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個熾熱的奇點,這個奇點爆炸開來後才逐漸形成宇宙。爆炸產生的空間開始迅速「向外」擴展,擴散的同時一些基本的粒子開始出現。億年後,宇宙開始從超高溫逐漸降溫,而這之後第一批恆星開始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十億年裡,宇宙塵埃在恆星重力的作用下聚積在一起,成為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
這時,一個新的天體系統——恆星系統出現在宇宙中。太陽系就是一個普通的恆星系統。人類從知曉太陽系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渴望著了解太陽系誕生的具體過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再次觀察到太陽的誕生。但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如同太陽系的恆星系統,幾乎每時每刻,就會有新的恆星系統誕生,舊的恆星系統毀滅。因此,人類可以通過觀察這類的恆星系統來推演太陽系的變化。
太陽系開始時只是一團混亂的星雲,受到周圍星系爆炸衝擊波影響後,導致星雲中的高密度區域塌縮,形成了最原始的太陽。重力的作用下,太陽不斷將星雲中的物質吸收,密度越來越大,最終形成如今的太陽。而星雲留下的「大碎片」變成了地球和我們居住的其他行星,剩下的「小碎片」則成為了隕石和小行星,事實上,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當太陽系首次形成時,系統中的行星數量多達100多個,由於引力的作用它們不斷地撞擊減少,才形成了如今太陽系的模樣。
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的小行星帶,也許就是早期行星碰撞的結果。當然,地球作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經歷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地球曾經被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過,所幸僅僅只是側面撞擊,那次撞擊的結果是誕生了月球。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誕生與這次撞擊密切相關,撞擊給地球帶來了生命三大元素碳、氮和硫。科學家建立起太陽系的演化模型,卻意外地發現了另外兩顆「地球」,那兩顆「地球」現如今被我們稱為「金星」和「火星」。
火星和金星也是「地球」的原因:早期太陽系中它們的環境與地球的環境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有磁場、大氣和液態水。由於這些是行星上生命誕生的先決條件,科學家懷疑金星和火星上可能有生命。那麼金星現在還能有生命嗎?答案是否定的。如今的金星大氣層含有96%的二氧化碳和3.5%的氮,這使得我們不僅很難從外部看到金星的內部環境,而且也很難從金星表面清楚地看到太陽。
更可怕的是,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462攝氏度,氣壓是地球的92倍。由於各種原因,金星失去了液態水,變成了這樣一個環境。溫室效應的加劇加速了液態水的蒸發。地表水蒸發到大氣中,被太陽輻射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最終,它會被太陽風吹走。金星逐漸失去表面的液態水,成為「煉獄」。
與來自金星的太陽輻射的影響不同,主磁場與火星在可居住區將失去生命機會的原因直接相關。像地球一樣,火星有一個鐵內核。但是火星的核心半徑只有1800公裡,比地球的3470公裡小得多。由於內核本身的尺寸和世界各地頻繁的火山活動,內核的熱量開始逐漸減少。決定行星磁場是否強的關鍵因素是內核的大小和溫度。內核的逐漸冷卻直接導致了火星磁場的減弱。
此外,火星的重力仍然相對較小(佔地球的38%),這導致猛烈的太陽風在沒有磁場保護的情況下剝離火星大氣。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火星被改造,它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故鄉。即使不可能在火星上正常生活,火星也是人類在星海中航行的最佳起點。從上面對火星和金星的介紹中,不難看出這個星球的環境極其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整個星球成為「生命禁區」。
但這不得不讓人擔心。畢竟,只有一個地球。一旦地球成為第二個火星或金星,那麼只有死亡等待著人類。
版權聲明