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金融博物館曝光了兩枚罕見的唐代洗兒錢。所謂洗兒錢就是嬰兒出生後三天給嬰兒洗身時贈送的,在唐朝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洗兒錢還與楊貴妃給安祿山辦「洗兒」禮的事有關。
這兩枚洗兒錢均為「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質地精美,文字端莊,為書法家歐陽詢所書。該錢一改以往錢文「株兩」的書寫形式,給中國唐以後鑄錢開闢了「通寶」制新紀元。
「開元通寶」錢幣的背上還多有月痕,像人的指甲痕,於是流有各種傳說,傳說最多的要數在送進錢幣蠟樣時被楊貴妃所掐的指甲痕,鑄錢者不敢亂動,鑄出的錢就留下了痕跡。
「洗兒錢」多以銅質鑄後鎏金沾銀的為主,錢面文字多為當時流通鑄幣的錢面文字,也有一些瑞祥圖,和錢文為「長命百歲」、「多字多孫」等吉語類的錢幣。
瀋陽金融博物館研究室副主任劉磊介紹,提起「洗兒錢」就不能不提唐代「三日洗兒」的風俗。「三日洗兒」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父母親族要鄭重其事地為其舉行生命中的首次儀禮活動,因為該儀式必須包括給嬰兒洗浴的內容,故稱為「洗三」。
「洗兒」是一大喜事,故當天孩子的父母要設宴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吃一種叫做「湯餅」的食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湯麵,因此「洗三」又稱為「湯餅會」。到了唐代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前來賀喜的賓客們,要給新生兒準備一些銅錢,作為賜禮祈福,稱為「洗兒錢」。
但是,在皇宮大內和高官巨宦的府中,由於主人掌握大量的財富,所以反而要對來討喜的大臣、同僚或是下人有所賞賜,所賜錢財也稱為「洗兒錢」。
讓人們記住唐代的洗兒錢,源於一出鬧劇:安祿山是唐代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善於鑽營屢獲提拔。天寶六年(公元746年),安祿山入朝,在一次內廷宴會上,安祿山向玄宗表示忠心,稱「願以此身為陛下死」。玄宗大喜,命楊貴妃與安祿山以兄弟相稱,儘管他比楊貴妃大18歲,竟毫無廉恥地拜楊貴妃為義母,從此,安祿山侍奉楊貴妃如母,得以隨意出入宮廷。
楊貴妃既已認安祿山為義子,且宮廷中「洗兒」之俗頗盛,因此她在安祿山生日之後三天為其辦「洗兒」之禮。參與者不僅有楊貴妃和唐玄宗,還包括眾多的宮女太監。「貴妃洗兒」也讓後人了解到唐代曾有過一種叫作「洗兒錢」的物件。
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王志東唐代「洗兒錢」。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王志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