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為安祿山辦洗兒禮,唐玄宗發現後,不僅不吃醋還重賞安祿山

2021-01-14 愛思考的小仙魚

楊貴妃得寵後,證明了一個道理:「人有了權力,家裡的雞狗也能上天!」在那個時候,楊貴妃的哥哥,她的父母,甚至她的叔叔都有頭銜和重要的職位。當時,玄宗梅妃寧彩萍覺得楊貴妃只是一個從壽王手中轉手進宮的女人,卻整日迷惑著皇上,因此十分不滿。楊貴妃天性不允許任何人羨慕自己,於是她很快就向玄宗吹枕邊風,把寧彩萍趕出了皇宮。

然而,我認為楊貴妃畢竟是一個年輕的女人,所以她不可能全心全意跟隨一個年老的玄宗。唐玄宗對她再好,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唐玄宗確實愛很多女人,所以即使唐玄宗單獨偏愛楊貴妃,楊貴妃對他也不是很忠誠。安祿山是唐玄宗帶楊貴妃遊覽皇家園林時碰到的。當時,楊貴妃遇到了安祿山,玄宗說:「這個人名叫安祿山,是平陸巡撫。我看到了他的忠誠和力量,所以我把他放在我身邊。」

像安祿山這樣的男人,看起來很威武,身體強壯,對楊貴妃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當楊貴妃遇到安祿山的時候,她的表現確實說明了她的觀點。這時,楊貴妃看到安祿山,非常興奮,對玄宗說:「安祿山真是個好孩子!」唐玄宗也對楊貴妃說:「如果你認為安祿山是個好孩子,你可以把他當兒子養。」

唐玄宗的話使楊貴妃和安祿山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小編認為當時安祿山真的很聰明,他拜楊貴妃為乾媽,因此常跟隨玄宗,每次都稱楊貴妃為「乾娘」。但其實此時楊、安二人已經懷上了心中的鬼。

事實上,楊貴妃本來是一個浪漫放蕩的女人,她深愛著年輕英俊的男子,而唐玄宗只是一個老人,怎麼會願意嫁給玄宗呢?因此,認安祿山當乾兒子之後,很快就以這個名義廝混起來。

安祿山認楊貴妃為乾娘後,另一個故事發生了。因為在唐代,有給孩子洗澡的習俗,也就是說,在確認了乾娘後,必須給她的兒子洗澡。因此,當時的安祿山就提出了這一習俗。楊玉環聽說了這個請求,並沒有生氣,並非常高興地點頭直接同意。

在《安祿山事跡》中的記載中,安祿山在生日後第三天,就被楊貴妃召進寢宮,親自為他舉行了一個特別的「洗兒禮」,楊貴妃讓宮女在自己的臥室裡布置了一個特別大的生日宴,還有「洗兒禮」的一些東西,在宮女們幫安祿山洗完澡之後,楊貴妃便用絲綢將安祿山的身體給包裹起來。之後的一段時間,楊貴妃的臥室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因為洗兒禮太熱鬧,唐玄宗也被吸引了過來。當唐玄宗知道楊貴妃為安祿山辦了洗兒禮後,他一點也不責怪。相反,他很高興扮演一個前來祝賀的角色。當時,唐玄宗親自送賀禮給安祿山。這是一筆非常豐富的財富,使安祿山大為震驚!後宮的女性對玄宗並不忠誠,這從後宮妃子的混亂中就可以看出,妃子的墮落生活足以說明宮廷的混亂與汙穢!而唐玄宗真是個傻瓜,被綠都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安祿山生日,楊貴妃為其「洗兒」?兩人到底什麼關係?
    楊貴妃給安祿山洗澡,唐玄宗得知後為何不阻止?這件事首先要看真假與否。在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中,這事還真的發生了:甲辰,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綵輿舁之。
  • 48歲安祿山認32歲楊貴妃為乾媽,楊貴妃:祿兒,祿兒
    但是此時已經是唐玄宗後期,這位唐明皇已經不是開元盛世那年的唐明皇了,反而變得有些沉迷於酒色之中,其中,就得屬楊貴妃最受寵了。我們知道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深得皇帝寵愛其實是很正常,因為楊貴妃不僅長得漂亮,還能歌善舞,非常清楚唐玄宗的心思。
  • 唐代「洗兒錢」在沈曝光
    瀋陽金融博物館曝光了兩枚罕見的唐代洗兒錢。所謂洗兒錢就是嬰兒出生後三天給嬰兒洗身時贈送的,在唐朝開始盛行於宮廷和民間。洗兒錢還與楊貴妃給安祿山辦「洗兒」禮的事有關。  這兩枚洗兒錢均為「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質地精美,文字端莊,為書法家歐陽詢所書。該錢一改以往錢文「株兩」的書寫形式,給中國唐以後鑄錢開闢了「通寶」制新紀元。  「開元通寶」錢幣的背上還多有月痕,像人的指甲痕,於是流有各種傳說,傳說最多的要數在送進錢幣蠟樣時被楊貴妃所掐的指甲痕,鑄錢者不敢亂動,鑄出的錢就留下了痕跡。
  • 造反全靠「演技」,天生反骨的安祿山,還讓楊玉環幫他打掩護!
    唐玄宗極其器重安祿山:天寶元年,安祿山被封平盧節度使管遼東;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兼職範陽節度使管北京;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兼河東節度使管太原,全都是軍事重地啊!大唐當時所有的邊防軍總數也就不到五十萬人,一個安祿山居然掌管了全國40%的兵馬,三個軍事重地的兵馬已超過二十萬!這在各個朝代都是會被極為忌憚的,只能說唐玄宗晚年時期確實不夠清醒。
  • 造反全靠「演技」,天生反骨的安祿山,竟還讓楊玉環幫他打掩護
    安祿山生於公元703年,卒於公元757年,天生腦後有骨突出,也許早就註定了他46年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出生於西域康國,本姓康,其父本是雜胡人,父親過世後,其母迫於生計,改嫁於突厥人,後改姓安。 因為從小沒有父親而被周圍的同齡小孩嘲笑、自小漂泊的日子在安祿山心裡留下了陰影,使他過早的經歷了世態炎涼,習慣了抓緊一切能夠為自己謀利的機會。
  • 安祿山名稱的由來,邀寵認乾娘,大表忠誠更加封為驃騎大將軍
    天寶元年(742),明皇任命安祿山為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天寶二年(743),安祿山首次入京,在明皇面前大表忠誠,更受賞識,加封為驃騎大將軍(從一品)。從此以後,凡是朝廷派到河北道的巡訪、監察官員,安祿山都以重禮相送,並不斷向朝廷獻送戰俘、雜畜、珍禽異獸、珍玩器物,越發受到明皇的寵信。
  • 安祿山胖重三百三十斤,肚子耷拉到膝蓋,可幹這事卻快疾如風
    文 | 百川 安祿山,男,粟特族,公元703年生,壽命55歲。屬相兔,星座約為天蠍座,遼寧朝陽人。安祿山胖重三百三十斤,肚子耷拉到膝蓋,可幹這事卻快疾如風。
  • 安祿山與李光弼:一對恨對方恨得牙根痒痒的老鄉
    安祿山是粟特人和突厥人所生的混血兒,唐代官方說法稱之為「雜胡」。安祿山生於中亞,後隨親人遷徙至營州,即今天的朝陽一帶。因此,只能說他在朝陽地區生活過,卻不可人為指定他的具體出生地。  從考古角度講,近些年,在傳說中的安祿山老家菜園子村一帶,倒是挖出了不少唐玄宗時期的「開元通寶」。有人據此懷疑這些唐代銅錢與安祿山有關,其實不然。
  • 製造「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為何死於兒子之手?
    細心的安祿山發現,首長時常打量他的眼神不對勁,一琢磨,猜到這是嫌他太胖了。趕緊採取措施,除了玩命效力,安祿山試著讓自己少長肉,頓頓飯他都只吃個半飽。很快贏得了首長的信賴,一步步升遷,直至做到幽州節度副使。朝中實權大人物張利貞到河北調研視察,安祿山認準這是個攀高枝的機會,想方設法獻媚討好張,又不惜血本,拿出大量錢財,結交籠絡張大人身邊的工作人員。
  • 來華定居的粟特人,收了8000個乾兒子,結果要了楊貴妃的命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為了酬謝張亮的功勞,不僅給張亮國公爵位,還讓張亮出將入相。李世民給張亮的封賞,比程咬金和秦叔寶還多。張亮有點飄飄然了,忘記自己姓啥了。張亮不僅跟江湖術士往來密切,還收養了五百個乾兒子。張亮太高調了,結果被人告發謀反。房玄齡等人審訊張亮,認定張亮謀反罪名成立。
  • 安祿山為何造反?性格決定命運
    安祿山後天性格的形成與他從小遠離親情,失去呵護,缺少管教有很大關係,其中更離不開他多次當養子這一因素。他從小失去父親,缺少父愛,並且他母親是一個突厥巫師,依靠巫術苦苦支撐家庭並且他母親沒有足夠的文化和道德修養來教導安祿山,這使得安祿山自小沒有得到良好的道德和文化修養,不僅目不識丁,還在道德上有很大的缺陷,作為獨子的他無法在情感心理上得到傾訴和幫助,使他的性格根基的塑造在年輕時就已經傾斜並且無法挽回。
  • 福禍盛唐(八章)張九齡建議處死安祿山,李隆基為何要赦免其罪行
    作為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是歷朝歷代學者們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對象。按照史書記載,在開元年間安祿山就因兵敗獲罪,被上司張守珪上書朝廷請求斬首。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曾經在長安接見過安祿山,他認為此人是奸詐之徒且野心勃勃,斷定他日後必會造反作亂。於是張九齡上書唐玄宗李隆基,請求處死安祿山,以絕後患。然而李隆基卻沒有接納這個建議,反而下詔赦免了安祿山的罪行,這便為後來的安史之亂留下大患。
  • 史料記載中找出楊貴妃的三圍線索,專家指出,其身材是黃金比例
    它只的就是古代最為著名的兩個美女,她們在不同的時代,給人不同形態的美,一個是唐朝的楊貴妃,楊玉環,眾所周知唐朝代的時候,是以身材豐腴為美的。還有一個是漢朝的趙飛燕,因為漢朝跟今日的審美相同,以清瘦為美,所以說,漢成帝獨寵趙飛燕,據說,她在薄冰上起舞,能坐到漢成帝的肩膀上跳舞,這是要瘦成什麼樣啊。
  •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雖投降安祿山,但是朝廷不敢忘他的功勞
    王倕攻佔新城,使用的是哥舒翰的謀略,三軍無不為之震懾。後來節度使王忠嗣將他補為衙將。哥舒翰喜愛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疏財仗義,兵士很多都願意歸屬他。王忠嗣任他為大鬥軍副使,曾派遣哥舒翰在新城討伐吐蕃,有同為副使的人,見哥舒翰禮節傲慢,不聽從他的調遣。哥舒翰大怒,當場將他殺死,於是,軍中將士為之震動了。不久,朝廷拜哥舒翰為左衛郎將。
  • 讓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是個大胖子?唐玄宗的口味可沒有這麼重
    提起楊貴妃,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畢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要是深究楊貴妃的體重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就很能說道說道,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持一個相同的觀點:就是楊貴妃是較為肥胖的。
  • 唐肅宗在其父唐玄宗未駕崩時直接即皇帝位,是否具有合法性?
    公元756年,由於唐玄宗李隆基的錯誤決策,哥舒翰被安祿山的叛軍擊敗,潼關失守,自此,安祿山便可以輕而易舉拿下長安。在叛軍的威脅下,唐玄宗也只得逃往蜀中避難,可是在這途中還有一場劫難等著他,這就是馬嵬驛兵變。一路之上,保護唐玄宗的大兵們餓著肚子、狼狽不堪,隨後抱怨變成拔刀相向,既然有了怨氣,那就得有個發洩的渠道,那個渠道就是楊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