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本來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只因為木星,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2021-01-08 地球explore

金星,本來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由於木星的存在與幹擾,它活生生被逼成今天這副鬼樣子……悶熱、荒涼、只有著酸性的雲和沙漠的巖石。可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沒有木星,金星極有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

緊挨著地球,太陽系中另一顆行星,其實有機會更宜居、溫度更適宜的。可質量足足是太陽系其他行星總和2.5倍的木星的存在,改變了這一切。

最近,一群科學家們,利用計算機模型追蹤太陽系各大行星曾經的位置,卻意外發現:大約10億年前,那時候的木星曾遠離太陽,可隨著它越來越靠近太陽時,它強大的引力場的幹擾下,也慢慢將金星推入今天的圓形軌道。

這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金星的今天一切似乎都拜木星所賜,木星的強大引力,活生生將金星硬推向太陽,最終讓後者形成失控的溫室效應,蒸發它表面原有的海洋……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史蒂芬 · 凱恩試圖向人們展示10億年的那一幕:「隨著木星的遷移,金星將經歷氣候的劇烈變化,先升溫,然後降溫,最後越來越多的水分流失到大氣中。」

為何會如此?

因為突然殺入太陽更近距離的木星,他成功幹擾了金星原有的運行軌跡。原本金星如若其他行星一樣都是順著橢圓形的軌道環繞太陽旋轉,也如同地球一樣,與太陽的距離是隨著年份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可木星突然到來,改寫這一切,讓金星從橢圓軌道幾乎「完美」的圓形。

其實,當金星的軌道還是橢圓形的時候,科研小組認為,金星那時的環境,或要好得多,也許一年同樣也擁有四季。

而金星今天獨樹一幟地環繞太陽的圓形軌道,雖然非常均勻,但這更折射出它身上曾發生過的不尋常經歷……

科學家們猜測:如果說,金星上曾經有生命存在,那麼它很可能在很久以前就被消滅了。雖然最近在金星上發現的磷化氫氣體可能暗示了微生物的存在,但是這些微生物在過去的十億年裡一直生活在最惡劣的環境中。

罪魁禍首,都指向了木星龐大的質量,不僅因為它是太陽系所有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更大的影響出現在,木星的形成後,及其隨後圍繞太陽的旅程,很可能對我們所處太陽系中其餘行星的運動軌跡,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不過,主導這次研究的凱恩教授,也正視到他們研究項目的不足!很多的數據分析更多還是理論推測。因為,這一切都涉及到一些難以置信的複雜數學和大量的假設。關於金星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只是通過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太陽系早期,木星的運動確實有可能嚴重影響金星的軌道,而這反過來可能會對行星的氣候產生嚴重的影響。

當然,這次也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提出金星曾經完全適合生命居住的說法。另外,很讓人半信半疑的事實就是:這個研究項目,一切的事實依據僅僅是依靠計算機模型和一些科學理論的猜測,並沒有在金星上所發現的任何東西去支撐這個顛覆性的說法。不過,這個假設或場景模擬,也讓人們找到一個研究的方向或標杆,去深度剖析,甚至可調整安排一些正在進行的金星探測任務,獲知更多的真相與事實。

許多人也會好奇:為何,大家會對研究金星的歷史如此重視?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顆行星在很多方面與地球非常相似,包括它的大小、組成和密度。如果我們能找出它發生了什麼,我們應該有更好的機會阻止地球以同樣的方式運行。

凱恩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課題存在重大價值:「我們如此關注金星和地球之間的差異,以及金星出了什麼問題。是因為,只有這樣子,我們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今天的地球是如何做到適合人類生命居住的,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儘可能地保護這顆行星。」

PS:有關這項研究,更多詳細的科學資料和相關論文數據,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去《行星科學》學術論文雜誌上查閱詳情!

相關焦點

  • 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改變地球的運行軌道
    圖解:末次冰期最盛期地球的藝術想像圖幾十年來,地理學家一直嘗試去探尋由木星和金星每隔40.5萬年對地球運行軌道的部分變化而產生的變化原因。但是直到一個由地理學家和地球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才發現這種變化的切確證據-沉積物和巖心樣本,這些樣本與沉積物變化的發生方式和發生時間為研究提供了地質記錄。
  • 幾十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另一個「地球」,而地球將變為「金星」
    這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但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就會慢慢地、不被人察覺地變得越來越亮。我們的太陽在經過了少年期的耀斑和其他一些急劇變化以後平靜了下來,光輻射量多少有些恆定了。但40億年前,太陽的亮度要比現在小30%左右 。
  • 木星對地球的意義有多重大?科學家:若沒有木星,地球或將不存在
    木星是一顆質量體積極大的行星,可以同時間容納1300顆地球,這會促使不少朝著地球飛去的小行星,會因為受到木星的強力吸引力,從而更改飛行的方向,令一些對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影響的小行星墜毀在了木星上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考慮到「超級地球」的距離,似乎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還有兩個,即金星和火星。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次之,二者是地球的「左鄰右舍」。統計顯示,人類已經進行了200餘次太陽系探測任務。其中去的最多的是月球,達到110多次,接下來就是金星和火星。對於這兩個「鄰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經過適當的改造,它們能否成為「下一個地球」?
  • 為何水星、金星都沒有天然衛星?一切只怪太陽過於「霸道」
    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他的六大行星是都有天然衛星存在的,多如木星的79顆天然衛星,少的也有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月球。那麼為何偏偏水星和金星都沒有天然衛星存在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看看它該如何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其實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一切都是太陽的「霸道」造成的。首先我們知道水星和金星都是距離太陽非常近的行星。那麼根據萬有引力,行星距離太陽越近,受到的太陽引力就越大,需要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也就越快。
  • 木星有多恐怖?既是地球的「守護者」,也是「毀滅者」
    既是地球的"守護者",也是"毀滅者"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太陽系當中,目前一共有8大行星,這8大行星和太陽一起構建成了太陽系的基本框架,而除了這8大行星和太陽之外,太陽系當中還存在這想冥王星這樣的矮行星,以及數量龐大的小行星和彗星等等,這一切天體,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完整的太陽系,而在太陽系當中,太陽是絕對的霸主,其他的任何天體都無法跟太陽相提並論。
  •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金星和火星為什麼不宜居? 「宜居帶」也叫「可居住區域」。對於任何動物、植物以至於微生物來說,都會有一個最合適其生存的地帶。在太陽系,這個地帶位於金星、地球、火星這三顆行星之間。
  • 金星位於地球宜居帶內,在未來人類可以改造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金星跟火星一樣都位於地球宜居帶內。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裡,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裡,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 由於太陽一直在變亮,地球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金星!
    發現更大的世界,傳播人生智慧,點一個關注,收穫一片宇宙!由於太陽一直在變亮,地球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金星,變成溫室行星!自地球形成以來,就一直享受太陽為其提供的能量,從而造成如今地球生機勃勃的景象,對此地球文明從古至今對於太陽都有非常特殊的情感,覺得我們一切都是太陽的恩賜,然而隨著文明進步,人類正式步入科技發展時代,通過技術手段讓我們知道,在太陽內部,因為氫的核聚變不斷產生氦,加上太陽核心溫度只有1500萬攝氏度,這個溫度並沒有達到點燃氦的核聚變,導致這些物質在太陽內部聚集越來越多,造成太陽內核殼層加厚
  • 為什麼木星有 79 個衛星,而地球只有一個?
    謝潑德的團隊將已識別的木星衛星(即圍繞木星旋轉的衛星)總數增加到79。太陽系中沒有其他行星可以匹配這個數字。土星以其62顆經過驗證的衛星獲得亞軍,而天王星以27顆衛星而海王星有14顆。我們鍾愛的隔壁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Deimos和Phobos。而且,如果這使您對地球的寂寞月亮感到不安全,那麼至少您可以寬慰,因為水星和金星完全沒有自然衛星。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交匯點訊 宇宙浩如煙海,茫茫無際,類似地球的行星可以說是以萬億計。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 在金星火星上看地球什麼樣?非常明亮!連月球都很清楚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明亮的星星,它們大多都是恆星,不過最亮的幾顆星卻是行星,夜幕中最亮的星體是金星,其次是木星,火星最亮的時候和木星最亮的時候亮度差不多,然後才是天狼星等恆星,那麼如果從火星、金星和木星上看地球的話,也會像在地球上看它們那樣那麼亮嗎?
  • 夜空木星將與金星「同框」!時間在11月24日黃昏,1年只出現1次
    而這張圖片不巧被一名天文學家看到。天文學表示,這兩個明亮東西不是人造衛星,也不是外星飛碟,而是一次木星和金星相遇,即木星與金星「同框」。現在該到它們相遇時候了,相遇時間將發生在最近幾天的黃昏時刻,在天空很低位置出現。
  • NASA在金星和木星合璧時做了件大事
    金星和木星在8月27日、28日,在天宇上演「合壁」的天文奇觀,而NASA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一個可能發生的未來:除了火星,木星或許是太空旅行的另一個美好目的地!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發布的一組太陽系旅遊目的地海報吧,其中就有一張關於木星的充滿極光景象的美好畫面。NASA提醒我們,今年8月的每個夜晚,即便不藉助望遠鏡,你都能看到金星和木星,快去試一下!
  • 為什麼木星對地球那麼重要?它是地球的守護神,保護著人類的安全
    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智慧生命星球,除了本身有厚厚的大氣層,有強大的磁場,有大量的液態水資源之外,其外部的太陽系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太陽系行星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地球是離太陽系第三近的行星,前面有水星和金星。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是處在宜居帶內,這個位置讓地球有了一個溫暖的生態環境,給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優越的溫度條件。
  • 太陽系神秘事件:金星閃電離奇失蹤!和地球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金星閃電離奇失蹤即使是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在前往土星之前進行的一次仔細的實驗也未能解開這一世紀謎題。卡西尼號飛船攜帶了一個無線電探測器,在前往土星之前路過金星。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儘管該儀器曾在地球上捕捉到金星的一千多次閃光,但是在靠近金星上卻一次也沒有捕捉到。這實在令人疑惑不解,和在地球時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樣,金星閃電離奇失蹤就此成為太陽系神秘事件之一!
  • 木星:不止是地球的守護星 還可能是地球的創造者
    木星是射手座的守護星,同時它也是整個地球的守護星。由於木星超強的引力,從太陽系外來的行星、彗星都被它攔住,不會撞擊地球。據推算,如果木星不存在,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機率的增大一千倍,所以木星保護了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木星自轉一周需要10個小時,而公轉周期是12年,這樣算起來木星的一年就是木星上的一萬天。由於木星的自轉軸和它的公轉平面幾乎垂直,所以木星上面沒有四季。
  • 為什麼說木星是地球的保護神,如果沒有木星,人類還會出現嗎?
    這不禁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人類是不是孤獨的? 宜居帶模型 如果人類真的是孤獨的,那麼說明地球是獨一無二的。那地球有哪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呢? 天文學上一般都是使用「模型思想」來研究具體的問題。地球是很符合「宜居帶模型」的一個天體。
  • 金星宜居帶發現生命的證據,或與40億年前的地球生物相似
    磷化氫是一種結構簡單、無色、易燃、劇毒的化學氣體,在地球上,它的來源是沼氣以及工業生產,換句話說它很難在非生物機制下產生。不過,這僅僅只是針對地球大小而言,當然金星幾乎是地球的雙胞胎,只是比地球溫度更高,大氣層更厚。在太陽系中存在磷化氫的行星並非只有地球,木星上就存在大量磷化氫。但我們卻不能說木星上存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