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蘇東坡為何要在《洗兒詩》裡:惟願孩兒愚且魯呢?

2021-01-14 江陽沽酒客

在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多數人的美好心願,即便不能成龍成鳳,那麼至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左右逢源。可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大文豪,卻沒對子女這樣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兒》詩中這樣寫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學的倡導者,大宋文豪蘇東坡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驕傲,也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老人家的才華不是三兩句能說完的。論聰明才智,恐怕在中國歷代,進入前十不會有問題。

但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人,卻對聰明反感至極,以至於給兒子寫了這首詩歌,比之陸遊寫的《示兒》完全是兩個概念,當然陸遊站的角度不一樣,他是在人生的最後,交代後事。而蘇東坡則是自己孩子的開始,給予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期望。

這個常人不太理解,不是不理解他寫的意思,其實這首詩歌非常通俗易懂,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只是蘇軾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聰明誤一生」,也是實情。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方構陷入獄。一場"烏臺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

在黃州期間,侍妾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為此男孩兒而作。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詩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不過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內核。蘇軾此願,實在是有感而發,絕非無病呻吟。

不理解的是這樣想兒子變得又蠢又笨,還要當「公卿」,這樣的公務人員不是更加誤國嗎?

所以到了明代,文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記載身居杭州一位先輩瞿存齋寫過的一首詩。

「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筆端花與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

反《洗兒詩》意,一目了然。郎瑛以為,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過東坡」。顯然是嫌蘇軾詩過於直白。

明代楊廉也有意與蘇軾唱反調,如果跟蘇東坡同一個時代,我估計不比今天的噴子罵的輕,大家不是不了解東坡的遭遇,只是對他那種,期待不作為還加官進爵的思想有點鄙夷。

「東坡但願生兒蠢,只為聰明自佔多。愧我生平愚且魯,生兒哪怕過東坡。」清人褚人獲評論楊詩,說雖屬戲作,總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賢與愚,何必掛懷抱"為曠達也。其實是很合適的。

明末清初文學家錢謙益寫《反東坡洗兒詩》,跟蘇軾一樣直抒胸臆。"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為痴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

你看笨也好,聰明也好,當個公務員的理想還是很多人希冀的。所謂飛黃騰達,在古代,不就是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因為當時商人的地位並不高,今天也未必就到了合適的位置。家有狀元郎,才得以報家鄉,才是光宗耀祖的人生大事。

關於蘇東坡的這個看似遊戲的詩歌,其實還是暗含了很多道理的。那麼為什麼名字叫《洗兒詩》呢?郭德綱相聲裡還說過「洗三」這個舊民俗,其實就是舊有「洗兒」風俗。

一般在嬰兒出生三天或滿月,親朋集會慶賀,給嬰兒洗身。蘇軾當年得子,「洗兒」之外,賦《洗兒詩》一首雖不及其「不識廬山真面目」、「欲把西湖比西子」那樣騰播眾口,卻因涉及到子女培養終極目標,頗能引發感慨。後人或共鳴,或異議,唱和綿綿不絕。

不過《洗兒詩》的後續卻是世事難料,佳願難如。寫罷《洗兒詩》不過十個月,蘇軾又給小兒作了一首悼詩,題曰《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遯,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紀昀品評蘇詩,不時可見苛語,曾詰難《洗兒詩》「此種豈可入集?」而讀到「歸來懷抱空,老淚如洩水」二句,還是不由得感嘆「住得沉痛。」

蘇軾《洗兒詩》願雖落空,但可憐天下父母心,早將標本存焉。另外我們總是根據自身的情況去對子女灌注一些期許,不管是成龍成鳳,還是因為自己的好惡而不希望子女去做什麼。

但是我想除了導人向善這一點是所有父母都應該做的,對子女太多期許,也不一定就真的能做到。當然這個很難說得清楚,蘇東坡那麼厲害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執迷,何況你我呢?

相關焦點

  • 蘇軾為何說「我被聰明誤一生」?又為何說「但願孩兒愚與魯」?
    曹雪芹和金庸所悟到的人生道理,或許正是受到蘇東坡的一首詩所啟發,詩名叫《洗兒詩》,其詩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這首《洗兒詩》是送給王朝云為他生的兒子的,當時他正被貶黃州。四十多歲的蘇東坡在經歷「烏臺詩案」後,對於自己的一生難免有所懷疑,為何看似聰明至極的自己,竟會差點被置之死地?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的表現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軾卻惟願孩兒愚且魯,這才是高境界表現蘇軾作為凸顯宋代文學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在文、詩、詞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傳世的優秀作品。接下來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蘇軾在小妾朝雲生下孩子之後,給孩子寫的一首《洗兒詩》。洗兒,也叫「洗三朝」,是我國古代的習俗,指嬰兒出生的第三天要給他洗澡。全文只有「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蠢,無災無難到公卿。」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非但不要求兒子能夠上進、聰明,還希望兒子能夠愚笨、安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 人皆養子望聰明,他惟願孩兒愚且魯,蘇軾別具一格的洗兒詩
    為什麼說古代的風俗比較多呢,那是因為自出生開始這些習俗就已經開始盯上了你。比如小孩子出生後的洗兒習俗。洗兒習俗起源於隋唐,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為其洗澡,不過也有農曆四月初這天洗兒的。作為小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那是非常隆重的,歷史上很多名家也都寫過有關於洗兒的詩詞,比如梅堯臣的:「畫盆香水洗且喜」,白居易的「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
  • 蘇軾: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卻不知造化弄人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洗兒戲作》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這一貶就是五年,在這期間,王朝雲產下一子,取名「遁」,小名乾兒,蘇軾大喜,作了《洗兒戲作》這首詩。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如此心境之下,蘇軾為孩子寫下《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是蘇東坡經歷了很多政治風雨後的肺腑之談。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蘇東坡「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是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才是內核。
  •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真想自己的孩子愚笨嗎?
    他一生中有四個兒子,後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最小的兒子蘇遁了,主要來源於蘇軾的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我卻被聰明耽誤了一生。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遲鈍,無災無難做到公卿就好了。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父母的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詩詞新解: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
    蘇軾有一首《洗兒詩》,是這樣寫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就是給出生3天或者滿月的嬰兒洗澡,是古代的一種習俗。蘇軾的這個兒子叫蘇遁,是由侍妾王朝雲所生。他在詩中寫道,別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但是想到自己的境況,卻被聰明誤了一生。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 蘇軾自嘲被聰明所誤,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結果呢?
    在杭州的第三年,他認識了時年十二歲的歌妓王朝雲,儘管她年幼,蘇東坡見他聰慧機敏,便替她贖身,收為侍女。元豐二年己未(1079),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王朝雲毅然跟隨他到黃州。在黃州貧苦的日子裡,她照料蘇軾的飲食起居。她是一位有藝術素養的女子,能夠彈唱,又能夠明白蘇軾的心意。她比起蘇軾的妻子王閏之更能夠進入他的精神世界。
  • 我看蘇東坡的《洗兒》詩
    蘇東坡,才華蓋世的大文豪,他留給後世有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以及散文無數。按照如今的網絡流行語,蘇東坡就是擁有無可爭辯的話語霸權和粉絲擁躉感召力的「超級網絡大咖」。他的詩,「有為而作」,豪放恣肆,揮灑自如。他的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 蘇東坡寫了一首坑兒子的詩歌,讓人爭論到現在
    可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大文豪,卻沒對子女這樣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兒》詩中這樣寫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學的倡導者,大宋文豪蘇東坡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驕傲,也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蘇軾畫像)縱觀蘇軾所有作品,把這種極簡風格運用到極致的當屬《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
  • 蘇軾《洗兒詩》
    你知道蘇軾先生給兒子寫的詩嗎?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
  • 蘇軾有個不到1歲就夭折的兒子,他為兒寫的這首詩,讀後讓人想哭
    蘇軾最走心的一首詩應是《洗兒詩》。讀這首詩,會讓人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尤其已為人父者,感觸更深。 蘇軾一生並不順,仕途坎坷。因與當朝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同,難容於朝,只好自請外放做官;烏臺詩案被構陷入獄後,更是頻頻被貶,貶地十多處。他無奈悲嘆:「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
  • 蘇軾為兒子寫了一首詩,卻諷刺了滿朝文武,沒文化還真聽不出來
    中國傳統文化存在「洗兒」的民俗,也就是在小寶寶降臨三天亦或是四十天時,邀集親戚朋友,替小寶寶洗身,覺得吉祥如意。蘇軾在貶謫到黃州的第3年,他的小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名字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隆重舉行「洗兒禮」的過程中,留下了這首《洗兒詩》。
  • 蘇軾的洗兒詩
    楊萬裡在《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一詩中說:「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湯浴黃金佛。今年大阮當此時,真珠水洗白玉兒。」四月初八是傳統的沐佛節,人們在這一天洗兒,無疑有討吉祥的意思。由於每年都有沐佛節,所以每年這天都可以洗兒;而「洗三」一生只有一次,且是平生頭一次洗浴,故相較而言,要隆重得多。  這份隆重,從古人相關的詩歌中可窺一斑。白居易有詩道:「洞房門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鳳雛。」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世人將蘇軾封神,稱他為「蘇神」,而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卻全在了這首給孩子們的詩中,就是這首《洗兒詩》。《洗兒詩》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七絕在東坡所有的作品裡不算出名,但卻朗朗上口,很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