廳,觀眾被各具創意的文物形象包圍。太陽神鳥化身「城市之眼」,觀眾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考古發掘現場——金沙遺址祭祀區。杜甫草堂博物館以極具美感的方式讓杜詩「漂浮」在展廳中。成都博物館館藏文物伎樂俑、經穴漆人、石犀、陶狗等,更是化身為卡通形象「動」了起來。
觀眾在這裡可以體驗8天不重樣的社教活動:凸顯金沙考古遺址特色的模擬考古體驗,DIY太陽神鳥擺件;親手搭建草堂茅屋模型,契合草堂書畫傳統的裝裱裝訂;成博以藝術美學為主的繪石犀、繪漆器、繪畫像磚等彩繪活動。
劉女士因為住在大悅城附近,她幾乎每天都帶孩子來參加社教活動。「已經參加了茅屋搭建、太陽神鳥擺件和彩繪石犀活動。」劉女士說,「能和孩子一起動手,共同做出一件東西,感覺特別好,還能讓他了解歷史。」(記者 薛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