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時逆賊猖狂的洛陽城

2021-01-18 東東搶0107

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暮年逐步昏憒,內有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當道,外有安祿山如許的野心勃勃之輩橫行,終究釀成了安史之亂這場大劫。前面說過,若是李隆基也和太宗、高宗一樣,活到五十年就「嘎嘣」了,必定也能算得上歷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安祿山在洛陽即位稱帝,國號大燕,自稱雄武天子。安賊稱帝時固然也要做做模樣,事前也有「長者蒼生」聯名勸進。聽說在安祿山未起兵前,官方就有兒歌傳云:「燕燕飛上天,天上女兒鋪白氈,氈上一向錢。」先人詮釋,這「燕」字,是說安祿山的偽國號,前面又來一個「燕」字,也不是小兒口吃,那是說史思明做偽皇帝時也用「燕」做國號。「天上女」是說「安」字。「鋪白氈」一句,預言安祿山入洛陽當天子時,天降大雪滿地。「氈上一向錢」,一向錢也就一千個銅錢,表示安、史兩人的天子夢只能延續一千天擺布。

安祿山滿意洋洋,指著各處的白雪說:「才入洛陽,瑞雪盈尺」。中國汗青上歷來不缺馬屁精,有個叫盧言的小人,從速不失機機地獻上一首詩,此詩《全唐詩》中也有:「象曰云雷屯,大君理經綸。頓時取全國,雪中朝海神。」安賊樂得胖臉上儘是紅光,高視闊步氣宇軒昂地當了天子。

等賊軍攻破了長安城後,安祿山的兵卒將長安宮內的金銀珠寶、珍異古玩、後宮美男、圖書文籍等都搶到了洛陽。唐玄宗喜好音樂,宮苑中有樂師無數。安祿山的兵把他們都押上車,解往洛陽。別的,長安城內有番邦本國供奉的各類珍異植物,有會搖搖晃晃作舞蹈狀犀牛、大象、寶馬等,賊兵也逼迫馴養它們的人牽了這些植物到洛陽去供獻安祿山。 唐玄宗酷好音樂,所謂「戲班後輩」之名,就是由玄宗當朝時得名而來。唐初禁苑中的戲班,只是和棗園、桃園一樣的果木園,沒有甚麼特別的處所。而喜好音樂、跳舞的玄宗,在這個處所廣納樂師、優伶等數百人,像李鶴壽、雷海青、黃幡綽、公孫大娘、李仙鶴等都是那時著名的「藝術家」,戲班才成為戲劇音樂等藝術勝地的代稱。玄宗本人的音樂素養也極高,《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樂律,又酷好散曲,選坐部伎後輩三百,教於戲班,聲有誤者,帝必正之。」另有一次,玄宗上朝時,手指在腹部不住地顫抖,高力士在旁註重到了,等玄宗一頒布發表退朝,他就問:「皇上你是否是身材不舒暢,有無肚子疼啊?」玄宗笑答,我剛想到一曲笛子,怕忘了,是以一邊聽朝,一邊假造著演奏時的指法。另外,聽說玄宗還喜好演戲,而且喜好扮丑角,直到此刻戲劇界仍是以唐玄宗為祖師。安祿山聚群賊大宴於池畔,命令喚來這些被掠的樂工,讓他們演奏彈唱,為賊人掃興。有很多戲班後輩相視淚下,賊人憤怒,拔出鋼刀相要挾,有個叫雷海青的樂師再也不由得了,他將手中的樂器扔在地上摔得破壞,撲在地上西向大哭(那時玄宗西逃入蜀)。賊人盛怒,命令將他綁了吊在臺子上,碎割支解而死。

那時的王維,被安祿山賊兵拘禁在菩提寺中。說來安祿山和厥後的日寇汪偽政權之類差未幾,也要撮合一批文明名流作裝點。因而,那時像王維、吳道子、張璪(畫家)、杜甫等人都被看押,然後逼他們出任偽職。老杜名望那時遠不及前面諸人,以是對他的提防極松,老杜就乘隙溜了出來,逃到唐肅宗那邊。但王維卻沒有法子溜掉,他性情柔嫩,也沒有勇氣像顏真卿、顏杲卿一樣剛強赴死,他的抵擋是悲觀的——他服藥下痢,讓本身變抱病怏怏的,覺得賊人就會饒過他。但賊人可不講那些人性主義,仍是逼迫他就職偽職。因而,王維又蒙受了一次政治上的「強姦」。聞一多師長教師說過,李白「在亂中的行動卻有作漢奸的懷疑」,杜甫「表示他愛君的熱情,如亡命孩子回家見了娘」,至於王維卻似他詩中曾寫的息夫人,是「抵擋有力而被迫受辱的弱女子」。卻說王維被拘禁在寺中,老友裴迪冒著傷害來探望他,這個裴迪厥後和王維一路隱居輞川別墅,一路暢遊山川,是王維生平的鐵哥們。王維聽裴迪說了悲劇後,感傷悲啼很久,口佔(不消紙筆,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從詩中也能夠看出王維的性情,這內裡並沒有金剛瞋目般的痛斥,有的只是像小女人一樣的哀怨。也難怪,王維原本就是一個溫潤如玉的才子,其實不是那種赤誠相見剛強姦佞的俠士。王維只是像息夫人普通悲觀地抵擋,在某些人看來不免難免有點於節行有虧。但在那時的環境下,自動向安祿山偽朝投懷送抱的也不在少數。像張說的兩個兒子張均和張垍,玄宗對他們恩寵很是,張垍是當朝駙馬,娶玄宗的女兒寧親公主為妻,玄宗特許他在後宮內置別院,犒賞至寶無數。但這倆人事光臨頭,卻自動降服佩服了安祿山。安祿山封他們為宰相,這哥倆寡廉鮮恥,滿意洋洋地當了偽職。光復洛陽後,玄宗氣得非要殺掉他倆,但唐肅宗念在張說的體面上,饒其不死,放逐遠處。

王維本來在大唐當的是給事中一職,安祿山還是封他這個職位,官職固然沒有變,但表情卻天差地別。這些日子裡,王維必定是強顏歡笑,低調解釋。光復洛陽後,但凡「陷於賊」的官員都定了罪,有的斬首,有的絞刑,有的杖打。但王維卻因有人證實他吟過本篇這首詩而被寬赦,再加上他弟弟王縉要求削爵贖其罪,以是朝廷特地寬赦了他。大要王維常日裡溫寵遇人,性情馴良,以是大師也都不忍難堪於他。但是,這同樣成了王維平生中的汙點,王維本身也上表悔罪說:「臣聞食君之祿,死君之難,當逆胡幹紀,上皇出宮,臣進不得從行,退不克不及他殺,情雖可察,惡貫滿盈……仰廁群臣,亦復何施其面。距天內省,愧汗怍人……」以是,王維加倍看淡世事,誦經奉佛,在山川故鄉中了結殘生。

「疾風知勁草,板蕩知忠臣」,安史之亂正像一場暴風,有人在風中折斷,有人在風中折腰,讓五花八門的人物都顯出了真相,也讓腦筋發昏的玄宗認清了很多多少人的實在面目。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 。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厲害,唐朝繁盛的轉折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也是唐朝開始出現藩鎮割據局面的開始,那唐玄宗又為何如此寵信安祿山呢?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因為啥呢? 安史之亂的爆發,只能怨唐玄宗給了節度使太大的權力,節度使擁有49萬軍隊,而我們的皇帝卻只有區區8萬人,這8萬人還都是久居內地,人都是有欲望的,擁有那麼多兵權,時間長了可不是就想自己當皇帝了嗎?
  •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原型,平定安史之亂,唐朝只有他做到了功成身退
    首先就是小時候的神童之名。他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小時候唐玄宗考他,他反手就可以給出答案,讓當時的唐玄宗非常驚豔。沒過多久李泌就成了太子的伴讀,跟隨太子李亨一直受到唐玄宗的重點培養。不過真正讓李泌出名的還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到來,打破了歷史寧靜,在安史之亂裡面發生了大多驚訝的事情。
  • 白居易詩歌中的隋唐洛陽城(二)
    隋唐洛陽城的外郭城裡坊區,建築性質各異,大致包括衙署、寺觀祠廟、市肆作坊、住宅、園池、館驛、渠堰堤橋等七種類型。衙署分為中央與地方兩級,隋代數量極少,大多為唐代所置,分布於洛南裡坊區的衙署數量大於洛北區,而在洛南,以定鼎門大街兩側裡坊內分布的衙署數量最多。河南府衙門位於洛南的宣範坊,白居易在此當過一段時間的河南府尹。
  • 洛陽的隋唐洛陽城國家級文物公園,投資兩百億,只為重現紫微宮!
    因此,這座新的紫微宮在隋唐時期也被更名為了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這個也是洛陽市一個新的一個面積巨大的公園。這個巨無霸公園花了230億元巨資建造,你可以在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看到曾經的紫微宮的輝煌歷史。紫微宮曾是武則天稱帝的地方,與此同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恢復了曾經的微宮的天堂和明堂兩個地方。
  • 一人之下:甲申之亂,正逢日寇猖狂入侵的全盛時期
    漫畫中,董許二人第一次跟無根生相遇是在一九三幾年,根據1940年唐門對抗日本忍者時,這兩人的面容並沒有多大變化,從這一點看來,可以推斷出他們兩人跟無根生相遇的那一年是1937年前後,那時的全性和正道的矛盾,在異人的世界裡還是首要的矛盾,但在日本全面侵華後,全國的異人都參與了抗日,他們原本針對全性的矛盾在這個時候轉化為中華民族和侵略者的矛盾。
  • 平定安史之亂背後的經濟戰:唐肅宗如何拯救大唐的錢袋子?
    當時的唐肅宗,並不缺槍桿子,因為在唐肅宗來到靈武時,郭子儀、李光弼第一時間將已撤退到山西的朔方軍和河東餘部,一共五萬人全部帶到了靈武。並且,河西和隴右餘部也都來到靈武,雖然這兩部在靈寶之戰中損失慘重,但它們加起來仍有約2-3萬人,再加上邊疆的防守部隊,此時唐肅宗可以調動的軍隊,仍然有十萬之多。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西晉政壇的混亂再次證明,任何在歷史進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將遭到現實瘋狂的反噬。
  • 「史之為用,大矣哉」
    唐代史評家劉知幾曾說:「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 (民) 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生人之急務」側重人生修養,「國家之要道」側重借鑑資治。中國古代史家對歷史教育功能的認識內涵豐富,但其核心主要有兩個方面,即鑑戒和垂訓,一為政治功能,二為育人功能。
  • 安史之亂結束,杜甫寫下人生最開心的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亡國之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之喜,「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北伐之苦;「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悼念之哀。它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本文就讓我們透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去感受那個戰亂年代好不容易的還鄉之喜。
  • 《仙境傳說RO手遊》全新洛陽城系列家具上線
    《仙境傳說RO:守護永恆的愛》EP7.0「龍之城洛陽」現已正式上線,全新國風地圖「洛陽城」也是受到了許多冒險者的喜愛,其中一些精美的國風室內場景,讓冒險者們不禁想把自己的家園也打造成國風風格。而這些國風家具與裝飾,實際上都可以在洛陽城中獲取,一起來看一下吧!
  • 讓小鹿亂撞的男孩名字,如初夏的陽光一樣照進心裡
    名字是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是一個人的形象,素質,品位的標誌,起一個好名字,會帶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並且增加孩子的自信,正確的引導孩子,名字一旦確定,就儲存了一生所有的信息,那麼今天就來分享讓小鹿亂撞的男孩名字,讓人一看就傾心,一聽就如沐春風。
  • 大唐啟示錄之盛衰由天:天氣由溫轉冷,國力由強轉弱
    由於唐朝之盛在唐初最為明顯,所以後世把《太宗語錄》、《貞觀政要》等那個年代的書籍當作治國經典,一代一代地加以研習與傳承。這樣的觀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看到,唐太宗在位時,身邊聚集了大量敢於諫言的大臣,他們對唐太宗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提出批評意見。而唐太宗基本上都能虛心吸取,認真改進。有這樣的君主,勵精圖治多年,國力自然會強盛不少。
  • 重寶之首的「乾元重寶」
    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唐玄宗入蜀避難,肅宗李亨在寧夏靈武即位,開始調集天下兵馬平定叛亂。這時,叛軍發生內訌,勢力減弱,唐軍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領導之下,率領大食、回紇的援兵趁機反攻。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後,在唐軍的威逼下,另一叛將史思明投降。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宣告平定。唐玄宗的奢侈腐化和安史之亂,使財政狀況捉襟見肘。
  • 一人之下:張懷義是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甲申之亂的秘密被曝光!
    一人之下中甲申之亂真相一直是個謎,從第一季到第三季都沒有給我們解開這個謎團,但我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甲申之亂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由此可以猜出甲申之亂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張懷義曾在臨死前被寶兒姐和徐翔質疑,而張懷義說了一句「就憑我是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由此可以根據後面破碎的信息組成甲申之亂真正的秘密!從老天師口中得知張懷義是曾經是要繼承天師之位的,但因為不肯回天師府被異人一直追殺,那麼他不肯回天師府的原因就是不肯繼承天師,不繼承天師就不需要傳授天師度。
  • 中興之主卻死於非命,唐憲宗如何失去了恢復大唐榮光的最後機會
    唐朝歷史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前期讓人熱血沸騰、豪氣沖天,各類英明帝王、文臣名將閃亮登場,共同締造了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一頁,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帝國迅速走向了長達150年的衰亡,最終在分崩離析中碎成了五代十國。
  • 安史之亂後,唐朝幾代皇帝以為西域失守,誰想他們卻堅守了幾十年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原本繁華的國度瞬間兵荒馬亂,滿目瘡痍,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軍部隊在半年間相繼攻陷唐朝首都長安及洛陽等重要城市,當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拖家帶口逃離長安。  安史之亂持續約8年,好在大唐命不該絕,最終平復了安史之亂,延續了李唐政權。
  • 「鄴城之亂」(上):論袁紹對黑山軍的分化與控制
    袁紹爭雄河朔時,對黑山軍的分化控制頗為成功。然而以官渡之敗,袁紹許多功績被有意抹殺,頗有「因人廢事」之嫌。初平四年(193)袁紹大會賓徒於薄落津,卻遭遇鄴城叛亂。黑山軍於毒等人殺太守慄成,劫持袁紹及部將家屬,紹眾惶惑,人皆涕泣。紹既破瓚,引軍南到薄洛津,方與賓客諸將共會,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於毒共覆鄴城,遂殺太守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