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2021-01-10 騰訊網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金星大氣層演化

通過目前對雲層結構和地表地質的研究,再結合38億年前太陽光度增加了25%的事實,我們由此認為金星的早期環境更像表面具有液態水的地球。在金星演化的某個階段,它似乎發生過失控的溫室效應,才導致了目前的局面,也就是溫室氣體在大氣中佔主導地位。目前還不清楚金星從以前類似於地球的環境而演變為目前金星環境的具體時間,但根據一些數據估計大約應該在40億年前就開始發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可能是其地表水的蒸發和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因此,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家們對金星的大氣層狀況極為關注。

概念圖:地球化的金星

在過去的十億年裡,地球上沒有任何地質形態表明有水的存在。然而,我們並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金星是形成地球並在其早期歷史中給予其水過程的例外,水可能是來自形成該行星的原始巖石中,也有可能是後續的彗星帶來的。科學家們研究的共同觀點是,水在蒸發之前會在地表存在大約6億年左右,不過一些科學家有不同的觀點,如大衛·格林斯潘,他認為有20多億年之久也是合理的。

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冥古宙紀早期的地球,其大氣層也許與現在的金星大氣層類似,其成分為二氧化碳,氣壓大約有100巴,表面溫度為230℃,甚至可能還有硫酸雲。直到大約40億年前,那時候的板塊構造才開始完全起了作用,並與早期的海洋一起,將二氧化碳和硫從大氣中除去。早期的金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但是當金星的海洋消失時,任何板塊構造都已經停止運動了。據估計,它的表面大約有5億年的歷史,因此它不會顯示任何關於板塊構造的證據。

金星的過去可能存在生命?

如果液態水在地球被失控的溫室效應加熱之前就存在於金星表面的話,那麼微生物生命起源於金星也是合理的,但是這樣的情況不會長久存在。據估計,液態水在後期重轟炸期間或在這之後不久可能在其表面能夠存在長達6億年左右,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時間形成簡單的陸地微生物生命,但是這個數字變動很大,可能為幾百萬年到幾十億年不等。不過這或許也可以為陸地微生物生命進化到空中提供足夠的時間。我們目前對金星表面物質的分析還是很少,或許其表面有過去生命的證據。如果生命真的存在過,那麼我們有必要發射一顆探測器來衝破當前金星大氣層惡劣的環境而到達其表面來尋找生命存在過的證據。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就是在金星過去的5億年中,其表面被「刷新」了很多次。這意味著表面不太可能保留古老的巖石,特別是那些含有礦物質透閃石的巖石,從理論上講,它們可能包含一些生物特徵。

火星的大氣層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的大氣層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發生了變化,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正如火星海洋假說那樣,現今火星表面的大氣壓力僅超過最低海拔的三相水點(611帕)中;在較高海拔的水只能以固體或蒸氣形式存在。地表的年平均溫度目前小於210K(63°C;82°F),明顯低於維持液態水所需的溫度。然而,在火星的早期歷史中,火星可能存在更有利於保持液態水的條件。在2013年,一支科學家小組提出,數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擁有「富含氧氣」的大氣層。

概念圖:地球化的火星

早期較厚的火星大氣層大氣逃逸的可能原因包括:

太陽風逐漸剝削大氣層

2015年11月5日,從NASA宣布的MAVEN數據可以看出,在太陽風暴期間,其對火星大氣層的侵蝕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種轉變發生在大約42到37億年前之間,因為當行星的內部發電機冷卻時,全球磁場的屏蔽效應消失了。

災難性的撞擊

一個大到足以吹走大部分大氣層的天體,由於火星的低重力,大氣的物質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中。

火星逃逸的大氣成分:碳、氧。由MAVEN紫外光譜儀製成。

火星海洋假說

火星海洋假說認為,在行星的早期地質歷史中,火星表面近三分之一被液態水海洋所覆蓋。這假設的古代海洋,稱為Oceanis Borealis可能在約41-38億年前存在於現在的北方大平原。這個區域位於行星高度平均值以下4-5公裡處。 這個海洋的證據包括類似於古代海岸線的地理特徵,以及火星土壤和大氣的化學特性。早期的火星可能有較現在溫暖的氣候和較厚的大氣層,以提供液態水可在火星表面存在的環境。

相關焦點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不過,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更加遙遠,因此火星年接近有2個地球年長。   從許多方面來看,火星是當之無愧的「地球雙胞胎」,但金星也有自己的特色。在中國古代,金星清晨有時會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星」;傍晚處於天空西側,又被稱作「長庚星」。有時候,我們的先人也叫它「太白」。而在西方,古希臘人將金星視為阿佛洛狄忒(愛與美的女神),古羅馬人則用維納斯(愛神)為其命名。
  •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地球是怎麼誕生的?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劉慧根說,宜居帶的必要條件離不開液態水,而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達到71%),從地球經驗來看,液態水(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行星上只要發現液態水的痕跡,就有可能孕育過生命,因此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金星和火星存在過液態水的痕跡,有可能曾經出現過生命。  20世紀初,曾有人認為火星和金星是人類生活的可能之地。但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這個可能被否定。
  • 太陽系早期可能有三個地球,後來它們哪去了?並沒有離開我們
    沒有它,地球自轉速度很難快速減速,無法形成地球和月球強大的潮汐力。旋轉速度和潮汐力對生態系統的形成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完善穩定的生態系統,就不會有後來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在建立了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後,科學家們神奇地發現,幾十億年前太陽系可能有三個「地球」。既然太陽系很久以前就有三個「地球」,為什麼現在只剩下一個了,另外兩個呢?
  • 太陽系的三姊妹:金星火星地球,出生相同但結局大不同
    當然,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經歷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地球曾經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過,所幸僅僅只是側面撞擊,那次撞擊的結果是誕生了月球。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誕生與這次撞擊密切相關,撞擊給地球帶來了生命三大元素碳、氮和硫。科學家建立起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卻意外地發現了另外兩顆「地球」,那兩顆「地球」現如今被我們稱為「金星」和「火星」。
  • 金星火星距地球最近,誰更適合移民?短期是火星,長期一定是金星
    金星和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而且基本上都位於宜居帶中,從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目前的自然條件來看,它們都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看火星的照片就知道,到處都是荒涼無比,然而金星上更嚴酷,被科學家們稱為「地獄星球」。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未來?經鑑定,後半句部分正確!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嗎?那麼說是不是進行的未來是地球?而火星是地球的將來?是不是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早期的火星適合宜居?當然這樣理解儘管有些偏頗,但大意如此!不過種花家要提醒一下的是,前半個觀點是一派胡言,而後半個觀點則有些道理!一、金星未來會成為地球那樣的宜居行星嗎?
  • 同樣沒有磁場,為什麼火星大氣被吹跑了,金星大氣卻比地球還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這可能很多朋友在科普行星磁場時各位朋友碰到的最大難題,因為同樣在沒有磁場(極微誘發磁場)的條件下,火星只有一個大氣壓只有地球大氣壓1%的二氧化碳大氣層,而金星卻有一個大氣壓是地球92倍、二氧化碳含量超過96%的超級大氣層,這如何解釋?下面來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
  • 幾十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另一個「地球」,而地球將變為「金星」
    我們的太陽在經過了少年期的耀斑和其他一些急劇變化以後平靜了下來,光輻射量多少有些恆定了。但40億年前,太陽的亮度要比現在小30%左右 。如果我們假設40億年前地球上陸地和水域的分布、雲層以及極冰都和現在一樣,因而地球吸收太陽光的相對量也和目前相同;如果我們還假設地球當時的大氣層也和現在一樣,我們就能算出地球當時的溫度。計算結果是,當時整個地球的溫度大大低於海水的冰點。
  • 地球的近鄰,極端的大氣與溫度,與地球相似又有別的金星
    你需要知道關於金星的10件事:1,類地尺寸如果太陽只有一個普通門框那麼高,那金星和地球就只有一枚硬幣那麼大。圖解:水星、金星、地球和月球、火星和在最右邊的穀神星的大小比較。因為金星的大氣層使得它比實際可見的固表面直徑更大,所以它的比例可能不完全正確。
  • 金星確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此發現對地球有啥影響?
    對地球啥影響都沒有,這一發現最多也就是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興奮一些,部分科學家認為以後可以把金星發展成第二個「地球」為很遙遠之後的移民做準備,估計最開心的應該就是那些寫科幻小說的作者,這回又有題材可寫了!
  • 火星和金星同樣位於宜居帶,人類為什麼只選擇登陸火星?
    符合條件的行星中,其中就有金星和火星,要知道金星所處的位置,甚至比地球更優越,同時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金星的大小和質量幾乎和地球是一樣的,它的半徑僅僅比地球小了300公裡,是公認的一顆地球姐妹星,在地球發現的瑪雅文明中,就有關於金星的紀年曆,因為瑪雅的高度文明,很多人都推測瑪雅人一開始是生活在金星的,後來才來到了地球。
  • 為什麼火星和金星沒有板塊運動?星球結構決定
    火星可能已經失去了太多的內部熱量,具有很厚且堅硬的外殼。圖解:金星上活火山的證據至於金星,不論你相不相信,那個地方可能太熱太幹了。你可能認為像金星那樣的熱行星地殼會更軟,更容易活動,但是如果有水那麼確實會降低巖石的強度,而金星是非常乾燥的,所以即使它比地球熱得多,它的地殼也比地球的硬得多。看起來金星上的情況是這樣的,它的內熱積聚起來,而不是通過頻繁的火山活動和地殼擴張來釋放,它的內熱是在全球範圍內的火山活動中釋放出來,每隔幾億年地表就會被重新鋪好一次。
  • 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
    一個更形象地比喻是: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的話,萬米深鑽連雞蛋皮都沒鑽破!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路上。人們對這一壯舉充滿期盼——邁向火星,人類將努力把它改造為宜居家園。天文學家認為,行星的宜居性取決於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但金星、火星和地球同樣位於太陽系宜居帶,為什麼只有地球生機勃勃?
  •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從金星的外表特徵來看,金星的半徑6070公裡,和地球的6370公裡差別不大,其體積約為地球的88%,質量約為地球的80%左右,從質量和體積大小來看,金星簡直就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 金星和火星,哪個更適合居住?這裡告訴你答案
    金星和火星沒有一個可以直接居住,但如果以人類的技術更容易在哪顆行星上更容易生存一些,那麼答案必須得是火星,畢竟金星這個地獄不是什麼人都喜歡的,如果有興趣詳細了解一下,那麼請繼續往下看:    請輸入圖片描述  火星、金星與地球同框對比  金星: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大小几乎與地球差不多,處於太陽系宜居帶的熱邊緣,當然有一些宜居帶的分法會把金星排除在外,不過這些都無關本文的結果,金星的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極高導致的溫室效應將金星變成了一個地獄,表面溫度接近500度,請試想,什麼生命可以在將鋅融化的世界裡生存?
  • 由於太陽一直在變亮,地球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金星!
    由於太陽一直在變亮,地球可能會成為第二個金星,變成溫室行星!自地球形成以來,就一直享受太陽為其提供的能量,從而造成如今地球生機勃勃的景象,對此地球文明從古至今對於太陽都有非常特殊的情感,覺得我們一切都是太陽的恩賜,然而隨著文明進步,人類正式步入科技發展時代,通過技術手段讓我們知道,在太陽內部,因為氫的核聚變不斷產生氦,加上太陽核心溫度只有1500萬攝氏度,這個溫度並沒有達到點燃氦的核聚變,導致這些物質在太陽內部聚集越來越多,造成太陽內核殼層加厚
  • 「好奇號」從火星上捕捉到「地球和金星」圖像
    今年,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仰望天空,因為2020年是個特殊的一年,其中緣由大家自己體會。我們都希望在星空中找到一絲曙光,但它並沒有讓我們失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超級粉紅色的月亮,一年一度的天蠍座流星雨,以及這個周末希望看到的「火環」日食。
  • 金星,比火星更適合人類移居?
    網友:金星會比火星更適合人類移居嗎? 答:金星有許多意義重大的優點,這是火星比不上的,特別當你的目標是創造地球外類似地球環境的棲息地,在那裡居民可以不受任何地球重力因素的幹擾,從而可以容易地在地球與金星之間往返:因為金星的重力在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