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洗兒錢」在沈曝光

2021-01-14 東北新聞網

  瀋陽金融博物館曝光了兩枚罕見的唐代洗兒錢。所謂洗兒錢就是嬰兒出生後三天給嬰兒洗身時贈送的,在唐朝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洗兒錢還與楊貴妃給安祿山辦「洗兒」禮的事有關。

  這兩枚洗兒錢均為「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質地精美,文字端莊,為書法家歐陽詢所書。該錢一改以往錢文「株兩」的書寫形式,給中國唐以後鑄錢開闢了「通寶」制新紀元。

  「開元通寶」錢幣的背上還多有月痕,像人的指甲痕,於是流有各種傳說,傳說最多的要數在送進錢幣蠟樣時被楊貴妃所掐的指甲痕,鑄錢者不敢亂動,鑄出的錢就留下了痕跡。

  「洗兒錢」多以銅質鑄後鎏金沾銀的為主,錢面文字多為當時流通鑄幣的錢面文字,也有一些瑞祥圖,和錢文為「長命百歲」、「多字多孫」等吉語類的錢幣。

  瀋陽金融博物館研究室副主任劉磊介紹,提起「洗兒錢」就不能不提唐代「三日洗兒」的風俗。「三日洗兒」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父母親族要鄭重其事地為其舉行生命中的首次儀禮活動,因為該儀式必須包括給嬰兒洗浴的內容,故稱為「洗三」。

  「洗兒」是一大喜事,故當天孩子的父母要設宴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吃一種叫做「湯餅」的食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湯麵,因此「洗三」又稱為「湯餅會」。到了唐代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前來賀喜的賓客們,要給新生兒準備一些銅錢,作為賜禮祈福,稱為「洗兒錢」。

  但是,在皇宮大內和高官巨宦的府中,由於主人掌握大量的財富,所以反而要對來討喜的大臣、同僚或是下人有所賞賜,所賜錢財也稱為「洗兒錢」。

  讓人們記住唐代的洗兒錢,源於一出鬧劇:安祿山是唐代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善於鑽營屢獲提拔。天寶六年(公元746年),安祿山入朝,在一次內廷宴會上,安祿山向玄宗表示忠心,稱「願以此身為陛下死」。玄宗大喜,命楊貴妃與安祿山以兄弟相稱,儘管他比楊貴妃大18歲,竟毫無廉恥地拜楊貴妃為義母,從此,安祿山侍奉楊貴妃如母,得以隨意出入宮廷。

  楊貴妃既已認安祿山為義子,且宮廷中「洗兒」之俗頗盛,因此她在安祿山生日之後三天為其辦「洗兒」之禮。參與者不僅有楊貴妃和唐玄宗,還包括眾多的宮女太監。「貴妃洗兒」也讓後人了解到唐代曾有過一種叫作「洗兒錢」的物件。

  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王志東唐代「洗兒錢」。北國網、遼瀋晚報主任記者王志東攝

相關焦點

  • 蘇軾《洗兒詩》
    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
  • 安祿山生日,楊貴妃為其「洗兒」?兩人到底什麼關係?
    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安祿山過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送了很多禮物。為了籠絡安祿山,唐玄宗將其收為養子,貴妃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養母。當時,民間有習俗「洗三朝禮」,就是生子的第三天,要給孩子洗澡,然後穿上衣服。比較詭異的是,楊貴妃還真得按照這個習俗去做了。
  • 楊貴妃為安祿山辦洗兒禮,唐玄宗發現後,不僅不吃醋還重賞安祿山
    因為在唐代,有給孩子洗澡的習俗,也就是說,在確認了乾娘後,必須給她的兒子洗澡。因此,當時的安祿山就提出了這一習俗。楊玉環聽說了這個請求,並沒有生氣,並非常高興地點頭直接同意。在《安祿山事跡》中的記載中,安祿山在生日後第三天,就被楊貴妃召進寢宮,親自為他舉行了一個特別的「洗兒禮」,楊貴妃讓宮女在自己的臥室裡布置了一個特別大的生日宴,還有「洗兒禮」的一些東西,在宮女們幫安祿山洗完澡之後,楊貴妃便用絲綢將安祿山的身體給包裹起來。之後的一段時間,楊貴妃的臥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洗兒禮太熱鬧,唐玄宗也被吸引了過來。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在中國古代,有著「洗兒」的風俗,也就是在嬰兒降生三日或者滿月的時候,邀集親友,替嬰兒洗身,以為吉慶。  這種以洗兒為主題,傳達對新生兒美好期許的詩歌,就叫「洗兒詩」。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 一千多年前蘇東坡為何要在《洗兒詩》裡:惟願孩兒愚且魯呢?
    可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大文豪,卻沒對子女這樣的期待,他在一首《洗兒》詩中這樣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蜀學的倡導者,大宋文豪蘇東坡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四川人的驕傲,也中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老人家的才華不是三兩句能說完的。論聰明才智,恐怕在中國歷代,進入前十不會有問題。
  • 邊塞誰聞鼙鼓響,內宮但聽洗兒喧。粵港詩鐘社 積分賽3月24日賽場
    【粵港詩鐘社】 積分賽3月24日鼓/兒六唱【粵港詩鐘社】積分賽3月24日場鼓/兒六唱(3月第17場)前言粵港詩鐘月度積分賽3月24日進行了第17場。本次提交作品409卷,評選出優秀作品86卷,每卷1分,均計入積分。
  • 我看蘇東坡的《洗兒》詩
    《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卻聰明誤一生。惟願兒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看似玩笑、調侃,其實不然。蘇東坡,他自認是聰明人,而且說是聰明絕頂也不過分。但是,他看到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卻發出如此怪異的感慨,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樣望子成龍,聰明絕頂,而是希望兒子今後不要像自己一樣聰明和倒黴。豈有此理,不合常理。這是為什麼呢?
  •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軾《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與智慧,永遠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一個狀態,很多人覺得當一個人擁有聰明的時候,能靠自己的聰明來給自己謀得福利。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觀念,所以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總喜歡以機巧之心,來佔取別人的小便宜,總喜歡斤斤計較。
  • 白百何被洗白了?笑到合不攏嘴,她的笑有三個意思
    陳羽凡被逼站出來洗白,承認和白百何早已離婚,並稱自己將無限時退出娛樂圈。「出軌事件」三個月後,陳羽凡「為了愛的人」又回到了娛樂圈,風風光光做他的導師。白百何還是和原來一樣拍戲,參加節目。暴風雨過後,他們的生活沒有一點影響,該幹嘛還是幹嘛。1月30日,電影《捉妖記2》在北京首映記者會。白百何身材略發福,下巴消失腰身顯粗,全程笑到合不攏嘴。白百何為什麼要這麼大笑呢?
  • 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唐代參加考試的學生有兩類,一類為中央和地方各類學館的學生,稱為生徒,需通過規定的學業考試和選拔;另一類為非學館出身的各地文士,稱為鄉貢,需通過縣和州府兩級初試。這兩類學生最後都集中到尚書省,參加相應科目的考試。考試原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後改由禮部侍郎負責。由於吏部與禮部均屬尚書省,遂都稱為省試。
  • 星學院:魔法少女兒時照曝光,成長堪比變身,美星當年真的萌
    劇中人物角色造型都很可愛,今天大墨就來聊聊星學院:魔法少女兒時照曝光,成長堪比變身,美星當年真的萌。紅葉紅葉是白夜組的成員,由於兒時被道林施展了瞳術遭受控制,所以一直是他的隨從,也因此對道林懷恨在心,擅長使用心機,在馬修被打傷後曾利用馬修幫助自己修煉瞳術,不過拋開身世和目的,紅葉還是很好看的。
  • 藏鏹壅塞:唐代私貯問題之法律規制
    錢荒與私貯  伴隨著唐代經濟的發展,流通領域對於貨幣之增量需求不斷提高。商品與通貨比例失衡,出現了民間乏錢之「錢荒」現象。唐代錢荒成因較為複雜,其中,官方鑄幣匱乏是造成通貨短缺、錢重物輕以及民間私貯的根本原因。受開採數額、冶煉技術、鑄幣成本等客觀因素制約,唐代官方通貨投入數量持續不足。以開元末年為例,全國年鑄幣量僅三十二萬七千餘貫。
  • 沈淨心丨做蘇繡始終如一
    這番話出自沈淨心老師,是蘇繡優秀的傳承人之一。十幾年前,沈淨心拜訪了中國蘇繡大師沈壽的故居,被她精湛的作品和高超的繡技所吸引,從此便痴迷上了蘇繡。沈淨心說來也有功底,從小就學習繪畫,精通設計,這也成為了她入門蘇繡的墊腳石。既要學習蘇繡,那就得留在蘇州找老師練習。所以,沈淨心留了下來。
  • PDD談沈靈敏燒烤店:排名第一每個月虧15萬,敗家老娘們!
    很多水友和粉絲都在催促PDD和沈靈敏趕緊結婚,但是因為這段時間PDD的重心都放在戰隊上面,所以婚禮還是暫時擱置下來了PDD曾在直播中表示,以後要娶也只會娶沈靈敏一個人,一定要給她舉辦一場讓她開心到爆炸的婚禮。
  • 并州遊俠兒
    這「遊俠兒」大約相當於後來的江湖草莽,喜歡以武犯禁的那種好漢。在戎昱的詩《出軍》中就這樣寫道:  「龍繞旌竿獸滿旗,  翻營乍似雪中移。  中軍一隊三千騎,  儘是并州遊俠兒。」  除了詩裡寫的那種叱吒風雲的豪邁之勢,單從詩人對於「并州遊俠兒」的另眼相看也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守衛中軍的必定是虎豹熊貔一樣的戰士,而這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戰士就是一幫來自并州的後生!  再往前看上五六百年,曹植的《白馬篇》裡也寫道:「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他對這些「遊俠兒」的馬上功夫是這樣描述的:「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 她是最經典小魚兒,背負前夫巨債再嫁小10歲老公,31年恩愛如初!
    作為古龍筆下的經典小說,《絕代雙驕》中機靈活潑的小魚兒,高冷帥氣的花無缺,兩種不同性格的反差留給了很多人不同的記憶。而就目前大家所熟知的版本,大概就是蘇有朋林志穎版本的《絕代雙驕》,以及謝霆鋒張衛健版本的《小魚兒與花無缺》。
  • 浙江這座小山村,全村人都姓沈,據說江浙地區姓沈的人都來自此處
    去旅行的話,在中國的很多村子裡,特別是舊村子裡,村裡的人基本上都是姓,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在家人遷徙的過程中,大家為了互相幫助而住在一起,浙江省也有古老的村落,據說,全村不僅姓沈,江蘇、浙江、上海地區的姓沈的人也是從這個村子來的。
  • 點讚勞模丨沈越超:社區百姓健康的守護人 
    主動上門的「便民醫生」2004年,沈越超調入北海街道醫院轅門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了在較短時間掌握社區群眾的健康基本情況,他白天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接診,晚上加班加點建檔,利用各種形式為社區居民建立第一手健康檔案5000餘份。 「只有對群眾的健康情況有個初步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優質有效、服務百姓。」沈越超告訴記者。
  • 在唐代,「崑崙奴」為什麼會非常流行?試說唐代崑崙奴的由來
    從這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得知,在唐代,崑崙奴非常流行。這是為什麼呢?唐代的「崑崙奴」到底是怎樣一個存在?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唐代崑崙奴的由來。一、在唐代,「崑崙奴」在文學作品中,在現實生活中都屢見不鮮;在唐代,關於「崑崙奴」的故事,在唐代的小說及詩歌作品中屢見不鮮。其中,唐代傳奇作家裴鉶的《傳奇》三卷中,《崑崙奴》是其中最為曲折動人的一則故事。
  • 鄒韜奮與沈粹縝相濡以沫夫妻情
    鄒韜奮全心傾注在工作上,沈粹縝則全力挑起相夫教子的家務重擔,家庭充滿融洽和睦氣氛。凡接觸過他們的朋友,莫不稱羨兩人親密和諧,讚揚沈粹縝的賢惠善良。 就在婚後當年,鄒韜奮接任《生活周刊》主編,他全力以赴,毫不馬虎。據後來沈粹縝回憶當年辦刊情況深情地說,早期的《生活周刊》幾乎是韜奮一人唱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