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洗兒詩

2021-01-14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洗兒習俗起源於隋唐時期。一般說來,洗兒有兩個具體時間:一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一是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據《新唐書》記載,唐肅宗吳皇后「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唐玄宗李隆基)臨澡之。」這就是孩子出生第三天洗浴的例證,俗稱「洗三」。楊萬裡在《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一詩中說:「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湯浴黃金佛。今年大阮當此時,真珠水洗白玉兒。」四月初八是傳統的沐佛節,人們在這一天洗兒,無疑有討吉祥的意思。由於每年都有沐佛節,所以每年這天都可以洗兒;而「洗三」一生只有一次,且是平生頭一次洗浴,故相較而言,要隆重得多。

  這份隆重,從古人相關的詩歌中可窺一斑。白居易有詩道:「洞房門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鳳雛。」「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梅堯臣有詩道:「畫盆香水洗且喜」。明代韓日纘也有「蘭湯浴罷彩繃成」的詩句。這些詩中提到的「香水」「蘭湯」「畫盆」和「彩繃」,無不反映出古人對「洗三」的重視。而「蘭湯」和「香水」,還表明古人在「洗三」時於清水中添加了藥材輔料。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兒生三日,宜用桃根湯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兩,枝亦得。咀,以水三鬥煮二十沸,去滓,浴兒,良,去不祥,令兒終身無瘡疥。」由此看來,「洗三」時水中添加藥材,不但可以去不祥,還可以祛皮膚病。

  出於人情世故的考量,詩人在他人洗兒時多對孩子不吝讚美之詞。如楊萬裡《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詩道:「吾家英傑相間起,胄出關西老夫子。公家宣和中大夫,大江之西推名儒。六十年來誰繼渠,願兒長成讀祖書,再起門戶光鄉閭。」詩歌敘述家族源流,自認為是「關西孔子」楊震的後裔,同時也對叔叔的孩子寄於重振家聲、光大門庭的希望。梅堯臣生子洗兒,歐陽修作《洗兒歌》道:「宛陵他日見高門,車馬煌煌梅氏子。」梅堯臣是宛陵人,歐陽修詩歌表達了梅堯臣孩子將來定會富貴發達的意思。祝賀他人洗兒,溢美之詞在所難免;至於自家洗兒,雖然不好以遠大自許,但美好的祝福還是有的。如清末陳曾壽在《慈護屬題洗兒圖》一詩中說:「深根固蒂枝葉榮,重階蘭玉詫寧馨。」中國古人多以芝蘭玉樹比喻後昆的優秀,詩中「重階蘭玉」一詞就體現了陳曾壽對孩子的期許。

  但是蘇軾的洗兒詩卻顯得有些另類。「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雖然被冠以《洗兒戲作》的詩名,貌似遊戲筆墨,其實是情動於衷而形於外,詩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了蘇軾的心聲。有鑑於遊戲筆墨和言為心聲的悖反,因此有必要對這首詩進行知人論世的分析。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生下了一個男孩兒,《洗兒戲作》即為此孩兒所作。蘇軾是不世出的大才子,其聰明在詩文上有充分的體現;但詩文又是蘇軾遭受政治迫害的禍階,所以他才有「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樣的憤激之詞。而正因為這種憤激之詞,黃庭堅才認為蘇軾好罵。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黃庭堅對蘇軾嬉笑怒罵的文風不以為然,又有感於蘇軾在「烏臺詩案」中因文獲罪,所以諄諄告誡外甥洪駒父,不要步蘇軾後塵,以免蹈其覆轍。

  但是蘇軾的價值取向並不是沒有同道。南宋文人朱松在《洗兒》二首其一中說:「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戍,肯令辛苦更冠儒。」「屠龍」一詞源出《莊子·列禦寇》:「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通『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因此「屠龍」就成了無所施用的高深技巧的隱喻。朱松暗示自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卻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就希望孩子將來投筆從戎。需要指出的是,集大成而紹絕學的大儒朱熹就是朱松的兒子,由此可見朱松「肯令辛苦更冠儒」云云,也包含了憤激的成分。近代文人黃假我在《洗兒》一詩中說:「握瑜懷瑾寧希汝,斬棘披荊莫讓人。我亦願兒稍愚魯,安排鐵血騁風塵。」這首詩頗有蘇軾的遺風,不希望兒子身懷絕學,倒希望兒子有點愚笨和魯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披荊斬棘。當然,這首詩除了受到蘇軾的影響外,和近代中國飽受外敵蹂躪的現實環境也有密切關係。

  假如說朱松和黃假我是順著蘇軾說的話,那麼明代韓日纘的《洗兒》詩則是逆著說。「愚騃亦有公卿貴,家世相傳但一經。」詩歌表明了愚騃痴呆雖有可能位至公卿,但是詩人家族世代相傳的還是一個「經」字。《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就是因為讀書才能夠開智明理,擁有美好的人生。韓日纘《洗兒》詩的價值取向雖然與蘇軾大相逕庭,但無疑更符合社會大眾的心理期許。

  讀書要慎思明辨,能入能出,而「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蘇軾作為大文豪,其影響至巨至遠,他的《洗兒》詩乃心有萬端、別有會意之作,我們要辯證看待,以免陷入意圖謬誤的泥淖。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24日 16版)

[ 責編:曾震宇 ]

相關焦點

  • 人皆養子望聰明,他惟願孩兒愚且魯,蘇軾別具一格的洗兒詩
    洗兒習俗起源於隋唐,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澡,不過也有農曆四月初這天洗兒的。作為小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那是非常隆重的,歷史上很多名家也都寫過有關於洗兒的詩詞,比如梅堯臣的:「畫盆香水洗且喜」,白居易的「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楊萬裡《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吾家英傑相間起,胄出關西老夫子……願兒長成讀祖書,再起門戶光鄉閭。」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蘇軾被稱為最愛生活的文人,他愛生活、愛美食、愛美酒、愛詩詞,無論去到哪裡,他都能在當地混得風聲水起,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美滋滋。但就是這樣的蘇軾,在官場卻幾度沉浮,多次被貶,這些困境因為他所作的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被後人認為是苦了他一人,卻令宋詞驚豔了千年。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蘇軾與王朝雲劇照)蘇軾有四個兒子,長子是髮妻王弗所生的蘇邁,次子蘇迨和第三子蘇過為繼妻王閏之所生,第四子蘇遁乃侍妾王朝雲所生。這首《洗兒詩》便是蘇軾為小兒子蘇遁所作。整首詩的意思淺顯易懂,無需贅言,但細品以後,卻是字字珠璣。
  • 蘇軾《洗兒詩》
    你知道蘇軾先生給兒子寫的詩嗎?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
  • 蘇軾寫首打油詩自嘲,明代兩位牛人卻當真,讓後世看了出「好戲」
    我們可以用「浪漫」來概括李白,用「沉鬱」來形容杜甫,用「豪放」來概括劉禹錫,卻經常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評價蘇軾。作為兩宋文壇現象級的人物,東坡65年的生命活得夠帶勁,他的喜怒哀樂是那麼純粹和徹底。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東坡的一首自嘲打油詩,詩名《洗兒詩》:《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雖然從詩體上來看,這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但從意境來說,卻是一首妥妥的打油詩。東坡一身才華,卻半生漂泊,所以才會寫這樣一首詩來自嘲。在詩中他稱自己被聰明誤了一生,所以只願望自己的孩子能愚笨一點,唯有這樣才能無災無難做到公卿。
  • 蘇軾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關於蘇軾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莫衷一是。以我的看法,分幾方面展開論述。1.有趣有才有愛蘇東坡2.蘇軾以文為詩3.蘇軾以詩為詞4.詩詞不分伯仲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了解詩詞先了解作者是必要之舉。
  • 一千多年前蘇東坡為何要在《洗兒詩》裡:惟願孩兒愚且魯呢?
    「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只是蘇軾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聰明誤一生」,也是實情。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方構陷入獄。一場"烏臺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在黃州期間,侍妾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為此男孩兒而作。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詩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上一首詞,祝福中透著調皮,被後世津津樂道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上一首詞,祝福中透著調皮,被後世津津樂道一提起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宋詞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一生在文學上的造詣非常高,但是在仕途上卻是跌宕起伏。但蘇軾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對人生的樂觀和豁達,蘇軾並不是我們定勢思維中的那種刻板書生的形象,縱觀他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蘇軾是一個非常幽默而且「調皮」的人。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蘇軾一生經歷過一個大案,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從而被貶黃州。他在與友人春日出遊的時候,忽逢暴雨驟至,又沒帶傘具,一行人狼狽不堪,唯獨蘇東坡在風雨中邊走邊吟,寫下了那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 公元1071年,蘇軾與王安石產生了意見分歧,蘇軾主動提出了離開京城這個想法,王安石自然是欣然應允,就打發蘇軾前往杭州做官。
  • 蘇軾發現不明飛行物,寫一首詩引發「千年懸案」,專家:難以捉摸
    赤焰騰空蘇軾發現不明飛行物,寫一首詩引發「千年懸案」,專家:難以捉摸萬萬想不到,宋代的大文豪蘇軾也曾發現過不明飛行物,還寫進了詩裡。事情是這樣的,在宋神宗熙寧4年,蘇軾深感仕途險惡,主動要求外放,被調任杭州通判。途徑鎮江時,蘇軾曾去往金山寺拜訪寶覺、圓通2位長老,其後他夜宿山寺,得以欣賞一江夜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遊金山寺》。
  • 蘇軾這首詩化用韓愈的名句,別出心裁卻是寫出了新意,很值得一讀
    韓愈的詩清新優雅,往往就是幾句,但是寫得很是深刻,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韓愈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那麼蘇軾的詩,同樣的寫得很簡練,可是他的詩作裡,則是又多了一層哲理,例如他和李白都寫過廬山,讀李白的廬山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氣勢,然後便要想去看看;但是讀蘇軾的詩,他筆下的廬山則又是完全不一樣,使得人們讀了之後會陷入沉思。
  • 來自蘇軾的趣詩,讀懂再不會說成昨日黃花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蘇軾的七言律詩《九日次韻王鞏》,只要讀懂了這首詩就再也不會說成是」昨日黃花「了。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首詩:《九日次韻王鞏》北宋.蘇軾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寫這首詩是在一個重陽節,當時41歲的他和好友王鞏一起賞菊喝酒。
  • 蘇軾寫此詩的原因,居然是被友妻趕出門,沒想到卻火了一個成語
    說起大文豪蘇軾來,不管是在現代可以擁有一大批粉絲,就算是在當時的北宋,蘇軾都是很受人們歡迎的。因為蘇軾在當時是一個全才人物,不用說他的詩詞才能,他就連琴棋書畫都是樣樣精通,這樣的全才人物就算是放在現代都是很受歡迎的。
  • 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至今值得一讀!
    假如要評選宋最傑出的文學家,也許並不是歐陽修,而是一個叫蘇軾的晚輩。假如要評比在歷史上最討人喜歡的文人,也許並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獲得了後人的認可,但應說到雅俗共賞很有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以苦為樂,風趣幽默的蘇軾了。
  • 蘇軾最神奇的千古奇詩,普通人只能讀出三句,能讀出四句才是高手
    蘇軾本就喜愛舞弄筆墨,而被貶之後的閒散生活更給了他充裕的時間去施展才華,於是他所到之處,皆瀰漫著醉人的詩意。也許是尋常的寫法枯燥了,蘇軾有時候偏偏喜歡一些新奇的玩法,尤其是打油、回文、疊字等類型的奇詩最合他的口味。或許「詩神」的稱號意猶如此,那就是出神入化,能將文字輕鬆玩轉於筆尖。
  •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與智慧,永遠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一個狀態,很多人覺得當一個人擁有聰明的時候,能靠自己的聰明來給自己謀得福利。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觀念,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總喜歡以機巧之心,來佔取別人的小便宜,總喜歡斤斤計較。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自若,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 蘇軾「解救」好友被趕,憤然寫下一首詩,裡面一詞現多形容兇老婆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雖說這位大文豪如此厲害,但卻因風流之事被女人趕出過家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