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2020-11-22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宇宙浩如煙海,茫茫無際,類似地球的行星可以說是以萬億計。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金星和火星為什麼不宜居?

  「宜居帶」也叫「可居住區域」。對於任何動物、植物、以至於微生物來說,都會有一個最合適其生存的地帶。在太陽系,這個地帶位於金星、地球、火星這三顆行星之間。

  如何理解太陽系宜居帶?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劉慧根解釋,把恆星比喻成一個發光發熱的物體——火堆,人如果靠得太近就會被灼傷,靠得太遠就會感覺到寒冷,靠得適中才會感覺舒適。太陽系內的其他六大行星,要麼太近,要麼太遠,比如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白天表面溫度達到427攝氏度,再如木星和土星距離太陽太遠,表面溫度都在零下100攝氏度,生命無法生存。

  「合適的溫度下才可能存在液態水,從人類發射探測器獲得的結果來看,金星和火星表面上都曾經存在過液態水,因此一般認為太陽系宜居帶為金星到火星的範圍。」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金星的大氣中96%為二氧化碳,雖然不是離太陽最近,但由於其溫室效應,表面溫度可達480攝氏度,空氣中經常落下毀滅性的硫酸雨,特大風暴比地球上的12級颱風還要猛烈數倍。至於火星,在這顆紅色的行星上生活就像住在兩倍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上。火星的大氣壓力只有地球的1%;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溫度都在0攝氏度以下。

  「雖然同樣位於宜居帶,但是金星和火星的溫度、大氣、水環境使人類無法生存,只有地球進化出生命的綠洲。」劉慧根介紹,首先地球擁有合適的大氣。眾所周知,從人類宜居的角度來看,大氣中的氧氣必不可少。「金星同樣擁有大氣,但是金星中大氣都是還原性氣體,幾乎沒有氧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認為,地球產生的低級生命主要是細菌,大多應該是厭氧細菌,在它們生存的過程中會排出氧氣到地球大氣中,再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它們可以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不要小看這些排出的氧氣,隨著時間的推移,足夠改造行星的大氣,進而為人類這樣的智能生命的產生創造條件。」總之,炙熱、氣態的行星表面都難以駐留生命,而地球的表面出現了合適的大氣、還有磁場、適宜的溫度、液態水等各種因素的保障,為生命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棲息場所。

  月球和地球的位置相同,但「命運」不一

  數據統計,近百年來,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數量要高於金星,人類更青睞於火星的緣由是什麼?劉慧根說,「一開始科學家對金星和火星都發射過探測器,但金星表面環境太過惡劣,發射成功率非常低。比較而言,科學家更傾向於去探測環境沒那麼惡劣的火星,到目前也發射了不少成功的火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旅途中,到了明年年初或許能解開屬於我們國人的火星神秘面紗。

  地球和月球同樣距離太陽相同的位置,為何月球上沒有誕生生命?劉慧根解釋,月球本身它沒有大氣,導致太陽光照面和晝夜的溫差非常大,生命很難存活。即使月球曾有過大氣,由於缺乏磁場保護和月球的低重力,大氣很難維持。月球沒有大氣,缺乏液態水,也就沒有孕育生命的溫床,加上月球常年遭受隕石的撞擊,在其表面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隕石的墜落帶來不穩定的生存環境,因此月球是不太「宜居」的。

  有說法認為,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對此,劉慧根表示,地球的早期環境確實和現在的金星類似,地球剛開始形成的時候,由於遭遇很多天體的碰撞,地球表面溫度會比現在高的多,到處是巖漿的海洋。「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的撞擊導致了地球地殼破裂,高溫讓水合物中的水分徹底蒸發成水汽進入了大氣,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大量水汽充斥天空,地面則是連續不斷的火山噴發和小行星撞擊,這樣的地球簡直就是末日,地面溫度高達數百度,和現在的金星類似。」

  出現「火星是未來的地球」這種說法在於火星或許曾經存在磁場,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火星內部活動減弱,無法維持火星磁場,如今磁場已經基本消失,人們擔心地球會重蹈火星的覆轍,丟掉保護地球的磁場。「火星內核早已冷卻,無法支持全球的偶極磁場,因此從數十億年前開始,太陽風就在不斷剝離火星的大氣,直到現在火星僅有稀薄的大氣層,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劉慧根說,磁場能抵抗外來的高能粒子輻射,阻擋紫外線,防止水的流失。磁場消失後,火星的大氣變得非常稀薄,火星也就不再宜居,假如數十億年後地球內核冷卻磁場消失,或許也會變得像火星一樣失去大氣,我們也就失去了保護生命的重要屏障。

  木星曾是地球宜居的保護神

  從太陽系九大行星的位置來看,離地球不遠的位置上還有一顆木星,雖然不在宜居帶,但是木星也為地球宜居創造了條件。「木星雖然不宜居,但是太陽系演化的早期,它幫助清空了內太陽系大量的小天體,讓地球軌道附近變得相對空曠,大大降低了小天體撞擊地球的概率。」劉慧根說,大家都知道恐龍的滅絕大概率是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小天體的碰撞對地球上的生命有潛在威脅。

  當然,遭受小天體的撞擊也不是一無是處,有部分假說認為地球生命來源於小天體撞擊地球。「有一種可能是小天體上攜帶胺基酸,蛋白質甚至微生物,這些生命體恰巧遇到地球合適的環境,並逐漸繁衍。」還有一種假設認為,小天體撞擊地球後引起火山爆發等地質運動,把地球內部的一些磷、氮元素釋放出來,這些元素對於生命的形成都至關重要。

  劉慧根認為,木星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太陽系形成的早期,木星確實幫助地球清空了很多小天體,給地球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目前來看,即地球產生生命之後,太陽系的小天體會也會受到木星的擾動,靠近地球軌道,對地球產生威脅。木星和地球宜居性的關係也是曖昧不清,讓科學家感覺又愛又恨。」

  暢想未來,或許數億年後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同樣位於宜居帶的金星和火星是否成為下一個選擇?劉慧根說,移居火星和金星在科幻作品中很常見,但是要改造金星和火星的大氣需要的能量和時間是巨大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好幾十代人的努力。但是人類只要有願景有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行星改造也是有可能的。還需要很多技術突破和資金支撐,需要全球人民團結協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過人類不用過於擔心地球的命運,地球目前仍位於宜居帶,只要不發生小天體撞擊地球等小概率偶然性事件,地球的生命周期至少還有50億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人類或許能夠突破現有科技,實現星際旅行和移居。

  交匯點記者 張宣

  視覺中國供圖

相關焦點

  •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合適的溫度下才可能存在液態水,從人類發射探測器獲得的結果來看,金星和火星表面上都曾經存在過液態水,因此一般認為太陽系宜居帶為金星到火星的範圍。」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未來?經鑑定,後半句部分正確!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嗎?那麼說是不是進行的未來是地球?而火星是地球的將來?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早期的火星適合宜居?當然這樣理解儘管有些偏頗,但大意如此!不過種花家要提醒一下的是,前半個觀點是一派胡言,而後半個觀點則有些道理!一、金星未來會成為地球那樣的宜居行星嗎?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近日,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150光年的「超級地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個位於太陽系外的「超級地球」比地球大1.5倍,具備適合生命存活的一些基本條件,包括附近有明亮的恆星、承載液態水的條件以及類似地球的溫暖氣候。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此前預言:未來人類想要活命的話,只有星際移民這一個選擇。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金星與地球·至關重要的差異金星和地球是外形地相似,金星的尺寸幾乎和地球一樣,但是金星的運動方式卻和地球大不相同,金星進行自轉極慢,而地球自轉非常快,或許正因為這一點導致了兩個星球命運的不同。地球和金星命運的天壤之別就在於一個碰撞。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在金星火星上看地球什麼樣?非常明亮!連月球都很清楚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明亮的星星,它們大多都是恆星,不過最亮的幾顆星卻是行星,夜幕中最亮的星體是金星,其次是木星,火星最亮的時候和木星最亮的時候亮度差不多,然後才是天狼星等恆星,那麼如果從火星、金星和木星上看地球的話,也會像在地球上看它們那樣那麼亮嗎?
  • 金星火星距地球最近,誰更適合移民?短期是火星,長期一定是金星
    金星和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而且基本上都位於宜居帶中,從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目前的自然條件來看,它們都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看火星的照片就知道,到處都是荒涼無比,然而金星上更嚴酷,被科學家們稱為「地獄星球」。
  • 太陽系的三姊妹:金星火星地球,出生相同但結局大不同
    當然,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經歷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地球曾經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過,所幸僅僅只是側面撞擊,那次撞擊的結果是誕生了月球。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誕生與這次撞擊密切相關,撞擊給地球帶來了生命三大元素碳、氮和硫。科學家建立起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卻意外地發現了另外兩顆「地球」,那兩顆「地球」現如今被我們稱為「金星」和「火星」。
  • 金星位於地球宜居帶內,在未來人類可以改造金星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金星跟火星一樣都位於地球宜居帶內。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裡,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裡,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於地球。
  • 地球的近鄰,極端的大氣與溫度,與地球相似又有別的金星
    Wikipedia金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雖然在構造與大小上與地球相似,但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金星自轉方向與太陽系大部分行星相反,而且在其濃厚大氣層的影響下,失控溫室效應使金星成為了太陽系中最炎熱的行星----表面溫度甚至可以熔化固態鉛。科學家還在其雲層之下發現了火山與變形山脈的存在。
  •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金星曾經是地外探測首選之星 金星是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天空中亮度最高的星體,比遙遠的恆星-天狼星還要亮10多倍,因此人類對於金星的觀測歷史非常悠久
  • 幾十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另一個「地球」,而地球將變為「金星」
    古時候,人們認為恆星是永恆的,但是現在人們看來,它和人一樣不會永遠存在,恆星的毀滅就意味著地球的毀滅,至少目前來看我們的太陽是處於穩定狀態的。我們知道,恆星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際雲生成,在這一時段內,恆星內心的熱核反應區中氫持續地轉化為氦。
  • 地球上的火星地,這些是屬於地球嗎?這分明就是火星的樣子
    火星是科學家一直非常關注的一顆星球,它是屬於太陽的八大星系之一,也是一顆類地行星,關於火星的探測和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甚至科學家認為火星是未來地球移居別的星球的最佳選擇。不過火星的自然環境跟地球是不太一樣的,火星上的環境要比地球更加的惡劣,而地球是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
  • 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
    一個更形象地比喻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的話,萬米深鑽連雞蛋皮都沒鑽破!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人們對這一壯舉充滿期盼——邁向火星,人類將努力把它改造為宜居家園。天文學家認為,行星的宜居性取決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
  • 火星是否曾經接近太陽,與金星「共舞」?
    現在一種新的模型表明,如果火星開始靠近太陽並緩慢地向外移動,那麼它將開始變得更加溫暖和溼潤。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員科爾·布朗說:火星從金星頂上開始,然後它向外跳向地球。布朗與同樣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達倫·威廉士(Darren Williams)合作,建立了一個早期太陽系,火星從一個更溫暖的地方出發。
  • 40億年前,地球和金星一樣是「地獄模式」,為何只有地球變宜居?
    根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最新的一篇報導,近日,來自瑞士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指出,在地球誕生早期,地球曾經和金星一樣,大氣中充滿有毒氣體,是一顆擁有「地獄模式」的星球,不過後來伴隨著地球演化,地球又逐漸開始好轉了。
  • 太陽系內各行星順序極不穩定,明日的地球或成今日的金星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按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由此可見,金星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一般來說,相近的星球周期自轉等數據會比較接近。每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是以赤道對角邊來看,金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約為421萬公裡,最遠時約為2.471億公裡;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人類為了尋找適宜居住的「第二星球」,開始從地球周邊的星球入手研究。2012年8月6日13時31分,美國航天局發送了一輛名為「好奇號」的探測車前往火星進行探測。
  • 金星發現金字塔,或是三十億年前的地球
    人類科學家始終相信,在地球以外一定還存在其他文明,人類在遼闊的宇宙中並不孤單。畢竟比地球優越的星體多得數不勝數,它們比地球更具孕育生命的潛質,地球只是坐落在太陽系內的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存在。
  • 同樣沒有磁場,為什麼火星大氣被吹跑了,金星大氣卻比地球還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這可能很多朋友在科普行星磁場時各位朋友碰到的最大難題,因為同樣在沒有磁場(極微誘發磁場)的條件下,火星只有一個大氣壓只有地球大氣壓1%的二氧化碳大氣層,而金星卻有一個大氣壓是地球92倍、二氧化碳含量超過96%的超級大氣層,這如何解釋?下面來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