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2021-01-17 詩詞世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為人家長的夙願。

可蘇軾卻說:我只但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愚笨魯鈍。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驚訝不解:

蘇軾是犯傻了嗎?哪裡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反倒是希望他愚笨的呢?

別急,且往下看!

在中國古代,有著「洗兒」的風俗,也就是在嬰兒降生三日或者滿月的時候,邀集親友,替嬰兒洗身,以為吉慶。

而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客人都會道出自己對嬰兒最美好的祝願與期望,禱祝這個孩子將來聰明伶俐、前途光明、幸福安康。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說,每個人生下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頭腦聰明。可是聰明又有什麼好處呢?我就是因為太聰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誤了一生啊。

我只但願我的孩兒將來愚笨魯鈍,可以沒有災難,沒有禍患,平平安安地官至公卿。

別看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28字,詩裡蘊含的思想卻是幾經波折、費人思量。

一個「望」字,寫出了塵世間父母對孩子的普遍期待;一個「誤」字,卻又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人人都望子聰明,我卻偏偏望子愚魯,這是第一層轉折。

人們望子聰明,是因為覺得一個聰明的人,就合該一生順順利利,可我卻因著聰明,而被耽誤了一生。這是第二層轉折。

那些愚魯(這裡的「愚魯」是愚蠢魯莽的意思)的人本該無所作為的,可現實卻是,他們卻能在朝堂裡扶搖直上、呼風喚雨。這是第三層轉折。

便在這層層轉折裡,我們得以勾勒出蘇軾半生的際遇和對孩子的殷殷期盼。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裡寫道:

「東西方的政治規則完全一樣,爬到頂端的一定是庸才。」

這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因著在集權專制下,為官者並不需要有多麼大的聰明才智,只要懂得政治場上的種種公關關係,學會投機鑽營、溜須拍馬,似乎就能在官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而如蘇軾一般,有真才實學、憂心天下的人,卻往往因著太過狷直,不願接受官場上的種種潛規則,同流合汙,而屢遭貶謫。

前半生的宦海沉浮、世態炎涼,終於讓蘇軾無奈地發出了「我被聰明誤一生」的嘆息,做出了」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許願。

可是蘇軾說的「愚且魯」,卻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愚蠢魯莽,而是「大智若愚」的「愚」,是「魯鈍」的「魯」。

莊子說:「大知閒閒,小知間間。」

一個人的智慧有大小之分,那些只有一點小聰明的人,往往樂於細察、斤斤計較,而那些擁有大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廣博豁達。

蘇軾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也曾說:「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很明顯是對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一思想的踵步。

相比聰明,大智若愚是更高的一種境界。

他們深諳鄭板橋「難得糊塗」的道理,懂得不露鋒芒,做到虛懷若谷。

春秋時代的衛國,有個大夫寧武子,他經歷衛國兩代的變動,從衛文公到衛成公,無災無難地安然做了兩朝元老。

為此,孔子道出了個中原委——「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無道的時候,他就裝得糊塗。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糊塗別人可就做不到了。

當明白了這一層道理,我們再回頭去看「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兩句詩,就能明白蘇軾這樣一個為人父者的殷殷苦心了。

他既不希望兒子將來如自己一般,在仕途上屢遭不順;也不願兒子如當今世上的公卿一般,尸位素餐,渾渾噩噩。

他要兒子有大智慧,時而聰明,時而糊塗,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將人生過得聰明又糊塗。

因著蘇軾這一篇《洗兒詩》用意太奇,後世有不少文人爭相唱和,有意與他唱起了反調。

比如明朝瞿存齋:「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筆端花與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

明朝楊廉也和了一首《洗兒詩》:「東坡但願生兒蠢,只為聰明自佔多。愧我生平愚且魯,生兒哪怕過東坡。」

明末錢謙益的《反東坡洗兒詩》:「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為痴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

相比於蘇軾詩作裡的灑脫明達,這些詩作就顯得功利之心太過,思想上也蒼白了些。

佛家有言:「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

一個人活得太明白,煩惱就多了;過得太清醒,痛苦就多了。

像作家錢紅莉說的:

把什麼都窮盡了,反而不通透起來。最好的人生,是聰明又糊塗。

與君共勉!

今日話題

如果讓你對自己已有或將有的晚輩子女

送上一句寄語或詩詞,

你會說些什麼呢?

在留言區告訴大家吧!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首發,作者葉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蘇軾為兒子寫了一首詩,卻諷刺了滿朝文武,沒文化還真聽不出來
    中國傳統文化存在「洗兒」的民俗,也就是在小寶寶降臨三天亦或是四十天時,邀集親戚朋友,替小寶寶洗身,覺得吉祥如意。蘇軾在貶謫到黃州的第3年,他的小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名字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隆重舉行「洗兒禮」的過程中,留下了這首《洗兒詩》。
  • 罵人不帶髒字的十句古詩詞,很高級,要是沒點文化都聽不出被罵了
    還有更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文人罵起人來讓我們這些尋常百姓根本聽不懂,如果沒有人講解說明的話,我們可能都不能意識到他們的古詩詞竟然也表達出了這麼一層意思,果然文人的想法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想不到的,不僅能夠借詩詞抒發自己的豪雲壯志,讚美大好河山,也能隱喻的罵人。今天,小便就帶大家好好的探索一下下面這十句古詩詞,看看文人是怎麼將自己的脾氣帶入了高級的詩詞中,真的是沒點文化都聽不出來被罵了。
  • 蘇軾因詩獲罪,劫後重生寫下一首詩,痛罵小人卻不帶一個髒字
    蘇軾許多的經典名作都是在被貶之時寫下的,如《水調歌頭》便是他被下放到人煙稀少的密州時所創,而《念奴嬌赤壁懷古,他們紛紛群起而攻之,甚至朝中的李宜之和御史中丞李定二人歷數完蘇軾的罪名後,還提議將蘇軾問斬。
  • 蘇軾《洗兒詩》
    你知道蘇軾先生給兒子寫的詩嗎?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蘇軾與王朝雲劇照)蘇軾有四個兒子,長子是髮妻王弗所生的蘇邁,次子蘇迨和第三子蘇過為繼妻王閏之所生,第四子蘇遁乃侍妾王朝雲所生。這首《洗兒詩》便是蘇軾為小兒子蘇遁所作。整首詩的意思淺顯易懂,無需贅言,但細品以後,卻是字字珠璣。
  • 蘇軾有個不到1歲就夭折的兒子,他為兒寫的這首詩,讀後讓人想哭
    蘇軾最走心的一首詩應是《洗兒詩》。讀這首詩,會讓人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尤其已為人父者,感觸更深。 蘇軾一生並不順,仕途坎坷。因與當朝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同,難容於朝,只好自請外放做官;烏臺詩案被構陷入獄後,更是頻頻被貶,貶地十多處。他無奈悲嘆:「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
  • 為了罵兒子而寫下一首詩詞,從古至今也只有他了
    在辛棄疾的六百多首詞中,他曾經寫過一首《最高樓》,用來呵斥自己的兒子。那麼,他究竟是為何要做下這樣一首詞?這就與宋朝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在當時那個年代,宋朝的統治者,為了可以籠絡天下的讀書人,運用非常優厚的待遇,以求換取士大夫對於君王統治者的忠誠。這也就導致了,宋朝的士大夫們,特別喜歡購置田地,購買府邸。這在當時,可謂是盛極一時的景象。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憤然寫下一首詩,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文人飲酒,是傳統好戲,而在北宋時還流行叫幾個歌妓唱歌。這在當時,並不算是丟臉的事情,反而還增添了種種情趣。蘇軾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的詞作就是為了歌妓所填。陳季常怕老婆到了什麼程度?據說有一次,他和蘇軾約好參加宴會,可柳氏卻死活不放人。直到陳季常詛咒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這才得以脫身,與蘇軾尋歡作樂。只要出了門,陳季常就如同魚兒放歸一樣,逍遙快活,無拘無束。
  • 蘇軾最有趣味的一首詩,順著讀是日出,倒著讀是日落,妙不可言!
    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散射出它獨有的魅力。這期間朝代更迭,才子輩出,不論是到了明清還是現代,詩詞文化已經融入到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之中,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文學盛宴。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而這首被譚詠麟唱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45歲時被貶黃州時寫下。 南下時,心情比較鬱悶,加上路上也沒多少人接待,寫的詩詞並不多,平均好幾天才發一個朋友圈。北歸時就完全不一樣了,心情愉悅,加之沿路粉絲爭相款待,有時一天喝好幾場酒,那靈感可是噴湧而出,朋友圈發個不停。由此可見,蘇東坡也是真性情中人,完全不裝,高興就是高興,鬱悶就是鬱悶。
  • 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至今值得一讀!
    十九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花燭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看完令人臉發紅蘇軾年少出名,20歲便考中舉人,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造就,而且還擅長書法藝術和美術繪畫,稱得上文學藝術史上的全才。有些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一生風雨,獨來獨往,遇事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委曲求全活成為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 自古文人多傲骨,蘇軾也曾寫下一首狂傲的詩,開篇大氣磅礴
    文學史中的蘇軾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標誌著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開闊的胸懷,文人一向都有傲骨,尤其是才華橫溢的文人,蘇軾也不例外,蘇軾也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只用七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話英雄霸氣。這首詞就是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 罵人不帶髒字的十句古詩詞,很高級,要是沒點水平都聽不出被罵!
    簡單講就是溫水煮青蛙,柔中帶刀,讓被罵者都聽不出來自己被罵了!下面小解就為大家介紹十首這樣的古詩詞,看看你能否窺出其中奧秘?(以下部分為節選)一、《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宋·蘇軾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二、《絕句》唐·杜甫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享讀|「全才」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蘇軾也不例外。今日,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生活,去看看他的成長之路。父親嚴格而良好的文化教育嚴格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蘇軾的首要原因。這要歸功於他的父親蘇洵。蘇洵雖然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大官,但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
  • 蘇軾「解救」好友被趕,憤然寫下一首詩,裡面一詞現多形容兇老婆
    說是這蘇軾的上司有一兒子名叫陳季常,與蘇軾非常交好,然後會經常找蘇軾一起玩耍,不過這兩個大男人在一起能幹什麼?當然是風花雪月然後喝酒了。但這陳季常的妻子柳氏就是個醋罈子,還是個母老虎,不僅愛吃醋,還非常兇悍。所以這陳季常的風流之事做得並不愉快,甚至可以說是提心弔膽。每次和蘇軾出去風流都是偷偷摸摸,甚至有一次,他和蘇軾約好去參加個宴會,奈何柳氏死活不放人。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自若,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 蘇軾的一首詞,人生失意的時候讀三遍,讓人回味無窮
    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蘇東坡是一座直達天際的文化高峰。和他偉大的文化成就相比,蘇東坡的一生卻是非常坎坷的,仕途不順,從26歲入仕到66歲去世,他一直在宦海中沉浮,大半輩子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做小官,遠離「廟堂」而居「江湖」。
  • 蘇軾晚年因夢見自己幼時情景,寫下一首詩作,通篇趣味十足
    他將蘇軾與蘇轍兩兄弟教導得非常出色,二人皆成為了,文壇史上有名氣的大家人物。在蘇軾與蘇轍的詩詞作品中,就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關於父親的詞作。他們在詩作中,經常提到父親對他們的嚴格教育。今天我們要提到的是,蘇軾的一首非常有趣的詩。名字叫做《夜夢》。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已經被朝廷貶往儋州任職。當時的他已經到了63歲的高齡,這段時光也是他人生之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 古代四位名人最經典的「罵人」絕句,不帶半個髒字,罵得酣暢淋漓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四首古人關於「罵人」的七言絕句,不帶半個髒字,卻罵得酣暢淋漓、入木三分!這四人都是初唐時期文壇俊傑,時人稱之為「初唐四傑」。爾曹:你們這些人。不廢:不影響。點評:蘇軾這首詩如白話般通俗曉暢,但語氣充滿調侃戲謔之意,看似一首寫給自己孩子的詩,實則是諷刺王公權貴的一篇佳作。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而蘇軾卻一反常態,只願自己的孩兒愚笨魯鈍,為什麼會有這樣違背人之常情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