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蘇東坡的《洗兒》詩

2021-01-14 寶林隨心說

蘇東坡,才華蓋世的大文豪,他留給後世有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以及散文無數。按照如今的網絡流行語,蘇東坡就是擁有無可爭辯的話語霸權和粉絲擁躉感召力的「超級網絡大咖」。他的詩,「有為而作」,豪放恣肆,揮灑自如。他的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無拘無束,暢所欲言。他的詩詞,就是他的嬉笑怒罵、真情流露。蘇東坡,無時無刻不在作詩,無事無物不可入詩,哪怕給他剛出生兒子進行「洗禮」的時候。

《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卻聰明誤一生。惟願兒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看似玩笑、調侃,其實不然。蘇東坡,他自認是聰明人,而且說是聰明絕頂也不過分。但是,他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卻發出如此怪異的感慨,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樣望子成龍,聰明絕頂,而是希望兒子今後不要像自己一樣聰明和倒黴。豈有此理,不合常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正是因為自己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得罪那些公卿大人,所以落得顛沛流離,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苦惱不堪,牢騷滿腹。所以希望兒子不要再學老子,要學那些呆頭呆腦、愚不可及的公卿大臣們,照樣可以官運亨通,逍遙自在。

聰明有錯嗎?沒有錯的話,那是誰的錯呢,是那些愚且魯的公卿,抑或任用那些公卿的人?啊呀呀,那可不得了,得罪一大批人啊。

蘇東坡聰明嗎?聰明怎麼會落得如此地步?皇帝公卿不聰明嗎?那為什麼又能高高在上,步步高升,穩坐釣魚船?蘇東坡這路數,完全可以歸於後來鄭板橋「難得糊塗」那個套路,不滿現實,嘆懷才不遇。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事實上並不是聰明人越多越好,都是聰明絕頂的人聚集在皇帝老兒身邊,把皇帝老兒心思揣摩得分毫不差,那皇帝老兒怎麼受得了,自然不爽啊。不僅皇帝老兒會作如此想,那些公卿大臣們同樣的心理。因此,像蘇東坡這樣聰明的人,還是看不見為好,走得越遠越好。

萬幸的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定下一個「不殺士大夫」的好規矩,所以無論蘇東坡如何「話癆」、好發議論、幹涉朝政,畢竟沒有人可以「趕盡殺絕」、「必欲置其於死地而後快」。雖然,發配海南、天涯海角,幾近於滅九族的處罰,但是只要蘇東坡人還在,他的「聲音」就不會消失,他的詩詞文賦,照樣可以連篇累牘出現,傳誦後世。

毫無疑問,作為大文豪的蘇東坡無疑是聰明絕頂的。但是,作為官場的蘇東坡不可能做到兩全其美,獨善其身。事實證明,真率清明的文豪蘇東坡,絕不是一個好公卿,因為他不懂得「不當家不知當家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

新派政治家王安石實施變法新政的時候,血氣方剛的蘇東坡一味地「抒發自己的政見」,絲毫不知道觸及既得利益攸關者利益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及至老派政治家、老到的司馬光管事,欲對王安石的新政推倒重來的時候,蘇東坡才看到王荊公變革的好處,於是又仗義執言,以圖興利除弊,一分為二。這樣,兩頭得罪人。好在宋代「不殺士大夫」的風氣,不因為政見分歧而相互視為仇讎,王安石、蘇東坡、司馬光,他們都保持了士大夫的胸懷氣度,沒有喪失理智,沒有「落井下石」、「必欲除之而後快」,體現了大宋文人士大夫的「高風亮節」。

孔子說:「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蘇東坡,其知可及乎,其愚可及乎,蘇東坡聰明嗎?蘇東坡愚鈍嗎?經過對他「一生九遷」的政治考驗,朝廷對他的「忠心」還是予以充分肯定的,死後給了他「文忠」的崇高評價和榮譽。不過,蘇東坡他沒有等到這一步,他已經完全自己覺悟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相關焦點

  • 一千多年前蘇東坡為何要在《洗兒詩》裡:惟願孩兒愚且魯呢?
    可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大文豪,卻沒對子女這樣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兒》詩中這樣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學的倡導者,大宋文豪蘇東坡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驕傲,也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老人家的才華不是三兩句能說完的。論聰明才智,恐怕在中國歷代,進入前十不會有問題。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可蘇軾卻說:我只但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愚笨魯鈍。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驚訝不解:  蘇軾是犯傻了嗎?哪裡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反倒是希望他愚笨的呢?  別急,且往下看!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 蘇軾《洗兒詩》
    你知道蘇軾先生給兒子寫的詩嗎?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
  • 蘇東坡寫了一首坑兒子的詩歌,讓人爭論到現在
    可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大文豪,卻沒對子女這樣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兒》詩中這樣寫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學的倡導者,大宋文豪蘇東坡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驕傲,也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與智慧,永遠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一個狀態,很多人覺得當一個人擁有聰明的時候,能靠自己的聰明來給自己謀得福利。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觀念,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總喜歡以機巧之心,來佔取別人的小便宜,總喜歡斤斤計較。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蘇軾畫像)縱觀蘇軾所有作品,把這種極簡風格運用到極致的當屬《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 蘇軾為何說「我被聰明誤一生」?又為何說「但願孩兒愚與魯」?
    曹雪芹和金庸所悟到的人生道理,或許正是受到蘇東坡的一首詩所啟發,詩名叫《洗兒詩》,其詩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這首《洗兒詩》是送給王朝云為他生的兒子的,當時他正被貶黃州。四十多歲的蘇東坡在經歷「烏臺詩案」後,對於自己的一生難免有所懷疑,為何看似聰明至極的自己,竟會差點被置之死地?
  • 好書在百度 蘇東坡:奔走潦倒的一生,波瀾曲折盡在詩裡見
    蘇東坡當時被歐陽修看中,得了進士及第。蘇轍考了十三名,也是很不錯的成績,然後兄弟倆就在這等著。歐陽修非常讚賞蘇東坡,他常看蘇東坡的文章時,跟周圍人講我喜急而汗下,這個年輕人寫的文章,我一讀渾身冒汗,寫得太好了。歐陽修說我要退讓此人,給他讓路,跟他的子孫講,三十年後,無人再談及老夫,就是三十年以後,沒人再會提歐陽修,肯定都是說蘇東坡。
  • 蘇東坡:話說職場,落魄失意迷茫的時候,想一想我!
    但王安石跟神宗工作做得特別好,所以司馬光、蘇東坡這些人只要一反對,就被皇帝罵,被皇帝貶。蘇東坡無奈,只好說,你把我派到杭州去吧。所以蘇東坡就去了杭州當太守。杭州可以說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而且他最喜歡的城市就是杭州。他寫的最有名的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杭州這段時間,算是蘇東坡最快樂的時光。當然,蘇東坡也寫了很多詩。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可蘇軾卻說:我只但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愚笨魯鈍。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驚訝不解:蘇軾是犯傻了嗎?哪裡會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反倒是希望他愚笨的呢?別急,且往下看!在中國古代,有著「洗兒」的風俗,也就是在嬰兒降生三日或者滿月的時候,邀集親友,替嬰兒洗身,以為吉慶。
  • 蘇軾有個不到1歲就夭折的兒子,他為兒寫的這首詩,讀後讓人想哭
    蘇軾最走心的一首詩應是《洗兒詩》。讀這首詩,會讓人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尤其已為人父者,感觸更深。 蘇軾一生並不順,仕途坎坷。因與當朝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同,難容於朝,只好自請外放做官;烏臺詩案被構陷入獄後,更是頻頻被貶,貶地十多處。他無奈悲嘆:「筋力疲於往來,日月逝於道路。」
  • 蘇東坡一生聰慧,卻在這事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看佛印如何智懟東坡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個飽讀詩書、聰明豁達的人。他不僅富有才華,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善於思考,極靈心慧眼,他的詩中,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看山總不同。蘇東坡l 兩人論佛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高僧,他就是佛印,法名了元,字覺老,他也是個天才,三歲背誦《論語》,五歲背誦詩三千首,也是非常明慧的。他與蘇東坡是至交,兩人經常一起聊天,談人生,論事物。
  • 「人皆養子望聰明」,蘇東坡為何反主流,希望兒子「愚且魯」?
    如此心境之下,蘇軾為孩子寫下《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是蘇東坡經歷了很多政治風雨後的肺腑之談。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蘇東坡「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是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大智若愚才是內核。
  • 看過這三件事,那個蘇東坡,還是你「認識」的蘇東坡嗎
    妹妹長成這樣,本來就夠糟心了,可是,身為哥哥的蘇東坡不但不去寬慰,反而竟寫詩挖苦起了蘇小妹。針對蘇小妹凸額頭和凹眼窩的長相,蘇東坡曾給蘇小妹寫了這麼一首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顯然,前兩句寫的是「凸額」,後兩句寫的是「凹眼」。你說這個蘇東坡,氣人不氣人?
  • 唐代「洗兒錢」在沈曝光
    瀋陽金融博物館曝光了兩枚罕見的唐代洗兒錢。所謂洗兒錢就是嬰兒出生後三天給嬰兒洗身時贈送的,在唐朝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洗兒錢還與楊貴妃給安祿山辦「洗兒」禮的事有關。  「洗兒錢」多以銅質鑄後鎏金沾銀的為主,錢面文字多為當時流通鑄幣的錢面文字,也有一些瑞祥圖,和錢文為「長命百歲」、「多字多孫」等吉語類的錢幣。  瀋陽金融博物館研究室副主任劉磊介紹,提起「洗兒錢」就不能不提唐代「三日洗兒」的風俗。「三日洗兒」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父母親族要鄭重其事地為其舉行生命中的首次儀禮活動,因為該儀式必須包括給嬰兒洗浴的內容,故稱為「洗三」。
  • 蘇軾經歷了什麼,才寫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大江東去浪淘盡但同時,蘇軾的詩也有不少經典作品。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又比如他的這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句出自他的一首名為《洗兒詩》的作品,全文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的洗兒詩
    楊萬裡在《賀必遠叔四月八日洗兒》一詩中說:「年年四月初八日,水沉湯浴黃金佛。今年大阮當此時,真珠水洗白玉兒。」四月初八是傳統的沐佛節,人們在這一天洗兒,無疑有討吉祥的意思。由於每年都有沐佛節,所以每年這天都可以洗兒;而「洗三」一生只有一次,且是平生頭一次洗浴,故相較而言,要隆重得多。  這份隆重,從古人相關的詩歌中可窺一斑。白居易有詩道:「洞房門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鳳雛。」
  • 白魚紫筍 蘇東坡一生的嗜好
    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東坡在密州任知州,將所吟的這首詩寄贈給時任家鄉眉州的知州黎錞,這首詩是這樣吟誦的:膠西高處望西川,應在孤雲落照邊。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餘天。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且待淵明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蘇東坡的《汲江煎茶》:「活水還須活火煎,自臨釣石取深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八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 蘇東坡自言前世是位僧人,誰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本修行人,  三世積精煉。  中間一念失,  受此百年譴。「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南華寺》中的句子,這首詩裡藏著故事,今天且為朋友們慢慢道來。  「 我本修行人」,是言蘇東坡的前世是一位僧人,法名五戒,這名五戒和尚雖有一目失明,然自幼聰明,下筆成文,也有非常好的修行功夫,如詩中所謂「三世積精煉」。 有一年冬天,寺外發現有一個被遺棄的小女孩,和尚將她養育,取名叫「紅蓮「,轉眼不覺16年。這一天,五戒禪師看到亭亭玉立的紅蓮,一念之差,與紅蓮有了私情,犯下色戒。這是詩中所謂「中間一念失」。
  • 因朋友妻子太兇,蘇東坡隨口說出一句打趣詩,後來演化出一個成語
    蘇東坡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才子,而他本人樂觀開朗的性格也讓其至交好友遍布天下,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些趣事閒談更是惹人發笑。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蘇東坡和他朋友身上的,而在這個故事中,蘇東坡隨手所作的一句詩中,更是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