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08,2021 -
青草沙
長江好水,在流入東海之前被挽留,為上海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造福。
20世紀80年代,上海面臨著「水質型缺水」的挑戰,原水源地黃浦江汙染嚴重,水質惡化。為尋找乾淨、清澈的新水源地,人們將目光投向了青草沙——青草沙位於長江口長興島西北側,水量豐富、水質優良,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後經過十餘年的研究論證,2006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將青草沙建設成為上海的水源地。2011年,青草沙水庫建成,成為向上海市區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超過1000萬的居民因此受益。
公益訴訟
非法採砂船橫行水源地,多頭管理統籌難
原水彌珍貴,潤城細無聲。
然而,2020年,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崇明區長興島周邊水域相繼發生多起非法採砂案件,「三無」採砂船、運砂船在水源地保護區航行、停泊,存在船舶垃圾、生活汙水、燃油排放和洩露的汙染風險,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經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三分院遂以行政公益訴訟對青草沙水源地保護立案調查,並與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成立了聯合專案組,由三分院副檢察長談信友擔任組長辦理該案。
經調查,專案組發現青草沙水源地保護涉及環保、海事、水務等多個行政機關,各行政機關已經開展了相關保護工作,但由於水庫地形特殊,為我國少有的江心取水水庫,相關禁航區、保護標誌的設置以及「三無」船舶執法銜接等問題,需要各行政機關溝通協商予以解決。
圓桌會議
檢察公益訴訟發力,多頭管理變多方合力
如何進行溝通協商,如何避免監管「空當」,如何將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變「多頭治理」為「多方合力」……成為擺在檢察官面前的最大難題。
在經過縝密的調查取證、分析論證,三分院決定通過「圓桌會議」的形式開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磋商,凝聚各方保護意見,形成廣泛共識,擰成一股合力。
2020年8月19日,三分院協同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水務局,在青草沙水庫召開青草沙水源地保護行政公益訴訟圓桌會議。
會上,就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各方開展了激烈討論,最終形成了初步共識,並達成了紀要:
即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水務局於2020年11月30日前,分工完成確定涉案水域一級保護區邊界坐標、發布航行通告、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識、開展禁航宣傳、進行水質監測等工作,加大對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域船舶的執法力度。
至此,「多方合力」局面形成,各機關「接力」保護,築起了青草沙水源地的安全「守護提」。
2020年11月底,保護區邊界坐標、航行通告、標識、宣傳、水質監測等工作相繼落實,相關行政機關加強宣傳教育,督促聚集船舶儘快離開,並聯合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
三分院赴青草沙調研行政機關執法情況
公開聽證
做好落實整改「後半篇」文章,當好把關人
為檢驗和評判各行政單位落實整改情況,2020年12月24日,三分院就該案召開公開聽證會。
聽證會邀請了市人大代表、中國船級社上海規範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林莉、上海海事法院審判監督庭審判長張健、上海海事大學副教授唐瑭作為聽證員,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海事局、上海市水務局派員出席聽證。
聽證會上,各行政機關圍繞是否完成圓桌會議紀要規定的整改落實措施進行了舉證,陳述了根據圓桌會議紀要要求為青草沙水源地保護開展的一系列工作,並接受了質詢和提問。
經聽證員評議,認為經過三家市級機關兩個多月的協同共治,圓桌會議確定的各項履職措施已經完成,青草沙水庫面臨的汙染風險得到明顯改善,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情形已基本消除,符合結案要求。
後續,上海海事局、上海市水務局又採納聽證會上關於加強「三無」船舶清理力度的建議,開展了「清源」行動聯合執法,深入「三無」船舶聚集點,對停泊的船舶進行依法懲處和驅離,青草沙水庫附近長期聚集的「三無」採砂船再無蹤影。
青草沙水庫,作為上海百年戰略水源地,凝聚了上海的智慧和勇氣,改寫了上海的飲用水格局,惠及了上海的千家萬戶。檢察機關在辦理該案過程中,運用多方參與、良性互動、合力治理的協同理念,將檢察公益訴訟從督促之訴轉變兼顧協同之訴,激發多方守護公益的能動性,合力打通公益保護「最後一公裡」,守護了上海的城市「水碗」。
(供稿:第五檢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